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7)
- 2023(18856)
- 2022(16397)
- 2021(15526)
- 2020(13180)
- 2019(30975)
- 2018(31271)
- 2017(59860)
- 2016(32854)
- 2015(37367)
- 2014(37666)
- 2013(36970)
- 2012(33756)
- 2011(30503)
- 2010(30894)
- 2009(28744)
- 2008(28750)
- 2007(25424)
- 2006(22239)
- 2005(19634)
- 学科
- 济(129882)
- 经济(129711)
- 管理(98712)
- 业(91501)
- 企(77758)
- 企业(77758)
- 方法(62251)
- 数学(54332)
- 数学方法(53463)
- 财(36708)
- 农(34664)
- 中国(33151)
- 制(29239)
- 业经(29087)
- 学(28695)
- 地方(24771)
- 务(23163)
- 理论(23150)
- 财务(23063)
- 财务管理(23002)
- 农业(22653)
- 贸(22629)
- 贸易(22619)
- 易(21945)
- 企业财务(21793)
- 和(21207)
- 银(20965)
- 银行(20906)
- 环境(19925)
- 体(19912)
- 机构
- 大学(469873)
- 学院(468851)
- 管理(183451)
- 济(183185)
- 经济(178997)
- 理学(158301)
- 理学院(156508)
- 研究(154460)
- 管理学(153338)
- 管理学院(152478)
- 中国(116092)
- 京(100294)
- 科学(97997)
- 财(87772)
- 所(78995)
- 农(78038)
- 研究所(71790)
- 业大(71417)
- 中心(70699)
- 江(70343)
- 财经(69227)
- 北京(63502)
- 经(62622)
- 范(62015)
- 师范(61393)
- 农业(61228)
- 州(56508)
- 院(55981)
- 经济学(54878)
- 财经大学(51310)
- 基金
- 项目(316252)
- 科学(247285)
- 研究(228685)
- 基金(227816)
- 家(199098)
- 国家(197461)
- 科学基金(169091)
- 社会(141328)
- 社会科(133841)
- 社会科学(133803)
- 省(124531)
- 基金项目(120422)
- 自然(112015)
- 自然科(109301)
- 自然科学(109271)
- 自然科学基金(107282)
- 教育(107146)
- 划(104751)
- 资助(95329)
- 编号(94346)
- 成果(76976)
- 重点(70994)
- 部(69478)
- 发(66258)
- 课题(65366)
- 创(65114)
- 创新(60794)
- 科研(60723)
- 教育部(59339)
- 大学(59027)
- 期刊
- 济(199801)
- 经济(199801)
- 研究(134906)
- 中国(92132)
- 学报(76425)
- 财(69937)
- 农(69642)
- 科学(68838)
- 管理(66852)
- 大学(57459)
- 教育(54875)
- 学学(53824)
- 农业(47119)
- 技术(42987)
- 融(39899)
- 金融(39899)
- 财经(33758)
- 业经(32845)
- 经济研究(31451)
- 经(28771)
- 问题(25936)
- 业(24973)
- 图书(24481)
- 技术经济(22888)
- 统计(22863)
- 版(22801)
- 理论(22168)
- 科技(21559)
- 资源(21259)
- 策(20703)
共检索到686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素英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建设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当今社会发展迅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也将随之进行改革调整。为了推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程,文章首先从该制度理论内涵和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现阶段制度存在的问题;其次采用演化博弈分析法,选取政府和资源企业作为博弈双方,设定资源使用税费、违规处罚金和监管成本等变量作为影响因素,分析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博弈动态过程最终达到的最优演化稳定策略,确保制度改革方向维护各利益主体的权益;最后提出加强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立法规范、界定并丰富产权形式、设置科学的资源税费制度、激发自然资源市场活力、建立现代化资源资产监管体系等科学的制度改革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向达 韩玉 吕阳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有许多矿产资源权益问题是我国所特有的。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有分析认为,目前多数矿产品的实际消费增长速度远大于可供性论证预测的消费增长速度。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将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产权安排及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原因和成效进行分析,以期解决我国的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实现及资源节约利用的问题。
关键词:
矿产资源 有偿使用 产权安排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叶振宇
我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现已初步建立,但仍未能根本解决矿权市场化交易、地方政府事权与资源收益分配的不相适应、国有矿企预算软约束等问题。现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就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综合配套、分类推进、权责明晰、动态调整的原则,从清费立税、主体建设、释放红利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煤炭 资源有偿使用 资源税 税制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严金明
核心提示自然资源是财富之母、生存之基、生态之依、发展之本,产权制度是其管理的核心基础。自然资源资产具有"公、私"交融的特性,明晰自然资源资产的"私权保护"和"公权管治"的管理本质,分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重点,建立"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等,都将成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榅平
自然资源物权化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的变革,然而,我国现有的自然资源立法主要是经济法、社会法或行政管理法,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仍然停留在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计划经济时代,因此,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是顺应自然资源物权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要真正实现自然资源物权化,不仅需要私法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且需要公法特别是自然资源管理法的积极调整和配合。为此,我国应本着自然资源物权化的基本原则,更新自然资源管理理念,转换自然资源管理模式,从私权本位出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建立新型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物权化 私法本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富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实现3个职责的"统一行使",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论述,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加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的生动实践,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笔者结合参与改革实践的深度认知,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3个
[期刊] 改革
[作者]
