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4)
2023(6655)
2022(5709)
2021(5117)
2020(4452)
2019(10104)
2018(9955)
2017(18271)
2016(10186)
2015(11384)
2014(11281)
2013(10950)
2012(9956)
2011(9205)
2010(9656)
2009(9283)
2008(9376)
2007(8747)
2006(7924)
2005(7600)
作者
(28463)
(23871)
(23732)
(22725)
(15364)
(11332)
(10760)
(9108)
(8957)
(8771)
(8277)
(8040)
(7997)
(7799)
(7615)
(7323)
(7085)
(7049)
(6937)
(6872)
(6350)
(5829)
(5825)
(5620)
(5419)
(5412)
(5404)
(5334)
(4872)
(4703)
学科
(36474)
经济(36397)
管理(33556)
(28561)
(25371)
企业(25371)
(13476)
(13178)
方法(11775)
中国(11328)
理论(10263)
(9736)
业经(9449)
(9441)
数学(8938)
数学方法(8747)
教育(8413)
(8366)
体制(7923)
(7731)
银行(7717)
(7671)
财务(7642)
财务管理(7622)
(7429)
金融(7424)
(7389)
企业财务(7261)
(7234)
贸易(7229)
机构
大学(149350)
学院(146477)
(57954)
经济(56580)
研究(50738)
管理(49868)
理学(41424)
理学院(40905)
管理学(40150)
管理学院(39836)
中国(37804)
(32924)
(31959)
科学(27986)
(25547)
(24899)
财经(24586)
研究所(22431)
(22049)
中心(21909)
(21603)
师范(21435)
(20812)
北京(20496)
(19260)
经济学(18618)
业大(18092)
(18088)
财经大学(17937)
师范大学(17151)
基金
项目(88387)
研究(69803)
科学(69270)
基金(62610)
(53536)
国家(53045)
科学基金(45048)
社会(43920)
社会科(41441)
社会科学(41431)
教育(34773)
(34697)
基金项目(31807)
(29225)
编号(29017)
成果(26668)
自然(26601)
自然科(25999)
自然科学(25990)
自然科学基金(25512)
资助(25428)
(22938)
课题(22040)
重点(20772)
(20464)
(19240)
(18729)
教育部(18265)
(18215)
国家社会(18197)
期刊
(71570)
经济(71570)
研究(51516)
中国(38448)
(28714)
教育(28430)
学报(23272)
管理(21963)
(20386)
科学(19827)
大学(18778)
学学(17019)
(14854)
金融(14854)
财经(14361)
技术(14019)
农业(13106)
(12402)
经济研究(10843)
业经(9981)
问题(9329)
(8831)
职业(8242)
(7833)
国际(7551)
图书(7452)
(7299)
论坛(7299)
(7010)
世界(6898)
共检索到242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睿  
我国未成年人规则意识培养中最大的问题和难题是未能很好地实现自由和强制的有机统一,康德较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基本观点对我们当今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仍具有极强的启迪意义。根据康德的思想,人性的本质特征是自由的可能性,未成年人规则意识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将人心性中的动物性转化为人性,即对人的动物性进行否定式强制并引导人走向意志自律;未成年人规则意识培养的核心任务是使之将服从法则的强制与运用自由的能力有机统一,最终成长为能够自我立法、守法并维护人格交互关系中合法自由的行为主体;未成年人规则意识培养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人性为目的自身,捍卫人性尊严的要义是保障并促进人的自由的实现和正当运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罗艺杰  
文章利用比较研究法对中美两国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在参与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式方面均有所差异,究其原因在于两国的国情、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等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为我国开展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充分发挥图书馆学会的支持作用,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标准化建设;研制适合家长的信息素养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培养体系;推广“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体现信息素养教育的价值;推进大中小学图书馆深度合作,发展学术性信息素养教育;开展中小学职业信息素养启蒙教育,实现信息素养教育转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超平  马辛旻  毕达  
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中的智识自由问题具有复杂性。在未成年人领域,图书馆协会倾向于保护智识自由;美国的法院判例则表明,自由的边界问题引起激烈的论争;当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为网络时,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更为尖锐。在图书馆职业内部,价值中立由于存在着道德层面与操作层面上的困难而难以被完全认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琰  
以2005年首届、2006年第二届、2007年第三届"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节"为例,介绍了读书节策划的背景、活动开展的实况以及后续展望。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何丽新  李金招  
由于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欠缺,在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中,我国《保险法》从投保主体、被保险人同意权、保险金额等方面加以限制。最高人民法院《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缓和了此限制性规定,将投保主体从"父母"扩张到"其他履行监护职责的人",同时修正被保险人同意权的行使方式,不拘泥于书面形式。但仍面临投保主体标准不清、保险利益来源不明、未成年人父母同意的行使陷入困境等等问题。我国应正视未成年人死亡给付保险的客观需求,厘清亲子关系稳定性、道德危险之防范、被保险人人格权之维护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未成年人死亡给付保险的投保人限制于亲属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投保年龄不作限制,以死亡年龄进行效力限制。在未满16周岁之前,保险金额限于丧葬费用,且不需经过被保险人同意。在届满16周岁之后,未成年人通过行使"被保险人同意权"对超过丧葬费用的保险合同的效力进行追认或同意,未追认或同意的,仍以丧葬费用为限。实行投保人与同意权人分离机制,对学校等社会团体作出变通规定,使未成年人死亡保险的功能落到实处。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帆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上,刑罚这一打击和预防犯罪的最直接手段就显得尤为举足轻重;由于未成年犯罪人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世界各国在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刑事政策上,均提倡轻缓化、非监禁化的刑罚处理方式;这样可以避免未成年犯罪人受到在监狱"交叉感染"的负面影响,从而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在此就我国应构建何种形式的未成年犯罪人非监禁刑罚制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柳  
