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0)
2023(7523)
2022(6141)
2021(5937)
2020(5086)
2019(11860)
2018(11423)
2017(21763)
2016(11614)
2015(13236)
2014(12514)
2013(12695)
2012(12017)
2011(11164)
2010(10854)
2009(10053)
2008(9854)
2007(8364)
2006(7308)
2005(6629)
作者
(31528)
(26434)
(26396)
(25306)
(17156)
(12636)
(12094)
(10317)
(10214)
(9289)
(9207)
(9126)
(8580)
(8434)
(8318)
(8117)
(7851)
(7742)
(7600)
(7301)
(6706)
(6386)
(6312)
(6051)
(5971)
(5935)
(5766)
(5401)
(5247)
(5173)
学科
(57867)
经济(57813)
管理(33503)
方法(30535)
(29164)
数学(28582)
数学方法(28436)
(21859)
企业(21859)
中国(17587)
(13235)
(13071)
(12737)
贸易(12729)
(12496)
业经(9717)
(9662)
农业(8935)
(8707)
环境(8695)
地方(8432)
(8382)
金融(8382)
(8330)
银行(8320)
(8113)
(8012)
(7546)
资源(7481)
(7336)
机构
大学(170778)
学院(164694)
(82629)
经济(81513)
管理(65642)
研究(60786)
理学(56932)
理学院(56368)
管理学(55751)
管理学院(55436)
中国(49396)
(36792)
(35983)
科学(33337)
财经(29557)
(29441)
经济学(28204)
中心(27898)
(27411)
研究所(26892)
经济学院(25719)
北京(23901)
(23056)
财经大学(22387)
(21723)
(21715)
业大(20906)
(20071)
师范(19935)
科学院(18598)
基金
项目(113720)
科学(91545)
基金(88094)
研究(83227)
(77112)
国家(76607)
科学基金(65866)
社会(57561)
社会科(55018)
社会科学(55008)
基金项目(45224)
自然(40493)
自然科(39407)
自然科学(39395)
自然科学基金(38777)
(38022)
资助(37351)
教育(36915)
(33726)
编号(31402)
(27816)
国家社会(26683)
成果(26000)
重点(25577)
中国(24806)
教育部(24483)
(24240)
(23091)
人文(23006)
大学(22115)
期刊
(80392)
经济(80392)
研究(50032)
中国(31547)
(26128)
学报(24255)
科学(23298)
管理(23216)
(19012)
大学(18814)
学学(17268)
(16443)
金融(16443)
财经(15550)
经济研究(14934)
(13422)
农业(13301)
技术(12254)
(12237)
教育(11564)
问题(11452)
图书(10751)
世界(10662)
国际(10522)
业经(10035)
资源(9557)
统计(9502)
(8818)
技术经济(8707)
(8060)
共检索到246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淳耀  
本文运用1978-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省级层面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省级层面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线性的,而是一种非线性的动态演变关系。当使用其他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的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这种强烈的非线性关系仍然存在。更进一步,对自然资源作用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期中丰裕的自然资源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资对经济结构产生"诅咒";恶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阻碍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的完善等,从而对政治制度产生"诅咒"。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施平  
本文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1997—2007年的中国四类主要环境指标进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发现:中国的主要环境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倒"N"型特征,这种特征是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本规律的,只是在初期阶段其关系变化更加复杂。虽然四类指标均具有空间上的自相关性,但是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SO_2三个指标的面板数据模型在加入空间效应后,模型的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而工业固体废物的面板数据模型却不适合加入空间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云  郑亚琴  
本文将产业升级的结构效应从经济总量中分离出来,考察产业升级对EKC峰值和位置的影响。利用中国1998-2010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以CO2排放总量衡量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呈现出明显的倒U关系,我国省际层面的CO2库兹涅茨曲线是存在的;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会对EKC的峰值和位置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会使得EKC向左下方移动,EKC峰值会提前到来,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也会得到减轻;而现阶段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EKC向右上方移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广月  宋德勇  
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础上,选用1990—200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研究了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及其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存在人均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西部地区不存在该曲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及其东部和中部地区各省域达到人均碳排放拐点的时间进行了情景分析,并刻画出具体的时间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飞  张云河  
在能源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础上,选用1995~201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研究了中国人均能源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及其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均存在人均能源消费的倒N型曲线。在加入二产结构和城镇化率之后,全国及东部地区的下行拐点明显提高,而中、西部地区的下行拐点则有所下调,中国能源消费存在较明显的溢出效应。针对实证分析结果,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良好的区域协同政策、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但应体现区域差异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惠娟  龙如银  
论文以47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以工业烟尘、工业废水和工业SO2为例对其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类型影响资源型城市EKC的形状与转折点,同种污染物在不同资源型城市的曲线不完全相同,转折点在污染较重的资源型城市及人均GDP较低的资源型城市出现更早;资源型城市的EKC与全国的EKC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曲线下资源型城市的转折点出现更早。基于此,论文提出资源型城市应积极进行环境治理、实施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范围,以促进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晖  汪莉  
