- 年份
- 2024(971)
- 2023(1353)
- 2022(1311)
- 2021(1281)
- 2020(1075)
- 2019(2486)
- 2018(2428)
- 2017(4757)
- 2016(2592)
- 2015(2975)
- 2014(3146)
- 2013(3142)
- 2012(2934)
- 2011(2849)
- 2010(2943)
- 2009(2877)
- 2008(2612)
- 2007(2320)
- 2006(2116)
- 2005(2046)
- 学科
- 济(11682)
- 经济(11665)
- 管理(8804)
- 土地(7503)
- 业(6897)
- 学(6579)
- 企(6062)
- 企业(6062)
- 方法(4003)
- 经济学(3554)
- 农(3459)
- 问题(2954)
- 数学(2721)
- 数学方法(2676)
- 业经(2527)
- 农业(2278)
- 和(2153)
- 理论(2124)
- 中国(2091)
- 资源(2027)
- 制(2007)
- 发(1916)
- 体(1903)
- 环境(1838)
- 生态(1815)
- 组织(1728)
- 划(1709)
- 技术(1674)
- 策(1648)
- 人事(1621)
- 机构
- 大学(42724)
- 学院(41373)
- 管理(16924)
- 研究(15212)
- 理学(14260)
- 理学院(14087)
- 管理学(13769)
- 管理学院(13712)
- 济(12808)
- 中国(12629)
- 经济(12408)
- 科学(11444)
- 农(11028)
- 京(10884)
- 业大(9174)
- 农业(9018)
- 所(8367)
- 研究所(7778)
- 中心(7463)
- 江(6905)
- 北京(6665)
- 资源(6250)
- 农业大学(6204)
- 院(5753)
- 省(5716)
- 范(5599)
- 财(5589)
- 师范(5466)
- 州(5318)
- 科学院(5241)
共检索到63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晓华 蔡运龙 蒋为国 吴健生
研究目的:探索蕴含在土地利用系统中的普遍现象和机制,是现代土地科学发展必须回答的重要命题。研究方法:根据丹麦科学家P·Bak、C·Tang等提出的现代自组织理论。研究结果:以中国土地利用数据为例,从不同时空、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自组织的土地利用系统,并系统给出了土地利用系统自组织性质的大量定量实证。研究结论:土地利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自组织性质,对于揭示蕴含在土地利用系统中的普遍现象和机制具有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普遍现象和机制 自组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邓元媛 常江 杨帆
目前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中对于理想土地利用状态的描述多固于人为的主观意愿。本文尝试引入自组织视角,以潜力评价体现对城市内在发展规律的遵循为目标,借助GIS数据处理平台和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对潜力评价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自组织规律影响下的空间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密度之间的契合关系进行剖析,在潜力评价的研究单元划分、指标筛选、模型建构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以徐州市鼓楼区为例,对研究区潜力用地的分布及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空间发展决策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邓元媛 常江 杨帆
目前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中对于理想土地利用状态的描述多固于人为的主观意愿。本文尝试引入自组织视角,以潜力评价体现对城市内在发展规律的遵循为目标,借助GIS数据处理平台和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对潜力评价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自组织规律影响下的空间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密度之间的契合关系进行剖析,在潜力评价的研究单元划分、指标筛选、模型建构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以徐州市鼓楼区为例,对研究区潜力用地的分布及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空间发展决策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杰 吴斌
研究目的:根据联合国OECD和UNEP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土地利用系统特点,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PSR概念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可分为病态、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健康5个等级;(2)1996—2005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呈逐步改善态势;(3)2005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数为0.4574,仍处于临界状态。研究结论:基于PSR模型评价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可以减少主观性影响,客观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系统 PSR 健康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光宇 刘永清
土地利用问题的系统学思考张光宇刘永清一、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看土地利用问题的实质土地利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其实质是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而来的,即由于人类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变化而产生。纵观人类进化的全过程,考察人类与大自然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树杰
在社会科学中,自组织指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愿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分工合作和协同行动的需要,进而形成了群体认同感和公认的行为规则,进行自我管理并共享收益的过程或状态。自组织是在简单规则下,依据统一愿景而演化出来的开放系统。NGO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更适合自组织的方式。规则简单就容易理解和传播,便于达成共识和采取共同行动,使每个人都有足够自由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穆艾塔尔·赛地 瓦哈甫·哈力克
应用自组织理论为指导思想,从绿洲的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角度出发,以新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深入研究绿洲系统的发展特征与演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①自组织理论在解释绿洲复杂系统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方面是一种非常强大而有效的理论依据;②绿洲系统的发展是由干旱环境背景下的特殊自然地理要素的自发演化所构成的自组织与由人为进行的规划与干预所构成的他组织的复合发展过程;③)绿洲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等明显的自组织特征,有着从非组织到组织、从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复杂度不断增长等自组织演化过程;④)绿洲系统中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相互影响机制决定着绿洲系统运行态势及其特征。新疆绿洲系统发展的特征分析充分揭示并验证了绿洲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特征与演化过程,充实了绿洲研究的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为提高我们对绿洲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实施他组织、有效长期的组织绿洲,为正确引导绿洲系统发展过程与方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自组织 绿洲 绿洲系统 他组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于海波 孟凡丽
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分析 ,历来是教学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以往的讨论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也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原子化、技术理性的研究方法与指导思想难以揭示复杂的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生成与运行的机制。近年来 ,以借鉴、综合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超循环理论等横断学科为基础的 ,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科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为我们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支持。本文根据复杂性科学的核心理论———自组织理论 ,揭示了教学系统自组织本性 ,并为教学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教学系统 自组织性 系统科学 教学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富有
目前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出现了“两极怪圈”,即民间资本供应充分却处于“闲置”或“游离”状态,而民营企业因资金缺乏而陷入经营困境。要解除民间资本供求的这种错位现象,就必须运用市场化方法构建民间资本运行的自组织系统与内生性融资机制,有效地搭建民间资本投入到民营企业的桥梁和通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霞 严广乐
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文章分析了供需网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四个必要条件: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随机涨落。在详细阐述这些条件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还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SDN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制打下基础。
关键词:
供需网系统 自组织 演化 涨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德汞 李广洲
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分析,历来是教学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文章运用系统科学的自组织理论审视了教学系统具有的特性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演化方程,探讨了教学系统的演化过程,为教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教学系统 教学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家德 贾本土
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的概念来源于物理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建构出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从云层的聚集,到生命的形成,乃至于动物群落的出现、国家的产生,都存在着一种"自组织"现象。在企业界也存在一种自组织结构,它使企业在生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健 周寅康 金晓斌 易理强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从2001年开始施行的,是对以往各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未被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于“未利用地”及其子系统中各级地类的命名与内涵的理解极有可能会给“未被利用”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简述国内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演变过程并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土地覆被/利用分类体系精华的基础上,对“未利用地”从利用的广义内涵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辨析,探讨了“未被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问题及其可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又是研究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前提,它既影响着分类结果的表达,也决定着分类数据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1970年代之前以土地利用分类为主,着重于土地用途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制图;1970年代随着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土地覆被为主的分类系统迅速发展起来,它着重于土地类型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研究指出,目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一般都适用于特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尺度,没有统一标准,这种土地分类系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春堂
研究目的:分析生态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行为模式与特征,探讨控制系统良好运行的关键因素。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结果:生态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整体上是负向反馈系统,具有稳定性、平衡性、自校正性,可通过不断修正人类行为来保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研究结论:各类用地的供求平衡及均衡的投入产出是系统控制和良好运行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