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3)
2023(5592)
2022(4665)
2021(3949)
2020(3192)
2019(7283)
2018(6942)
2017(13560)
2016(6697)
2015(7639)
2014(7831)
2013(7923)
2012(7878)
2011(7316)
2010(7616)
2009(7227)
2008(6844)
2007(6174)
2006(5862)
2005(5598)
作者
(21006)
(18078)
(17992)
(17211)
(11463)
(8556)
(8186)
(6949)
(6810)
(6473)
(6295)
(6131)
(5868)
(5707)
(5617)
(5557)
(5231)
(5201)
(4964)
(4692)
(4660)
(4408)
(4267)
(4220)
(4113)
(4062)
(3815)
(3642)
(3622)
(3517)
学科
(58657)
经济(58628)
地方(18118)
(17527)
贸易(17516)
(16883)
管理(16455)
方法(16154)
数学(14050)
数学方法(14002)
(13420)
地方经济(12723)
中国(10898)
(9860)
(9602)
业经(9241)
(8852)
企业(8852)
关系(7674)
环境(7239)
(7020)
农业(6963)
经济学(6947)
(6562)
(6051)
金融(6050)
产业(6007)
(5922)
(5898)
(5804)
机构
学院(111326)
大学(109894)
(65373)
经济(64441)
研究(45764)
管理(36819)
中国(33322)
理学(30754)
理学院(30374)
管理学(30004)
管理学院(29801)
(26018)
科学(24194)
(23085)
(22530)
经济学(22388)
研究所(20602)
财经(20376)
经济学院(20001)
中心(18714)
(18334)
(17137)
(16553)
(15799)
(14858)
财经大学(14698)
北京(14577)
科学院(14519)
(13524)
师范(13447)
基金
项目(66674)
科学(52077)
研究(49192)
基金(48948)
(42644)
国家(42384)
科学基金(35157)
社会(34509)
社会科(32902)
社会科学(32896)
基金项目(24886)
(24614)
资助(20384)
教育(20383)
(20200)
自然(20031)
自然科(19447)
自然科学(19442)
自然科学基金(19058)
编号(18146)
(17197)
(15735)
经济(15606)
国家社会(15469)
重点(15459)
(14908)
发展(14648)
成果(14600)
(14472)
中国(13607)
期刊
(80305)
经济(80305)
研究(41499)
中国(20658)
(18994)
经济研究(15638)
管理(15209)
(14411)
学报(14400)
(14062)
科学(13736)
国际(12649)
问题(11769)
大学(11275)
财经(11163)
学学(11009)
(10467)
金融(10467)
业经(10462)
(9920)
农业(9671)
技术(9069)
世界(8681)
技术经济(7380)
(6870)
贸易(6870)
商业(6571)
经济问题(6448)
统计(6384)
国际贸易(5839)
共检索到186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厚俊  王丹利  
自由贸易区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贸易量扩大、贸易品种增多的传统观点和高技术产品贸易所带来的知识外溢的内生增长理论。本文试图探讨在当今世界,哪一因素是自由贸易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所组建的自由贸易区,前者是主要原因。而在技术水平相差较大的国家所组建的自由贸易区,则后者是主要原因。由此提出:高技术产品贸易壁垒的存在使得知识外溢难以在技术水平相近的国家间产生,自由贸易区应在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相差较大的国家间组建;同时各国应加强对商品贸易引致的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保护,以使得知识外溢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邢孝兵  雷颖飞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选取我国20个省市季度数据,以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4个自贸区为例,采用反事实分析法,通过对比自贸区政策实施前后地区经济反事实值与真实值差异,评估实施效果。结果发现,上海、广东、福建和天津自贸区的设立通过进出口以及投资等途径促进了各个省市GDP的增长,且其结果具有相当的稳健性。这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促进了制度红利的释放,并且改革效应大于开放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梁艺璇  郭飞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世界自由贸易区广泛兴起,中国也将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上日程。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但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贸易区也可根据贸易产品的不同,只部分商品进行自由贸易,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被称为"工业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建设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是现实经济的增长极。探讨自由贸易区的地区经济增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来军  罗雨泽  刘畅  
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利用4个主要经济体与21个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样本分析评估了自由贸易区及相关变量对贸易总量和出口/进口流量的影响。分析发现,在样本考察期内,一国加入的自由贸易区数量以及贸易双方同属一个贸易区对贸易的影响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本文认为这可能与WTO多边体系之下关税壁垒大幅降低、自由贸易区重合度增加以及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有关,因此我国在新形势下制定自由贸易区建设策略时应注重多维度思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梁江艳  高志刚  
