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3)
- 2023(9569)
- 2022(8059)
- 2021(7490)
- 2020(6130)
- 2019(13868)
- 2018(13531)
- 2017(24976)
- 2016(13696)
- 2015(14770)
- 2014(14406)
- 2013(13867)
- 2012(12858)
- 2011(11803)
- 2010(12065)
- 2009(11042)
- 2008(10802)
- 2007(9458)
- 2006(8534)
- 2005(7438)
- 学科
- 济(48096)
- 经济(48029)
- 管理(37902)
- 业(36976)
- 企(28654)
- 企业(28654)
- 方法(19388)
- 数学(16797)
- 数学方法(16580)
- 农(15732)
- 财(14830)
- 贸(14772)
- 贸易(14768)
- 易(14462)
- 中国(14355)
- 业经(11156)
- 农业(10351)
- 制(10333)
- 学(10207)
- 策(10091)
- 融(10003)
- 金融(10003)
- 银(9583)
- 银行(9551)
- 行(9149)
- 地方(8790)
- 务(8291)
- 财务(8267)
- 财务管理(8251)
- 技术(8105)
- 机构
- 大学(191945)
- 学院(190767)
- 济(81274)
- 经济(79740)
- 管理(71542)
- 研究(69097)
- 理学(61666)
- 理学院(60956)
- 管理学(60055)
- 管理学院(59689)
- 中国(51977)
- 科学(41206)
- 京(40034)
- 财(37903)
- 农(36515)
- 所(35456)
- 研究所(32267)
- 中心(30765)
- 业大(29965)
- 财经(29449)
- 农业(29066)
- 江(28238)
- 经(26929)
- 范(25664)
- 北京(25444)
- 师范(25350)
- 经济学(24946)
- 院(24795)
- 经济学院(22565)
- 州(22055)
- 基金
- 项目(126679)
- 科学(99273)
- 基金(92296)
- 研究(90985)
- 家(81960)
- 国家(81229)
- 科学基金(68220)
- 社会(58859)
- 社会科(55775)
- 社会科学(55762)
- 基金项目(48034)
- 省(48009)
- 自然(44179)
- 自然科(43200)
- 自然科学(43185)
- 自然科学基金(42450)
- 划(42002)
- 教育(41878)
- 资助(37303)
- 编号(36099)
- 成果(30115)
- 重点(28648)
- 部(28411)
- 发(27543)
- 创(26633)
- 课题(25414)
- 创新(24877)
- 科研(24470)
- 国家社会(24319)
- 教育部(24253)
共检索到289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桂银
自由国际主义是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国际秩序主张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不同时期,自由国际主义及其各项分支流派和理论,例如温和派和激进派,通过"旋转门"机制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纲领和议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自由国际主义始终有着两面性,包括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共识与分歧,以及扩张和参与两种政策孰重孰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吕磊
近年来 ,特别是“9·1 1”之后 ,小布什政府内外一帮新保守主义者对美国外交政策极为显著的影响 ,让国人越发注意新保派的外交政策观念。本文通过考察新保派主要代表人物的言论 ,初步梳理了冷战结束以来新保派外交政策构想的演变 ,讨论了其主要代表人物在基本构想上的分歧和共识及其原因。
关键词:
美国新保守主义 冷战后 美国外交政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宫笠俐
冷战结束后,环境议题成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其纳入日本对外战略框架有着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以对外输出资本和环保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在树立环保大国形象及提高国际声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益性的实施方式并没有改变其作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利益性本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锐 凌胜利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感归属和价值诉求,大多兴起于社会转型与断裂时期,以其模糊性赢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其黏合性彰显了巨大的工具价值。现代化推动了当前韩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其主要采取宣扬民族文化优越性、寻求历史荣光与付诸现实政策等建构方式。其间,经过诸多危机事件的碰撞,韩国民族主义逐渐形成了从民族情感到民族意识形态的广泛领域,在现实政策中不断得以强化,并通过对外交决策机制的介入、社会氛围的营造、意识形态的塑造等深刻影响着韩国外交政策。
关键词:
韩国民族主义 韩国外交政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潘锐
冷战持续了40余年,美苏对抗贯穿了战后美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并成为美国外交的主线。自杜鲁门以后,历届美国总统无不把对苏外交作为美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因此,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全豹完全可以在其对苏外交这一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考察从杜鲁门主义到里根主义的对苏政策,便能了解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战略。
关键词:
美国外交 美国外交战略 冷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永峰
