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03)
- 2023(21542)
- 2022(17619)
- 2021(16436)
- 2020(13855)
- 2019(31405)
- 2018(31147)
- 2017(59439)
- 2016(32098)
- 2015(35894)
- 2014(35709)
- 2013(34669)
- 2012(31655)
- 2011(28108)
- 2010(28543)
- 2009(26895)
- 2008(26182)
- 2007(23334)
- 2006(20888)
- 2005(19094)
- 学科
- 济(126165)
- 经济(125992)
- 业(107146)
- 管理(103139)
- 企(94230)
- 企业(94230)
- 方法(52425)
- 数学(42094)
- 数学方法(41534)
- 财(41046)
- 农(39976)
- 中国(39237)
- 业经(37229)
- 制(32883)
- 融(30463)
- 金融(30455)
- 银(29768)
- 银行(29717)
- 贸(28949)
- 贸易(28924)
- 行(28594)
- 易(28125)
- 农业(26993)
- 务(26926)
- 财务(26847)
- 财务管理(26793)
- 地方(26176)
- 企业财务(25389)
- 理论(24496)
- 体(23782)
- 机构
- 学院(445890)
- 大学(440985)
- 济(185292)
- 经济(181424)
- 管理(170994)
- 研究(149743)
- 理学(145388)
- 理学院(143903)
- 管理学(141409)
- 管理学院(140604)
- 中国(120906)
- 京(92683)
- 财(92311)
- 科学(88150)
- 农(75942)
- 所(74825)
- 财经(71004)
- 中心(70362)
- 江(70360)
- 研究所(67066)
- 经(64378)
- 业大(64246)
- 农业(59302)
- 北京(57961)
- 经济学(56551)
- 范(55401)
- 州(55230)
- 院(55202)
- 师范(54749)
- 财经大学(52354)
- 基金
- 项目(291287)
- 科学(230052)
- 研究(215496)
- 基金(211318)
- 家(183963)
- 国家(182355)
- 科学基金(157151)
- 社会(137069)
- 社会科(129935)
- 社会科学(129907)
- 省(114550)
- 基金项目(110414)
- 自然(100638)
- 教育(99586)
- 自然科(98312)
- 自然科学(98281)
- 自然科学基金(96543)
- 划(95658)
- 编号(87221)
- 资助(86295)
- 成果(71828)
- 重点(65887)
- 部(64485)
- 发(63126)
- 创(62444)
- 课题(61503)
- 创新(57956)
- 国家社会(56912)
- 制(56871)
- 教育部(55634)
- 期刊
- 济(211376)
- 经济(211376)
- 研究(135240)
- 中国(95129)
- 财(75303)
- 农(70882)
- 管理(69643)
- 学报(66987)
- 科学(62383)
- 融(55312)
- 金融(55312)
- 大学(52765)
- 教育(50268)
- 学学(49950)
- 农业(47626)
- 技术(40712)
- 财经(35918)
- 业经(35708)
- 经济研究(33399)
- 经(31007)
- 问题(28167)
- 业(26820)
- 贸(25456)
- 国际(22988)
- 技术经济(21548)
- 版(21107)
- 现代(20952)
- 世界(20754)
- 理论(19902)
- 商业(19743)
共检索到692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蓬 胡士华 胡亚丽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风险源,如何抑制企业金融化亦是各经济体面临的一大难题。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经济运行规则和执行措施的"混合体",其设立形成的政策冲击效应和契约执行效应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文章从自贸区设立这一事件产生的冲击影响出发,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讨自贸区的设立是否影响中国实体企业的金融化水平。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显著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动态检验发现其抑制作用存在持续性。机制检验发现,利润率均等化和融资约束缓解是自贸区影响企业金融化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显示,自贸区设立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内陆重点城市企业、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明显,且存在所有制歧视现象。文章对推进自贸区增资扩容、推广试点区域有益的制度经验和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鑫 叶永卫
实体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厘清其研发创新行为背后的制度影响因素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契约执行环境改善视角,系统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双重差分估计结果显示,企业所在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其研发投资显著增加,即契约执行环境改善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投资。作用机制检验证实,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人力资本是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的核心机制,具体表现为企业债务融资显著增加和高技能员工占比显著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研发投资的正向激励效应在小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中更为突显。本文结论不仅为国家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积极效果提供了直接证据,而且为如何有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晨曦 牛志伟 董启琛
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刻画自贸试验区设立影响下企业融资行为决策过程,并以2009—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有利于提高企业外部融资总额,主要表现为权益融资,其原因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改善了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缓解了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政策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效果更为明显,并最终使得企业间同行借贷规模有所上升,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优化资本市场信息传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依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宇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建成开放型经济格局。本文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显著提高企业实体投资率,其中的重要作用机制是融资约束缓解、金融化投资绝对收益水平下降、实体投资绝对风险水平下降。此外,本文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后企业金融化投资规模和投资倾向的变化,并对比了企业采取不同投资决策的财务业绩表现。本文在微观企业层面证明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及其路径,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促进企业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和有益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玉洁 滕倩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深化改革、全方位构建对外开放格局的试验田。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该结果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与PSMDID等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化有信贷支持、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三条路径,且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融资困难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制度创新水平高的地区更显著。因此,要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发挥制度创新的核心地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姜凯 张继武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的制度型开放高地。本文基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模型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从国际资本“引进来”视角看,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促进同业竞争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方式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从国内资本“走出去”视角看,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推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对生产率中等水平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南方地区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这些结论为更高效地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田”功能,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文 徐婕妤 倪澄澄
本文基于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的设立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加成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是自贸区设立提高企业加成率的重要渠道;第三,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自贸区的设立对民营企业、沿海地区企业、新兴优势行业企业、小规模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本文为认识自贸区设立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新视角,也为高质量推进自贸区建设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加成率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谭建华 严丽娜