未成年人公共阅读推广活动是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本文分析了未成年人公共阅读活动运行机制框架的构建、未成年人公共阅读活动实际运行机制的偏差,提出应加强未成年人公共阅读推广活动机制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卓忠  
"全民直播"背景下,关于未成年人天价打赏现象时有发生,而现有的相关规制措施从实践角度观察是失效的。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直播打赏领域立法的缺失、救济渠道受人为与制度因素掣肘而不畅通、监管体制的系统性缺位。基于特定的行业发展、政策性因素的拘囿以及司法体制现状,我国应立基于现行网络服务提供者主要承担未成年人网络利益保护责任的示范,以防先于治为原则导向,着力从完善直播监管机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明确主体责任承担规则、发挥教育预防机制功能四个方面对未成年人天价打赏进行合理规制,以期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和行业健康发展之双赢目标。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乃一  
国际图联是图书馆行业规模最大的专业性组织,对未成年人服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从行业协调组织建设、行业制度性文件研制、服务项目建设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梳理国际图联在未成年人服务主题领域下的行业协调工作体系,以期为我国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行业协会的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治国  龚勋  罗五金  
未成年人是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重点对象,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国城镇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的现有形式进行回顾,并着重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实施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改进和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未成年人的保障水平提供了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平  
[目的 /意义]未成年人互联网利用行为的形成过程相较于成年人而言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探寻其形成原因有助于提升未成年人数字素养、引导其互联网利用行为良性发展并避免未成年人群体中新数字贫困的生成。[方法 /过程]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指导下,对中国中部、东部、北部、南部、西部城乡共20个田野点展开以访谈为主的田野调查,借助三级编码分析方法,对未成年人互联网利用的行为、行为的影响因素构成和作用机制进行扎根理论分析。[结果 /结论]人际网络、媒介空间和技术资本是未成年人互联网利用行为的外在客观动因,个体资本则是未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肖建国  
2004年11月25日,《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经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三审后,获得全票通过,并最终取代了1987年通过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上海市这两次有关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专门立法,在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从法理的角度谈些认识,供各位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平  
[目的 /意义]以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未成年人是数字一代"这一论断的讨论和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和思考起点,对未成年人互联网利用行为差异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理论思考。[方法 /过程]以谷歌学术搜索为工具,以"teenager、youth、young people、children"+"internet use"为搜索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根据引文线索,获得相关文献40余篇,对文献进行主题和内容分析。[结果 /结论]文献梳理发现:国外研究认为未成年人互联网利用行为差异不能仅用"拥有/不拥有"描述,它有多重维度的表现,包括频率、内容、地点、动机、认知等多个方面;影响因素包括文...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祁晓敏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优势,应采取的对策、方式,以及齐市图书馆少儿部在这次教育中开展的各种活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敏  
由于大数据时代“永恒记忆”的特点,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在互联网平台高速传播,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还有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风险。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不足以应对这一困境。行使被遗忘权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不过该权利也存在与言论自由有冲突、主体及行使条件不明确、责任承担机制缺失等保护困境。我国构建未成年被遗忘权的可行路径应通过比例原则解决权益冲突问题,同时成立第三方数据管理机构对个人信息进行监管和保护,最终通过制定《未成年人信息保护法》、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出台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来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保护体系,以此缓解未成年人在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