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8)
- 2023(17278)
- 2022(14245)
- 2021(13155)
- 2020(10915)
- 2019(25037)
- 2018(24475)
- 2017(47040)
- 2016(24733)
- 2015(27574)
- 2014(27283)
- 2013(26728)
- 2012(24596)
- 2011(21891)
- 2010(22063)
- 2009(20205)
- 2008(19976)
- 2007(17874)
- 2006(15823)
- 2005(14165)
- 学科
- 济(114035)
- 经济(113934)
- 业(94737)
- 管理(85580)
- 企(84552)
- 企业(84552)
- 方法(46805)
- 数学(37192)
- 数学方法(36811)
- 农(34209)
- 业经(34153)
- 财(32631)
- 中国(30165)
- 地方(27650)
- 贸(26305)
- 贸易(26287)
- 易(25500)
- 农业(23895)
- 务(23788)
- 财务(23738)
- 财务管理(23706)
- 企业财务(22491)
- 技术(21199)
- 制(20009)
- 环境(19935)
- 和(19482)
- 划(18912)
- 理论(18632)
- 策(17800)
- 融(16108)
- 机构
- 学院(351047)
- 大学(343064)
- 济(151839)
- 经济(149018)
- 管理(141697)
- 理学(121085)
- 理学院(119936)
- 管理学(118233)
- 管理学院(117583)
- 研究(112597)
- 中国(88139)
- 京(71518)
- 财(69646)
- 科学(64454)
- 财经(54906)
- 所(54337)
- 江(54034)
- 农(53745)
- 中心(52735)
- 经(49835)
- 研究所(48558)
- 业大(47827)
- 经济学(45450)
- 北京(44630)
- 范(43323)
- 州(43188)
- 师范(42940)
- 院(41825)
- 农业(41537)
- 经济学院(41143)
- 基金
- 项目(230977)
- 科学(184445)
- 研究(173889)
- 基金(168117)
- 家(144239)
- 国家(142916)
- 科学基金(125621)
- 社会(112827)
- 社会科(107096)
- 社会科学(107072)
- 省(91664)
- 基金项目(89135)
- 自然(79370)
- 教育(79125)
- 自然科(77530)
- 自然科学(77512)
- 自然科学基金(76143)
- 划(75281)
- 编号(70703)
- 资助(67662)
- 成果(55124)
- 发(54250)
- 重点(51687)
- 部(51135)
- 创(50873)
- 课题(48218)
- 创新(46850)
- 国家社会(46810)
- 业(44802)
- 教育部(44606)
- 期刊
- 济(173704)
- 经济(173704)
- 研究(102233)
- 中国(69767)
- 管理(57998)
- 财(57209)
- 农(50330)
- 科学(45149)
- 学报(44759)
- 大学(36373)
- 教育(35682)
- 农业(35170)
- 技术(35038)
- 学学(34398)
- 融(33387)
- 金融(33387)
- 业经(31195)
- 财经(27259)
- 经济研究(26898)
- 问题(23800)
- 经(23659)
- 贸(21656)
- 业(20602)
- 技术经济(19581)
- 国际(19322)
- 现代(17342)
- 商业(17334)
- 世界(17302)
- 财会(16423)
- 资源(15743)
共检索到534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鑫 叶永卫
实体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厘清其研发创新行为背后的制度影响因素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契约执行环境改善视角,系统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双重差分估计结果显示,企业所在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其研发投资显著增加,即契约执行环境改善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投资。作用机制检验证实,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人力资本是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的核心机制,具体表现为企业债务融资显著增加和高技能员工占比显著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研发投资的正向激励效应在小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中更为突显。本文结论不仅为国家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积极效果提供了直接证据,而且为如何有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蓬 胡士华 胡亚丽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风险源,如何抑制企业金融化亦是各经济体面临的一大难题。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经济运行规则和执行措施的"混合体",其设立形成的政策冲击效应和契约执行效应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文章从自贸区设立这一事件产生的冲击影响出发,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讨自贸区的设立是否影响中国实体企业的金融化水平。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显著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动态检验发现其抑制作用存在持续性。机制检验发现,利润率均等化和融资约束缓解是自贸区影响企业金融化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显示,自贸区设立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内陆重点城市企业、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明显,且存在所有制歧视现象。文章对推进自贸区增资扩容、推广试点区域有益的制度经验和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宇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建成开放型经济格局。本文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显著提高企业实体投资率,其中的重要作用机制是融资约束缓解、金融化投资绝对收益水平下降、实体投资绝对风险水平下降。此外,本文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后企业金融化投资规模和投资倾向的变化,并对比了企业采取不同投资决策的财务业绩表现。本文在微观企业层面证明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及其路径,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促进企业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和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啟仁 吴绍永 叶承辉
企业供应链稳定是推进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自由贸易试验区以金融开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制度创新为抓手,是畅通供应链内外循环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企业供需平衡的视角,采用多期DID模型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供应链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建设显著抑制了企业供应链风险。在采用多种方法检验后,该结论仍稳健;自贸区建设通过增加企业外源融资、减小企业成本粘性和降低客户集中度形成长链效应,进而削弱供应链风险;以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战略定位的自贸区,其风险降低效应更为显著。自贸区建设不仅对小型或弱竞争力型企业的风险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而且对位于供应链运营发展低水平城市的企业风险抑制作用更大。本文验证了自贸区建设对企业供应链风险的抑制效应,为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晨 李建生 刘克富 郎丽华
作为新时代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精确到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层面,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首次量化评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内企业ESG表现。机制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环保能力和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中国东部地区、低污染行业、国有企业以及商业信用供给低的企业ESG表现提升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中国通过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依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姜凯 张继武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的制度型开放高地。本文基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模型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从国际资本“引进来”视角看,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促进同业竞争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方式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从国内资本“走出去”视角看,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推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对生产率中等水平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南方地区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这些结论为更高效地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田”功能,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晨曦 牛志伟 董启琛
