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20)
2023(2680)
2022(2090)
2021(2278)
2020(1712)
2019(4099)
2018(4234)
2017(5634)
2016(4446)
2015(5134)
2014(5274)
2013(4334)
2012(4068)
2011(3896)
2010(4156)
2009(3511)
2008(3340)
2007(3120)
2006(2839)
2005(2787)
作者
(10185)
(8415)
(8321)
(8184)
(5399)
(4107)
(3984)
(3514)
(3216)
(3133)
(2859)
(2839)
(2826)
(2813)
(2793)
(2728)
(2698)
(2536)
(2534)
(2529)
(2506)
(2265)
(2098)
(2064)
(2014)
(2005)
(1970)
(1848)
(1808)
(1801)
学科
教育(18436)
(9080)
中国(8960)
理论(6596)
(6471)
经济(6468)
教学(5786)
思想(3692)
研究(3495)
政治(3452)
(3451)
发展(3370)
(3331)
(3248)
改革(3135)
高等(3047)
管理(3013)
思想政治(2880)
政治教育(2880)
治教(2880)
德育(2859)
经济学(2809)
教育改革(2770)
学法(2743)
教学法(2743)
学校(2547)
学理(2424)
学理论(2424)
(2389)
计算(2249)
机构
大学(56963)
学院(50219)
教育(26115)
研究(23555)
(18952)
师范(18843)
师范大学(15828)
科学(14480)
(13849)
(12137)
研究所(11251)
(10934)
技术(10812)
职业(10472)
经济(10419)
教育学(9964)
中国(9721)
北京(9703)
(9509)
管理(9002)
中心(8679)
(8320)
教育学院(7325)
(7319)
理学(7234)
职业技术(7166)
研究院(7039)
(7010)
理学院(6991)
管理学(6639)
基金
项目(28934)
研究(27852)
科学(23391)
教育(22233)
基金(16729)
成果(15063)
(14185)
编号(14031)
社会(13908)
国家(13901)
课题(13643)
(13385)
(12882)
社会科(12665)
社会科学(12664)
(12081)
科学基金(10269)
规划(9421)
(8611)
重点(8497)
项目编号(8351)
(8182)
研究成果(8133)
(8080)
年度(7821)
基金项目(7482)
(7472)
教育部(7457)
(7430)
(7423)
期刊
教育(44332)
研究(26069)
中国(20679)
(12589)
经济(12589)
职业(10491)
学报(9261)
技术(7977)
大学(7458)
技术教育(6862)
职业技术(6862)
职业技术教育(6862)
科学(6583)
(6138)
高等(5099)
学学(5079)
成人(4652)
成人教育(4652)
(4526)
论坛(4526)
高等教育(4489)
农业(4239)
图书(3932)
(3878)
(3798)
职教(3573)
发展(3551)
(3551)
比较(3475)
书馆(2976)
共检索到88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渠敬东  王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9月第一版)这是一部详细解读洛克和卢梭的教育哲学文本的书,揭示了这两位现代思想的奠基人如何从教育问题入手,尝试处理现代人必须面对的自由问题。它试图通过细致阅读和疏解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文本的方式来阐明,在洛克与卢梭的思想中,"教育"既不是后来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玲  
作为西方法文化形而上层面的自然法体现着西方"因自然而人事"的一个重要思想传统,其悠久的"法则"意识浸透着整个西方文化。洛克、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也深刻地受到各自古典自然法思想的影响。自然法既是他们儿童教育观念相互联系的思想根脉,又是他们儿童观相互分歧的思想基础。如果从古典自然法这一角度来解读他们的儿童教育思想,我们将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到西方儿童教育观念所赖以形成的语脉,以及认识到一种儿童教育思想的形成所需的思想资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韦永琼  
在洛克看来,人的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就属于宏观性的政治设计规划之下的。虽然家庭教育是私人家庭内部的事,但就政府-国家的视角来看,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则未来一国公民的良好素养是无从谈起的。从洛克这里出发来探讨教育在什么意义上是属于政治哲学视野范围内的,或者,教育在洛克这里是如何隶属于他的政治设计方案之中的?这是一个此前的洛克研究未曾详细论及的主题。在此基础之上,文中分析了洛克政治哲学中的家庭教育"三权分立"问题。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壮青  
哲人王问题源于人类灵魂理性与激情的原初冲突。卢梭试图以民主政制的构想彻底消解这个冲突,然而,我们发现卢梭的民主构想不但不能消解这个原初冲突,反而把这个原初冲突转换为两个新冲突:一是历史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二是道德共同体的"永远正确"与政治现实的"肉身性"之间的冲突。实质上,这两个冲突是哲人王问题的变体。由此,卢梭的民主构想不但造成了自己的哲人王问题,而且卢梭还不得不模仿柏拉图解决理性与激情冲突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哲人王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左丹丹  王从  
本文从自然状态、契约目的、签约者、契约内容、契约结果五个方面对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指出霍布斯通过契约论建立一种利维坦式的国家,洛克通过契约论建立一种代议制政府,卢梭通过契约论建立一种道德共同体。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于尔根·厄尔克斯  徐守磊  
“现代教育”概念直接与卢梭的教育理论联系了起来。人们常常认为,是卢梭“创立”了现代教育,或至少是其最具影响力的前辈。本文认为,“现代学术”或“实验教育”是在17世纪晚期的“古今之争”中加以讨论的。这场历史性的重要争论过后, 教育和学术便与现代科学的开放经验联系了起来。与这种传统相对照,卢梭并不是一位现代作家。将他的教育概念作为19世纪末所谓“现代教育”或“进步教育”的基础, 这实在是太矛盾了。进步教育的意象被儿童心理学、尤其是被认知发展理论所强化。卢梭克己自制的“消极教育”概念在很多方面与这些观点相对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广  
