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7)
- 2023(7748)
- 2022(6493)
- 2021(5759)
- 2020(4564)
- 2019(10620)
- 2018(10336)
- 2017(19390)
- 2016(10486)
- 2015(11851)
- 2014(12013)
- 2013(11924)
- 2012(11789)
- 2011(11183)
- 2010(11680)
- 2009(10583)
- 2008(10794)
- 2007(9748)
- 2006(8985)
- 2005(8553)
- 学科
- 济(53580)
- 经济(53530)
- 业(23925)
- 管理(23326)
- 贸(19820)
- 贸易(19806)
- 地方(19243)
- 易(19134)
- 中国(17654)
- 企(16937)
- 企业(16937)
- 农(15459)
- 方法(15165)
- 业经(12618)
- 数学(11908)
- 数学方法(11773)
- 学(10719)
- 地方经济(10611)
- 融(10446)
- 金融(10445)
- 农业(10348)
- 发(10063)
- 银(9586)
- 银行(9565)
- 行(9444)
- 环境(8427)
- 制(8363)
- 关系(8037)
- 财(7616)
- 和(7611)
- 机构
- 学院(161034)
- 大学(159284)
- 济(71219)
- 经济(69820)
- 研究(67170)
- 管理(53488)
- 中国(49603)
- 理学(44298)
- 理学院(43637)
- 管理学(42830)
- 管理学院(42539)
- 科学(40132)
- 所(36016)
- 京(35903)
- 研究所(32511)
- 农(30716)
- 财(30402)
- 中心(28494)
- 江(26691)
- 范(24820)
- 师范(24577)
- 院(24247)
- 农业(23982)
- 北京(23464)
- 财经(23206)
- 业大(22926)
- 经济学(21774)
- 州(21428)
- 经(20878)
- 科学院(20781)
- 基金
- 项目(99272)
- 科学(77131)
- 研究(74115)
- 基金(69490)
- 家(61338)
- 国家(60792)
- 科学基金(49800)
- 社会(46338)
- 社会科(43928)
- 社会科学(43919)
- 省(39506)
- 基金项目(35995)
- 划(33392)
- 教育(33058)
- 自然(30271)
- 编号(30043)
- 自然科(29535)
- 自然科学(29526)
- 自然科学基金(28977)
- 发(28724)
- 资助(28387)
- 成果(25781)
- 重点(23484)
- 发展(23320)
- 展(22911)
- 课题(22558)
- 部(21666)
- 创(20410)
- 创新(19197)
- 国家社会(18987)
共检索到270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超
2003年12月12日,日本与东盟10国发表了旨在加强日本与东盟各国经济、政治和安全关系的《东京宣言》和《行动计划》,并首次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概念。这次峰会预示着日本同东盟的区域经济关系将出现新的飞跃,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入手,深入探讨了WTO框架下自由贸易区在全球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指出日本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方针的调整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钟乃仪
世贸组织(WTO)谈判始终处于僵持不下的局面,以及世界经济长久处于低稳小步前进的状态,引发能活跃经济和保护利益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ET)、欧盟(EU)的实践告诉亚洲,对名为自由贸易协定而实为区域经济合作的FTA,在肯定其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不否认存在弊端的基础上,积极利用 FTA不仅可以促进成员国乃至合作区域的经济发展,甚至能够与一般认为彼此间格格不入的WTO形成互补关系。
关键词:
区域主义 多边主义 多层次 互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黎国焜
经过长达14个月的谈判,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共同宣布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协议,协议的最后文本如获三国国会通过,则该“协定”将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届时,一个拥有人口3.6亿和年产总值6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就会出现在北美大陆。本文就三国签订“协定”的主要内容、动因、对北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作初步的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黎国焜
建立美洲经济圈是美国的战略目标,它的第一步是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第二步就是把墨西哥拉进去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第三步是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美洲。本文就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进行的初步的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史智宇 易行健 唐建伟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修正的Glick-Rose出口相似性指数,对东亚区城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之间的贸易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实了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本文最后结合中国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英华 尹翔硕
90 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间出现了比较优势趋近、贸易依赖度加强、产业内贸易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由于东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东亚地区的供求关系、产品多样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以及区内直接投资等出现了新的变化。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贸易的扩大及产业的升级都是有利的,因此我国应重视并发展产业内贸易。
关键词:
东亚 产业内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梅建予
中国在加入WTO、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同时 ,也应当稳步地加强双边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协作。目前 ,中国政府已经将参与组建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纳入了议事日程 ,但在中国如何参与区域自由贸易的进程问题上还缺乏总体的思路。本文试图就中国参与区域自由贸易区的“阶梯式”进程进行探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超 王新哲
自由贸易协议(FTAs)在东亚获得了快速发展,对各经济体的影响亦日益深远。FTAs的快速扩张,体现的是东亚经济体战略及目标的多样性,并在各自战略目标驱动下形成了以中日为轮轴,其余经济体为轮辐的"轴辐"格局。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由"外需主导"向"内需驱动"模式的转型,势必会进一步扩大FTAs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容,细化合作条件。未来,面对重叠多变FTAs"面碗效应"带来的挑战,东亚经济体需要进一步实现与WTO规则的融合,尤其是原产地规则的协调。
关键词:
FTAs 轴辐 区域生产网络 面碗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欧阳克海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小琳 姚新超
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已进入第十二个年头。尽管世贸组织各成员在多个谈判议题中的许多争议已达成共识,但服务贸易自1997年达成电信与金融服务贸易协定后,在WTO的多边架构中再无达成任何协定。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多哈回合市场开放的三大议题之一,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黎国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崔庆波 梁双陆
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大国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不同自由贸易区之间已经呈现出日益显著的异质性。根据形成机制的差异,可以把自由贸易区划分为自发性和竞争性两类。在竞争性自由贸易区的构建过程中,伙伴国以外的第三方因素是决定新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所寻求的也是一种间接性的潜在收益。在国际竞争新形势下我国应该积极应对和构建竞争性自由贸易区。
关键词:
竞争性自由贸易区 国际竞争 大国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新超 左宗文
近年来,随着WTO多哈谈判进展的停滞不前,各国为寻求新的经济发展动力,逐渐开始转向区域内的经济整合,其中以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发展最为活跃,最终使世界各国的经贸及投资活动更加自由化。但时至今日,FTA的发展不再仅局限于经贸及投资领域,在很大程度上FTA已被视为处理区域乃至世界问题的一种新型方式。本文拟对新型FTA的发展趋势予以分析,以期寻求中国的因应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文洋
深度一体化是当前自由贸易协定发展的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对430个自由贸易协定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和经验研究,认为深度一体化不仅是全球货物贸易、生产网络、跨国投资和服务贸易不断发展与融合所推动的结果,更是国家之间出于自身利益进行的规则重塑。基于此,笔者提出中国应加快融入深度一体化,加强探索新议题在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实践。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史智宇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修正的Glick-Rose出口相似性指数对东亚区域内自80年代中期以来到90年末之间的贸易资料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实了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制约我国与东亚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