文章通过静态的"贸易效应"、"福利效应"以及动态的"规模经济效应"、"投资效应"构建自贸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利用GTAP模型实证验证中巴自贸区建立的经济效应及能否促进双边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发现:中巴自贸区的建立对双边的经济增长效应是非对称的,其中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福利效应高于巴基斯坦;更高市场准入条件能显著促进巴基斯坦的进出口效应及纺织业、建筑业的产出效应,有助于缓解中巴双边的贸易逆差;改变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两个参数设置时,经济效应的促进作用较降低关税壁垒更为显著。对此,提出中巴自贸区第二阶段深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第二阶段深化发展的关注点应从关税壁垒逐渐转向非关税壁垒,尤其是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二是中巴双边仍要重点关注两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出口优势的产品;三是要推动中巴经济走廊与自贸协定发挥协同效应,促进两国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东艳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发展中国家逐渐将吸引FDI作为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本文以古诺数量竞争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三国模型,指出区内贸易壁垒下降可以促进跳过关税型投资和重组性平台投资。通过对中国、东盟地区1992年——2004年FDI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指出市场规模、进口额、工资水平、对区内市场的开放程度等因素对FDI流入有影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通过影响上述因素而提高区位优势,促进区内FDI流入的整体水平,同时中国相对于东盟国家的优势可以使一体化条件下厂商增加在中国的重组性投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丽霞  
在全球经济下滑及中国经济增长减缓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自贸区成立对各区域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广东自贸区的成立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基于广东省自贸区成立前后广州、深圳和珠海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口额、外商实际投资额的月度数据,对广东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丽霞  
在全球经济下滑及中国经济增长减缓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自贸区成立对各区域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广东自贸区的成立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基于广东省自贸区成立前后广州、深圳和珠海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口额、外商实际投资额的月度数据,对广东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林海军  刘明兴  
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热点”。1991年1月25日,美、加、墨三国总统正式宣布积极推进实现三国发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同年6月12日美加墨三国的高级贸易官员在多伦多正式拉开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序幕。这次谈判确定了今后自由贸易谈判的内容、结构和时间表,实质性谈判将由美国的首席代表卡茨、加拿大首席代表威克斯、墨西哥首席代表布兰科进行。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就磋商14个月之久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文本最终达成了协议。北美三国的整体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董瑾  江山  
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双方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而采取的必要的保护手段。尽管自由贸易区会对双方的经济带来冲击 ,但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 ,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 ,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和东盟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 ,共同迎接挑战 ,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琳  李怀琪  
本文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测量模型,对中国-新加坡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进行测量并分析其结构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新加坡自贸区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加坡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波动中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两国经贸合作日益深化;比较而言,自贸区的建立给新加坡带来了更大的出口创造效应,对非成员国的贸易转移效应相对较小;自贸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双边贸易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萍  
随着全球范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日益受到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亚洲影响力较大的国家,三方基于自贸区的深度合作不仅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基于中日韩自贸区经济效应分析基础,对三国在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席岩  田燕梅  
在完成WTO谈判以后,中国政府把发展双边FTA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新重点,2002年至今分别与东盟10国、港澳特区政府、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签订了实质性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澳大利亚、冰岛、挪威正在进行双边自由贸易区谈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文洲  
中日韩三国间经济联系紧密,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且对外直接投资都呈稳步增长态势。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影响,中国政府应该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优化贸易商品结构,优化贸易方式结构,扩大与日韩间的投资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