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5)
2023(5151)
2022(4062)
2021(4063)
2020(3227)
2019(7777)
2018(7922)
2017(14049)
2016(7939)
2015(8703)
2014(8973)
2013(8688)
2012(7649)
2011(7015)
2010(7466)
2009(7325)
2008(8028)
2007(7122)
2006(6886)
2005(6414)
作者
(21849)
(18218)
(18028)
(17485)
(11736)
(8558)
(8304)
(7044)
(6885)
(6631)
(6316)
(6270)
(6137)
(5919)
(5881)
(5561)
(5344)
(5279)
(5221)
(5178)
(4712)
(4458)
(4419)
(4210)
(4131)
(4105)
(4050)
(4030)
(3818)
(3497)
学科
管理(34349)
(27436)
经济(27389)
(26025)
企业(26025)
(25898)
(12834)
(11236)
方法(10255)
理论(8796)
(8601)
财务(8577)
业经(8570)
财务管理(8551)
中国(8480)
企业财务(8160)
(7654)
(7416)
银行(7415)
(7278)
(6958)
(6901)
数学(6774)
数学方法(6682)
体制(6608)
(6378)
(6249)
(6072)
(5981)
金融(5981)
机构
大学(110891)
学院(109122)
管理(44742)
(42237)
经济(41003)
研究(36912)
理学(35328)
理学院(34949)
管理学(34566)
管理学院(34306)
中国(32693)
(26654)
(25306)
科学(21267)
(19032)
(18837)
财经(18609)
中心(16961)
北京(16806)
(16772)
研究所(16535)
(15539)
师范(15434)
(15293)
财经大学(13783)
(13752)
(13286)
(13050)
师范大学(12473)
经济学(12418)
基金
项目(61947)
研究(49000)
科学(48269)
基金(43548)
(37351)
国家(36969)
科学基金(31785)
社会(29755)
社会科(28017)
社会科学(28008)
(23282)
教育(23192)
基金项目(21969)
编号(21269)
(19596)
自然(19476)
成果(18829)
自然科(18743)
自然科学(18735)
自然科学基金(18427)
资助(17735)
课题(14833)
重点(14072)
(13964)
项目编号(13203)
(13075)
(12656)
(12609)
(12493)
国家社会(12390)
期刊
(56994)
经济(56994)
研究(37574)
中国(30370)
(25037)
管理(21230)
教育(18336)
科学(14509)
学报(14483)
(13797)
金融(13797)
(11510)
大学(11086)
技术(10419)
财经(10181)
学学(9637)
(8891)
图书(8276)
业经(7670)
经济研究(7653)
会计(7526)
财会(7126)
农业(6912)
问题(6550)
资源(6546)
书馆(6089)
图书馆(6089)
(5700)
现代(5655)
(5478)
共检索到191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张东昇  夏方舟  
研究目的:针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理论诠释不清、改革导向不明、自然资源的资产属性尚未充分体现等问题,本文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分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理论逻辑,明确未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新时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应当基于"权利—价值—经营—管理"的理论逻辑体系框架,其中自然资源资产权利应当包含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等对象内涵,以完整、明晰和稳定作为权利实现要求;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显化应当基于生态、经济等价值的全面认知,针对不同资产类型分类采用不同价值评估方法,完善市场培育、价值调节和公平分配机制;自然资源资产经营既要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规避可能风险,又要实现高品质利用,因而应当以底量保安全,以存量、数量、质量、差量和流量保协同,优化完善编制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则应当打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割裂的现状,实现系统统一管理并建立全平台、全过程、全资源和全空间的综合监督机制。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应以"三维立体多权化"、"生态价值具象化"、"安全品质六量化"和"系统监管综合化"为改革导向,以期全面推进未来多维、绿色、高效、安全、品质、有序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式的切实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晓蕾   吴飞   沈春竹   金志丰   陈诚   周秦  
研究目的:界定自然资源资产规划理论内涵,明确规划定位、层级和分类,剖析规划引领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理顺规划编制逻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实践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资产规划即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为前提,以资产配置高效化、综合利益最大化、所有者收益最优化为根本目标,由不同履职主体对权责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的目标、方向以及空间时序进行统筹安排的过程。规划定位为国家发展规划体系的专项规划,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以及资产规划、专题规划和配置单元规划三类。(2)资产整备、资产配置和资产经营是规划关键策略和抓手,通过规划实施,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交易化、产品服务资金化,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存在价值—使用价值—要素价值—交换价值”演化。(3)资产规划编制实践要以“整体管护、整体配置、权责利统一”为根本原则,按照“目标导向+分区调控+策略牵引+协同落实”的逻辑开展。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规划是引导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明晰权利—高质供给—市场配置—价值显化—经营管理—收益分配—系统监督”全链条管理的关键,从资产价值实现视角为国土空间规划做补充,是推进“两统一”协同的重要桥梁,需尽快完善规划体系,深化技术规范研究,统筹开展各层级规划试编工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崔海红  黄良杰  
自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逐步落实以来,“怎么审”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讨论的热点,而审计程序设计是解决“怎么审”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步骤。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的特征和禀赋,重点探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程序,并进一步分析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程序之间的逻辑,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程序设计提出建议。明确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逻辑,既能较好地解决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怎么审”问题,也能为自然资源资产的决策、监督、管理提供系统、全面和完整的信息,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生态问责、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道林  张晖  段文技  杜挺  
研究目的:探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逻辑规则下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是实施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根本目标,核算的内容应以实物量核算为主、价值量核算为辅,应防止自然资源垄断引起过度有偿使用、过度价值化造成利益扭曲;土地资源资产核算内容应包括面积、质量、价格,价值量核算应遵循可市场化原则;对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来说采用基准地价进行核算更具可行性。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性质上应属于国家资产负债表范畴,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目标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扎实、准确的调查与监测数据是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重要基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冯聪  董为红  
