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5)
2023(10758)
2022(8909)
2021(8225)
2020(6622)
2019(15243)
2018(14407)
2017(27368)
2016(14327)
2015(15865)
2014(15281)
2013(15428)
2012(14377)
2011(13186)
2010(13069)
2009(12259)
2008(11959)
2007(10452)
2006(9376)
2005(8563)
作者
(38817)
(33353)
(32499)
(31192)
(20566)
(15971)
(14727)
(12900)
(12518)
(11520)
(11459)
(10847)
(10434)
(10409)
(10215)
(10015)
(9604)
(9588)
(9491)
(9280)
(8237)
(8122)
(7891)
(7632)
(7469)
(7368)
(7088)
(7036)
(6658)
(6635)
学科
(68589)
经济(68531)
(46509)
(44114)
管理(32854)
农业(30823)
(26506)
贸易(26489)
(25930)
方法(25732)
数学(23416)
数学方法(23301)
中国(22127)
(21274)
企业(21274)
业经(17402)
(14451)
地方(14304)
(14042)
(13395)
(12009)
(10443)
出口(10436)
出口贸易(10436)
(10372)
银行(10365)
农业经济(10258)
(10138)
(9933)
发展(9908)
机构
学院(206566)
大学(202908)
(105283)
经济(103922)
管理(77611)
研究(75895)
理学(67516)
理学院(66902)
管理学(66146)
管理学院(65795)
中国(60566)
(51191)
(42337)
(41399)
科学(40627)
农业(39068)
(37016)
中心(34404)
财经(34080)
经济学(34059)
业大(33617)
研究所(33471)
(31462)
经济学院(31057)
(29203)
(26458)
北京(25842)
经济管理(25213)
财经大学(25028)
(24830)
基金
项目(138883)
科学(110961)
研究(105740)
基金(104258)
(90469)
国家(89672)
科学基金(76607)
社会(72866)
社会科(69089)
社会科学(69077)
基金项目(53958)
(51887)
教育(45974)
自然(44803)
自然科(43806)
自然科学(43797)
自然科学基金(43080)
(42855)
资助(42072)
编号(41606)
(33375)
(32678)
成果(32668)
国家社会(32307)
重点(31142)
(30618)
中国(29446)
(29200)
教育部(28721)
(28518)
期刊
(116204)
经济(116204)
研究(64661)
(56258)
中国(42947)
农业(38597)
学报(30099)
科学(28683)
(28657)
大学(24679)
管理(24519)
业经(24187)
学学(23580)
(23030)
金融(23030)
(20104)
经济研究(19612)
(19036)
问题(18218)
国际(17353)
财经(16764)
教育(16329)
世界(16257)
技术(15360)
(14570)
农业经济(13877)
农村(13809)
(13809)
经济问题(11458)
(10758)
共检索到317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喻美辞  蔡宏波  
本文将中国与各贸易伙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生效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1996—2019年HS6位码农产品贸易数据,实证研究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扩张,但未缓解出口农产品质量升级困境;与低收入、低关税贸易伙伴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农产品质量产生了低端锁定效应;农业企业产品质量升级表现出“能力强—升级易”“能力弱—升级难”的特征;自由贸易协定致使低效率农业企业产生质量升级的沮丧效应、通过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强化出口数量扩张效应、与自由贸易协定相伴的卫生与植物检疫(SPS)措施提高出口企业的遵从成本,是自由贸易协定未能缓解出口农产品质量升级困境的主要原因;高生产率、接近世界质量前沿的农业企业能够弱化自由贸易协定引致的“低关税—低质量”“高竞争—低质量”以及SPS措施效应;提高农业生产率、与高收入贸易伙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进口高质量中间型农产品,是自由贸易协定缓解出口农产品质量升级困境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曾华盛  徐金海  
本文以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PSM—渐进DID、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并基于协定条款异质性视角分析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自由贸易区建立总体上降低了中国向自由贸易区伙伴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而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深入推进有利于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降低农业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生产效率门槛和扩大对中低收入国家低质量农产品出口,是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下降的重要机制。从协定条款的间接效应来看,以农产品关税削减和非关税壁垒取消为重点的浅层条款导致了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下降,而以投资便利化、技术合作和农业合作等为重点的深层条款有利于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升级。当前,中国正处在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攻坚期,本文对于中国如何推动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同时加快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明涛  谢建国  
本文利用中国出口到自由贸易协定成员的HS4位编码产品数据,考察了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本文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克服自由贸易协定的内生性之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从进口国看,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到中低收入国家和亚洲国家的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从不同产品类型看,自由贸易协定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产品技术类型、出口竞争力和距离世界前沿质量差距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自由贸易协定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此外,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市场竞争是自由贸易协定影响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雪梅  董银果  
质量升级是瞄准国际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实现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质量升级遵从成本和市场转移成本的MO模型,研究在异质性技术性贸易措施作用下,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困境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进口国强制性卫生与植物检疫(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升级和出口增长存在相左的作用方向,企业在"保增长"的出口策略下选择扩张式市场转移后会被质量升级困境锁定。实证检验发现:在面对发达国家SPS措施时,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升级效果不佳,技术落后企业较技术前沿企业更容易转移市场,逃避质量升级;出口增长的中介渠道显示,扩张式市场转移贡献远高于质量升级;国际间横向比较显示,美国农产品出口在面临异质性SPS措施时不存在质量升级困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雪梅  谭本艳  
为了验证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是否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影响,笔者根据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设定假设,设计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影响韩国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关税壁垒和出口,而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因此,农产品出口企业应提高农产品质量,韩国与中国都应取消中韩非关税壁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代中强   孙全刚  
本文运用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分析方法量化亚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知识产权保护深度,探讨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显著提升了各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从国家类型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能显著提升北–北、南–北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从产品类别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和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作用更显著,另外不同行业所受影响也存在差异。从驱动因素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研发激励效应是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同时,我国签订FTA的生效及其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均能促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因此,渐进有效推动FTA知识产权规则深化,合理审慎选择FTA伙伴方,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将有利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曹慧平  沙文兵  
