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4)
- 2023(10561)
- 2022(9063)
- 2021(8653)
- 2020(7471)
- 2019(17459)
- 2018(17125)
- 2017(32995)
- 2016(17673)
- 2015(20140)
- 2014(19972)
- 2013(19435)
- 2012(17979)
- 2011(16036)
- 2010(15758)
- 2009(14651)
- 2008(14479)
- 2007(12858)
- 2006(10714)
- 2005(9310)
- 学科
- 济(75490)
- 经济(75409)
- 管理(48988)
- 业(47718)
- 方法(38762)
- 企(38736)
- 企业(38736)
- 数学(34730)
- 数学方法(34283)
- 农(19673)
- 财(19486)
- 学(18226)
- 中国(17577)
- 贸(14389)
- 贸易(14384)
- 业经(14166)
- 易(14011)
- 地方(13352)
- 农业(13215)
- 务(12700)
- 财务(12659)
- 财务管理(12629)
- 企业财务(11986)
- 理论(11978)
- 制(11915)
- 和(11143)
- 技术(10123)
- 环境(10043)
- 银(10039)
- 银行(10009)
- 机构
- 大学(253659)
- 学院(252199)
- 济(104028)
- 经济(101988)
- 管理(98530)
- 理学(85933)
- 理学院(85019)
- 管理学(83439)
- 管理学院(82964)
- 研究(79324)
- 中国(58594)
- 京(51212)
- 科学(49216)
- 财(46287)
- 农(40858)
- 所(38876)
- 中心(38156)
- 财经(38132)
- 业大(37942)
- 江(36201)
- 研究所(35662)
- 经(34664)
- 范(33315)
- 经济学(33260)
- 师范(32958)
- 农业(32393)
- 北京(31326)
- 经济学院(30087)
- 州(28669)
- 财经大学(28505)
- 基金
- 项目(173419)
- 科学(136747)
- 基金(126751)
- 研究(125536)
- 家(109950)
- 国家(109044)
- 科学基金(94236)
- 社会(80343)
- 社会科(76038)
- 社会科学(76015)
- 省(67940)
- 基金项目(67290)
- 自然(61445)
- 自然科(60048)
- 自然科学(60030)
- 教育(59671)
- 自然科学基金(58966)
- 划(56993)
- 资助(51963)
- 编号(51107)
- 成果(40948)
- 部(39101)
- 重点(39061)
- 发(36541)
- 创(36038)
- 课题(34426)
- 科研(33992)
- 教育部(33880)
- 创新(33722)
- 大学(33293)
共检索到350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风华
儒学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是儒学进路上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对自由主义儒学的发展脉络作出梳理,不难发现,其政治观与群己观需要加以特别关注。在政治观方面,自由主义儒学试图将儒学与西方自由民主嫁接起来,但分析表明,这一路径并非儒学的唯一选择,儒学可能更亲近于社会主义民主。群己观方面,由于儒学主张群体本位、个人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的有机构建,它与自由主义的冲突是无法调和的。
关键词:
儒学 自由主义 政治观 群己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基于儒学智慧理解课程意味着走出德性与创造性的二元对立,把课程的本质理解为"道德创造性"。儒学不仅是一种价值观,还是一种方法论。至宋明理学发展到极致的"体验形上学"既可成为一种课程研究的方法论,也可成为一种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方法论。这意味着"课程即分享"的中国传统课程观可以在21世纪显露生机。而儒学精神的寻找与重建需要走向日常生活。
关键词:
儒学课程观 道德创造性 体验形上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兴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改革运动,是以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为其教育政策的指导理论。哈耶克认为,为了实现自由价值和效率价值,政府应当从教育领域中退出,并将教育的运作及教育秩序的建立交由市场,因为国家及政府通过排他性权力的运用,可能会导致对人们自由的干预,也同时带来教育的低效率。然而,市场理念引导下的西方教育改革,也引发出有关教育的平等问题及教育终极价值追求问题。
关键词:
教育自由 政府控制 市场运作 教育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学
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以自由市场作为核心,配之以有限政府、道德秩序作为其相应的基础,并认为这样一种组合将能够在创造经济繁荣的过程中保障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但是,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阵营内部,对这些理念及组合的论证,是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并没有一种逻辑上一致的分析,可以说是各种分析的杂烩。对于自由市场本质的理解,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持有不同的论证思路和观点。前者的论证基于均衡的概念,而后者的论证则是基于对不确定性的认识。至于这类经济学家基于"一致同意"对有限政府的论证,以及对基于纯粹个人主义社会观的所谓"道德秩序"的追求,却充满乌托邦的色彩。他们以"消极自由"的名义为自由市场提供辩护时,不仅使他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与自己所倡导的政治自由和道德秩序之间的冲突,而且也与欧美近代以来的主流文明趋势发生对抗。
关键词:
自由市场 有限政府 一致同意 道德秩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绍伟
经济学经常受到"理论假设不现实"的批评,罗默轰动一时的《宏观经济学困境》一文可以说是这类批评的一个典型。但本文认为,从经济学"理论三分法"的角度看,罗默的批评同其他类似批评一样,混淆了不同理论类型的性质,错误地用解释型理论的标准去要求参照型理论,这不仅导致了他把自己引向常识主义和道德主义之路,而且也使得他的批评会反过来指向自己获得诺奖的理论上。本文分析了理论类型的混淆如何导致三种错误在经济学界的泛滥,并以罗默自己存在严重局限的"内生增长理论"和另外四个典型理论案例(包括弗里德曼因未能区分参照型与解释型理论而给经济学界造成长久混乱的"预测至上论")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文希望通过澄清"理论假设不现实"的批评所包含的观念模糊来纠正各种流行的误解,并提醒真正要警惕的是那种夸大经济学参照型理论的解释、预测和政策功用的错误以及偏重理论模型而忽视理论基础(包括逻辑基础和分类基础)的学术倾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元春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包括三大发展阶段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构成了经济自由主义神学阶段的理论核心 ,但是“看不见的手”只是一个从自然法中引申出来的假说。如何为这一假说提供一致的逻辑理论基础 ,促进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向形而上学阶段发展。福利经济学两大定理证明了“看不见的手”的合理性 ,标志着经济自由主义理论进入了形而上学阶段 ,但其假设前提的理想性决定了它无法应付各种现实和理论发展的冲击。科斯定理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为经济自由主义应付这些理论和现实的冲击提供了理论基础 ,标志着经济自由主义进入了实证阶段。
