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0)
2023(10396)
2022(9123)
2021(8922)
2020(7215)
2019(17119)
2018(17314)
2017(31822)
2016(18256)
2015(20738)
2014(21021)
2013(20003)
2012(18184)
2011(16399)
2010(16397)
2009(14392)
2008(13807)
2007(11833)
2006(10366)
2005(8977)
作者
(49402)
(40680)
(40421)
(38681)
(25891)
(19492)
(18523)
(16139)
(15687)
(14619)
(14087)
(13468)
(12804)
(12673)
(12664)
(12481)
(12274)
(12202)
(11537)
(11519)
(10124)
(10109)
(9706)
(9367)
(9206)
(9131)
(9035)
(8950)
(8076)
(8060)
学科
(61840)
经济(61769)
管理(46954)
(43326)
(36711)
企业(36711)
方法(30385)
数学(26149)
数学方法(25817)
教育(22722)
中国(21329)
(16677)
(16064)
(15196)
理论(14919)
业经(13775)
地方(12745)
技术(11578)
(11266)
贸易(11260)
(10929)
(10870)
农业(10696)
环境(9921)
(9711)
(9699)
财务(9652)
财务管理(9636)
教学(9491)
企业财务(9114)
机构
大学(249154)
学院(243013)
管理(95473)
(85995)
经济(83783)
理学(83520)
理学院(82511)
研究(81489)
管理学(80968)
管理学院(80505)
(54556)
中国(53292)
科学(51432)
(42267)
师范(42015)
(40177)
(38361)
研究所(36972)
教育(36046)
中心(35737)
业大(35343)
北京(35250)
(35206)
师范大学(34597)
(34377)
财经(31571)
(29867)
技术(29319)
(28897)
(28810)
基金
项目(169919)
科学(134502)
研究(131049)
基金(120035)
(103285)
国家(102281)
科学基金(87682)
社会(78718)
社会科(74215)
社会科学(74195)
(67361)
教育(66732)
基金项目(64009)
(58532)
自然(56708)
编号(56129)
自然科(55361)
自然科学(55350)
自然科学基金(54319)
资助(48989)
成果(47644)
课题(40870)
(38672)
重点(38647)
(36488)
(35556)
项目编号(34767)
教育部(33805)
(33437)
创新(32745)
期刊
(90072)
经济(90072)
研究(78316)
教育(58774)
中国(50645)
学报(37205)
科学(34075)
管理(33512)
(30302)
大学(29033)
(27273)
学学(25693)
技术(24469)
农业(21956)
(15214)
金融(15214)
图书(15021)
财经(14650)
业经(14495)
职业(13944)
经济研究(13515)
(12340)
理论(12083)
科技(11802)
问题(11441)
实践(11391)
(11391)
(11294)
(11192)
(11080)
共检索到351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冯雨奂  
聚焦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系列演讲,旨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阐释现代教育的危机以及教育的目的。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危机包括制造了脱离真实存在感的抽象人格,以及加速了劳动分工过程中精神性的丧失。詹姆斯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实践,提出了打破困境的关键: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特定观念的传递,而在于从学生内在固有的反应特性入手,增强其行动力,培养具有典型行为倾向的有机体。在机能心理学的基础上,詹姆斯提出引领性的精神与脚踏实地的德性必须在人身上有某种融合,才能使人超越无意识生活,在职业分工的社会中抵御异化力量的侵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君子  
注意力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概念。19世纪中下叶,在“我思”这一主体行将消逝之时,注意力成为重新缝合人之“统觉”的替代力量。同时,注意力也在不断被心理化、科学化,成为技术理性控制的对象。以刺激—反应为基本函数的反射注意力,成为德国实验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和主题,并进入欧陆和北美的教育学科,逐渐建构现代注意力的概念核心。然而,美国心理学者威廉·詹姆斯等思想家认为,心理学将注意力分离为刺激—反应的反射函数是反人类的思想图式,并提出了“有意注意”等概念,认为注意力突显的是自由意志的精力和活力,具有科学无法测量和辨认的潜能空间。但在哈佛大学面对教师的一系列有关心理学的讲座中,詹姆斯却肯定了反射注意力,并提出了一系列与自身学说看似背反的观点。这一事件不仅显示出詹姆斯教育思想的界限,也反映了心理主义与自由人文主义教育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之后,詹姆斯再次对注意力这一概念作出了重要的修正,试图淡化注意力概念中的“唯意志论”色彩,消解人与社会的“我执”,从而探究一种开放的、疗愈式的教育哲学。本文将在詹姆斯著作的语境下,分析其有关注意力问题的几次创造、阐释和修正,辨析这一理论的独特性和局限性,以丰富与拓展詹姆斯的思想对当下教育发展的启发和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登珲  
詹姆斯·比恩(James A.Beane)关于课程统整的思想是其民主信念的"隐微"表达。他用现代民主理念改造"课程统整",把研究视线从"如何统整"转移到"为何统整""谁来统整""统整什么"上来,开辟了一条通往民主的课程之路。朴素的民主观制约了比恩的课程想象,一些未竟的问题,如民主理念的教育适切性、课程统整主题窄化、课程统整设计中的组织形式等仍有待完善。系统分析比恩的课程统整思想,对超越工具取向的课程统整模式、开创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统整模式具有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一、引言 199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A.Mirrlees)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rey)教授,以表彰他们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激励经济理论做出的开拓性和基础性贡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璞  石佳丽  
威廉·哈里斯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公共学校教育家和黑格尔主义哲学家。沿着哈里斯的人生轨迹和教育职业活动,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以黑格尔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哈里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积极回应了美国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南北战争、科学与宗教冲突等的时代挑战,为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精神工具和实践路径。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教育活动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思想界和教育界面对社会剧烈变革的求索之路的缩影。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国华  
