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6)
2023(6126)
2022(4849)
2021(4852)
2020(3963)
2019(9101)
2018(8688)
2017(16222)
2016(8678)
2015(9936)
2014(9402)
2013(9444)
2012(8959)
2011(8476)
2010(8299)
2009(7737)
2008(7627)
2007(6541)
2006(5813)
2005(5305)
作者
(23750)
(19896)
(19885)
(19076)
(12736)
(9441)
(8971)
(7969)
(7664)
(6992)
(6877)
(6690)
(6541)
(6483)
(6336)
(6136)
(5954)
(5756)
(5705)
(5375)
(5004)
(4795)
(4604)
(4505)
(4472)
(4396)
(4308)
(4034)
(3964)
(3940)
学科
(39647)
经济(39595)
管理(27425)
(19633)
方法(17311)
数学(15700)
数学方法(15645)
(14900)
企业(14900)
中国(14475)
(10643)
(9801)
(9539)
贸易(9533)
(9432)
(7591)
(7363)
业经(7350)
环境(7336)
(7133)
国家(6733)
(6711)
资源(6692)
(6640)
农业(6473)
人事(6470)
人事管理(6469)
(6334)
(6081)
银行(6080)
机构
大学(131071)
学院(126307)
(64203)
经济(63394)
管理(50426)
研究(49161)
理学(43618)
理学院(43167)
管理学(42782)
管理学院(42531)
中国(39231)
(29304)
(28403)
科学(26524)
(23985)
财经(23364)
研究所(21882)
经济学(21833)
(21763)
中心(21357)
经济学院(19696)
北京(18651)
财经大学(17737)
(17374)
(17343)
(16097)
师范(15998)
(15987)
科学院(15256)
业大(14817)
基金
项目(86663)
科学(70450)
基金(68184)
研究(64180)
(59940)
国家(59572)
科学基金(51031)
社会(45389)
社会科(43269)
社会科学(43259)
基金项目(35132)
自然(30941)
自然科(30061)
自然科学(30050)
自然科学基金(29604)
资助(28201)
教育(28156)
(27968)
(25148)
编号(23513)
(21850)
国家社会(21305)
中国(20643)
成果(19860)
重点(19363)
教育部(19174)
(18629)
人文(17776)
(17452)
(17019)
期刊
(66113)
经济(66113)
研究(40797)
中国(26578)
(21460)
科学(18725)
管理(18373)
学报(18039)
(14965)
大学(13756)
学学(12702)
财经(12466)
经济研究(12203)
(10875)
(10789)
金融(10789)
农业(10720)
(9564)
教育(9375)
世界(9350)
问题(9195)
国际(8371)
资源(8147)
技术(8080)
业经(7699)
图书(7394)
(7055)
技术经济(6215)
经济问题(5615)
统计(5491)
共检索到191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邓明  魏后凯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发展经济学文献广泛讨论的一个问题,但地方政府在这种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却被现有文献所忽略。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自然资源禀赋对地方政府税收行为、公共支出行为和寻租行为的影响,发现自然资源禀赋会抑制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但对公共支出的供给存在促进作用,同时,自然资源禀赋还会恶化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虽然没有发现自然资源禀赋对公共支出产生直接作用的证据,但发现自然资源禀赋确实显著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努力程度和寻租行为。此外,自然资源禀赋本身确实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影响政府行为的同时也抑制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颖  
文章基于制度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提出"制度禀赋"的概念,选取2003~2015年中国对东盟国家(ASEAN)的直接投资存量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宏观"制度禀赋"衡量指标,以营商自由度指数衡量企业微观"制度禀赋",再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重点估计东道国"制度禀赋"对中国OFDI的影响,并分析自然资源禀赋与"制度禀赋"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东道国宏观"制度禀赋"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正影响,而微观"制度禀赋"则有显著负影响;自然资源禀赋与宏观"制度禀赋"在影响中国OFDI过程中表现出一定"替代性,而与微观"制度禀赋"则又表现出一定互补性;宏观和微观"制度禀赋"之间则同时存在"替代性"和"互补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娟莉  李睿  
文章从"制度弱化"的角度考察资源禀赋对地方政府腐败行为的影响,并基于2007-2016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资源禀赋导致政府腐败行为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即资源禀赋导致腐败的产生。实证结果表明,资源禀赋与腐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禀赋的制度弱化效应更明显。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优化现有产权制度、优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地方政府考核方式,提高政府治理质量,是破解"资源诅咒"的有效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瑞雪   陈建成   李民桓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文章在分析自然资源丰裕度、地方政府行为对生态文明建设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7—2020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嵌套权重矩阵下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生态基础资源丰裕度与矿产资源丰裕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并以地方政府行为为调节变量,检验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生态基础资源丰裕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矿产资源丰裕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资源诅咒”表现为“矿产资源诅咒”而非“生态基础资源诅咒”。由地方政府行为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可知,地方政府行为弱化了生态基础资源丰裕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向影响,强化了矿产资源丰裕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诗晨  杨秀云  
文化创意产业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点产业,其发展水平与政府行为和资源禀赋条件紧密相关。本文基于2014-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文化创意产业数据,从财政、税收和营商环境三个维度衡量地方政府竞争,使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和资源禀赋对文化创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对文化创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存在正向滞后效应;财政竞争和营商环境竞争有利于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和创新技术进步,长期的税收竞争则会抑制技术进步;资源禀赋对文化创意产业TFP增长率的影响与地方政府竞争手段有关,文化创意资源禀赋在营商环境下存在“资源诅咒”,在财政和税收竞争性下存在“资源恩赐”;资源禀赋将加剧当期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负向效应,削弱正向滞后效应,与地方财政和营商环境之间存在不显著的协同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发现,促进要素流动是地方政府竞争和资源禀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机制,其次是集聚效应和挤占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海军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高企正在威胁中国金融系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务院43号文的出台为契机,采用2012—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基于预算软约束理论,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不同地理禀赋的城市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反应。研究发现:(1)当中央政府要求融资平台债务与政府信用脱钩后,相较于地理禀赋好的城市,地理禀赋差的城市的城投债发行得到了抑制,但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非标债务却逆向扩张,最终使得其总体债务水平并未下降,甚至显著上升;(2)官员晋升压力会促使地理禀赋差的城市更显著地扩张融资平台债务,特别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非标债务,但是,一旦城市财政压力较大、土地抵押担保力度不足,则地理禀赋差的城市也难以大规模扩张非标债务;(3)债务治理后,地理禀赋差的城市的非标债务扩张行为在中央转移支付水平低的城市以及行政级别高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甚至它们还会显著扩张以基建投资为目的的城投债。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理禀赋城市和不同债务的特征,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政策。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生年  范俊逸  
