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14)
2023(16359)
2022(14323)
2021(13155)
2020(11133)
2019(25740)
2018(25256)
2017(49044)
2016(25691)
2015(28821)
2014(28762)
2013(28339)
2012(26008)
2011(23415)
2010(23224)
2009(21409)
2008(20557)
2007(17732)
2006(15583)
2005(13383)
作者
(73629)
(61715)
(61070)
(58208)
(39184)
(29435)
(27805)
(24233)
(23400)
(21710)
(20830)
(20819)
(19558)
(19259)
(19151)
(18700)
(18199)
(17883)
(17682)
(17373)
(15152)
(15071)
(14775)
(14052)
(13779)
(13666)
(13438)
(13207)
(12444)
(11868)
学科
(123391)
经济(123272)
管理(74585)
(69061)
(56447)
企业(56447)
方法(54750)
数学(48146)
数学方法(47589)
(28393)
中国(26863)
(26818)
地方(26775)
(26177)
贸易(26164)
(25291)
(23974)
业经(23940)
农业(19537)
理论(17626)
环境(17452)
(17387)
(17201)
财务(17127)
财务管理(17090)
(16856)
企业财务(16126)
技术(15714)
地方经济(15623)
(15067)
机构
大学(370995)
学院(369590)
(159837)
经济(156776)
管理(147560)
理学(128575)
理学院(127241)
管理学(124978)
管理学院(124330)
研究(122861)
中国(89731)
(76901)
科学(73732)
(69847)
(59999)
财经(57095)
中心(55340)
(55033)
研究所(54689)
业大(53665)
(51998)
(51976)
经济学(49468)
北京(48111)
(46702)
师范(46211)
(45269)
经济学院(44572)
农业(42848)
财经大学(42571)
基金
项目(256385)
科学(201781)
基金(187499)
研究(186321)
(162906)
国家(161636)
科学基金(139840)
社会(119187)
社会科(113169)
社会科学(113142)
基金项目(99384)
(98519)
自然(91096)
自然科(88863)
自然科学(88841)
自然科学基金(87240)
教育(85535)
(82543)
资助(78126)
编号(74634)
成果(59058)
重点(57058)
(56948)
(54527)
(52676)
课题(50739)
国家社会(49653)
教育部(49429)
创新(49281)
科研(49098)
期刊
(170160)
经济(170160)
研究(108992)
中国(61229)
学报(55718)
管理(54996)
(52922)
科学(51354)
(48580)
大学(43191)
学学(41096)
技术(34226)
教育(33973)
农业(33908)
经济研究(29116)
(28845)
金融(28845)
财经(28165)
业经(26168)
(24098)
问题(22896)
(20832)
技术经济(19171)
统计(17894)
国际(17345)
理论(17238)
商业(16908)
(16895)
图书(16406)
科技(16371)
共检索到532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修群  
作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战略中的核心环节,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2003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自贸区显著提高了地区GDP增长率,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明显滞后。利用反事实分析法进一步检验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异质性,发现上海和广东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明显,表现为对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天津和福建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不明显,但对第二产业的促进效应明显;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一点在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上都有体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瑞栋  薄凡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国家试验田",深化国际投融资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基于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样本期内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设立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资本"引进来"和国内资本"走出去",国际资本双向流动效应明显;整体上,自贸区对ODI的影响效应大于FDI;具体而言,由于各自贸区改革的重点领域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自贸区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应从完善金融监管、分类管理对外投资、深化金融创新以及与国内市场衔接等方面推进自贸区建设,维护国际资本平稳有序流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黎绍凯  李露一  
利用我国省级季度数据,采用前沿"反事实"框架下的合成控制法,对上海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加工程度高度化的政策效应较弱,其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30.61和-1.84。通过自贸区成立时点变化、安慰剂检验及DID平均效应检验,以上结论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短期内对其他省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负向效应。积极引导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自贸区建设的区域示范溢出效应将是未来自贸区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冯帆  许亚云  韩剑  
作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战略的核心环节,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区内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6至2018年,省级数据,从GDP、贸易、投资以及工业增加值四个不同角度,运用双重差分以及反事实方法全面分析上海、浙江自贸区设立对长三角开放型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外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浙江自贸区建设存在显著经济增长效应,对区内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并且这种"制度红利"具有显著的长期效应;自贸区设立还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辐射作用,对江苏的溢出影响要大于浙江、安徽。本文结论为利用自贸区制度创新红利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利用其辐射能力来发展经济提供了实证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玉洁   滕倩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深化改革、全方位构建对外开放格局的试验田。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该结果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与PSMDID等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化有信贷支持、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三条路径,且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融资困难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制度创新水平高的地区更显著。因此,要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发挥制度创新的核心地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应望江  范波文  
衡量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试验效果对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复制与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使用Hsiao等(2012)提出的一种基于面板数据衡量政策效应的新方法,构建了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季度经济增长率的"反事实"路径,创新性地定量评估了设立沪津闽粤四大自贸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截至2017年第1季度第三批自贸区扩容,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平均每个季度为上海市GDP增长率贡献了约2. 27个百分点。其中扩区之前平均每个季度贡献了约0. 897个百分点,扩区后平均每个季度贡献了约3. 03个百分点,表明更大范围的开放对上海市的经济增长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天津、福建和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平均每个季度分别为天津市、福建省和广东省的GDP增长率贡献了约3. 55、0. 70和1. 18个百分点,所有这些均表明中国实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实施地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国珍  胡金淼  常裕琦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以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政策效应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由贸易试验区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第二,在影响机制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区域创新提升效应、市场环境改善效应和数字产业集聚效应的调节作用,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促进作用更能体现在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且随着设立批次往后,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提升的政策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新  邢双美  韩承斌  
