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28)
- 2023(12303)
- 2022(10836)
- 2021(10431)
- 2020(8784)
- 2019(20372)
- 2018(20337)
- 2017(39371)
- 2016(21466)
- 2015(24254)
- 2014(24336)
- 2013(23943)
- 2012(21386)
- 2011(19198)
- 2010(19284)
- 2009(17566)
- 2008(17126)
- 2007(14567)
- 2006(12689)
- 2005(11025)
- 学科
- 济(85059)
- 经济(84970)
- 管理(62975)
- 业(58134)
- 企(49371)
- 企业(49371)
- 方法(42665)
- 数学(37373)
- 数学方法(36678)
- 农(21853)
- 中国(20741)
- 财(20124)
- 学(19990)
- 业经(18567)
- 地方(17536)
- 环境(16355)
- 理论(16076)
- 农业(14805)
- 和(14755)
- 务(13608)
- 贸(13533)
- 财务(13528)
- 贸易(13524)
- 财务管理(13502)
- 制(13421)
- 划(13125)
- 易(13118)
- 技术(13060)
- 企业财务(12746)
- 银(11429)
- 机构
- 大学(299722)
- 学院(299674)
- 管理(122163)
- 济(113362)
- 经济(110772)
- 理学(106778)
- 理学院(105617)
- 管理学(103358)
- 管理学院(102850)
- 研究(96456)
- 中国(70419)
- 京(63991)
- 科学(63184)
- 财(50318)
- 所(48143)
- 农(47074)
- 业大(46466)
- 研究所(44436)
- 中心(43599)
- 江(42422)
- 财经(41050)
- 北京(40417)
- 范(39877)
- 师范(39516)
- 经(37309)
- 农业(36707)
- 院(35463)
- 州(35042)
- 经济学(33008)
- 技术(32457)
- 基金
- 项目(212281)
- 科学(166544)
- 研究(153434)
- 基金(153264)
- 家(133843)
- 国家(132781)
- 科学基金(114460)
- 社会(94561)
- 社会科(89528)
- 社会科学(89501)
- 省(83722)
- 基金项目(81482)
- 自然(76727)
- 自然科(74779)
- 自然科学(74762)
- 自然科学基金(73371)
- 教育(71182)
- 划(70545)
- 资助(64104)
- 编号(62960)
- 成果(50005)
- 重点(47546)
- 部(45807)
- 发(44459)
- 创(44082)
- 课题(43243)
- 创新(40976)
- 科研(40666)
- 大学(39369)
- 教育部(39167)
- 期刊
- 济(119617)
- 经济(119617)
- 研究(82728)
- 中国(53509)
- 学报(48464)
- 科学(44686)
- 管理(43896)
- 农(41768)
- 财(37294)
- 大学(36402)
- 教育(34952)
- 学学(34327)
- 农业(29559)
- 技术(27284)
- 融(21690)
- 金融(21690)
- 业经(20229)
- 财经(18900)
- 经济研究(18643)
- 经(16022)
- 图书(15882)
- 业(15700)
- 科技(15295)
- 问题(15225)
- 资源(14832)
- 技术经济(14523)
- 统计(14278)
- 理论(14254)
- 版(13990)
- 实践(13250)
共检索到420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恺 Heijungs Reinout
自然资本核算是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生态足迹方法,为测度人类占用自然资本的状况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自然资本核算的研究成果,然后从概念、计算方法和优缺点等方面评述了该领域的国际最新进展——生态足迹三维模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补充方案:①通过明确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在自然资本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存量资本和流量资本的分类测度扩展到具体的地类层面,改进了区域尺度上的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错误抵消的情况;②构建了人均历史累积足迹广度、足迹广度基尼系数和理论足迹广度3项新指标,以分别表征人均自然资本占用的历史累积水平、区域自然资本占用的不公平程度和自然资本存量持续减少对自然资本流量的潜在影响。最后分析了上述新增指标的局限性,以及自然资本存量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 三维模型 进展 改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维兢 刘斌 杨德伟 郭青海
自然资本评估是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2000-2015年九龙江流域不同地类及区域人均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三维生态足迹,并通过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等指标,详细分析了区域自然资本流量、自然资本存量的占用情况及不同地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九龙江流域人均足迹深度由2.34增加至4.33,足迹广度由0.463hm2/人增加至0.655hm2/人,三维生态足迹由1.08hm2/人不断扩大至2.84hm2/人,说明区域自然资本流量占用逐渐增大,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快速上升,生态系统资源供给压力加剧;(2)不同地类自然资本利用差异显著,除林、草地外,其它用地从2011年开始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化石能源用地需求增加最快,是区域生态足迹加速上升的最主要原因;(3)促进九龙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在于增加资本流量限度、减少资本存量消耗,为此需要倡导节约型消费、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科学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维兢 刘斌 杨德伟 郭青海