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二战后支配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世界走出了东西方冷战时代,转而进入了冷战后时期。面对国际关系的转折变化,美国国内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外交政策大辨论,"新孤立主义"就是这场大辨论的产物。可以预见,尽管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很难全盘接受"新孤立主义"的主张,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走势,却将难以摆脱这一政治思潮的影响。相对衰落:新孤立主义"产生的土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效应,曾使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1/3,其工业总产值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1/2。黄金和外汇储备占3/5,并以其绝对的经济优势,确立了以美国元为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光海 杨震
机制霸权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后冷战时代美国对这种形式的霸权的倚重呈日益增强趋势。本文从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的关系的角度入手 ,对美国加强机制霸权的原因和战略意图进行了探讨 ,并以联合国安理会和北约为例 ,分析了美国对待现存国际安全机制的不同态度和政策及其所依据的标准和原则。最后 ,文章还从宏观上对美国机制霸权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霸权护持 国际机制 安理会 北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思正
90年代开始,结束了东西方在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上长达四十余年的对抗,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入后冷战时代.但是如何概括后冷战时代的特征,还须等待历史的进展.因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一些情况,一时难以判断其走向,某些可能只是过渡性现象,某些可能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或有助于认识后冷战时代世界经济的特征.后冷战时代的来临,远比人们预料的要快.柏林墙拆毁后,加速了东欧旧体制的崩溃,随着1991年底叶利钦替代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瓦解,建立了松散的包括前十一个加盟共和国的独联体,俄罗斯走上了西方体制的道路.由于体制的变更并未经过一定时期的酝酿和培育,匆促地采纳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中强
冷战后 ,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 ,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于是 ,美国制定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中东战略。不过 ,美国的中东战略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中东战略的实施给中国安全环境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
美国 中东战略 中国 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马霜
宗教作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诸多因素之一,具有无形(宗教价值观)和有形(宗教团体)两种力量,较之其它因素有其特殊甚至更为持久的影响。一方面,宗教思想是美国外交思想的基石,另一方面宗教价值观和宗教团体又通过理念、选举、立法和政策等向度影响着美国外交。尤其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愈发凸显宗教因素。美国国内宗教情况、宗教价值观、宗教团体以及在具有宗教文化背景的人权外交都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
美国外交政策 宗教因素 基督教 人权外交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朝野一直在进行着关于外交政策的辩论。这场辩论的核心问题是:“美国在这个新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威胁来自何方。”对此答案,美国政府、舆论精英及普通民众各持一端,即使各阶层、各集团内部也很难找到一致的观点。1993年下半年,美国Times—Mirror中心进行的数次民意调查,集中反映了美国各界对于当前国际事务的不同态度和观点。这项调查成果的问世,为我们深入研究美国外交政策的的未来走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治国,胡化凯
冷战后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正在逐步离开原来的以国防科研为主,同时兼顾民用科技“副产品”的两用模式,而向以提高经济竞争力为直接目的的科技政策方向发展。
关键词:
冷战后 美国 科技政策 走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旗
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淡化自由主义世界的领导者角色,背弃了美国长期推行的自由国际主义外交战略,引发一场引人注目的"外交革命"。这是美国在霸权相对衰落的背景下进行的战略调整,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色彩,其要义是将美国从世界领导责任中解脱出来,以规避国力透支。这一战略调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自由国际主义外交实践的危机、国内社会分裂的加剧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外部敌人的缺位是其核心导因。美国的这一战略调整造成严重的国际领导缺位和国际责任赤字问题,促使国际政治及安全体系进一步分化重组,致使全球治理进程步履维艰,以自由国际主义为基石的国际秩序遭遇重大危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毕洪业
冷战结束后,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转型和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从维护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出发,俄罗斯国内就对外政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构想。这种争论源于国家身份的不确定或者说多重性,表明俄罗斯还没有形成一致认同的世界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对外政策缺乏一致性。新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