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2)
- 2023(9735)
- 2022(7980)
- 2021(7225)
- 2020(6244)
- 2019(13539)
- 2018(13342)
- 2017(25133)
- 2016(13060)
- 2015(14603)
- 2014(13947)
- 2013(13791)
- 2012(12512)
- 2011(10919)
- 2010(11220)
- 2009(10593)
- 2008(10955)
- 2007(10048)
- 2006(8905)
- 2005(8249)
- 学科
- 业(76956)
- 企(73377)
- 企业(73377)
- 济(61583)
- 经济(61524)
- 管理(58272)
- 业经(26813)
- 方法(25204)
- 技术(22204)
- 农(21250)
- 财(21159)
- 贸(21005)
- 贸易(20991)
- 易(20375)
- 务(17750)
- 财务(17740)
- 财务管理(17732)
- 企业财务(16709)
- 数学(16531)
- 数学方法(16436)
- 农业(15663)
- 技术管理(14250)
- 中国(13359)
- 理论(13305)
- 策(13037)
- 划(12912)
- 制(12243)
- 企业经济(12116)
- 和(12028)
- 地方(11457)
- 机构
- 学院(193805)
- 大学(184428)
- 济(88522)
- 经济(87133)
- 管理(81430)
- 理学(69364)
- 理学院(68801)
- 管理学(68140)
- 管理学院(67775)
- 研究(59432)
- 中国(47474)
- 财(38369)
- 京(38044)
- 科学(33181)
- 农(31132)
- 江(31031)
- 财经(30235)
- 所(28991)
- 经(27299)
- 中心(26619)
- 业大(26594)
- 研究所(25770)
- 经济学(25730)
- 商学(24646)
- 商学院(24432)
- 农业(24327)
- 州(24239)
- 北京(23708)
- 经济学院(23384)
- 经济管理(22709)
- 基金
- 项目(123363)
- 科学(99121)
- 研究(93817)
- 基金(89447)
- 家(76693)
- 国家(75986)
- 科学基金(67256)
- 社会(61735)
- 社会科(58814)
- 社会科学(58802)
- 省(50492)
- 基金项目(47688)
- 自然(41911)
- 自然科(40959)
- 自然科学(40949)
- 教育(40814)
- 自然科学基金(40308)
- 划(39902)
- 编号(36981)
- 资助(34703)
- 创(33513)
- 业(33356)
- 创新(30186)
- 发(28216)
- 重点(27425)
- 成果(27326)
- 部(26775)
- 国家社会(25785)
- 制(25534)
- 课题(25102)
- 期刊
- 济(102242)
- 经济(102242)
- 研究(56264)
- 中国(38628)
- 管理(37911)
- 财(33688)
- 农(29758)
- 科学(24518)
- 学报(22592)
- 技术(21904)
- 农业(21134)
- 业经(19434)
- 大学(18539)
- 学学(17916)
- 融(16472)
- 金融(16472)
- 经济研究(16357)
- 贸(16086)
- 教育(15953)
- 财经(15275)
- 业(14631)
- 技术经济(14269)
- 问题(14147)
- 国际(14036)
- 经(13456)
- 科技(12037)
- 世界(11262)
- 商业(11091)
- 现代(11082)
- 财会(10639)
共检索到298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谭建华 严丽娜
本文基于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中国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后各类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市场竞争与融资约束是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路径,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之中。本文研究为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中国现阶段深化对外开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毅 王军
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基于2001—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够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结果具有稳健性,但不同区位条件、要素禀赋或设立批次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出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要素集聚和市场竞争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机制变量。基于研究结论,从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集聚和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进而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功效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姜凯 张继武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的制度型开放高地。本文基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模型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从国际资本“引进来”视角看,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促进同业竞争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方式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从国内资本“走出去”视角看,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推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对生产率中等水平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南方地区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这些结论为更高效地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田”功能,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钟坚 冯峥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高地”,肩负推动区域数字技术发展的使命。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2009~2021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中国专利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构建交叠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制度创新对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提升其所在城市的数字企业集聚程度。机制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通过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机制路径,提升企业数字创新动机,激励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行动,进而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异质性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对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拥有头部数字企业的城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的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更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其周边城市的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发挥联动作用,共同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文章结论为加快发展数字技术创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启示和参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别奥 杨上广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实现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识别出注册地位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企业基础上,运用多时点DID方法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通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沿海自贸区企业、清洁型行业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化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效果认识,为政府和企业如何抓住高水平开放契机实现绿色发展转型提供理论启示和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云龙 刘佳鑫
本文基于2009—2017年创业板上市的340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自贸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创新路径而言,其往往会通过"内源性创新+外延式创新"双路径方式实现自身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就创新机制而言,自贸区试错式的制度设计及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所带来的企业家风险容忍度的提升以及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将在驱动企业创新投入中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整体而言,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找到了自贸区挂牌建设对企业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经验证据,为我国继续推行自贸区战略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理论依据。同时,从制度创新视角揭示了自贸区建设这一政策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果与影响路径,为解读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提供了来自制度变革角度的解释。
关键词:
