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2)
- 2023(5081)
- 2022(4348)
- 2021(3838)
- 2020(3151)
- 2019(6979)
- 2018(6721)
- 2017(12491)
- 2016(6815)
- 2015(7465)
- 2014(7188)
- 2013(7050)
- 2012(6497)
- 2011(5702)
- 2010(6339)
- 2009(6021)
- 2008(5960)
- 2007(5122)
- 2006(4720)
- 2005(4390)
- 学科
- 管理(27836)
- 济(26006)
- 经济(25980)
- 业(21503)
- 企(19752)
- 企业(19752)
- 方法(12692)
- 审计(12170)
- 环境(11141)
- 数学(9957)
- 数学方法(9896)
- 财(9766)
- 划(7508)
- 中国(7331)
- 务(7247)
- 财务(7237)
- 财务管理(7170)
- 资源(7003)
- 企业财务(6922)
- 业经(6430)
- 制(6286)
- 农(6270)
- 学(6126)
- 和(6116)
- 各类(5894)
- 地方(5329)
- 规划(4962)
- 环境规划(4801)
- 技术(4744)
- 发(4534)
- 机构
- 学院(96600)
- 大学(96424)
- 管理(40223)
- 济(38738)
- 经济(37899)
- 理学(34521)
- 理学院(34210)
- 管理学(33819)
- 管理学院(33652)
- 研究(30194)
- 中国(25790)
- 京(21502)
- 财(20802)
- 科学(18516)
- 财经(16498)
- 所(15212)
- 江(15105)
- 经(14950)
- 中心(14455)
- 农(13597)
- 研究所(13153)
- 北京(13009)
- 业大(12617)
- 财经大学(12333)
- 州(12077)
- 范(11776)
- 师范(11691)
- 经济学(11540)
- 商学(11470)
- 商学院(11379)
- 基金
- 项目(66224)
- 科学(52706)
- 基金(48912)
- 研究(48380)
- 家(42873)
- 国家(42546)
- 科学基金(37075)
- 社会(32602)
- 社会科(31061)
- 社会科学(31044)
- 基金项目(26070)
- 省(25667)
- 自然(23652)
- 自然科(22782)
- 自然科学(22775)
- 自然科学基金(22384)
- 划(20983)
- 教育(20716)
- 资助(19258)
- 编号(19103)
- 重点(15154)
- 成果(15086)
- 部(14719)
- 国家社会(14160)
- 发(13943)
- 创(13634)
- 科研(12872)
- 人文(12793)
- 制(12783)
- 创新(12707)
共检索到148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志娟 殷方宁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制度安排。以部分地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为契机,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试点后,环境治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环境注意力强度和持续性,进而提升环境治理效率;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因官员变更、任期、年龄、制度环境以及地理区位的差异,审计试点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了异质性影响;拓展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审计试点期间,试点城市官员晋升概率与环境治理效率提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更多表现为实职晋升。研究结论对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完善环境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兆东 李振覃
基于2010—2017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环境治理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通过推动环境制度建设、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和增加环境治理投入等路径,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财政状况较好、资源承载力较弱以及未实施中央环保督察的地区对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溶冰 谢晓君
基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场景,以我国城市为研究样本,研究该政策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执行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试点能够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执行力,加快了政府环境治理的执行进度,并提升了执行质量。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主政官员距离离任时间越短,官员的环境政绩诉求越强烈,审计试点的政策效应也越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优化官员晋升考核体系和强化环境治理监管提升了政府环境治理执行力。研究结论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试点期间的政策效应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对于理解地方环境治理执行困境和推进地方政府积极承担受托环境责任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兆东 李雪颖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资源环境督察制度以来,两项制度均在积极推进,并发挥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这两项制度在目标、程序、内容、方式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却存在差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侧重管理行为评价,资源环境督察侧重技术监督。通过分析两项制度的发展状况以及两者协同的有利条件和基础,构建协同框架,并从畅通交流渠道、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两者协同的实现路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琦 谭志东
为了检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环境治理效应,我们运用2014年审计署组织部分省级审计机关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对试点城市的环境治理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财政环保投入与辖区内企业环保投资均显著增加,且企业环保投资增加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其中,试点城市给予企业环保补助是导致其增加环保投资的一种可能机制。此外,试点城市并未显著出现对环境指标的短效干预行为。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维度,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环境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政府审计与环境治理两大领域的交叉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志娟 任乐祺 徐杰 李小倩
在深入阐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实证探究审计机关开展该项审计对领导干部管辖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水环境质量,并且这种效应分别在水资源相对稀缺的北方地区与产业结构偏工业化的地区更为明显;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全面推行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质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蕊 叶艳艳 刘启亮
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对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水平、降低企业环境违规风险与经营风险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这些效应是否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目前较少文献关注。文章利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显著地降低了审计定价。机制分析发现,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是通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而降低审计风险,进而降低了审计定价。异质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越严、审计师行业专长越强,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越强;与非重污染企业相比,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在重污染行业更为显著;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对环境压力与风险更为敏感,促使高管团队提升环境注意力,降低经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从而更显著降低审计定价。研究结论丰富了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和审计定价的相关文献,为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产生的经济后果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溶冰 谢晓君
