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3)
- 2023(15886)
- 2022(13860)
- 2021(12767)
- 2020(10653)
- 2019(24887)
- 2018(24289)
- 2017(47313)
- 2016(25304)
- 2015(28313)
- 2014(28069)
- 2013(27497)
- 2012(25372)
- 2011(22668)
- 2010(22330)
- 2009(19885)
- 2008(19106)
- 2007(16246)
- 2006(14008)
- 2005(11897)
- 学科
- 济(104402)
- 经济(104293)
- 管理(73870)
- 业(66830)
- 企(55256)
- 企业(55256)
- 方法(52261)
- 数学(45826)
- 数学方法(45259)
- 中国(26892)
- 农(26046)
- 贸(25578)
- 财(25577)
- 贸易(25563)
- 易(24734)
- 地方(22426)
- 业经(21858)
- 学(21764)
- 环境(19222)
- 农业(17501)
- 理论(16789)
- 务(16726)
- 财务(16658)
- 财务管理(16622)
- 和(16096)
- 企业财务(15721)
- 制(15683)
- 技术(15448)
- 划(14781)
- 融(13521)
- 机构
- 大学(354757)
- 学院(352422)
- 济(143341)
- 管理(143166)
- 经济(140382)
- 理学(125510)
- 理学院(124198)
- 管理学(121906)
- 管理学院(121286)
- 研究(115069)
- 中国(83246)
- 京(74340)
- 科学(71334)
- 财(62925)
- 所(55409)
- 农(53931)
- 业大(53512)
- 中心(52517)
- 财经(51910)
- 研究所(50876)
- 江(49004)
- 经(47428)
- 北京(46090)
- 范(45317)
- 师范(44908)
- 经济学(43505)
- 院(43163)
- 农业(42179)
- 州(40078)
- 经济学院(39603)
- 基金
- 项目(253324)
- 科学(199672)
- 基金(185627)
- 研究(182519)
- 家(162046)
- 国家(160809)
- 科学基金(139235)
- 社会(116006)
- 社会科(110161)
- 社会科学(110135)
- 基金项目(99094)
- 省(97355)
- 自然(92052)
- 自然科(89926)
- 自然科学(89905)
- 自然科学基金(88236)
- 教育(83297)
- 划(82545)
- 资助(76788)
- 编号(73619)
- 成果(57475)
- 重点(56413)
- 部(55761)
- 发(53302)
- 创(52388)
- 课题(49347)
- 科研(49032)
- 创新(48954)
- 国家社会(48211)
- 教育部(48097)
- 期刊
- 济(143671)
- 经济(143671)
- 研究(99308)
- 中国(58193)
- 学报(55461)
- 科学(50734)
- 管理(49976)
- 农(46896)
- 财(46590)
- 大学(42738)
- 学学(40342)
- 教育(34017)
- 农业(32865)
- 技术(30058)
- 融(26046)
- 金融(26046)
- 财经(24290)
- 业经(23835)
- 经济研究(23773)
- 问题(21592)
- 经(20678)
- 贸(18873)
- 图书(18244)
- 业(16967)
- 科技(16684)
- 理论(16553)
- 统计(16403)
- 技术经济(16387)
- 资源(16315)
- 商业(15884)
共检索到495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吴宏
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在扩大贸易开放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基于2007~2017年1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DID)检验了各城市自贸区设立的环境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自贸区建设发挥了显著的碳减排作用,较自贸区设立以前,设立后平均能够降低7.2%的碳排放增长率,且这一效应在叠加政策考察、反事实检验、控制金融危机影响、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通过中介效应发现,自贸区设立通过规模效应、结构升级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的综合作用使碳排放增长得到有效缓解,且四种效应对环境均产生了正面影响;(3)基于区域异质性,本文发现在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设立自贸区片区能够显著减缓碳排放增长,而在长三角地区设立自贸区片区虽然同样减缓了碳排放增长,但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对于内陆地区而言,自贸区片区建立对碳排放增长率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4)常住人口规模达到500万的城市对碳排放能够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于常住人口不足500万的城市而言并不显著。因此,在自贸区发展中,应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结构升级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以及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同时要因地制宜地推动自贸区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同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鹏 郑靖宇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如何影响当前我国贸易方式的转型,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基于近期发展的"反事实"分析法测算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处理效应,并从政策角度阐释了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使一般贸易比重提升了5.99%,而加工贸易比重则被拉低了10.85%,可见其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大于一般贸易,且此结果具有相当的稳健性。中国通过推行降低外资准入标准、选择性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快了当前贸易方式转型的进程,促进了一般贸易和新型贸易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鹏 郑靖宇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如何影响当前我国贸易方式的转型,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基于近期发展的"反事实"分析法测算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处理效应,并从政策角度阐释了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使一般贸易比重提升了5.99%,而加工贸易比重则被拉低了10.85%,可见其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大于一般贸易,且此结果具有相当的稳健性。中国通过推行降低外资准入标准、选择性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快了当前贸易方式转型的进程,促进了一般贸易和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反映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试验的优惠政策能够显著地促进贸易方式转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叶修群
我国自由贸易园区(FTZ)的区位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为研究样本,利用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保税区的区位选择倾向于经济成熟的发达地区,而出口加工区更倾向于经济欠发达的新兴地区;市场规模、市场开放以及工业化对出口加工区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对设立出口加工区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俊恒 艾佳慧 邵博
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是新时期我国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承担着推动金融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在测算我国2007-2020年292个城市经济创新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金融改革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够有效提高地区经济创新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改革对经济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地域发展差异影响,政策效应在中小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为激发金融改革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潜力,提出了扩宽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制定金融政策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熊芳 刘德学
