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9)
- 2023(14078)
- 2022(12307)
- 2021(11669)
- 2020(9758)
- 2019(22236)
- 2018(22384)
- 2017(42361)
- 2016(23387)
- 2015(26136)
- 2014(25871)
- 2013(25340)
- 2012(23119)
- 2011(20754)
- 2010(20526)
- 2009(18719)
- 2008(17630)
- 2007(15347)
- 2006(13517)
- 2005(11187)
- 学科
- 济(85834)
- 经济(85739)
- 管理(61562)
- 业(55758)
- 企(45547)
- 企业(45547)
- 方法(36974)
- 数学(30919)
- 数学方法(30536)
- 农(25645)
- 中国(24490)
- 地方(23336)
- 业经(20297)
- 财(20097)
- 学(20054)
- 农业(17263)
- 理论(15944)
- 环境(14909)
- 和(14831)
- 贸(14716)
- 贸易(14704)
- 易(14155)
- 制(14076)
- 技术(12869)
- 教育(12726)
- 务(12073)
- 财务(11999)
- 财务管理(11979)
- 划(11949)
- 发(11791)
- 机构
- 学院(310264)
- 大学(307968)
- 管理(121627)
- 济(112471)
- 经济(109652)
- 理学(104742)
- 研究(104173)
- 理学院(103443)
- 管理学(101525)
- 管理学院(100976)
- 中国(75879)
- 科学(68065)
- 京(67051)
- 所(51944)
- 财(51243)
- 农(50705)
- 江(50292)
- 中心(47624)
- 研究所(47558)
- 业大(47393)
- 范(45400)
- 师范(44962)
- 北京(41852)
- 财经(40723)
- 农业(39439)
- 院(39138)
- 州(38747)
- 经(36820)
- 师范大学(36151)
- 技术(35282)
- 基金
- 项目(217427)
- 科学(169149)
- 研究(161264)
- 基金(153531)
- 家(133640)
- 国家(132476)
- 科学基金(113256)
- 社会(97993)
- 社会科(92422)
- 社会科学(92397)
- 省(87897)
- 基金项目(82916)
- 自然(74393)
- 教育(73992)
- 划(72853)
- 自然科(72411)
- 自然科学(72389)
- 自然科学基金(71020)
- 编号(68420)
- 资助(62455)
- 成果(54906)
- 重点(48641)
- 发(47268)
- 课题(47268)
- 部(46172)
- 创(44904)
- 创新(41764)
- 科研(41362)
- 项目编号(41321)
- 大学(40058)
- 期刊
- 济(128886)
- 经济(128886)
- 研究(88612)
- 中国(62092)
- 学报(49417)
- 农(46410)
- 科学(45716)
- 管理(43124)
- 教育(41715)
- 财(37592)
- 大学(36529)
- 学学(33778)
- 农业(32500)
- 技术(27670)
- 业经(23576)
- 融(23022)
- 金融(23022)
- 图书(20778)
- 经济研究(19437)
- 财经(17851)
- 业(16732)
- 问题(16622)
- 资源(16056)
- 科技(15452)
- 经(15172)
- 版(14475)
- 理论(14435)
- 书馆(14270)
- 图书馆(14270)
- 现代(13976)
共检索到456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撒莹 严国泰 赵书彬
旅游城镇是中国自然遗产地发展管理的一个策略,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遗产地资源,促进城镇旅游发展,既推动乡镇建设,又带动了地方经济。黑龙江五大连池是典型火山地貌环境下的自然遗产地。在城镇建设中,由于其位于东北边境线上,不同程度受到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本文以这个旅游城镇为研究对象,力求说明特色风景、异域文化与中国旅游城镇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特色风景 旅游城镇 自然遗产地 五大连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序强,李华,董雪旺,张桂兰
以生态学中的阻力面理论为依托,创建了符合旅游规划需要的旅游地阻力面理论模型,构建了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地、旅游区域之间联系的阻力层次体系,建立了旅游空间联系关系的影响因子系统,提出了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指导区域、地方及旅游区规划中的作用,并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为例展示了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地方旅游开发建设实践中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
阻力面 旅游地 空间联系 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芬 钟永德 吴忠宏 张西林
本文以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客问卷调查,以便利抽样的方式探讨游客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对游客旅游解说需求(解说媒体偏好与解说主题兴趣)的影响,以指导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经营管理者对未来解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发现,在解说媒体选择上,游客偏好于带队解说、定点解说与咨询服务等人员解说方式,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与居住地对解说媒体的偏好有显著差异;在解说主题选择上,游客对森林、植物、动物、地质等较有兴趣,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对解说主题的兴趣也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旭玲 杨兆萍 陈学刚
针对当前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景观视觉污染及景观破坏的问题,以新疆极具申报世界遗产潜力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敏感度评价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旅游区段进行了景观敏感度的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基于实地调查,针对喀纳斯不同等级景观敏感度区旅游对景观视觉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旨在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箭 杨舒悦
社区居民是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国内现有研究多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探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而忽视了政策制度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引入可持续发展棱镜模型,将政策制度加入到旅游影响感知的测量维度中,以自然遗产地神农架两个社区为例,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四维度与旅游发展满意度和支持度间的结构关系,探讨了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除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感知外,政策制度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满意度同样具有正向影响;从人口特征看,居民旅游影响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琰飞 朱海英 刘芳