本文运用1998—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取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污染排放等五类工业污染指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指标得到的环境——收入曲线形状不同,包括倒U型、N型、U+倒U型等。就本文选取的污染指标而言,只有北京、上海、天津等少数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环境拐点,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的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区域差异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荣添  叶民强  
基于1978~2004年各省份面板数据,对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进行验证表明,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城乡收入差异与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异与对数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而东部地区为“正U”型关系。从全国范围及中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继续拉大的趋势将延续较长一段时间,但发展经济仍是第一要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苏良军  何一峰  
本文采用泛函系数模型分析了中国城乡消费函数,是国内外采用该模型研究消费函数的第一次尝试。泛函系数模型允许边际消费倾向和自发性消费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得到的结果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可信性。我们的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存在消费的“库兹涅茨之谜”;但在分东、中、西部的估计中,我们发现西部农村存在显著的“库兹涅茨之谜”,而在其他地区,我们无法拒绝凯恩斯关于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立华  金江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约束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就环境问题而言,现实中一个特征事实是,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不同,只有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才会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基于现有研究,在考虑非再生自然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本研究将环境质量作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引入最优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在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双重约束下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在非再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下,本研究表明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采用的手段是促使技术进步的创新研发,因为技术进步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由于知识的非竞争性质使得研究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骏  颜秉姝  
以2002—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人均GDP、用水强度为变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基础构建面板模型,分别研究全国和三大地带的经济发展与用水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国、东北及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依次形成倒N型、倒N型、U型和U型的变化趋势。之后,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以及规制与投资四个角度入手,解释三大地带及其具体省份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红伟  靳涛  
一个经济体现代化进程中的收入分配如何演变是学术界持续争论的问题。本文先从现代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角度对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作理论说明。面对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持续矛盾的实证结果,在AhlUwAliA开创性地采用跨国数据回归倒U曲线40年后,本文利用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中149个国家和地区1981—2013年的国际横截面和面板数据,使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差分GMM和系统GMM等多种估计方法对倒U曲线进行再实证,结果显示:最新的数据和方法仍然支持倒U曲线,说明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收入分配演变的一般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倒U曲线在中国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莹  王良健  李桂峰  蒋荻  
地域间环境质量演进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相关性,而传统的EKC研究中往往忽视这种空间效应,使得研究结果存在偏差。本文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结合不同固定效应分析,对中国29个省级区域1990-2006年间工业三废密度与人均GDP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作用关系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同时,在纳入空间效应的条件下,除工业废水外,其他环境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皆符合EKC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平辉  袁加军  曾五一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假说,但目前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198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七种工业污染排放进行EKC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地区工业污染排放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关系;与传统面板模型相比,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并且模型的拟合优度以及回归系数显著性均有所提高;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为只有一个拐点的"倒N型"关系,人均工业废气与人均GDP为传统的两个拐点的"倒N型"关系,现处在曲线上升阶段,其他五种工业污染排放与人均GDP之间为"倒U型"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郝宇  廖华  魏一鸣  
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实证研究选取多种环境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忽略空间自相关问题,往往造成测算结果不稳定。本文选取中国省级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人均电力消费量作为环境压力的代理指标,在充分考虑空间效应和严格假设检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EKC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人均能源/电力消费之间确实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人均能源/电力消费与人均GDP间存在"倒N型"的EKC关系。在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电力消费量达到峰值时,其所对应的人均GDP(1978年不变价)分别为20000元与23000元左右。与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传统计量模型估计结果相比,本研究得到的人均能源/电力消费EKC峰值所对应的人均GDP较低,说明忽略能源/电力消费的空间自相关性的存在会使得中国的能源需求及环境污染峰值对应的人均GDP产生向上的偏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