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7)
2023(3968)
2022(3322)
2021(2834)
2020(2345)
2019(5467)
2018(5293)
2017(9975)
2016(4977)
2015(5901)
2014(5907)
2013(5773)
2012(5494)
2011(5038)
2010(5211)
2009(4822)
2008(5109)
2007(4865)
2006(4286)
2005(3591)
作者
(14387)
(11989)
(11854)
(11217)
(7646)
(5589)
(5588)
(4582)
(4449)
(4383)
(4024)
(3928)
(3923)
(3777)
(3639)
(3635)
(3634)
(3427)
(3399)
(3349)
(2926)
(2925)
(2924)
(2732)
(2705)
(2640)
(2611)
(2576)
(2398)
(2384)
学科
(22722)
经济(22710)
(16566)
贸易(16557)
(16040)
管理(13347)
(10804)
(9354)
企业(9354)
方法(8177)
地方(7337)
中国(7107)
(5967)
关系(5923)
(5848)
数学(5829)
数学方法(5796)
业经(5629)
(5397)
出口(5396)
出口贸易(5396)
(4626)
理论(4535)
(4009)
国际(3928)
教育(3646)
(3540)
贸易关系(3527)
概况(3520)
(3484)
机构
学院(73137)
大学(71528)
(33859)
经济(33236)
研究(27168)
管理(24763)
理学(20322)
理学院(20079)
中国(19932)
管理学(19841)
管理学院(19685)
(15570)
(14034)
科学(13801)
(13241)
(12009)
中心(11982)
研究所(11642)
(11095)
财经(10724)
(10592)
经济学(10282)
(10259)
师范(10202)
北京(10011)
(9758)
(9632)
(9553)
经济学院(9324)
业大(8514)
基金
项目(43746)
研究(36210)
科学(33395)
基金(29564)
(24954)
国家(24723)
社会(22212)
社会科(20923)
社会科学(20919)
科学基金(20482)
(17308)
教育(16828)
编号(15860)
基金项目(15177)
(14050)
成果(13429)
资助(11919)
课题(11595)
自然(11461)
自然科(11126)
自然科学(11125)
自然科学基金(10922)
(10376)
重点(10268)
(10062)
(9914)
(9406)
项目编号(9306)
(9200)
发展(8887)
期刊
(41009)
经济(41009)
研究(24835)
中国(17286)
教育(12080)
(11564)
(10747)
国际(10733)
管理(10344)
(8871)
学报(8481)
经济研究(7934)
业经(7420)
科学(7376)
技术(7229)
大学(7041)
(6715)
金融(6715)
问题(6702)
农业(6361)
学学(6135)
(6041)
贸易(6041)
世界(5485)
图书(5474)
国际贸易(5253)
财经(5145)
商业(4907)
(4587)
书馆(4342)
共检索到125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晋平  文丰安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利于中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可在现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沿海地区的组合港,以及沿海较大的离岛先行先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围绕高端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定位,将离岸投资、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作为发展重点,推动人才的自由流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锐  赖明勇  
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先后提出了"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和"科技兴贸"等战略,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国把自由贸易区建设提高到了战略高度。文章认为目前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具有伙伴国由周边国家向拉美、非、欧辐射,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与深化,合作国家类型、推进模式多样化的特点。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与经济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的谈判将取得突破,在兼顾中国的能源政策条件下自由贸易区的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深化,最后对推进层次进行了展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温珺  
贸易与环境议题当前备受各国重视。本文从环境产品的范畴演化出发,调查环境市场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近十余年来的环境谈判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发现全球环境产品市场增速较快,贸易自由化的进展较快,区域贸易协定中的环境议题覆盖面广。在环境与贸易开放协调发展的大形势下,建议政府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双边与多边的贸易与环境谈判,争取最大的利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超  
2003年12月12日,日本与东盟10国发表了旨在加强日本与东盟各国经济、政治和安全关系的《东京宣言》和《行动计划》,并首次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概念。这次峰会预示着日本同东盟的区域经济关系将出现新的飞跃,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入手,深入探讨了WTO框架下自由贸易区在全球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指出日本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方针的调整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韦红泉  李光辉  
2002年,中国与东盟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04—2009年先后达成了《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使得自贸区建设不断推进。2010年1月1日,随着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实现货物贸易领域正常产品的零关税,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入全面建成的新阶段。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顺利(一)根据实际情况丰富协议内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释文  程健  
