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67)
2023(2847)
2022(2251)
2021(2232)
2020(1663)
2019(4001)
2018(4082)
2017(5935)
2016(4418)
2015(5059)
2014(5207)
2013(4277)
2012(3854)
2011(3672)
2010(3861)
2009(3297)
2008(3273)
2007(3024)
2006(2674)
2005(2575)
作者
(9077)
(7414)
(7359)
(7157)
(4696)
(3588)
(3475)
(3059)
(2849)
(2809)
(2552)
(2488)
(2428)
(2419)
(2379)
(2275)
(2272)
(2265)
(2260)
(2159)
(2088)
(1922)
(1876)
(1746)
(1732)
(1704)
(1694)
(1582)
(1551)
(1550)
学科
教育(18501)
中国(8684)
管理(7050)
(6506)
经济(6502)
理论(6246)
(5767)
教学(5426)
(5387)
企业(5387)
(4315)
(3557)
发展(3388)
思想(3371)
(3266)
(3210)
政治(3200)
改革(3117)
思想政治(3052)
政治教育(3052)
治教(3052)
(3051)
高等(3040)
德育(3021)
研究(3020)
教育改革(2772)
方法(2698)
技术(2600)
学校(2506)
学法(2424)
机构
大学(54388)
学院(49785)
教育(25477)
研究(20000)
(18323)
师范(18290)
师范大学(15378)
(13215)
管理(12261)
(11518)
经济(11002)
职业(10904)
科学(10634)
理学(10609)
理学院(10374)
管理学(10062)
教育学(9956)
管理学院(9928)
技术(9681)
(9392)
北京(9329)
(8928)
研究所(8575)
中国(7546)
职业技术(7444)
中心(7431)
(7332)
教育学院(7312)
(6785)
技术学院(6373)
基金
研究(29874)
项目(29126)
科学(24628)
教育(23016)
基金(17443)
社会(16212)
编号(15199)
成果(15177)
社会科(14974)
社会科学(14972)
课题(14104)
(13988)
国家(13698)
(13020)
(12717)
(12580)
科学基金(11171)
规划(10198)
项目编号(9173)
(9097)
(8633)
(8454)
研究成果(8403)
重点(8270)
年度(8170)
教育部(8134)
基金项目(8126)
(7792)
(7752)
阶段(7736)
期刊
教育(43999)
研究(25888)
中国(19463)
(12008)
经济(12008)
职业(10602)
技术(8297)
技术教育(6872)
职业技术(6872)
职业技术教育(6872)
(5361)
大学(5184)
高等(5016)
学报(4980)
成人(4697)
成人教育(4697)
(4470)
论坛(4470)
高等教育(4460)
科学(4301)
(3850)
管理(3785)
职教(3591)
发展(3550)
(3550)
比较(3325)
学学(3018)
教研(2798)
高教(2798)
(2634)
共检索到83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金生蚆  
自由在消极意义上意味着免除任何形式的压制、压迫、蒙昧和剥夺,在积极意义上指实现理性的自主。对于主体而言,自由包含着自主、自治、自律和自制。自由是教育性的,是人实现其德性、理性和个性发展的根本条件和方式。自由是人之理性智慧和社会合作意识发展的根本条件,是道德人格积极发展的条件,也是人之知识建构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自由是教育的构成性价值,自由与教育共同承担着引导人格实现的使命。如果教育要引导人之精神的健全发展,就必须保障受教育者的自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赖力敏  
"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定位,是最终以人在其中受到教育作为根本。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与建设中,教育不能被作为常量对待,它在人工智能与社会生活多重复合关联中持续变革运动。人的智能是有文化的,"人工智能+教育"不会仅从自然的和技术的层面获得实现,而需要从认识发生及其与自然、历史、文化、语言、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终极探究中建构它的基础,进而发展出人机交互实现的人工智能与文化教育交互的构成性运动。教育的真实发生,是教育根本和永恒的起点,由此出发,展开它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可能性,成为我们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建设的道路。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诗奇  
诚实地说,"不确定"三个字贯穿了我整个大学期间。虽然各种摇摆不定的选择和起起落落的心境现在看来有些微不足道,但个中曲折还是让我觉得惊险万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道路,希望我这一路走来的感悟可以有助你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最终想去的地方。交换经历在刚上大三的9月、拿到雅思成绩之后的两三天,我无意中刷到学校国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辛继湘  
研究性教学有着悠久的追寻"自由"的历史。其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更好地习得知识、发展能力,更是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人之为人的自由品性。其源于问题、围绕问题来展开的教学过程具有十分明显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在共同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由而愉悦的对话关系。就大学教学而言,研究性教学的自由精神通过教师学术研究与教学的自由、学生学习的自由得以彰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道林  
历史证明,自由教育是大学的一颗童心。自由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古典先驱,是通识教育的灵魂。自由教育对大学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然而,中国缺乏自由教育的传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元祥  