跨境电商既是全球数字贸易时代加速到来的内在驱动,又是中国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还是中国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文章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采取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跨境电商发展效应。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能促进本地跨境电商发展,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跨境电商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促进效应与信息集聚、贸易成本、市场开放和创新驱动密切相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跨境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表现得更加明显。随着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发展显著提升了本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利于中国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以上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背景下,文章的研究结论既为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提供理论支撑,又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提供启示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海波  乌静  肖鸿波  
沿边地区是我国当前新发展格局的开发开放战略前沿。设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试点旨在支持沿边地区贸易方式转变、深入推进兴边富民,但是其政策效果如何有待验证。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69个沿边县域的面板数据,将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视作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和检验了政策试点对沿边县域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政策效果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使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升约18%。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开发开放区政策试点的建设,尚未对邻近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或虹吸效应;相较于第二批次设立的重点开发开放区,第一批政策试点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相对更强;与非少数民族区县相比,试点政策对少数民族区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晨曦  牛志伟  董启琛  
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刻画自贸试验区设立影响下企业融资行为决策过程,并以2009—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有利于提高企业外部融资总额,主要表现为权益融资,其原因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改善了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缓解了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政策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效果更为明显,并最终使得企业间同行借贷规模有所上升,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优化资本市场信息传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可馨   耿松涛  
本文选取2010-2020年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探讨制度创新能否驱动居民消费活力释放。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建设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能够有效发挥对居民消费活力释放的驱动效应,对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第二,区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自贸区政策对沿海省份城市居民消费活力的驱动效应更大并且显著性更强,制度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自贸区政策对居民消费活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制度创新水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小乐   林淑仪  
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中国省际出口韧性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出口韧性,且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通过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效应提升出口韧性。从区域维度看,经济欠发达地区与非边疆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出口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从时间维度看,后设立批次对出口韧性的提升作用强于前设立批次。为更好发挥制度优势对提升出口韧性的积极作用,应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注重欠发达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同时发挥产业集聚、技术进步的中间作用,不断提升中国出口韧性。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铎   王梦飞   徐雨欣   陈晓珊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期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能否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助力并发挥先导示范作用,是当前政策层与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基于自贸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制度型开放能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果显示自贸区的设立能使所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平均提升约7.490%;(2)机制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加快了市场制度的变革进程,改善了营商环境改善,从而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3)异质性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对前两批自贸区和非正式制度较弱地区的自贸区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4)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对毗邻省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自贸区制度创新水平越高、法律授权支持力度越大、产业集聚效应和吸引高端要素流动的效应越强,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越明显。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贸区建设、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助推我国生产力能级跃迁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霞  葛倩倩  卢超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深化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制度创新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直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且该经济高质量增长效应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时间正相关;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激励制度创新,从而间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沿海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其制度创新效果主要表现为提高了产品市场发育水平,而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效果主要表现为提高了要素市场发育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鹏  郑靖宇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如何影响当前我国贸易方式的转型,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基于近期发展的"反事实"分析法测算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处理效应,并从政策角度阐释了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使一般贸易比重提升了5.99%,而加工贸易比重则被拉低了10.85%,可见其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大于一般贸易,且此结果具有相当的稳健性。中国通过推行降低外资准入标准、选择性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快了当前贸易方式转型的进程,促进了一般贸易和新型贸易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