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7)
- 2023(4311)
- 2022(3594)
- 2021(3344)
- 2020(3009)
- 2019(6663)
- 2018(6639)
- 2017(12011)
- 2016(7179)
- 2015(8173)
- 2014(8037)
- 2013(8102)
- 2012(7821)
- 2011(7145)
- 2010(7288)
- 2009(6542)
- 2008(6894)
- 2007(6108)
- 2006(5451)
- 2005(4833)
- 学科
- 济(25965)
- 经济(25924)
- 管理(17493)
- 业(16756)
- 企(13777)
- 企业(13777)
- 方法(11971)
- 学(11017)
- 数学(10004)
- 数学方法(9850)
- 农(6939)
- 中国(6844)
- 财(6798)
- 业经(5375)
- 地方(5293)
- 制(4992)
- 和(4881)
- 贸(4811)
- 贸易(4808)
- 理论(4742)
- 环境(4602)
- 农业(4591)
- 易(4588)
- 务(4229)
- 财务(4226)
- 银(4224)
- 财务管理(4217)
- 银行(4192)
- 企业财务(4082)
- 行(4016)
- 机构
- 大学(109911)
- 学院(107244)
- 研究(43757)
- 济(36013)
- 经济(35074)
- 管理(35068)
- 科学(32435)
- 中国(31304)
- 理学(30306)
- 理学院(29748)
- 管理学(28787)
- 管理学院(28626)
- 农(26915)
- 所(25421)
- 京(24466)
- 研究所(23784)
- 农业(21622)
- 业大(20667)
- 中心(18864)
- 财(17587)
- 江(17343)
- 范(16810)
- 师范(16528)
- 院(15975)
- 北京(15439)
- 省(14812)
- 室(14785)
- 财经(14070)
- 科学院(13884)
- 农业大学(13649)
- 基金
- 项目(75546)
- 科学(58534)
- 基金(54896)
- 家(51752)
- 国家(51333)
- 研究(48435)
- 科学基金(41417)
- 自然(30381)
- 自然科(29483)
- 自然科学(29468)
- 基金项目(29189)
- 省(29057)
- 自然科学基金(28972)
- 社会(28485)
- 社会科(26731)
- 社会科学(26722)
- 划(26605)
- 教育(22563)
- 资助(22357)
- 重点(18429)
- 编号(18132)
- 计划(17134)
- 部(16263)
- 发(16140)
- 成果(15898)
- 科技(15494)
- 科研(15481)
- 创(15172)
- 创新(14275)
- 课题(13955)
共检索到159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进年 徐先英 金红喜 张盹明
为了进一步探明自然风成沙纹形态的形成、发育过程,该文通过野外观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自然风成沙纹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地表沙物理性状的关系,并构建了沙纹形态特征与地表沙颗粒机械组成及容重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沙纹波长、迎风坡长、背风坡长和高度相互之间呈线性关系,与地表沙机械组成中粒径为3~1mm、1~0.25 mm和0.005~0.001 mm的颗粒组成之间呈多元线性函数关系,与地表沙容重之间呈三次函数关系;地表沙的平均粒径越大,其形成的沙纹越高,波长也越长;相反,平均粒径越小,其形成的沙纹越细小,波长也越短;在自然风成沙纹的形态塑造过程中,粒径为1~0.25 mm的中粗沙扮演着重要角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庆先 任阵海 李占青 普布次人
该文通过对1978年以来的TOMS气溶胶指数分析,揭示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长期演变规律,并结合地面辐射资料分析了沙尘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3、4月份大气气溶胶指数有两类高值区,一是沙尘源区,另一是影响区。影响我国沙尘天气的境外初始源区大气气溶胶指数的峰值集中在0.2附近,北路源区绝大部分气溶胶指数区域面积强度集中在0 3~0 4之间,西北源区和南疆盆地区的峰值集中在0.4附近,整个北方地区气溶胶指数的区域面积强度的峰值集中在0.3附近。沙尘暴天气发生和影响期间,随气溶胶指数出现峰值地面太阳总辐射和入射辐射相应出现低谷,源区两者之间有比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EPTOMS 沙尘气溶胶 时空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晓朦 何丙辉 姚云 秦伟 李天阳
【目的】研究扰动地表下不同长度坡面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入渗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坡度为15°的地块,设置6个处理:长度2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20m自然坡面、长度4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40m自然坡面、长度6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60m长自然坡面,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的物理性质及水分入渗过程,采用常用的4种入渗模型(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Philip模型、通用经验公式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莉莉 