运输成本所体现的地理距离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随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重新被重视。"相似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的贸易量会更大。边界的存在使国际贸易受到关税的阻碍,各国希望通过FTA甚至更高形式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来抹平边界的作用。文章从实证的角度解析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影响因素,重点考察地理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影响的显著性,以从中窥探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特点及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修群
作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战略中的核心环节,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2003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自贸区显著提高了地区GDP增长率,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明显滞后。利用反事实分析法进一步检验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异质性,发现上海和广东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明显,表现为对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天津和福建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不明显,但对第二产业的促进效应明显;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一点在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上都有体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成喜玲 刘凇延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个国家、地区采取了不同的环境规制政策与措施。为了研究不同区域内环境规制对贸易的影响情况,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通过扩展的引力模型,对2002-2016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欧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环境规制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北美自由贸易区,出口国的环境规制能够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中国应该更多地参与和倡导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积极地实践新型的"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合作形式,并努力完善环境规制与协调机制,为自贸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冠凤 郭羽诞
资源总是有限的,贸易便利化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创造效率。如何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更好地为何国家利益,进而在破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更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战略性课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选择是适应形势需要的结果。上海以自由贸易园区的运作模式为坐标,正在为逐步实现自由贸易做"趋近式"努力,争取一些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惯例,进而向着完全的自由贸易园区靠拢。通过打造与国际惯例最为相近的便利化环境,提供国际可以信赖的贸易管理手段和方法,有利于中国在边境管理问题上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自由贸易 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彬 汪占熬
本文运用内生化处理方法及倍差法分行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各国倾向于同那些要素禀赋类似且支出结构互补的国家组建自贸区协定,并且,自贸区协定的签订促进了成员国产业间贸易的发展。这些结果预示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立对成员国经济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一体化组织的深入发展将面临较大的不对称需求冲击风险,需要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出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凯杰
自由贸易港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高级阶段,推动自贸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变对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意义重大,既可以助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够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作用。中国自贸区向自由贸易港的转变仍然面临着开放程度不高、与全球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有差距、各种体制机制创新不充分,以及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未来可以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设定对接全球高水平标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加强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自贸区结合区域实际向自由贸易港转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元欣 吉莉 周任远
试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管理,是我国在开放战略指导下的重大改革。本文分析了负面清单管理和国际投资规则,讨论和评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2013版)和相关配套改革。就编制负面清单(2014版)而言,本文建议的改进方向有:提高外商投资政策的协调性;夯实负面清单的法理基础;改进行业分类方法;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度;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永胜 崔日明 李丹
文章从就业结构角度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政策效应,基于2003~2019年中国23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自贸区设立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自贸区设立对制造业就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增加了所在城市的服务业就业比重,并降低了制造业就业比重,由此促进了就业结构升级。机制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通过劳动力流动、产业升级和金融发展改变所在城市的就业结构。自贸区设立显著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比重,降低非高技术制造业就业比重,但对非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同时,沿海城市设立自贸区能显著增加服务业就业比重并降低制造业就业比重,而内陆城市设立自贸区的就业效应不显著。空间效应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会显著减少邻近城市服务业就业比重,产生虹吸效应。文章结论对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区域就业的引导性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晁钢令 王涛
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能掌握主导权的国家往往拥有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而这种资源配置能力主要集中在一些具有"平台经济"性质的"全球城市",这些城市对提升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全球城市"和"平台经济"的相关理论,从上海的城市战略定位、上海与国际上"平台经济"城市的比较、上海自贸区对上海建设"平台经济"城市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意义,提出上海应当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为契机,努力推进"平台经济"和"全球城市"的建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毅 王军
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基于2001—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够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结果具有稳健性,但不同区位条件、要素禀赋或设立批次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出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要素集聚和市场竞争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机制变量。基于研究结论,从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集聚和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进而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功效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