自贸区 企业创新 内源性创新 外延式创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文 徐婕妤 倪澄澄
本文基于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的设立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加成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是自贸区设立提高企业加成率的重要渠道;第三,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自贸区的设立对民营企业、沿海地区企业、新兴优势行业企业、小规模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本文为认识自贸区设立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新视角,也为高质量推进自贸区建设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加成率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玉洁 滕倩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深化改革、全方位构建对外开放格局的试验田。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该结果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与PSMDID等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化有信贷支持、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三条路径,且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融资困难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制度创新水平高的地区更显著。因此,要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发挥制度创新的核心地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宝剑 杨娇 钟韵
本文分析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对区内企业的影响机理:一是金融功能对区内企业的作用机理,即以企业持续发展为核心,在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诱致下,区内金融服务主体,包括银行、非银金融机构等,提供金融服务,满足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此过程中金融功能得以形成和实现;二是自贸区金融创新对区内企业的传导过程,即试验区金融创新首先作用于区内金融服务主体,通过促进金融服务主体及服务业务的多元化,强化自贸区的金融功能,进而满足企业高质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金融创新 金融功能 影响机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晓菲 闫晓伊 程越
政策激励对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正向激励作用,然而政策如何持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企业财务视角,使用修正的无形资产增量,从原值和账面价值两个维度测度企业创新可持续性,将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和异质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能够长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创新产出。上述结论在经过更换被解释变量测度、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企业创新可持续的积极影响可以分解为规模经济效应、政策效应、人才效应和竞争效应,且企业产权性质和资质认证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相较之下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效果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微观财务视角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持续创新的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仰炬 唐莹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核心、自贸区建设关键因素及相互关系,指出:渐进式改革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然选择,发展离岸金融是上海跨越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并由上海清算所实现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统一清算、结算、交割,同时监管银行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头寸,动态调整渗透程度;此外,上海清算所还可以在自贸区试点以大宗商品场外交易为核心的OTC市场作为国内期货市场配对交易、现货市场创新交易、规避风险的完善和补充,使各交易主体打通基于国内外金融衍生全品种的风险管理体系,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风险、发现价格。
关键词:
自贸区 金融创新 资金池 OTC市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宇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建成开放型经济格局。本文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显著提高企业实体投资率,其中的重要作用机制是融资约束缓解、金融化投资绝对收益水平下降、实体投资绝对风险水平下降。此外,本文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后企业金融化投资规模和投资倾向的变化,并对比了企业采取不同投资决策的财务业绩表现。本文在微观企业层面证明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及其路径,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促进企业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和有益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的精神,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上海财经大学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作为主要参与高校,协同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单位等,共同培育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背景下,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选择。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积极对标WTO规则,采取修订和完善国内经贸法律法规,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等措施,拓宽了制度型开放的实践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政府“放管服”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型创新成果,为扩大对外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效探索,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面临诸多问题:在以服务业开放为标志的诸多领域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比仍有差距;集成性、系统性的制度创新还不多,而个别的、单领域的创新成果有待总结完善;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有待提升。为此,需要在更积极地对标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同时,先行探索国际经贸领域前沿议题的治理规则,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引领者;提升系统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水平;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增量、加强内外联动、增加与对外战略安排的契合点等方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国珍 胡金淼
基于2009—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利用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区内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增加,从而提升区内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研究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通过提升研发投入促进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倒逼效应和缓解融资约束便利效应的调节作用,显著正向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当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大、市场竞争程度越强、融资约束程度越弱时,自贸试验区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的正向影响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的创新促进效应对非国有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就业结构的影响
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基于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实践
制度创新、营商环境与城市创业活力——来自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证据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流通企业绩效的影响——融资红利与转型红利的中介效应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吗?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
自贸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来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准实验的证据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与实体企业金融化:基于政策冲击和契约执行双重制度变革视角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如何影响贸易方式转型——基于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