自由贸易港是"十九大"提出的新的对外开放模式,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为了配合中国继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掌握全球自由贸易主导权的重大举措,是新常态下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区既有着制度设计上的相似性、相关性,也存在着功能定位上的显著差异。目前,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同世界上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之间在货物贸易便利程度、人员流通和金融发展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任重道远。因此,要与时俱进,在借鉴他国他港传统做法与模式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多的改革自主权,同时制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骞  王丹  
自贸区(港)研究从早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地理理论的引入,到新制度经济学、序数效用论等的运用,从多学科共同发展逐步向多学科交叉共融演变;研究主题包括自贸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及挑战,基于GTAP、CGE等模型的经济效应和贸易效应,贸易合作框架和规则,以离岸金融、负面清单等为核心的自贸区(港)的制度创新。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一是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优势分析具有差异性地理距离、制度距离的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市场准入机制以及金融账户设置等核心议题的交叉融合研究;二是贸易效应的静态测量模型转向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的空间计量仿真模型研究;三是新时代背景下开展中国特色和中国情境的本土化研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于潇  
2000年以来,东北亚有关国家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步伐明显加快,但在东北亚地区内部,除日本和韩国外其他国家之间近期内建立FTA的可能性很低,特别是对中日、中韩经济贸易关系非常紧密的国家之间建立FTA的可能性较小,缺乏政治互信是导致该地区内部FTA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黎国焜  
经过长达14个月的谈判,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共同宣布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协议,协议的最后文本如获三国国会通过,则该“协定”将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届时,一个拥有人口3.6亿和年产总值6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就会出现在北美大陆。本文就三国签订“协定”的主要内容、动因、对北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作初步的探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超  王新哲  
自由贸易协议(FTAs)在东亚获得了快速发展,对各经济体的影响亦日益深远。FTAs的快速扩张,体现的是东亚经济体战略及目标的多样性,并在各自战略目标驱动下形成了以中日为轮轴,其余经济体为轮辐的"轴辐"格局。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由"外需主导"向"内需驱动"模式的转型,势必会进一步扩大FTAs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容,细化合作条件。未来,面对重叠多变FTAs"面碗效应"带来的挑战,东亚经济体需要进一步实现与WTO规则的融合,尤其是原产地规则的协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迎春   许绍琴   李静  
建设高质量的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在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步骤。本文在分析全球典型自贸区代表模式和制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性总结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总体特征与趋势,以及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差异,明确中国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改革中应发挥的使命。通过分析发现,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存在四大主要问题,包括全球复杂局势带来的新挑战、自贸试验区建设侧重偏差、制度创新的立法保障缺位、高水平开放支撑动力不足,后续针对性提出了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作为高水平开放基点的制度创新对策,期望借此契机完善全国自贸试验区内部联动机制,尽快弥合国内外经贸规则差异,为中国加快高质量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加速高水平开放的实现,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梅建予  
中国在加入WTO、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同时 ,也应当稳步地加强双边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协作。目前 ,中国政府已经将参与组建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纳入了议事日程 ,但在中国如何参与区域自由贸易的进程问题上还缺乏总体的思路。本文试图就中国参与区域自由贸易区的“阶梯式”进程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康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零"关税下农产品贸易的合作,互联网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成为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三个最重要的合作领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黎国焜  
建立美洲经济圈是美国的战略目标,它的第一步是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第二步就是把墨西哥拉进去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第三步是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美洲。本文就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进行的初步的探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朱孟楠  陈冲  朱慧君  
自贸区发展应在税收制度、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贸易监管和投融资管理等方面与国际高度开放贸易准则对接,形成改革引领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的自贸港应在以下几方面所有创新:扩大税收优惠政策,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保证人员、金融、物流和公共服务这四个方面自由流动,做好配套的金融制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