美国手语研究之父、手语语言学研究的奠基人威廉姆.斯多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使手语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认可。他开创性的研究不仅奠定了美国手语的语言地位,更改变了手语使用者———聋人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深远地影响了聋人群体的生活和聋人文化的发展。文章介绍了斯多基从英语语言研究转向手语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和他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真理的学者风范;文章也比较客观地评介了他的手语研究和研究思想,力求给我国对这一研究领域感兴趣的教育专家,特别是语言学家以启示和借鉴,以促进国内的手语语言学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涛  郑梦萍  
在民粹主义回潮和逆全球化的影响下,多元文化教育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又要回应民众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的迫切需求。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研究的边界持续拓宽,逐渐吸纳了少数族裔、女性、残障群体、多元性别与性向、多元宗教信仰等少数群体。兼顾学科特色与跨学科交融,多元文化教育首先需要保留自己的本质和精华,不断建构自己的概念和框架。在研究方法上,多元文化教育与其他特定学科或领域没有太大区别,应更多地关注研究者的定位、客观性,并在文化上赋权弱势群体。尽管不同的国家和文化的情境有所不同,但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个大观念是可以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穿梭和应用的。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和教师愈发多元,多元文化教育需要反思如何能够更好更快地影响和服务实践。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十二年前,詹姆斯·卡梅隆携带着他的巨片《泰坦尼克号》在中国淘走了3.8亿元人民币。十二年后,卡梅隆又回来了。这一次,他带来的是3D科幻巨片《阿凡达》,而且轻松地在一个星期内从中国影院掳走了2.7亿元人民币,创造了该片所有海外市场中的最佳首周成绩。如果加上全球的票房进帐,詹姆斯·卡梅隆注定要在不短的时间内创造又一个票房收入的神话。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肖虎  
从个体行为假设、交易属性入手,以解决专用性投资的"套牢"问题为核心,比较各种交易治理形式的效率差异,尤其是两种极端治理形式—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扩展交易治理制度的讨论范围。这构成了威廉姆森的经济思想,也是交易成本经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郑旭东  
詹姆斯·杜德斯达特(James Duderstadt)博士,密西根大学荣休校长兼科学与工程校级教授,国际知名的核工程专家和高等教育战略思想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曾任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席,196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以优等生获学士学位,1967年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工程科学与物理学博士学位,1968年起在密西根大学执教,先后担任过密西根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和教务长,1988至1996年间任密西根大学校长。面对信息化和全球化合流的时代大背景,杜德斯达特在执掌密西根大学期间,就公立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卓越的实践探索和深刻的理论总结,在全球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其知名的高等教育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四青  
威廉姆森对契约经济学的一项主要理论贡献,在于阐明了交易属性各不相同,因而需要多样性的契约关系与之相匹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条件下,可选择不同的契约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他所阐明的契约关系治理的适应性和私人秩序问题,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夏国萍  
师生互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助于弥合师生之间的知识鸿沟,促进教学相长和教育质量提升。以布拉德利·考克斯师生互动理论为分析框架,综观威廉姆斯学院师生互动的实施方式和实践经验发现,师生互动已经成为威廉姆斯学院的一种教学文化,呈现出充足的偶然性互动、多元的功能性互动、广泛的人际性互动特点。与此同时,威廉姆斯学院从全方位的资源政策保障、针对性的基金财政保障、灵活性的互动监督审查三方面稳步推进师生互动,保障了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何喜刚  
美国文化学、教育学专家詹姆斯·A·班克斯在多元文化课程设计的系统与目标、模式,改革途径等方面独有建树,不仅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而重大,而且对教育领域课程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曲明媚  
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死者》内涵广阔、艺术价值极高,并富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象征意义。除以上特色外,《死者》独到的叙事策略亦堪称另一闪光点,乔伊斯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空间建构和时间架设技巧,并在可靠与不可靠叙述之间来回穿梭,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景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汉民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O.E.威廉姆森的学术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侧重于企业行为与市场管制;巅峰时期研究交易成本和企业边界;晚年集中于公司治理和管理。威廉姆森的研究深受赫伯特.西蒙的影响,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结合起来,从跨学科的视角研究真实世界里的企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