自然资本评估是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2000-2015年九龙江流域不同地类及区域人均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三维生态足迹,并通过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等指标,详细分析了区域自然资本流量、自然资本存量的占用情况及不同地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九龙江流域人均足迹深度由2.34增加至4.33,足迹广度由0.463hm2/人增加至0.655hm2/人,三维生态足迹由1.08hm2/人不断扩大至2.84hm2/人,说明区域自然资本流量占用逐渐增大,自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章锦河 张捷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国内生态足迹研究自2000年开始迅速展开。根据目前国内生态足迹研究的175篇论文,对国内生态足迹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目前,国内生态足迹研究已从引进介绍的初期阶段过渡到大量应用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模型述评、不同区域尺度以及特定产业/部门的生态足迹实证分析3个方面。最后,从生态足迹研究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4个方面对生态足迹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章锦河 张捷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国际上关于生态足迹的研究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诸多生态经济学背景的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学者对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指标选择偏向性、足迹测度静态性、计算项目偏颇性、政策启示伪真性等缺陷进行了修正,并在不同食物消费模式、不同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国际贸易与生态不平等交换、国际债务、循环经济、能源消耗、国民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以及特定产业与行业等9个前沿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生态足迹实证分析。根据对国外生态足迹模型修正与前沿研究进展的综述,文章从生态足迹研究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4个方面,提出了生态足迹研究的展望,以期推动我国生态足迹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靳相木 柳乾坤
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从生态角度对自然资源进行核算的方法,其发展经历了从一维模型向二维模型,并从二维模型向三维模型的演进过程,论文从科学问题、模型内涵、应用指向和解释能力等4个方面对生态足迹模型演进作了梳理和评论。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足迹模型是自然资源核算的一个生物物理性工具,弥补了主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不足。2)一维模型开创性地引入生态生产性土地概念开展自然资源消费核算,以此来测算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占用情况;二维模型在自然资源消费核算维度的基础上,引入自然资源生态承载能力维度,开拓了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新视野;三维模型进一步从流量和存量两个维度理解自然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以圆柱体体积表达生态足迹,生动刻画人类活动对所处区域的生态压力。3)一维模型是二维、三维模型的基础,但它们解决的科学问题各有不同,从而所适用的研究尺度、应用指向也有所差异。4)生态足迹模型属于静态分析模型,无法解释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动态变化情况;二维和三维模型属于封闭模型,其计算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区域生态的真实状况。最后,探讨了生态足迹模型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德凤 刘晓星 王燕燕 吕乐婷
目前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中国省际自然资本利用研究,仅从生产视角测度评价了区域自然资本存量、流量利用的空间格局。本文以消费视角对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不同地类足迹深度、足迹广度进行动态评估,进而通过存量流量利用比和资本流量占用率刻画了中国自然资本利用可持续性现状,并利用全局和局部回归模型量化其驱动因素及因素效应的空间差异性。结果显示:(1)中国足迹深度从3.04升至4.17又降至4.06,存量资本消耗有减弱趋势;足迹深度大致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其中上海最高达30.69,青海最低为1.70;(2)中国足迹广度在0.36~0.39 ghm~2/人之间波动;足迹广度总体表现为:西部>中部>东部,其中最大值为新疆0.81 ghm~2/人,最小值为上海0.09 ghm~2/人;(3)从组分构成看,化石能源用地和草地是存量资本消耗的主要方式,耕地和建设用地是流量资本占用的主要方式;(4)中国自然资本利用可持续性呈现变好趋势,省际呈东弱西强的格局;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生态足迹强度、城市化率、生态承载力是导致自然资本利用可持续性空间差异的显著因素,且这些因素的效应特征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模式。生产视角和消费视角的测算结果相结合,可提供全面丰富的生态足迹信息,为相关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代亚婷 朱道林 张晖 郭露露
