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4)
2023(7777)
2022(6139)
2021(5606)
2020(4257)
2019(9523)
2018(9154)
2017(17383)
2016(9247)
2015(10309)
2014(10308)
2013(10419)
2012(9968)
2011(9392)
2010(9874)
2009(9336)
2008(9020)
2007(8212)
2006(7844)
2005(7156)
作者
(29264)
(25003)
(24879)
(23722)
(15999)
(11708)
(11097)
(9493)
(9406)
(9018)
(8865)
(8371)
(8237)
(8159)
(8029)
(7620)
(7228)
(7215)
(7157)
(6805)
(6438)
(6094)
(6034)
(5766)
(5714)
(5680)
(5428)
(5186)
(5109)
(4850)
学科
(64092)
经济(64045)
管理(25911)
(20323)
地方(17669)
方法(17468)
数学(15161)
数学方法(15004)
(14748)
企业(14748)
中国(13624)
(13004)
(12978)
地方经济(12691)
业经(11956)
农业(9655)
环境(9371)
资源(9011)
(8491)
(8484)
(8143)
(7940)
经济学(7924)
(7248)
金融(7246)
(6790)
贸易(6784)
产业(6670)
理论(6624)
(6566)
机构
学院(148916)
大学(148329)
(71048)
经济(69754)
研究(58761)
管理(51131)
中国(43255)
理学(43085)
理学院(42505)
管理学(41740)
管理学院(41456)
科学(35492)
(31633)
(30816)
(30475)
研究所(28032)
中心(24810)
(24282)
财经(24143)
(23709)
经济学(23555)
(21792)
(21028)
师范(20854)
经济学院(20852)
(20821)
北京(20272)
业大(19839)
科学院(18865)
农业(18660)
基金
项目(94704)
科学(74307)
研究(69483)
基金(68358)
(60287)
国家(59821)
科学基金(49915)
社会(46079)
社会科(43639)
社会科学(43625)
(36643)
基金项目(35060)
(30545)
教育(30418)
自然(30134)
自然科(29124)
自然科学(29110)
自然科学基金(28585)
资助(27667)
编号(27192)
(23302)
成果(22865)
重点(22060)
(20558)
国家社会(20016)
课题(19602)
发展(18926)
(18904)
(18623)
创新(17827)
期刊
(90004)
经济(90004)
研究(48401)
中国(30334)
学报(24315)
(22980)
科学(22584)
(22340)
管理(20230)
大学(17749)
学学(16793)
农业(15530)
经济研究(15249)
教育(12962)
财经(12957)
(12928)
金融(12928)
技术(12557)
业经(12408)
(11425)
问题(11384)
资源(9282)
技术经济(8936)
(8480)
世界(8237)
统计(7798)
(7505)
国际(7461)
经济问题(7376)
图书(6906)
共检索到237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浩  
本文试图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解析古典经济学关于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传统,并揭示克服资源瓶颈的可能途径。文章首先扩展新古典索洛模型,证明在特定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固定禀赋最终将使经济增长停滞。然后分别探讨了解决资源瓶颈的两种机制。其一是产业转移,即开放条件下,厂商为摆脱本地资源瓶颈,通过向外地转移资本和劳动以利用该地的自然资源,从而带动了该后起地区的经济增长。其二是技术进步,即在封闭条件下,厂商将把一部分产出投入于研发活动,不断开发出自然资源增进型技术,从而推动本地区的又一波长期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向书坚  朱贺  
分析自然资源型产业效应进而分析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有利于我国对自然资源使用的合理调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2002~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计算自然资源相关部门的推动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进行改进,发现我国大部分自然资源部门的推动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被高估,基于供给角度和需求角度的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别;通过消费、资本形成、出口的影响作用也各不相同。模拟不同情形下减少自然资源使用对GDP的影响,发现减少燃气和水作为中间使用、金属冶炼和电力热力产品作为最终使用对GDP的影响最大,不同自然资源利用率提高所需的技术改进力度不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造成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很多,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其中,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瓶颈”障碍则是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瓶颈”一般是指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亦称短线。本来,由于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是客观规律,各个产业、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总会以不同的速度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雷  
本文在简要介绍特色经济的组织内涵与特征之后,深入分析了制约沿海特色经济区增长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对优势资源的过度依赖、对模仿创新的过度偏好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是制约沿海区域特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瓶颈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应对措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景华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在现实中,自然资源也会抑制经济增长。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省际层面存在自然资源"诅咒",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资源禀赋主要通过内生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流动、技术创新和外生的制度安排三种渠道制约经济增长,资本转移、制度弱化、人力资本不足和创新挤出是其中的关键。因此,资源丰裕的地区必须跳出"资源诅咒",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自芳  
