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0)
- 2023(13704)
- 2022(11130)
- 2021(10213)
- 2020(8366)
- 2019(19167)
- 2018(18706)
- 2017(35398)
- 2016(19261)
- 2015(21517)
- 2014(21212)
- 2013(21400)
- 2012(19687)
- 2011(17707)
- 2010(18386)
- 2009(17364)
- 2008(17735)
- 2007(16611)
- 2006(15164)
- 2005(14324)
- 学科
- 济(91117)
- 经济(91013)
- 业(90209)
- 企(83188)
- 企业(83188)
- 管理(80625)
- 方法(33355)
- 财(33279)
- 业经(31408)
- 农(27539)
- 中国(25248)
- 数学(24159)
- 数学方法(24033)
- 务(23776)
- 财务(23738)
- 财务管理(23703)
- 企业财务(22541)
- 地方(21474)
- 制(20402)
- 农业(20027)
- 贸(19815)
- 贸易(19799)
- 技术(19434)
- 易(19302)
- 策(17447)
- 划(16450)
- 理论(16384)
- 和(16312)
- 银(15180)
- 银行(15165)
- 机构
- 学院(283822)
- 大学(278587)
- 济(123503)
- 经济(121063)
- 管理(115006)
- 理学(95627)
- 理学院(94664)
- 管理学(93737)
- 管理学院(93149)
- 研究(90948)
- 中国(75665)
- 财(63133)
- 京(59433)
- 科学(50679)
- 财经(47902)
- 江(47064)
- 所(45418)
- 农(43526)
- 经(43312)
- 中心(41978)
- 研究所(39881)
- 北京(37858)
- 州(37516)
- 经济学(37058)
- 业大(35896)
- 范(35193)
- 财经大学(35023)
- 师范(34907)
- 农业(33447)
- 商学(33423)
- 基金
- 项目(170568)
- 科学(136966)
- 研究(130434)
- 基金(124376)
- 家(105440)
- 国家(104378)
- 科学基金(92191)
- 社会(85833)
- 社会科(81591)
- 社会科学(81570)
- 省(68234)
- 基金项目(65052)
- 教育(58838)
- 自然(56564)
- 自然科(55309)
- 自然科学(55300)
- 划(54948)
- 自然科学基金(54404)
- 编号(52363)
- 资助(50159)
- 成果(42503)
- 发(41155)
- 创(38733)
- 业(37942)
- 部(37907)
- 重点(37748)
- 课题(36571)
- 国家社会(35592)
- 创新(35243)
- 制(34525)
- 期刊
- 济(153471)
- 经济(153471)
- 研究(91196)
- 中国(63714)
- 财(55572)
- 管理(52147)
- 农(41866)
- 科学(36534)
- 学报(35956)
- 融(32441)
- 金融(32441)
- 教育(30711)
- 大学(29055)
- 农业(28378)
- 技术(27335)
- 业经(27113)
- 学学(27060)
- 财经(25831)
- 经济研究(23035)
- 经(22406)
- 问题(19880)
- 业(18640)
- 贸(17580)
- 技术经济(16963)
- 财会(15241)
- 国际(15204)
- 世界(15148)
- 现代(15025)
- 会计(14514)
- 商业(14510)
共检索到462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干胜道 何玲 李小华
本文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自由现金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管理决断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与企业研发投入呈倒U形关系,适度的自由现金流减少了企业面临的研发风险进而对其研发投资产生正向影响,而过度的自由现金流则会加重代理冲突,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管理决断权会强化两者的倒U形关系。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现金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技术密集程度、产权性质和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研究成果对于企业如何管理好现金流以更好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邵剑兵 朱芳芳
本文选取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CTO持股和CEO-CTO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CTO持股比例越高有利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CEO-CTO薪酬差距促进CTO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促使企业研发投入的提升;CTO持股与CTO晋升存在着替代效应,晋升比持股所产生的激励效果更为明显;CTO持股的激励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久琴 郁丹丹
文章利用2007—2008年的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政府科研创新补助对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为了探讨"挤出"的深层次原因,将样本分为补助组、研发组和补助研发组,发现占总样本比例达48.41%的补助组公司,政府补助完全或部分挤出了企业研发。25.24%的研发组公司,企业自主研发,但研发强度较低,并不能对下年度的研发产生显著影响。5.96%的补助研发组公司,研发支出占政府补助的三分之一,补助替代了研发;20.39%的补助研发组公司,尽管补助强度较研发强度显著的低,但补助依然对下年的研发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云松 郭思延 李伟
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既可能改善企业投资环境从而促进经营生产,也有可能挤出实体投资降低投资效率。以我国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非线性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企业金融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企业金融化对投资效率呈倒“U”形的影响效应,当小于最优金融化程度时,表现出促进的“蓄水池效应”,当企业出现过度金融化时,表现出抑制的“挤出效应”。从不同产权性质上看,国有企业的倒“U”形影响效应更为显著,对投资效率的“挤出效应”大于非国有企业;从不同行业性质上看,制造业具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效应,而非制造业并未表现出这种特征。进一步引入企业规模和企业成长性门槛变量分别检验发现,大规模企业存在进一步金融化即加杠杆的空间,而小规模企业表现出过度金融化的投资效率抑制影响;成长性小的企业金融投资有助于投资效率的提升,高成长性企业过度金融化负面效应严重。据此,提出应该加强政府有效引导、健全市场管理机制、优化金融结构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公司治理体系等针对性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明 张可欣
实体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不断增长,企业创新投资必然发生相应变化。运用2012-2017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依据金融资产持有时间长短,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分为流动性和非流动性两大类。实证研究不同种类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对实体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效应,并基于产权性质和技术属性做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流动性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创新投资没有产生显著的"蓄水池"效应,而持有非流动性金融资产对创新投资则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其中,国有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挤出"效应更强。公司治理上的差异是影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弱化非流动性金融资产对创新投资"挤出"效应的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惠丹 吴松彬