李振杰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何清 刘永强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肖塘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找出了土壤湿度临界点,分别拟合出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2.5cm土壤湿度经验公式,讨论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运用CoLM陆面过程模式进行了Off-line试验,并与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肖塘地区地表反照率冬季大、夏季小,年平均值为0.27。太阳高度角≥15°时地表反照率趋于一个常数,且与太阳高度角满足指数函数关系。不同天气下地表反照率不同,雨天减小,雪天增大。晴空指数≤0.3时,地表反照率波动很大。肖塘地区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和土壤湿度拟合效果不好;随2m气温和地表温度升高基本呈减小趋势,但不明显。土壤湿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继峰 李国忠 曹忠杰 王刚 金煜 李景浩 马瑞 王先俐
为了给辽宁省北部地区山区水土保持经济林的选择与水土流失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辽宁省北部地区典型沙地改植榛子林后的2012,2013和2016年进行水土流失定位监测。监测点小区为2012年春新造榛子林地,原土地为玉米地,无工程造林,土壤类型为砂壤土。监测点建设3个径流小区,集中布设,其中两个为沙地改植榛子林,1个为对照坡地,分别于2012、2013和2016年,每年8月中、下旬调查样地内的乔木、灌木、草本和植物总盖度以及乔木、灌木、草本的种类。采用径流小区法,监测地表径流、土壤流失量和土壤侵蚀模数。每次雨后测量集流桶水量,计算地表径流量。取样分析泥沙量,计算土壤流失量和土壤侵蚀模数。并在小区上、下各设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取土层深度为0~10cm和10~20cm。在每个土壤层面中部用环刀法取样3次重复,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项目区监测期间,项目区植物种类均呈增加态势,特别是草本植物增加速度较快,而乔灌木增加较少。另外,植物种类的增加方面榛子林多于对照,至2016年,榛子林的植被盖度达到100%。榛子林样方内植物种类由5种增至24种,对照内植物种类由4种增至为15种;沙地改植榛子林后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明显,场次产流过程的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与同期有效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呈紧密的线性相关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性水平逐渐降低,至2016年,监测点小区无产生径流和土壤流失量发生,显示了工程造林可以迅速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项目区监测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来看,至2016年,各项指标含量均有增长,且经常扰动沙地的项目区监测点经过榛子林改造后,土壤容重基本呈增加趋势,榛子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和含N、K量始终高于对照区,但由于项目区原土地是熟耕地,所以榛子林与对照林地在相差不大。总体上,林地的保水保肥能力要始终强于非林地。综合来看,该地区沙地改造榛子林可最终形成相对较高的植被覆盖密度,这是减少这一地区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流失有效手段,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
辽宁北部沙地 榛子 径流小区 水土流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岳诚 张大治 贺达汉
在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的磁窑堡地区,选择荒漠景观下干旱型人工固沙柠条林地、半湿润型沙地人工植被区和干旱型半流动沙地3类有柠条生长的固沙林地作为样地,通过巴氏罐诱法调查该地区的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共采集到地表甲虫标本4 778号,经鉴定共50种,隶属于11科30属,其中拟步甲科为绝对优势类群(占总种数的48.0%),其次为象甲科(占总种数的26.0%)。半湿润型沙地人工植被区物种数最多(38种),物种丰富度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干旱型半流动沙地个体数量最大,但物种丰富度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3类生境中地表甲虫共有种16种,占总种数的32.0%,单一生境中分布的独有种占总种数的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善华 李劲松
沙冬青叶片上的表皮毛密集,角质层很厚,表皮细胞连接紧密,栅栏组织特别发达,海绵组织很少。在栅栏组织细胞中,液泡膜大量内陷,在液泡中形成各种膜状结构,有的还与附近的细胞质,乃至小泡和内质网一起内陷,形成细胞质突起,进而形成细胞质带,不断分割液泡,使液泡体积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多,分数度大大提高。在这些小液泡中,颗粒状和纤维状物质十分丰富,但一般很少有大量的膜状结构。
