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5)
2023(7831)
2022(6667)
2021(5946)
2020(4857)
2019(11148)
2018(10663)
2017(19652)
2016(9622)
2015(10213)
2014(9859)
2013(9438)
2012(8697)
2011(7900)
2010(7674)
2009(6964)
2008(6767)
2007(6001)
2006(5171)
2005(4547)
作者
(26776)
(22859)
(22510)
(21222)
(14294)
(10936)
(9960)
(8653)
(8494)
(7807)
(7629)
(7580)
(7426)
(7143)
(6988)
(6742)
(6695)
(6632)
(6455)
(6360)
(5525)
(5404)
(5228)
(5183)
(5078)
(4960)
(4821)
(4713)
(4399)
(4386)
学科
(41610)
经济(41588)
管理(32056)
(31308)
(27129)
企业(27129)
(19188)
贸易(19176)
(18556)
方法(17208)
技术(15185)
数学(14171)
数学方法(14055)
地方(12297)
技术管理(11903)
中国(10835)
业经(10229)
(9737)
(7629)
(7323)
环境(7053)
理论(6915)
(6808)
产业(6652)
关系(6644)
农业(6524)
(6461)
地方经济(6424)
(6018)
(5951)
机构
学院(138665)
大学(137309)
(62119)
经济(61052)
管理(56441)
理学(49723)
理学院(49136)
管理学(48399)
管理学院(48126)
研究(44949)
中国(31851)
(27309)
科学(26933)
(24716)
财经(20641)
中心(20539)
(20533)
(20100)
经济学(19427)
研究所(18886)
(18781)
业大(18613)
(18076)
师范(17946)
经济学院(17820)
(17562)
(17353)
北京(16537)
(16224)
商学(16153)
基金
项目(101864)
科学(83310)
基金(76578)
研究(73601)
(67284)
国家(66859)
科学基金(59150)
社会(50494)
社会科(48289)
社会科学(48284)
基金项目(41747)
(40210)
自然(38240)
自然科(37482)
自然科学(37474)
自然科学基金(36812)
(33435)
教育(32714)
资助(28659)
(27782)
编号(27586)
创新(24999)
(22766)
重点(22717)
国家社会(21918)
(21876)
成果(20235)
人文(19412)
教育部(19225)
(19074)
期刊
(62388)
经济(62388)
研究(39626)
中国(26021)
管理(22171)
科学(19112)
学报(18489)
(16366)
(14863)
大学(14565)
学学(13814)
(12768)
教育(12708)
技术(11661)
经济研究(11599)
业经(11057)
国际(10889)
农业(10744)
科技(9534)
(9480)
金融(9480)
问题(9418)
财经(9329)
(8181)
商业(8108)
技术经济(7613)
(6823)
(6734)
现代(6564)
(6431)
共检索到198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明益  陈林  张中意  姚清仿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立能否提高区内市场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协同创新网络?本文人工收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地理空间信息,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识别并绘制园区地理边界,在匹配2010-2019年专利数据和各主体的经纬度后,运用空间断点回归法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的协同创新网络效应。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内协同创新水平。它的制度创新为市场主体开展协同创新提供了优质的制度环境,行政审批效率的提升、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都促进了创新要素流动,从而提升了各主体的协同能力与整个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效率。本文从兼顾开放与创新的顶层设计维度剖析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的制度红利。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的精神,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上海财经大学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作为主要参与高校,协同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单位等,共同培育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磊   傅培霖   丁小珊   刘晓宁  
文章构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0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主要影响机制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和提升高端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毅   王军  
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基于2001—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够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结果具有稳健性,但不同区位条件、要素禀赋或设立批次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出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要素集聚和市场竞争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机制变量。基于研究结论,从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集聚和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进而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功效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仰炬  唐莹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核心、自贸区建设关键因素及相互关系,指出:渐进式改革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然选择,发展离岸金融是上海跨越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并由上海清算所实现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统一清算、结算、交割,同时监管银行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头寸,动态调整渗透程度;此外,上海清算所还可以在自贸区试点以大宗商品场外交易为核心的OTC市场作为国内期货市场配对交易、现货市场创新交易、规避风险的完善和补充,使各交易主体打通基于国内外金融衍生全品种的风险管理体系,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风险、发现价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秉镰  王钺  
本文旨在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合成控制分析技术,构建"反事实"样本,实证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前后创新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上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的功效、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旭平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主要涉及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政府治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税收制度等领域,这些改革措施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一旦实施成熟,将在国内其他城市相继推广。作为紧邻上海的港口型城市,常熟必将受到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虹吸效应"影响,其部分高级人力资源、资本、企业等资源可能会向上海转移。但从长远来看,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将给常熟带来更多的辐射效应,有利于常熟承接新一波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港口经济、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等。