关键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 实证阶段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德步
本文认为,经济学作为实证科学,离不开经济史的实证检验,经济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对经济理论的不断证实与证伪,推动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史学也离不开作为方法论的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本文指出,经济学和经济史学都面临范式创新的任务,而要实现这两个学科的范式创新,有必要恢复经济学与经济史学相互结合的传统
关键词:
经济史,证实,证伪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圣平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可预测性、不可感知性、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强等特点佐证了风险社会的来临。新自由主义政府观消极保守式的政治经济主张已无法适应风险社会的要求,这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政府积极有为才是应对风险社会和抗击金融危机的根本之道。但在政府积极有为的过程中,需时刻防范"利维坦"的出现。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新自由主义 政府观 风险社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颂 张越
在法学界中,对于权利概念的学说多达十余种。对于"什么是权利"的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答案。而在众多的权利观中,较为有影响力的当属"自由说"和"利益说"两种学说。这两种权利观分别深受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理论的影响。因此,文章就自由主义与功利主义理论下的权利观做简要评析,试找出对权利概念较为全面的阐释。
关键词:
权利 自由说 利益说 评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旭梅
阿根廷通胀问题由来已久。通胀造成阿根廷国内物价、工资与本币汇率之间严重失衡。在近年的全球性货币宽松冲击下,相继引发"紧急印钞"、"外汇黑市"等通胀危机。这是阿根廷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的直接结果,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投资不足。阿根廷的经历可以为我国协调劳动力工资成本与国内物价、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阿根廷 通货膨胀 中等收入陷阱 实际汇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许建康
新自由主义的反扑是对20世纪70年代暴露的资本主义制度结构性危机的“全球治理”,但“治理”的结果反而使问题愈演愈烈。世界资本积累规律在两极出现了食利者阶层和永久失业大军对立的新变化。世界货币失去作为稳定的价值尺度的功能,世界市场也进入饱和状态,各国按实力大小分割和转嫁相对生产过剩的困境,贸易保护主义下的货币战、商品战层出不穷。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及其国内外泛军事化的政策表明,他们把殖民掠夺战争作为配置世界石油战略资源的基础,以及拉美出现的政治中左化新曙光,是新自由主义全球私有化改革将终结的两个预兆。未来世界发展的正反趋势:“和平与发展”VS“战争与革命”。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学凯
孟子天下观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首先,它体现了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的历史分野;其次,它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和群雄割据的政治现实。孟子天下观也是儒家因应战国时代各种思想挑战的方略之一。它不仅开启了原始儒学的思想转换,不再像孔子那样去倡言"礼乐",在人性已彻底沉沦的时代里,以"性命"之学构建思孟学派的"性善"说,而且以"仁者无敌"的论断来唤醒统治者,要用仁爱之心去一统天下。孟子天下观是儒者之思,仁者之向往,也是那个大时代里唯一的和最为高尚宏远的政治理想。
关键词:
孟子 天下观 儒学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茜
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蕴含了“技术—资本—国家”的三重逻辑,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具体反映。技术逻辑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国家逻辑为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支撑,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主导经济全球化的逻辑整体。其中,资本逻辑凌驾于技术逻辑和国家逻辑之上。从技术逻辑来看,美国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维持全球科技霸权地位而发动贸易战和科技战,加剧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危机,扩大了全球技术鸿沟,导致当代经济全球化陷入技术困境之中。从资本逻辑来看,随着当代金融资本的全球膨胀,资本陷入了自身所致的发展困境之中,表现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全球贫富分化的加剧。从国家逻辑来看,当代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缺乏代表性和包容性、公平性与有效性,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难以解决全球性问题和矛盾。技术困境、发展困境、治理困境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框架内是无解的,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坚持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需要引导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关键词:
资本主义主导经济全球化 三重逻辑 困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贾根良 赵凯
“北京共识”的精髓是试验、创新和因时因地而制宜的经济政策,它与演化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观之间存在着惊人的联系,但与“华盛顿共识”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观截然对立。本文以“北京共识”的政策经验为背景,通过与新自由主义的比较,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演化经济学经济政策观的六大原理历史重要与最小限度打乱原理;创造力原理;不确定性与意外原理;复杂与质量型的经济政策主张;系统政策观;试验与政策学习原理。这些原理对转型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伟伟
关怀伦理在对自由主义的剖析中,揭示了后者面临的三大困境:即对人性假设的困境、自由的困境和平等的困境。主张用血肉丰满的现实的人来代替自由主义设置的空洞成熟的理性人;认为自由的概念(特别是对消极自由的推崇)并不能为人类带来幸福和良善的生活;驳斥自由主义的平等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脱离现实的土壤,主张在活生生的具体情境中考虑平等概念,真正实现差别的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