本文基于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中国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后各类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市场竞争与融资约束是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路径,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之中。本文研究为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中国现阶段深化对外开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凯旋 张树山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开放效能,推动数实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贸区设立构建准自然试验,利用2011—2021年284个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型开放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并且自贸区的制度协调成本越低、授权力度越大,其融合效应越明显。机制检验证实,自贸区设立可以从供需两端推动数实融合,供给侧的数字技术水平提高和需求侧的市场需求扩大是其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自贸区设立的数实融合效应在市场分割高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好的地区以及具有商业信用优势的地区更为敏感。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自贸区辐射带动邻近地区的数实融合效应只在长期中有效,而在短期内并不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可为推动数实融合走深向实提供新的理论释义与现实参考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凯旋 张树山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开放效能,推动数实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贸区设立构建准自然试验,利用2011—2021年284个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型开放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并且自贸区的制度协调成本越低、授权力度越大,其融合效应越明显。机制检验证实,自贸区设立可以从供需两端推动数实融合,供给侧的数字技术水平提高和需求侧的市场需求扩大是其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自贸区设立的数实融合效应在市场分割高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好的地区以及具有商业信用优势的地区更为敏感。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自贸区辐射带动邻近地区的数实融合效应只在长期中有效,而在短期内并不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可为推动数实融合走深向实提供新的理论释义与现实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聂正彦 秦文宇 陈凯达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代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07—2019年中国266个城市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于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效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改善城市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内要素集聚,进而推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其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对于城市经济效率呈现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效应更加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效应更为明显,政府效率越高越有利于政策效应的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没有产生虹吸效应,并未对本省其他城市的经济效率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不是通过存量资源再配置产生的,而是具有显著的净增长效应。未来我国应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高质量市场体系;提高政府效率,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成果;重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成果的推广与扩散。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制度型开放 城市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振国 朱洪宇
在遵循“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可推广可复制为基本要求”的方针指导下,我国在7年内实现了6批自贸区的规划及21个自贸区的试点。本文基于2013—2019年美国VIIRS卫星夜间灯光数据对第二批和第三批自贸区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显著地提高了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反而因可能的虹吸效应降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贸区在经济发展层面的政策效应现阶段表现为显著的“属地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这反映了自贸区战略中的辐射效应目标并未实现,或许掉入“政策陷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荣春 何小涵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在2013年设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的领头作用,形成了多项可复制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国形成了"1+3+7"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格局。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比较研究,阐述了上海、天津和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实施的"负面清单"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宏观审慎管理、综合管理等主要金融管理政策;根据各自特色,对三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开放、金融开放、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具体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据此,提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管理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金融管理 比较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柴宏蕊 方云龙 王博
如何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是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作为制度创新的高地,自贸区为中国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供了天然试验场。基于此,文章探讨了中国情境下自贸区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政策效果及传导渠道。研究发现:(1)中国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不仅明显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而且存在"持续性效果",即随着自贸区建设时间延续和金融改革举措的逐渐落地,区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2)自贸区金融改革带来的金融集聚效应、金融开放效应和金融结构优化效应在自贸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过程中均发挥了明显的调节作用;(3)中国自贸区金融改革效果存在明显的区位异质性,且传导机制的差异是其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的重要原因。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评估自贸区政策效果相关文献的研究维度,同时也为中国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供了来自自贸区金融改革视角的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冠凤
上海自贸区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战略选择,它所追求的是要素自由流动、自由贸易为主导的高层级的开放。因此,建议以金融服务外包推动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创新金融业务促进金融服务业的繁荣;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为境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以离岸市场作为人民币区域化的战略支点,统筹协调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推动外币对市场发展,引入更多新兴市场货币交易;以信息集聚贸易主体,为潜在的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可能;利用金融服务的集群发展,优化金融服务产业布局;加强自贸区谈判人才的培养,推行金融人才战略;建立自贸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服务中心和研究机构;全面深入地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从而为金融服务...
关键词:
自由贸易 金融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自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