从"资源利用—保护责任"相对应的逻辑出发,提出了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的思路,界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行为与资产负债的变化关系,指出由于负债表中评估方法与个体评估应有所不同,可借鉴定级估价的思路并进行拓展。初步设计了负债表编制的框架,最后提出四点意见和建议:研究与实践同步推进,逐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不断夯实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数据基础;优先编制重点生态区域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立足自然资源管理职能,研究与相关工作衔接问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献东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是由审计的客观需要和审计的现实可能两方面因素决定的。影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的客观需要主要来自国家、社会公众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审计的现实可能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础信息、操作规范等。当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相互作用并达到均衡状态时确定的审计内容,效果最优。现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实可能从总体上难以满足审计的客观需要,因此需要逐步改善审计的现实可能,分阶段、分步骤满足审计的客观需要。从而使审计内容呈现层次性,即近期审计内容和远期审计内容。最后本文以水资源审计为例,具体分析这一逻辑机理在确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时如何发挥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晓斌   沈镭   黄贤金   邓祥征   胡守庚   柯新利   吴志峰   赵多平   刘晶  
中国社会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已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的逻辑与路径,邀请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学者,就“新质生产力”与自然资源管理的逻辑关系、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定位与功能、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启示与要求、促进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的重点领域,以及新质生产力应对气候变化与践行“双碳”目标、赋能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建设、重塑城乡协调发展新形态、保障粮食安全与助推农业强国建设路径等前沿议题发表观点。旨在深入解析这一议题及相关关键问题的解决路径,探索新质生产力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为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综合各位专家的主要观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应特别关注以下关键问题:(1)面向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多部门协同的自然资源系统管理与机制创新;(2)面向综合保障自然资源安全与强化关键资源供给稳定的新质生产力培育重点领域与路径;(3)面向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与精准管理的“数智化”新质生产力培育体系建设与实践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冰  
主要建立在土地资源上的物权理论扩大适用于多样态的自然资源时,资源的公共属性与私人排他支配的制度特征,两者间的矛盾就变得紧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路径要求顺应资源兼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双重特性,拓展传统私法利益内涵,将自然资源纳入物权法"物"之概念的范畴。通过对风能资源实践活动的考察,资源公益符合法益的正当性要求,在具备了效用、稀缺,建立了自然资源市场体系后,物权立法能够实现"物"之概念对资源独特性的制度回应。自然资源物权立法理论探讨的起点即不是有体物还是无体物的争论,也不是以物之名还是以财产之名的质疑。借鉴英美法系从权利角度(某种法律关系)理解和把握财产的立法技术,各类有形的或无形的、单体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郑晓曦  高霞  
自然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更加尖锐化,并最终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促使人们寻求更有效的途径来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因此,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研究在学术界逐渐升温。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资源资产管理的现状不足入手,分析总结出加快资源资产管理改革的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和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坚  骆逸玲  吴佳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在这里,准确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监管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对推动相关改革至关重要。法律意义上的自然资源,多指载体和形态明确的天然生成物尽管自然资源的学理涵义众多,且狭义的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丽达  杨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重大战略之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开展,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由于黄河流域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差异,应树立全流域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从分类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五个维度出发,以创新审计方法、正视审计评价差异、以绩效评价为核心、重视审计评价结果、完善审计信息数据库等对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进行逻辑构建,结合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特点以及战略的要求,设计以水源涵养为主、以水土流失与污染治理为主以及发展生态多样性为主的差异性审计评价核心指标,从而实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评价。这不仅拓展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内涵,提升了审计的现代化治理能力,也可保证黄河流域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这意味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将提速,当务之急是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部门职能及相互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贤胜   陈绍志   赵荣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两山”转化的重要桥梁,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厘清其背后的实践逻辑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然资源领域87个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程序,解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生过程,并构建其一般性思维导图。结果表明:“识别资源本底—多元机制协同—产出综合效益”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过程的内在逻辑。通过识别资源本底明确治理方向,利用准备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驱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和增值,最终产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共治、生态共富以及生态共享的有机统一。本文是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的有益尝试,可为完善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实施路径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金铠  
本文对西方关于能源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按照时间顺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能源要素被主流经济学作为外生变量而被排斥在生产函数之外的原因:在逻辑上,主流经济学假定能源是现实存在的和非枯竭的;在认识上,主流经济学把不同生产要素同质化,忽略能源要素的特性;在论证上,主流经济学把复杂、具体的能源要素问题简单地抽象为生产成本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红英  胡凯  魏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矿产资源价格的快速上涨,以美、加、澳为代表的矿业大国已经普遍认识到矿业开发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纷纷对本国矿业资源税费制度进行改革。资源税收租金理论不断创新,外部效应理论也不断拓展。矿业行业税收实践经历了由鼓励开发到限制开发,由基于特许权使用费征收到从价征收或基于利润征收,并逐渐征收超额利润税的转换过程。进一步地,资源税征收范围有所扩大,征收环节有所拓展。各国除征收开采环节资源税外,还对由于矿业、能源的使用而造成的污染征收环境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