旅游者是低碳旅游开发的关键。文章以武陵源景区为例,构建自然遗产地低碳旅游开发中旅游者参与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低碳旅游环境、旅游者低碳消费习惯和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关系。研究发现,低碳旅游环境对旅游者的低碳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环境对旅游者的低碳消费习惯不具有显著的影响,旅游者的低碳消费习惯对其低碳旅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低碳旅游环境建设,旅游者低碳习惯培育在低碳旅游发展中的效应更加明显,所以低碳旅游开发中需要强化旅游者的主体作用,通过强制和引导相结合的措施,不断培育旅游者的低碳旅游习惯
关键词:
低碳旅游 旅游环境 消费习惯 参与意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基于国际上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准则和对生态旅游内涵的3项基本共识,即坚持资源保护底线、保障社区受益、兼顾效益公平,无疑自然遗产地所开发的旅游活动必须是生态旅游。但与一般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不同,社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中的角色与功能稍有区别,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桂华 张一群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层面的重大问题,造血式补偿是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关键,对于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社区而言,以造血式生态补偿模式培养其自我发展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具重要意义。旅游开发作为遗产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艳
生态足迹概念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1992年首先提出(Rees,1992)。1996年,Wackernagel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Wackernagel et al.,1996),进一步完善了William Rees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概念及分析法提出后即受到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重视。Wackernagel第一个利用生态足迹对旅游业进行分析(Wackernagel et al.,2000)。随后,有关旅游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 生态生产性土地 武陵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钠 于坤香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及旅游经营者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价值的开发力度大,自然遗产地旅游经济发展异常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自然遗产地环境退化、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而用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传统旅游业经济核算结果仅体现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否及尺度,而忽略了旅游经济增长同时的环境、资源损耗。现借用SEEA-2000框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经济核算的框架,经过重新整合,突出优质而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部分的环境资产类在自然遗产地旅游业中的生产性资产地位,将原SEEA-2000中拆分核算的5大部分、10大步骤整合为4大部分、9大步骤,并对其当前可操作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指出,虽然目前详尽执行...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旅游业 环境经济核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晖 赵凯 朱雪 杨树华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规划与管理结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其付
以丽江古城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对其旅游房地产开发的过程、市场潜力以及开发带来的保护压力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认为控制遗产地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关键是严格执法;在目前遗产管理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好房地产开发的范围和力度,使其不危害到遗产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旅游房地产 丽江古城 需求空间 遗产管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峰 明庆忠 侯兵
运用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以大运河文化遗产无锡市南长街为例,对居民感知视角下的旅游空间生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在与居民身份重构的关联分析中,居民对旅游影响下的社会空间、生态空间、文化空间3种类型空间演化感知影响度呈现逐渐递减的状态。(2)旅游空间生产下社区性的转变对居民主体产生了明显的“挤出与吸纳”效应,使得南长街居民类型更加复杂化。(3)旅游发展过程中居民对旅游空间生产存在被动性的心理审视视角,同时对南长街旅游空间生产存在“我者、他者”并存的感知心理。(4)对南长街居民在旅游空间生产过程中“游离或融入”的心理定位分析发现,居民在旅游空间生产过程中对社会空间演化存在感知度、融入性均较高的表达状态,而对生态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旅游实践则持以游离性的旁观者角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芬 钟永德
以国内外知名生态旅游地之一的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应用描述性统计、信度分析、因素分析、集群分析等方式,以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视角来分析生态旅游者类群特征。研究表明,在以旅游者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构建的两维坐标系中,可以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者分为友好型、破坏型、真正型、伪生态、可持续和偶尔型等6类;生态旅游者在环境意识、环境责任、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环境解说、居民利益和行为表现上均有差异;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旅游市场仍然是一般生态观光为主,生态旅游为辅的格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金华
本文以自然价值论为指导,提出自然遗产地多价值管理的命题,认为多价值管理是建立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的基础,自然遗产地管理应以"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作为管理对象,遵循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原则作出制度安排,进而以机构、机制和资金3个方面为重点就多价值管理制度安排提出具体要求。
关键词:
自然遗产地 多价值管理 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