基于世界银行深度贸易协定数据库,本文对2000~2018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文本深度进行测度,并利用CEPII-BACI提供的HS 6位码产品数据检验了区域贸易协定文本深度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文本深度增加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且WTO规则外条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签订的贸易协定文本深度增加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果更显著,而且协定文本深度增加更有助于促进差异化产品出口质量提升。机制分析表明,区域贸易协定文本深度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改善国内营商环境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构建高水平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陈永安  吴飞飞  
本文在Joséand Jean(2015)的出口产品质量选择模型基础上,构建两国三种产品的出口博弈模型,引入国际市场不同国家同质产品竞争效应,基于企业出口遭受反倾销的视角探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能否缓解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并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全球反倾销数据库匹配的细分产品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产品为低端产品或处在中端产品中较高水平或高端产品中较高水平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有利于减少进口国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倾销认定;当产品质量处于中端产品中较低水平或高端产品中较低水平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将会伴随与国际同类产品的竞争加剧,这将会增加进口国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倾销认定。此外,产品质量提升与对华反倾销之间的关系因商品敏感性、企业所有制性质、进口国特征等因素而异。这些发现为当前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案件频发并存的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维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闫逢柱  张文兵  
本文运用产品相似度指数、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和市场占有率分析了2002-2006年中美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竞争情况。同时,将这种竞争与韩国的农产品关税水平和对美国的农产品关税减让模式结合起来分析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两国农产品以及分类的谷物及制品、油、油籽与油脂、水果、蔬菜与植物产品、水产品在韩国市场竞争明显,竞争程度较高。这种竞争在美韩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与其他因素一起通过贸易转移效应对中国出口韩国产生很显著的影响。据此,中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这一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梦洁  杜威剑  
利用中国与212个国家(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在经典截面引力模型基础上,基于拟自然实验思想,运用匹配模型探讨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对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传统模型对自贸协定贸易效应存在高估的问题。此外,在全球经济形势较好的年份,自由贸易协定的促进效应较小,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自贸协定的贸易促进效果显著增强。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应当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以积极应对各国不断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保证我国出口贸易的平稳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梦洁  杜威剑  
利用中国与212个国家(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在经典截面引力模型基础上,基于拟自然实验思想,运用匹配模型探讨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对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传统模型对自贸协定贸易效应存在高估的问题。此外,在全球经济形势较好的年份,自由贸易协定的促进效应较小,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自贸协定的贸易促进效果显著增强。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应当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以积极应对各国不断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保证我国出口贸易的平稳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中  陈迁影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世界银行贸易协定内容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自由贸易协定深度与多产品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对多产品企业出口持续期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提升显著缩小了多产品企业的出口产品范围,并提高了多产品企业的出口产品集中度,但因企业贸易方式、所有制类型和生产率水平不同而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提升显著延长了多产品企业的出口持续时间,但对不同持续期的多产品企业的出口行为具有异质性影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杨康   马文秀  
将环境条款纳入贸易协定有益于全球环境治理,但可能会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在构建理论模型阐述环境条款深度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7年中国签署生效的12个贸易协定和出口到22个协定伙伴国产品层面的数据,实证考察了环境条款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条款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协定伙伴国环境规制水平越高,该抑制作用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条款深度对污染密集型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强,且随时间推移减幅最大;环境条款深度对环境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弱,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并在贸易协定生效3年后减弱至不再显著;抑制作用随平均产品质量提升呈倒“U”型变化趋势。环境条款深度通过增加环境合规成本和提高平均生产率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且成本效应大于技术效应。研究结论对中国参与国际绿色规则制定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杨康   马文秀  
将环境条款纳入贸易协定有益于全球环境治理,但可能会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在构建理论模型阐述环境条款深度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7年中国签署生效的12个贸易协定和出口到22个协定伙伴国产品层面的数据,实证考察了环境条款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条款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协定伙伴国环境规制水平越高,该抑制作用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条款深度对污染密集型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强,且随时间推移减幅最大;环境条款深度对环境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弱,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并在贸易协定生效3年后减弱至不再显著;抑制作用随平均产品质量提升呈倒“U”型变化趋势。环境条款深度通过增加环境合规成本和提高平均生产率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且成本效应大于技术效应。研究结论对中国参与国际绿色规则制定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容  许和连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升,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数据,采用产品层面回归反推方法对中国等方面出口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从贸易方式、所有制、HS编码、出口目的国分析中国出口农产品贸易的质量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在2000—2013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U"型变化;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呈上升趋势这一结论对于不同贸易方式、不同所有制、不同编码农产品、不同出口目的国都基本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