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87)
- 2023(8624)
- 2022(7300)
- 2021(6683)
- 2020(5476)
- 2019(12279)
- 2018(12156)
- 2017(22565)
- 2016(12419)
- 2015(14075)
- 2014(14318)
- 2013(14541)
- 2012(13951)
- 2011(13055)
- 2010(13862)
- 2009(13250)
- 2008(13012)
- 2007(11696)
- 2006(11057)
- 2005(10363)
- 学科
- 济(76514)
- 经济(76434)
- 管理(36717)
- 业(30332)
- 企(24075)
- 企业(24075)
- 方法(24074)
- 地方(21037)
- 数学(20739)
- 数学方法(20495)
- 中国(17726)
- 学(17070)
- 农(15393)
- 业经(14110)
- 地方经济(13901)
- 财(12521)
- 制(11873)
- 农业(10947)
- 和(10609)
- 环境(10448)
- 融(9923)
- 金融(9922)
- 资源(9707)
- 发(9306)
- 银(9301)
- 银行(9273)
- 理论(9185)
- 贸(9033)
- 贸易(9021)
- 行(8974)
- 机构
- 大学(197728)
- 学院(193986)
- 济(87934)
- 经济(86077)
- 研究(76204)
- 管理(68988)
- 中国(57869)
- 理学(57766)
- 理学院(56929)
- 管理学(55856)
- 管理学院(55487)
- 科学(46063)
- 京(42858)
- 财(40189)
- 所(40112)
- 研究所(36240)
- 中心(33311)
- 江(32769)
- 农(32284)
- 财经(31051)
- 范(28481)
- 师范(28238)
- 经济学(28185)
- 经(27950)
- 北京(27543)
- 院(26972)
- 业大(26213)
- 州(25401)
- 经济学院(24903)
- 农业(24848)
- 基金
- 项目(121027)
- 科学(95206)
- 基金(88687)
- 研究(86461)
- 家(78427)
- 国家(77800)
- 科学基金(65335)
- 社会(57022)
- 社会科(53985)
- 社会科学(53968)
- 基金项目(45693)
- 省(45433)
- 自然(41416)
- 自然科(40217)
- 自然科学(40199)
- 自然科学基金(39492)
- 教育(38896)
- 划(38805)
- 资助(36833)
- 编号(33117)
- 成果(28788)
- 重点(27887)
- 发(27631)
- 部(26785)
- 国家社会(24354)
- 课题(24157)
- 创(23617)
- 教育部(22776)
- 科研(22425)
- 创新(22295)
共检索到320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永平
本文把公元1000年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次"中心-外围"格局,并分别归纳总结每次"中心-外围"格局中,"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之间的自然资源贸易对于"外围"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不能因为"资源诅咒"悖论的出现而隔断发展中国家与"中心"国家的联系,而是应该积极地鼓励这些国家融入既有的"中心-外围"格局,通过发展自然资源产品贸易获得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既弥补了已有文献的不足,扩展了分析视野,又对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资源依赖型增长"陷阱",选择具有历史依据和现实可行性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丰裕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避免其负面效应,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玉柱 敖华
从国际学术理论研究来看,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有两种主流研究范式即"荷兰病"研究范式和"资源诅咒"研究范式。从两种研究范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从"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替代"荷兰病"研究范式的本质、研究结论和价值取向,以及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实践和研究现状上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不会简单地被"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所替代,至少从发展中国家视角来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仍然还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经济实践意义。
关键词:
荷兰病 资源诅咒 研究范式 演进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健 焦兵
为了探究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效应,本文首先利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环鄂尔多斯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环鄂尔多斯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为0.412,且在1%水平上显著;其次,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检验了环鄂尔多斯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收敛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自然资源开发使得环鄂尔多斯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东部地区增加了约2.7个百分点,相比于环渤海湾地区增加了约2.2个百分点,相比于珠三角地区增加了约2.8个百分点,相比于长三角地区增加了约2.4个百分点;最后,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自然资源开发影响环鄂尔多斯区域经济收敛的渠道,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景华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是,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的提高,而缺少自然资源的地区反而可能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本文考察了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增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作为"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的重要部分,并发展了一个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变化的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来解释"资源诅咒"现象。资源收入通过直接减少工作动力和间接导致较小的从事创新的劳动力比例两种方式阻碍经济增长。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资源诅咒 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尧 张景华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而缺少自然资源的地区反而可能有更快的增长速度。自然资源是福音还是诅咒,主要原因在于制度质量的差异。倾向于强占者的制度造成资源的浪费,阻碍了经济增长;倾向于生产者的制度能使其充分利用丰裕的自然资源,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必达 高云虹