关键词:
沙冬青 叶 结构特征 抗寒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紫阳 郭曜东 何佳林 贺虹 杨开朗
[目的]阐明栗实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板栗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的关系,揭示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对栗实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以树龄20~30年的8个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栗实象对不同板栗品种的危害率,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其抗虫性,测量不同品种板栗的苞刺长度、苞刺密度、苞壳厚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苞形指数6个物理性状,分析不同板栗品种危害率与其物理性状的关系。[结果]栗实象对不同板栗品种的危害率存在差异,危害率为21.89%~78.41%。栗实象对红栗的危害率最大,达到78.41%;对新早栗的危害率最低,仅为21.89%。根据抗虫性将8个板栗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栗实象危害与板栗苞刺长度和苞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苞刺长度越短,苞形指数越大,危害率越高。[结论]栗实象偏好危害苞刺长度短、栗苞形状为近圆球形的板栗,苞刺长度和苞形指数可作为选育抗栗实象板栗品种的主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栗实象 板栗品种 抗虫性 抗虫育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阳 韩慧宗 王腾腾 张明亮 王斐 孙娜 姜海滨
为探究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主要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在三代选育群体间的差异性,以随机采集8月龄许氏平鲉群体内选育F1代、群体内家系选育F2代和F3代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每代各选取80尾分别测量了体质量(Y,g)和11个形态性状指标(cm):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头长(X_4)、尾长(X_5)、尾柄长(X_6)、尾柄高(X_7)、吻长(X_8)、躯干长(X_9)、眼径(X_(10))、眼后头长(X_(11)),采用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2种方法对许氏平鲉三代选育群体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三代选育群体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通径分析中,F_1、F_2代的体高和躯干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_3代的体高和尾柄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占宏
研究土壤团聚体的赋存状况对于土地利用与恢复以及防控土壤风蚀沙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试和相关统计分析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下表土土壤团聚体的性状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团聚体组成总体上以0.250.50mm的微团聚体为主;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含量存在差异,表土团聚体含量表现为0cm>10cm>20cm;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杨树(Populus)林地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e pigeios)草地表层土(0cm)中>1m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马思思 喻伟峰 张凯 张雯雯 唐晓东 刘雨曦 尹绍武 王涛
为探究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TGF-β1基因与其生长性状的关联及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暗纹东方鲀TGF-β1基因,分析了其基因结构与表达特征,并通过直接PCR扩增法对TGF-β1基因进行多片段比对,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与生长性状相关的SNP位点。研究发现TGF-β1基因cDNA全长共2217 bp,包含5’UTR 51 bp,3’UTR 1014 bp,ORF 1152 bp,编码38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暗纹东方鲀TGF-β1基因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同源性最高(92.82%)。进化树分析表明暗纹东方鲀TGF-β1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红鳍东方鲀聚为一支,与鲈形目鱼类亲缘关系最近(68.46%~73.33%)。qRT-PCR检测显示TGF-β1基因在暗纹东方鲀8种不同组织(心脏、肝脏、脑、脾脏、肾脏、肌肉、中肠和鳃)都有表达,其中肾脏表达量最高,心脏和脾脏表达量次之。通过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个体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TGF-β1上的SNP g. 3908 C>A位点与暗纹东方鲀多项生长性状有关,其中CC型是优势基因型,且CC型个体体宽、肥满度较高。研究结果证实了TGF-β1基因与暗纹东方鲀生长性状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望为暗纹东方鲀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乔德亮 洪磊