在卢梭看来,财产权是经社会公认与法律规定双重维度加以凝固和确立起来的。人类自我完善化能力的发展,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智慧增长的同时,导致了人们财产的不平等状态。不正义的政治社会的出现,将人们财产的不平等通过法律永久化、合法化地确立了下来。卢梭试图通过缔结社会契约的方式,创建一个正义与合法的民主共和国,以立法手段将人们的财产维持在一个大体平等的状态。卢梭的财产观富有民主激情与平等精神,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义良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萍  
十八纪中叶,法国的历史进程发展到了资产阶级竭力挣脱封建制度的羁绊,以求得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顽强生存和迅猛发展的阶段.在此之际,法国著名的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一整套内容广泛的新理论体系,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巨大的动力.由此,著名学者罗曼·罗兰称卢梭为“暴风雨的前驱,新时代的导师.”自然教育理论,作为卢梭启蒙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完全异于封建教育的教育蓝图,为培养新的人才指出了方向,开辟了通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我国当前进行教育改革.纠正教育中的种种不足,以培养出大量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时候,认真分析研究卢梭的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友玲  张蓉  
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颇受争议的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卢梭歧视女性,要把女性培养成取悦男性的女仆;也有人认为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正是对女性的肯定和尊重。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女子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教育",女子教育的中心是理想的家庭,但在家庭中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男女双方是自由的,都是主人。18世纪的法国仍是农业社会,男权势力占统治地位。卢梭从男性的视角提出了其理想的女子教育思想,既超越了现实又存在局限,是其理想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希武  
卢梭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以自然状态作为参照系,从根本上探寻人道层面内人性自由与幸福朝向自然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限度,从而展示出一个样板人生。为此,卢梭开始了两个方面的宏大规划:一方面,通过公意社会的设计,旨在实现普遍的自由;另一方面,卢梭开始爱弥尔的教育方案,以预防自由社会的普遍堕落。不过,爱弥尔并非要通过教育培养成一个自然状态中的自然人,而是要成为一个处在公民社会内又独立于社会意见外的自足与幸福的人,一个区别于哲人、基督徒和好公民的高贵的人,以纠正公意社会可能出现的低等人的普遍统治。尽管爱弥尔的教育成功存在很多偶然,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保持卢梭式的追问,保持哲学的探索。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渠敬东  
在现代教育的思想史中,卢梭以《爱弥尔》为核心的经典教育文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他通过对巴黎所谓"文人风习"的批评,对文艺复兴以来企图通过古典文化的复兴来确立现代教育之基础的倾向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人在现代处境中,去自然状态的社会化才是教育的最大敌人。人的不幸和恶,源于他对自身能力的滥用,让自身意志的任意性突破了理智能力的范围,从而使自由意志走向了自身的反面,而成为对自身的奴役。因此,人的自然状态的否定性,恰恰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起点。通过自然教育、物的教育以及受之于人的公民教育,现代人才能获得真正的道德自由和政治自由。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戴晓光  
一、《爱弥儿》的教育意图1762年,在相继发表两篇早期论文之后,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卢梭多次强调《爱弥儿》在自己全部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在致友人马勒塞尔伯的信中,卢梭提到,"我的全部精神智慧分散于前两篇论文和《论教育》(即《爱弥儿》)中,三部著作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整体"。卢梭的这个说法一方面表明了《爱弥儿》的核心意义,同时也表明,由于注重写作技艺的卢梭有意对全部的"精神智慧"加以分别表述,那么,把握《爱弥儿》的思想意图绝非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贺国庆  
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思想对新大陆产生了重大影响。源于洛克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宗教宽容"等学说,成为美国革命和宪法的理论基础,洛克的"绅士教育"和功利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了早期美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洛克也因此被誉为新旧世界的桥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小枫  
Le zele et la bonne foi m'ont jusqu'ici tenu lieu de prudence[以前,我一直用炽热情感和善良信念代替审慎]。——卢梭:《爱弥儿》,卷四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教育论,作者从人出生时刻谈起,细数人一生所经历的苦难。古希腊革命和法国革命的规划(destin)多少是由相似的作品事先制定的。——夏多布里昂:《论古今革命》卷一,20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