笔者以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可获得的最大企业层面数据集2012—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为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捕捉15%税率式R&D激励效应,进而充分考虑中国"一刀切"的R&D税收激励政策实施标准和企业异质性的现实特征,在初步评估中国15%税率式R&D激励政策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什么样的企业在何种情况下能取得更好的R&D激励,运用弹性分析方法识别中国15%税率式R&D激励效应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基于长期和短期的税收研发激励弹性系数均大于0小于1,说明15%税率式R&D激励政策挤出了政府的税收收入,然而并未带来预期的R&D支出,即15%税率式R&D激励对企业创新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二是该挤入效应对东部企业、外资企业、衰退型企业和制造企业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争议中的R&D税收激励效应提供经验支持,还不失为提高财税政策有效性、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和创新型国家构建的政策良方。
关键词:
15%税率式R&D激励 异质性 企业创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石绍宾 周根根 秦丽华
本文运用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研发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激励效应进行了测度,发现无论是倾向得分(PSM)方法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都验证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及产出的激励效应,实现了税收优惠的初衷。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相比,PSM可以较好地解决选择性偏差,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高估的问题。
关键词:
税收优惠 研究与开发 激励效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石绍宾 周根根 秦丽华
本文运用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研发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激励效应进行了测度,发现无论是倾向得分(PSM)方法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都验证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及产出的激励效应,实现了税收优惠的初衷。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相比,PSM可以较好地解决选择性偏差,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高估的问题。
关键词:
税收优惠 研究与开发 激励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晓燕 徐崇波
本文以卡斯-库普曼斯-拉姆齐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动态分析了政府投资、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狭义货币供应量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并利用1990-2014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具有显著性影响。大规模、长时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对民间投资产生短期的挤入效应和长期的挤出效应。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以创新为驱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民间投资走上持续、快速、健康、稳步之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晨 惠楠
本文以2010-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外部盈利压力、管理层防御对现金流操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外部盈利压力越大,现金流操控程度就越高,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管理层为保证自身利益进行防御时,其防御程度越高,进行现金流操控的概率就越大,程度就越高;在外部盈利压力与管理层的交互作用下,企业的现金流操控程度显著提升。
关键词:
外部盈余压力 管理层防御 现金流操控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霞
文章基于2009—2012年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业绩的提升,高管持股激励可以强化这种正向的影响,高管薪酬激励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高管持股 高管薪酬 研发投入 企业业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霞
文章基于2009—2012年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业绩的提升,高管持股激励可以强化这种正向的影响,高管薪酬激励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高管持股 高管薪酬 研发投入 企业业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熙晔 郭东杰
生产率提升促使工作性质发生变革,进而影响就业数量和就业结构。基于三维面板数据模型和全球43个国家56个行业2000—201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生产率提升可能对就业总量有负向冲击,但影响相对轻微;生产率提升对本行业就业具有挤出效应而对其他行业就业具有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生产率提升对就业的影响不仅受到人力资本的制约,而且呈现多维度异质性特征。信息技术、教育和公共服务业的生产率提升具有积极的溢出效应,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则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发展中国家生产率提升对就业的总体冲击大于发达国家;后金融危机时期生产率提升的行业内部挤出效应和跨行业溢出效应均有所减弱,生产率提升不会增加就业,原因在于其负向直接效应对正向溢出效应有强烈的抵消作用。
关键词:
生产率 就业总量 挤出效应 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林飞腾 金戈
本文基于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以2016—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强化环境监管对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监管对企业研发投资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并涉及绿色研发投资。其中,融资压力和业绩压力是环境监管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两条潜在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监管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会在非国有控股企业、非重污染行业和地区环境监管水平较高的样本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环境监管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损害了企业价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建和 孔令卯 徐焱军
本文选取2006年到2015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管理层股权激励,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究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投入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本文发现,不同股权激励标的物对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影响机制不同。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研发投入 创新产出 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