在古典经济学的增长理论中,自然资源被赋予了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自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本决定论以及新增长理论的技术决定论以来,自然资源却被认为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不过,此阶段的相关理论仍然认为资源并非经济增长的阻碍力量。但是近些年来,发展经济学的"资源诅咒"假说却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强的抑制作用,由此使得资源丰裕地区的增长速度慢于资源贫乏的地区。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制度变迁、合理利用资源租、充分发挥外国直接投资的正面促进作用或许是摆脱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关系 资源诅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发昇 张维
本文从财富匹配取决于"消费优势"的视角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并通过博弈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消费优势"假说进行了检验证明,诠释了"资源诅咒"产生的经济机理。研究表明,从"消费优势"的特点看,把握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消费优势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成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自然资源丰裕度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二者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也存在着"资源诅咒"的现象。本文整理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理论成果,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综述。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云 郑亚琴
本文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探讨不同阶段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映二者关系的倒U曲线假说,即随着自然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先快速上升后逐步下降的过程。以1998—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控制了制度质量并有效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自然资源开发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确实表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关系。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倒U曲线 资源诅咒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建
食品短缺与输入通胀使我国经济开始转向低增长、高通胀格局。对此采取的宏观调控方针应当保持"双稳健"的原则,这样才能避免发生危险和误判。面对这种格局,我国的宏观调控应把握两点:一是确保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二是确保人民币稳中有升。
关键词:
增长 通胀 宏观调控 经济增长 人民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江淮 陈喆 冉征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地理格局从产业集群转向创新集群,传统以地理距离为边界的区域发展格局被逐渐打破,中心与外围城市之间技术互补关系逐渐成为主导。本文运用技术复杂度和城市间技术互补指数对创新集群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进行重新识别,并对互补性技术体系下创新集群中心—外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创新集群中心—外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缩小的特征;中心与外围城市间技术互补促进了创新集群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创新集群中心—外围技术结构呈现从技术竞争向技术互补的转变,中心与外围城市技术竞争对创新集群经济增长收敛具有抑制作用;外围城市协同式创新水平和倾向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创新集群中心—外围技术互补程度。这些经验证据的政策含义是转变区域发展思路,实现从以地理半径为导向到以技术半径为导向的逐渐转变,增强城市间、都市圈与城市群内外部城市的技术互补,赋能创新集群中心城市,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实现城市间技术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永亮
本研究利用我国54个城市1990—2010年的经济活动数据重点考察了市场获得对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的影响。结论发现随着市场获得的边界效应下降,要素(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两个市场获得均具有促进区域集聚发展的作用,国内市场获得对中心城市集聚发展的贡献力在样本期具有下降趋势,而外围城市则反之。与其呼应的则是当前刘易斯拐点期和国际经济衰弱(波动)期外需市场获得空间增长乏力,这意味着工业生产性资源在空间上集聚配置的"地理界线"必然会由沿海边界线向内陆圈后移,"主外需,轻内需"局面向"内外需并重"转变将成为趋势。未来外向型的东部沿海(中心地区)集聚力相对下降,而内陆外围地区可吸收其扩散力;随着国内市场获得重要...
关键词:
市场获得 边界效应 中心—外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浩
本文试图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解析古典经济学关于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传统,并揭示克服资源瓶颈的可能途径。文章首先扩展新古典索洛模型,证明在特定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固定禀赋最终将使经济增长停滞。然后分别探讨了解决资源瓶颈的两种机制。其一是产业转移,即开放条件下,厂商为摆脱本地资源瓶颈,通过向外地转移资本和劳动以利用该地的自然资源,从而带动了该后起地区的经济增长。其二是技术进步,即在封闭条件下,厂商将把一部分产出投入于研发活动,不断开发出自然资源增进型技术,从而推动本地区的又一波长期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思斯 崔庆军 蒋月星 夏雯婧
利用更具稳健性小样本特性的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和Toda-Yamamoto因果检验方法,从国家总体和三次产业的角度实证研究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总体上,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国内生产总值是能源消费总量的Granger原因;第一产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间关系相对独立,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表现为第二产业增加值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第三产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的Granger关系则刚好相反。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ARDL模型 协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凌志雄 潘妹
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认为中长期内我国经济增长仍是工业占有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仍需要一段时期。但在我国经济增长短期却发生了增长动力的变化,第三产业已经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格兰杰因果检验也同时表明,第三产业将逐渐替代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