大量研究显示,一些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存在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但由于新疆资源开发的主导力量是国家投入,加上其资源输出成本较高;因而不论从全国地区间的比较,还是从个体情况的考察来看,新疆的资源优势是其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并没有陷入"资源诅咒"陷阱。可见,不将资源输出作为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地区发展经济的必选项、以经济多样化减少对资源部门的依赖、降低资源开发部门对其他行业的挤出效应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是避免"资源诅咒"的有效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勇  朱忠杰  张瑞  
本文选取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级单元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空间面板方法将经济权利禀赋纳入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探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权利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自然资源丰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作用力较小;在经济权利禀赋中,物质资本权利、劳动力使用权利与区域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且作用力度较大;人力资本权利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但不显著;制度变迁权利与区域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而制度供给权利与区域经济增长虽正相关,但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瑛  陈纪平  
资源诅咒现象形成的主要机制是,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通过降低市场制度效率、扭曲经济正常结构和提升市场信息成本三个渠道降低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最终影响长期经济发展水平。这三个机制顺利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市场行为支配着资源流动结构,而这一条件在我国仍需要检验,政府主导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显著特征,因此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性质需要在考虑政府作用条件下进行解释。地方政府影响经济具有严格的区域性,因此资源诅咒性质的区域内外是否一致是政府主导经济是否显著的重要表现,基于此本文区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利用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禀赋之间的统计关系来判定我国"资源诅咒"的存在性及其性质,并从经济制度角度对其进行解释。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徐琰超  柳荻  杨龙见  
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化导致地方官员面临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文章考察了有效竞争条件下的地方财政行为,着重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异质性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财政支出偏向:资源丰裕地区的生产性支出所带来的GDP增量相对更高,当地官员为了谋求政治晋升,倾向于扩大政府生产性支出;资源匮乏的地区则倾向于扩大政府行政开支和福利性支出,前者可以增加地方官员的腐败和公务性消费,并通过构筑本地政治网络资源的方式提高私人效用,后者可以使地方官员赢得更多本地居民的支持。本文基于中国县级数据为上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少星  颜培霞  
通过对单体区域在时间序列上的分析和对多个区域面板数据集综合水平的横向比较,本文在多个尺度上验证了自然资源禀赋在区域城市化过程的"资源诅咒"假说,并且通过在省际层面上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进行理论检验,也得出"资源诅咒"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存在的结论。文章还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资源产生限制作用的作用机理,认为这种效应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项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城市化动力机制和"资源诅咒"假说的研究,在实践上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永  崔春华  
运用全球62个国家2000—2015年服务贸易出口数据组建跨国面板数据,对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传统测算方法进行改进,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成本发现模型挖掘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利用系统GMM统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制度质量和自然资源禀赋等影响因素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自然资源禀赋与制度质量两者间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地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2)人力资本、资本存量、基础设施、企业数量以及对外开放度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反应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洪正  张硕楠  张琳  
本文使用终极控股股东追溯方式对2010-2014年我国城商行股权进行统计,发现地方政府对其控股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地方政府基于地区禀赋内生选择的结果。地方政府对控股模式的选择本质上为经济增长驱动下的最优资本分配问题,体现为资本在低效但有控制权收益的国企与高效民企之间的分配权衡,国企作为资本优先去向,影响其资本需求的因素如国有经济比例、财政状况、金融业竞争程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政府对城商行的控股态度。研究发现:国有经济比例越低,地方政府越倾向于退出;财政禀赋与金融控制之间关系受国有经济比例影响,国有经济比例较高时,财政禀赋越差,地方政府越倾向于退出,而较低时则恰好相反呈替代关系;地区金融业垄断程度越高,地方政府越倾向于退出城商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洪正  张硕楠  张琳  
本文使用终极控股股东追溯方式对2010-2014年我国城商行股权进行统计,发现地方政府对其控股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地方政府基于地区禀赋内生选择的结果。地方政府对控股模式的选择本质上为经济增长驱动下的最优资本分配问题,体现为资本在低效但有控制权收益的国企与高效民企之间的分配权衡,国企作为资本优先去向,影响其资本需求的因素如国有经济比例、财政状况、金融业竞争程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政府对城商行的控股态度。研究发现:国有经济比例越低,地方政府越倾向于退出;财政禀赋与金融控制之间关系受国有经济比例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新颖  马颖  
以7座地级石油城市为样本,利用1997~2014年数据,对石油城市自然资源禀赋与城市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石油城市的自然资源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条件性资源诅咒在石油城市是存在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科技创新、制度与城市聚集度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则呈现出负向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