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刻画自贸试验区设立影响下企业融资行为决策过程,并以2009—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有利于提高企业外部融资总额,主要表现为权益融资,其原因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改善了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缓解了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政策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效果更为明显,并最终使得企业间同行借贷规模有所上升,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优化资本市场信息传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晓菲 闫晓伊 程越
政策激励对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正向激励作用,然而政策如何持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企业财务视角,使用修正的无形资产增量,从原值和账面价值两个维度测度企业创新可持续性,将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和异质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能够长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创新产出。上述结论在经过更换被解释变量测度、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企业创新可持续的积极影响可以分解为规模经济效应、政策效应、人才效应和竞争效应,且企业产权性质和资质认证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相较之下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效果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微观财务视角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持续创新的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玉洁 滕倩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深化改革、全方位构建对外开放格局的试验田。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该结果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与PSMDID等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化有信贷支持、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三条路径,且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融资困难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制度创新水平高的地区更显著。因此,要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发挥制度创新的核心地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文 徐婕妤 倪澄澄
本文基于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的设立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加成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是自贸区设立提高企业加成率的重要渠道;第三,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自贸区的设立对民营企业、沿海地区企业、新兴优势行业企业、小规模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本文为认识自贸区设立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新视角,也为高质量推进自贸区建设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加成率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谭建华 严丽娜
本文基于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中国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后各类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市场竞争与融资约束是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路径,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之中。本文研究为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中国现阶段深化对外开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梅 闫珍丽 徐灿宇
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探讨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何优化供应链配置进而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外生冲击事件,以200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区域内企业供应链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供应链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供应链整体集中度,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机制检验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增强了辖域内微观主体的竞争效应,具体表现为加剧企业风险、减少转换成本及降低进入壁垒,从而推动企业建立多元化供应商和客户关系,提升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分析显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供应链配置多元化的推动作用在沿海地区、高科技行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文章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经济后果拓展至供应链层面,为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梅 闫珍丽 徐灿宇
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探讨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何优化供应链配置进而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外生冲击事件,以200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区域内企业供应链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供应链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供应链整体集中度,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机制检验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增强了辖域内微观主体的竞争效应,具体表现为加剧企业风险、减少转换成本及降低进入壁垒,从而推动企业建立多元化供应商和客户关系,提升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分析显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供应链配置多元化的推动作用在沿海地区、高科技行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文章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经济后果拓展至供应链层面,为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谢申祥 王晖 范鹏飞
本文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的微观数据,采用序列匹配和双重差分的识别方法,探究了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所在区域内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验证了自贸试验区对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分析显示,自贸试验区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同业竞争两种方式,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此外,自贸试验区对区域内的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高技术型企业以及生产差异化产品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些结论对我国自贸试验区设立和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剑波 任香
2013年,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挂牌,几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了东中西三大区域,统筹陆海形成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格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向高开放水平的自由贸易港升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深化发展提供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由贸易港 深化 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