“应试教育”的局限在于忽视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而过程属性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属性,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就是生成性和发展性。教育的过程属性具有转化与生成、情境化与关系结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等特征;创造性价值或创生性价值是教育的过程价值的核心。生成性思维视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对教育活动提出了崇尚教育民主、崇尚发展价值、崇尚主体性、崇尚整合方法论的实践诉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自由是体现人的本质和意愿又不损害他人与社会利益的自己由着自己。自由既是人追求的目标,又是人追求目的的手段;既是对必然的认识,又是对应然的追求和实然的创造。自由教育和教育自由具有范畴上的区别和本质上的联系,它们的目的和价值都是唤醒、解放、发挥人的自由本性,形成人的自由本质,提高人的自由能力。自由教育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当代社会的自由教育应该在教育自由基础上,在不同层面的教育活动中以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提高人的创造性和德性水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文平  
本文基于生成性课程价值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满足关系的分析,提出了生成性课程的五种价值诉求,即在不断超越自我中重塑理想、在创造精神的导引下丰富人生旅程、在主体性力量的根基上建构个性化经验、在和谐关系中多元共生、在过程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上述五方面价值诉求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推动学生的发展而得以自然统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杜辉  
经济自由,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和制度规则,是与经济统制相对立的。它是指经济活动处于自然,自动的状态,而不是采取行政管制状态。经济自由与市场经济一样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恰恰相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应该具有更充分的经济自由,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从根本上突破传统观念和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确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必须还经济自由以应有的地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岳刚德  
在美国人看来,没有比自由更宝贵的东西值得追求;同时,也没有什么比得上像自由这样的东西一旦遭遇威胁(不论是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还是第一颗卫星上天的惊悚,或者是恐怖分子的袭击)而带给美国人的恐惧之大。难怪美国人一天不担任世界的领导就坐立不定忐忑不安,遍布各个州的各种协会立马启动议事日程,赶紧制订、颁布各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海平  李锡香  沈镝  宋江萍  邱杨  Philipp W.Simon  
对无性繁殖蔬菜资源圃保存的192份大蒜种质的8个鳞茎产量构成数量性状(鳞茎高、鳞茎直径、鳞茎重、鳞芽高、鳞芽背宽、鳞芽数、鳞茎盘厚、鳞茎盘直径)进行了观测、统计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8个数量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依据频次分布和5级分组的惯例,提出了各个性状相应的分级标准;相关分析表明,鳞茎单产与除鳞芽背宽之外的其他7个性状显著相关,其中与鳞茎重和鳞茎直径相关系数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 77和0.726 9;主成分分析表明,与产量相关的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4.84%,在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向量中,以鳞茎重最大、鳞茎直径次之,再次是鳞茎高和鳞芽数;不同种质鳞茎产量差异显著,结合主坐标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良宏  
文章针对既往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大多将生成性教学作为改造教学预设的技术方法所具有的缺陷,提出需要在教学哲学层面构建生成性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哲学的生成性教学,是从教学价值澄清入手对现代性教学理论的物化批判,是对"预成论"教学哲学的反思和超越。生成性教学哲学的确立有助于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体现了从客观认识论到学生生存发展为本的认识论转变,有助于促进新课改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践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陶志琼  
价值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关涉事项值得追求和践行的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关键性价值教育内容由三大板块组成:一是人的价值的教育,二是教育价值的教育,三是知识价值的教育。第一部分探讨人的价值的教育要借助人性教育、道德品质养成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来完成。第二部分教育价值的教育提出"教育为何是无用的"的另类教育价值之教育主张和"教育为何是有用的"的正统教育价值的教育之主张。第三部分讨论知识价值的教育,提出知识价值教育历来更强调知识的功利价值,进而认为知识价值的教育要体现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让知识的价值多姿多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尧成  李利平  
指出通过科学设计研究生教育课程目标来优化研究生教育课程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基于对课程目标来源三要素的分析,指出"创新"应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指向,并从人格、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对研究生教育课程目标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教育世界必然享有与自然世界并无二致的底层结构,即同样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把思维直接聚焦于教育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教育世界的时间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它作为教育世界的前提和坐标系;二是它作为教育世界核心的教育活动的资源;三是它与教育精神和价值现象的联系。教育世界存在着物理空间问题,但整体的教育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是一个社会空间,而在教育世界运动的深处还存在着人际情感和思维互动生成的精神空间。传统、现实与未来是教育世界的历史构成;家庭、学校与社会是教育世界的场域构成;观念、制度与行动是教育世界的实质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