【目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加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从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出发,探求其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机理和经验证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2015—2020年中国30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按照自然资源禀赋的异质性,将资源型城市作为处理组,非资源型城市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全国推广期间的政策效果。【结果】(1)伴随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常态化,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工业污染的减排。(2)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资源接续压力和环境绩效压力对资源型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离任获得晋升的地方官员在任期内拥有更好的环境表现,支持了该项政策通过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推动污染治理的理论逻辑。(3)路径检验的结果表明,环保投资的增加是促进资源型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的可能路径。【结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长效性和普适性,应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推进环境责任审计的全覆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宝成 吴雨桐 任佳
利用2014年后我国开始逐步开展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这一外生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及倾向值匹配法(PSM-DID)研究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重污染、资源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动态效应呈递增趋势。进一步的渠道和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正向影响主要通过“强化官员环境责任监督→促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倒逼’企业绿色发展”的传导路径实现,在法制环境完善、公众环境关注度高的地区和企业披露质量处于“中间型”的情境最为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佩 吴昊旻
以我国2014年实施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简称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审计试点实施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以及企业异质性和治理机制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显著提升了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水平,且该正向效应在国有企业、资源型和重污染型企业以及内部治理机制欠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有助于提升其长期绩效和价值。研究结论揭示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环境治理中的积极效用,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孙玥璠 刘雪娜 张永冀 操群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为检验政府审计的国家治理作用提供了难得的准自然实验场景。我们以2011-2017年为时间窗口,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角度检验政府审计的国家治理作用。研究发现: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政府干预和企业议价能力对二者关系存在着负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于非国有企业、未受到环境表彰的样本企业环境责任履行促进效应更强。本研究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角度,揭示了政府审计的国家治理作用,也为落实和提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效果提供了经验数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胜 阳立高
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现代化过程中,存在审计汲取能力不足、缺乏审计共识、制度建构不健全、公民参与不足和组织体制内部权责不明等问题。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现代化,关键是要结合现存问题与风险,从制度化、民主化、高效化和协调化等方面完善审计体系和提高审计能力。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离任审计 国家治理 现代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璐 苗蕾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一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完善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选择。将此项审计制度视为一场准自然实验,从绿色经济视角,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所带来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显著促进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绿色经济发展。该结论通过了政策外生性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利用时间序列的单重差分法将样本的研究期间扩展为2010年至2019年。进一步分析发现:(1)政府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控排力度的增强是审计制度发挥上述治理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2)在中西部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小、市场化及法制化程度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审计制度对绿色经济的治理效应更强。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学和环境经济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研究成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平波 唐赛
自然资源产权的公有性使得自然资源资产控制权与收益权相分离,容易诱发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公地悲剧"。由于产权公有性的存在,领导干部无法通过"内循环"完成国家和集体交托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任务,自然资源资产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通过"外循环"来完成。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理论角度出发,通过探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要求,明确离任审计的角色与功能,从而厘清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腐败治理的机理。基于自然资源产权公有性的特性,分析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腐败治理所面临的障碍,并提出强化审计腐败治理功效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产权 离任审计 腐败治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钱志发
该文从新经济的特点出发,明确指出新经济“新”就新在它已经不是依赖于传统的资源,而主要是利用了人们的注意力资源;提出了新经济与注意力资源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注意力 新经济 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