我国第三产业目前存在的总量滞后、结构性滞后和增长速度滞后的突出矛盾已经构成产业升级和迈向现代化的瓶颈约束。本文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 ,并通过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较 ,分析了这种瓶颈约束的客观现状 ,提出解除这种瓶颈约束的四大关键 :转变忽视第三产业的观念 ;加速服务业市场化 ;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玉光,杨京英  
一、要重新认识基础产业的瓶颈问题 需求膨胀与经济调整、经济的过热与冷却、资源的短缺与缓解这一周期性的波动现象,似乎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法则。这一周期性的波动现象,从理论层次来看,根源在于宏观上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约束型、微观上广大企业层利益与风险不对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楠玉  刘霞辉  
本文探讨为什么解决技术密集型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之间人力资本"错配"问题,是中国经济稳增长政策面临的难题,并借助"新卡尔多事实",关注全社会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的人力资本匹配效应。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可能失灵,易引发错配,致使创新动力不足。如果政府通过规制技术型企业,促其转型为创新型企业,虽完美解决了错配,但经济增长将面临下行压力,且经济受到人力资本供给的波动而不稳定。所以,人力资本错配是伴随稳增长的一个"难题"。尽管对于转型中的经济体而言,完美解决人力资本错配可能不是有效的,但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楠玉  刘霞辉  
本文探讨为什么解决技术密集型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之间人力资本"错配"问题,是中国经济稳增长政策面临的难题,并借助"新卡尔多事实",关注全社会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的人力资本匹配效应。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可能失灵,易引发错配,致使创新动力不足。如果政府通过规制技术型企业,促其转型为创新型企业,虽完美解决了错配,但经济增长将面临下行压力,且经济受到人力资本供给的波动而不稳定。所以,人力资本错配是伴随稳增长的一个"难题"。尽管对于转型中的经济体而言,完美解决人力资本错配可能不是有效的,但提升社会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水平,为人力资本外溢提供有效渠道,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本在部门间的适宜匹配,可以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创新和经济稳增长的实施条件。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资本积累效果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时期,需要在保障人力资本形成的激励条件下,允许一定的人力资本错配,同时规制技术型企业,促其创新,与此同时,扩大人力资本外溢渠道,释放更多的教育和知识红利,推进知识生产与消费一体化过程,从而推动创新和实现增长跨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必达  高云虹  
在古典经济学的增长理论中,自然资源被赋予了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自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本决定论以及新增长理论的技术决定论以来,自然资源却被认为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不过,此阶段的相关理论仍然认为资源并非经济增长的阻碍力量。但是近些年来,发展经济学的"资源诅咒"假说却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强的抑制作用,由此使得资源丰裕地区的增长速度慢于资源贫乏的地区。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制度变迁、合理利用资源租、充分发挥外国直接投资的正面促进作用或许是摆脱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鑫铖  谭鑫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历来被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分析所忽视。本文通过扩展传统的增长核算理论,将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投入要素纳入生产函数中,并利用中国1978—2009年数据对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每年拉动1.16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玉柱  敖华  
从国际学术理论研究来看,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有两种主流研究范式即"荷兰病"研究范式和"资源诅咒"研究范式。从两种研究范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从"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替代"荷兰病"研究范式的本质、研究结论和价值取向,以及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实践和研究现状上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不会简单地被"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所替代,至少从发展中国家视角来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仍然还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经济实践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来会  王振  何春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却起着不同的作用。文章使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自然资源整体上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自然资源对西部地区来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且存在拐点,对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实证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得出了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发昇  张维  
本文从财富匹配取决于"消费优势"的视角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并通过博弈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消费优势"假说进行了检验证明,诠释了"资源诅咒"产生的经济机理。研究表明,从"消费优势"的特点看,把握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仲素梅  武博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文章通过查阅中外相关资料,就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进展及理论成果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