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7)
- 2023(8202)
- 2022(6849)
- 2021(6412)
- 2020(5039)
- 2019(11389)
- 2018(11193)
- 2017(20117)
- 2016(11922)
- 2015(13741)
- 2014(14338)
- 2013(13079)
- 2012(11912)
- 2011(10712)
- 2010(10972)
- 2009(9838)
- 2008(9819)
- 2007(9129)
- 2006(8114)
- 2005(7611)
- 学科
- 管理(37701)
- 济(34253)
- 经济(34176)
- 业(31085)
- 企(26784)
- 企业(26784)
- 制(13995)
- 财(13753)
- 中国(12819)
- 农(12099)
- 理论(11078)
- 业经(10792)
- 方法(10439)
- 教学(9917)
- 教育(9731)
- 体(9640)
- 务(8568)
- 财务(8540)
- 财务管理(8505)
- 银(8063)
- 银行(8047)
- 企业财务(8028)
- 数学(7958)
- 技术(7940)
- 体制(7930)
- 数学方法(7771)
- 行(7645)
- 农业(7626)
- 融(7130)
- 金融(7126)
- 机构
- 学院(163066)
- 大学(153481)
- 济(56887)
- 经济(55217)
- 管理(53878)
- 研究(50515)
- 理学(44398)
- 理学院(43888)
- 管理学(43070)
- 管理学院(42754)
- 中国(37950)
- 京(32762)
- 财(32347)
- 科学(28978)
- 江(28698)
- 技术(25580)
- 职业(25294)
- 所(25072)
- 财经(24038)
- 中心(23301)
- 州(23006)
- 范(22905)
- 师范(22687)
- 农(22171)
- 研究所(21795)
- 经(21438)
- 北京(20695)
- 业大(20208)
- 院(18858)
- 技术学院(18190)
- 基金
- 项目(98190)
- 研究(82443)
- 科学(76216)
- 基金(64557)
- 家(53995)
- 国家(53382)
- 社会(47847)
- 科学基金(45603)
- 社会科(44938)
- 社会科学(44928)
- 省(43109)
- 教育(43050)
- 编号(38363)
- 划(34561)
- 基金项目(33305)
- 成果(32799)
- 课题(29273)
- 自然(26339)
- 资助(25813)
- 自然科(25679)
- 自然科学(25674)
- 年(25617)
- 自然科学基金(25181)
- 制(25123)
- 重点(23207)
- 性(22816)
- 项目编号(22644)
- 创(21783)
- 发(21628)
- 部(21527)
- 期刊
- 济(72852)
- 经济(72852)
- 研究(50811)
- 中国(43987)
- 教育(38560)
- 财(28248)
- 管理(22218)
- 农(22156)
- 学报(21865)
- 技术(19918)
- 科学(18755)
- 大学(17641)
- 职业(16483)
- 学学(15807)
- 融(15530)
- 金融(15530)
- 农业(14487)
- 业经(12729)
- 财经(12290)
- 技术教育(10662)
- 职业技术(10662)
- 职业技术教育(10662)
- 经(10622)
- 经济研究(10372)
- 坛(10197)
- 论坛(10197)
- 图书(9223)
- 问题(8943)
- 财会(8399)
- 版(7909)
共检索到261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羌毅 徐胜 李博
办好"具有适应性的高职教育"是高职院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要解决传统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水平不高、个性化定制发展受阻、区域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不适应性问题,需要在"自由学期制"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下,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深化院校治理三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路径。
关键词:
自由学期制 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万贵 林海波
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背景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出发,讨论了人才培养现状和目标的定位,着重从政府政策引导、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以科研项目、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优化师资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进行论述,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对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新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虹 苏益南 桂德怀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普遍将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焦点转移到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创新创业人才成为新的国际竞争指标。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仍偏重于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培育,限制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步伐。对此,应树立"学做创"联贯的新型人才培养观,建立起双重驱动、评价激励等有效机制,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婷
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育人模式,是在新形势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探索实践。本文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学院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对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导师制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义华 陈利荣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条件还不能令人满意,大学生创业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提供创业条件,促进大学生创业,从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风险投资和构建创业援助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条件 改善路径 创业政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赖永辉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行业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按培养工作开展深度和时间的先后次序,探索由熟悉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开展对外行业工种培训、行业函授培训,承接行业内科研与教研课题,研究成果循环投入日常教学环节,研究成果申报评审和发表,自评估与总结等6个阶段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培养和教师培养两个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应崧 苏志刚 齐小萍 徐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确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据此,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下半年开始对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年报制度进行了探索,确立了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年度报告"的基本原则、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质量保障 年度报告制度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杜志强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及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进行校企合作,在执行教学任务和课程考核中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回访,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体系。根据2013—2016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数据分析,说明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就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是增强学生就业、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太年
美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心的下移为美国保持世界科学中心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本文以美国表现突出的7所科技特色高中为例,分析比较这类学校如何通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发现,"共同基础的低平"和"选择领域的精深"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支持了学生的广度学习和在兴趣/特长领域的深度学习;充分注重学生的研究、研讨、设计,采用问题解决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创新,支持了学生科技创新关键能力的发展。此外,适切的评价系统、课程教学决策的情境化和专业化有助于系统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志伟
在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在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商科人才培养中同样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我国职业院校进行深入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高职商科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面临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足、偷猎外部性影响、路径选择困惑、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困扰、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等问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探索中提出了以现代学徒制促进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满足企业迫切需要、消除企业的顾虑等经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江峰
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对教师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国优计划”以推动高水平大学培养研究生层次科学教师来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基,体现出填补科学教师教育的政策缺位,优化教师教育政策的结构体系;突破传统师范类教育体系的路径依赖,推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共建高质量科学教师队伍;直面基础教育科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发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工科人才培养优势等政策理性。浙江大学立足于“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办学传统优势,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发力打造一流的卓越科学教师培养基地,探索“理学/工学+教育学”的培养方案,实行“项目制组织、全方位训练、全链条协同”的卓越科学教师自主培养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振传 史岩 邹银
高职院校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还无法真正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探索更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能够体现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未来国家与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所在。因此,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大势的情况下,本文在针对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阐述目前高职院校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建,最后在探索实践中总结出高职院校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循环递进式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结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际,阐述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波 周朋红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误区,紧扣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在要求,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阐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相补充的多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并分析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 人才培养 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永明
大力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既是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与社会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也是共同的利益所在。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实践证明,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离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