研究分析了淮河水系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可数性状:背鳍Ⅶ,Ⅰ-9~10,尾鳍14~15,臀鳍Ⅰ-7~8,腹鳍Ⅰ-5,胸鳍14~15,纵列鳞36~41,横列鳞14~18,体侧感觉乳突线鳞28~30,第一鳃弓鳃耙数9~11,脊椎骨数28~29。可量性状:全长是体长(1.23±0.03)倍;体长是体高(3.82±0.45)倍,是头长(3.08±0.49)倍,是尾柄长(5.19±0.54)倍,是消化道长(1.86±0.52)倍,是肠长(6.99±2.86)倍;头长是吻长(2.94±0.42)倍,是眼径(6.09±0.87)倍,是眼间距(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中宝 朱道弘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饲养相结合,研究了丝带凤蝶长沙种群的成虫、卵、幼虫以及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结果表明:丝带凤蝶长沙种群一年发生6代,自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以滞育蛹于枯枝落叶中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随后产卵.在25℃的条件下,卵、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3 d、15.8~16.8 d和9.6~10.4 d;30℃的温度条件下,卵、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0 d、12.9~14.6 d和6.5~7.1 d.在短日照条件下部分蛹进入滞育.此外,根据雌雄成虫的翅面特征认为丝带凤蝶长沙种群应属于南方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迟旭 崔向新 党晓宏 蒙仲举 翟波 张格
[目的]探明吉兰泰盐湖绿洲防护林带同一建植年限柽柳灌丛形态大小与阻沙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制约沙堆形成的灌丛形态参数,为吉兰泰盐湖绿洲防护林带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在相同建植年限的柽柳防护林带设置100 m×100 m的样方,用钢卷尺测量柽柳灌丛高度、冠幅长度、冠幅宽度、沙堆高度、沙堆长度和宽度,计算灌丛个体指数(SSI);将样方内柽柳灌丛分为大型灌丛、中型灌丛和小型灌丛,通过3类灌丛形态指标与沙堆形态指标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柽柳灌丛发育过程中沙堆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1)随着柽柳灌丛的生长,其沙堆长度、宽度、高度、底面积和体积逐渐增大,从小型灌丛到大型灌丛SSI平均增加了50.42,沙堆底面积为0.12~31.64 m~2,柽柳灌丛发育过程中沙堆形态均呈类椭球型。(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灌丛高度是制约大型柽柳灌丛沙堆宽度的主要参数(R=0.931),小型、中型灌丛沙堆形态主要受灌丛长度和宽度的制约,小型灌丛长度和宽度与沙堆长度和宽度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R~2)≥0.63。(3)柽柳灌丛SSI与沙堆体积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71,SSI与沙堆底面积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78,随着植株的生长SSI增大,其积沙能力增强。[结论]冠幅长度和宽度是灌丛生长前期影响积沙效果与沙堆形态的主要因素,随着灌丛生长及SSI增大,灌丛高度成为沙堆形态的主要制约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苗苗 舒金平 张威 叶碧欢 王浩杰
[目的]揭示茶籽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油茶果实物理性状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品种油茶的物理特性对茶籽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调查茶籽象对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评价抗虫性,同时测定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等物理性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茶籽象对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率存在显著差异,危害率在12.4%49.7%之间,而落果中茶籽象的危害率在13.23%91.83%之间,茶籽象是造成落果的主要因素。11个油茶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3个类群的油茶品种受害率存在极
关键词:
茶籽象 危害 抗性 果实特征 产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