据此提出常熟做好与上海自贸区部门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常亚杰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积极贡献。本文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建设,将金融风险划分为银行风险、财政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借鉴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风险管理创新,基于MS-VAR模型研究分析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风险及管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风险主要处于“中金融风险”区制,在风险转换的过程中存在“棘轮效应”,相比银行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财政风险能够更加显著地影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稳定性。最后,提出采取渐进式开放路径、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做好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旭  刘祎  
文章基于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和熵赋权法对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在较长时期能有效提升地区金融水平;尽管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改革红利释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终将伴随着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而逐渐显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子联  刘丹  
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应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揭示自贸区建设通过贸易效应、投资效应和创新效应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传导路径后,发现:从整体绩效看,自贸区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上海自贸区因创新能力未得到有效提升而对其经济发展质量带来了负向效应;从传导机理看,自贸区建设对提升贸易质量、带动社会投资及激发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且这些政策效应将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加显著,但不排除个别地区存在政策效应"失灵"的现象;从横向比较看,自贸区建设所带来的政策效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即不同自贸区对经济发展质量及其动力机制的影响均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背景下,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选择。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积极对标WTO规则,采取修订和完善国内经贸法律法规,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等措施,拓宽了制度型开放的实践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政府“放管服”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型创新成果,为扩大对外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效探索,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面临诸多问题:在以服务业开放为标志的诸多领域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比仍有差距;集成性、系统性的制度创新还不多,而个别的、单领域的创新成果有待总结完善;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有待提升。为此,需要在更积极地对标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同时,先行探索国际经贸领域前沿议题的治理规则,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引领者;提升系统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水平;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增量、加强内外联动、增加与对外战略安排的契合点等方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谭建华  严丽娜  
本文基于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中国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后各类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市场竞争与融资约束是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路径,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之中。本文研究为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中国现阶段深化对外开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同人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过程中,为了降低地方政府的政治风险,连接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自主探索,保证制度创新的持续性,国家部委与省级政府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形成了协同治理的推进模式。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中央政府、国家部委、省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治理体系。协同治理的本质是国家部委对省级政府进行的指导性授权。一方面,国家部委通过授权行为提高省级政府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国家部委也以指导的方式对省级政府进行约束和控制。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的协同治理可提高制度创新的合法性、自主性、专业性、示范性和可控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春瑶   陈秀莲  
结合广西面向东盟的地域特色,对广西自贸试验区促进对东盟投资与贸易发展的效应机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自贸区经贸发展、加深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对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前后广西面向东盟的贸易与投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之前,广西对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发展速度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引致的对东盟贸易与投资效应机理进行探究,发现在静态层面,广西自贸试验区产生了贸易和投资扩大效应;在动态层面则将通过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直接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创新资源促进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与转型的技术创新与协作等进而产生影响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冠凤  郭羽诞  
资源总是有限的,贸易便利化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创造效率。如何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更好地为何国家利益,进而在破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更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战略性课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选择是适应形势需要的结果。上海以自由贸易园区的运作模式为坐标,正在为逐步实现自由贸易做"趋近式"努力,争取一些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惯例,进而向着完全的自由贸易园区靠拢。通过打造与国际惯例最为相近的便利化环境,提供国际可以信赖的贸易管理手段和方法,有利于中国在边境管理问题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