孟昌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制约了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资产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但由于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能使自然资源顺利转化成可进行交换的资本化要素的相应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这种优势就很难在区域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从我国的总体制度背景和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来看,虽然有强烈的自然资源产权变革的制度需求,但却不具备自发形成自下而上的产权制度变迁的可能性,而政府作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供给者,按照这一要求做出相应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既是必要的也是合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产权制度 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近日,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印发,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的一系列总体改革要求被明确提出,包括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落实产权主体、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统一确权登记、着力促进自然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重要内容。其根本目标,在于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于自然资源部门而言,这既是明确了我们在新时期的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海川
中国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存在法律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管理措施滞后、有偿使用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林权纠纷、流转制度缺失、流转全过程不规范、有偿使用收益分配不合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迫切需要明确有偿使用制度的范围、主客体和流转方式。通过分析发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范围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及其产品的使用权、景观使用权和林业碳汇权,特种用途林、防护林的森林景观使用权;木质林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的有偿使用范围包括林副产品采集权、林下经济种养殖权、林业碳汇权。国有森林资
关键词:
国有森林资源 有偿使用 制度 国有林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海川
中国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存在法律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管理措施滞后、有偿使用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林权纠纷、流转制度缺失、流转全过程不规范、有偿使用收益分配不合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迫切需要明确有偿使用制度的范围、主客体和流转方式。通过分析发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范围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及其产品的使用权、景观使用权和林业碳汇权,特种用途林、防护林的森林景观使用权;木质林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的有偿使用范围包括林副产品采集权、林下经济种养殖权、林业碳汇权。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的主体包括国有林区(场)、内部职工、企业及银行等主体,有偿使用方式包括划转、授权经营、出资入股、转让、承包等方式。基于此,提出着力解决林权纠纷,保障国有林区(场)正常经营生产;多种方式解决国有资源资产流失问题;强化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支撑等建议。
关键词:
国有森林资源 有偿使用 制度 国有林场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超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我国自部署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进行系统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可以划分为专门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性政策和在整体性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中涉及这两种类型,呈现规则供给的总体缺失、制度创新的针对性不足、规则体系的协调性不足等特征。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诉求下的规则创新,需要从协整还原论与整体论以实现自然资源综合立法、兼顾统一规律与自然属性拓展自然资源产权权能、重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制度建设、整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政策体系以系统推进等方面系统展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富刚 李凯
纵观世界自然资源管理经验和我国自身实践历程,产权制度建设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基于这一考虑,从权利分置理论与实践的视野,探索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径,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或有裨益。权利分置理论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权利分置是指在确保国家或集体土地所有制不改变的前提下,通过一次或多次的权利派生,分置产生若干可以独立存在、权能相对完整的新型权利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宋扬
本文构建了刻画当前户籍制度特征的劳动力市场模型。政策模拟分析显示,当户籍制度全面放开后,会有1.64亿新增的高龄农民工进入城市,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会大幅增加GDP。改革后高龄农民工的收入会显著提高,收入差距将大幅度缩小。此外,测算发现改革成本与GDP的增加基本上可以抵消。可见,改革成本不应该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制约因素。如果政府旨在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应该全面彻底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尽早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劳动力市场 成本收益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国波
文章分析我国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关系,探讨三个主体的行为和策略选择特征,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本质上是通过宏观层次的"选择"和微观层次的"突变"而逐步达成进化博弈均衡的动态过程。为了顺利推进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兼顾三个主体的利益;保证宏观"选择"机制的健全;鼓励微观层次的"突变"。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双层次 进化博弈 选择 突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璨
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农户生计等方面,中国集体林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启动了多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本文采用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的观念改变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采取功能、权力、自适应学习和同构等形式,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复演化博弈,中央政府为多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介入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呈现的间歇性均衡和多重均衡是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持续演化博弈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