陕西省作为中国中西部重要的经济枢纽且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基于改进的三维足迹模型,从产品-地类-地区三重尺度,采用国家公顷法对陕西省二十年间土地自然资本利用状况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其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基本呈现一直增加的趋势,人均土地承载力则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地区生态赤字呈现先增加后有所下降的变化趋势。(2)2000~2019年陕西省足迹广度与足迹深度总体均为增加的变化趋势,且除延安与榆林外,陕西省其他八个市的足迹深度均大于1,自然资本存量消耗严重。(3)2010年后,各市强脱钩状态的比例有所增加,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正发生转变,生态治理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足迹广度基尼系数呈增长态势,区域内部自然资本流量利用不公平程度加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少坤 王少军 张志 陈晓倩
[目的]本研究以三维生态足迹视角对江西省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演化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实现“高经济水平,高自然资本存量”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自然资本,并用GWR模型识别可持续性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①从时间序列上:全省自然资本整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从内部组分构成看,生物账户是存量资本消耗的主要方式,耕地和林地是流量资本占用的主要方式。②从空间格局上:足迹深度空间格局表现为西部>南部>东部,其中新余市最高达13.264hm~(2)/人,鹰潭市最低为2.717hm~(2)/人;足迹广度在0.460~0.526hm~(2)/人之间波动,空间格局表现为西部>东部>北部,其中鹰潭市最大值为0.860hm~(2)/人,萍乡市最小值为0.199hm~(2)/人;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综合分区表现为中部低于四周地区。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整体呈现变好趋势,通过定量回归分析发现,引起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态足迹强度、城市化率、生态承载力,且这3个因素在空间上有不同的表现模式。[结论]该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赤字和足迹深度、足迹广度的变化整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大力提升东、中部自然资本流量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降低生态足迹强度,提高生态承载力和控制城市化速率三项因素入手,以期实现江西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悦悦 彭建 高阳 赵会娟
生态足迹是区域可持续评估的重要方法,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能区分并追踪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与流量的占用。目前三维足迹与自然资本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和国家尺度。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开展区域尺度研究,核算并分析了2010年研究区13个城市的人均区域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及其组成差异与影响因素,揭示了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及生态可持续现状。结果表明:13个城市普遍生态赤字,足迹深度差异受能源消费数量和结构的突出影响,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倒N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京津冀城市群内4种自然资本利用类型分别为存量资本消耗水平相对于流量资本占用水平严重超前(北京、天津、唐山)、显著超前(石家庄、邯郸)、一般超前(沧州、廊坊、衡水、邢台、保定)及基本一致(秦皇岛、张家口、承德)。上述4种类型地域的区域生态持续性依次从最弱转向较弱、较强、最强。本文在城市群自然资本持续利用的刻画和表达方面取得了较优于传统二维足迹模型的评价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钱凤魁 徐欢 逄然然 王大鹏 贾艳萍 顾汉龙
[目的]基于省域尺度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和支付意愿差异,通过分析耕地生态盈余与赤字情况,科学量化耕地生态补偿额度,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可行路径。[方法]基于碳足迹和产量因子修正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利用系数修正法测算各市耕地生态补偿额度。[结果]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阜新市和盘锦市等3市为耕地生态补偿区,补偿额度为0.53亿元,沈阳市、大连市等其他11市为耕地生态受偿区,受偿额度为16.70亿元;2019年全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是向外输出状态,应得补偿费为16.18亿元;生态消费区与生态服务区不存在“空间异位”现象,生态赤字区主要集中在辽宁西部区域;全省各市化肥施用强度均超过800kg/hm~(2),导致沈阳市、大连市、阜新市、铁岭市和朝阳市的耕地碳足迹均较高。[结论]耕地生态补偿有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研究成果对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可为区域耕地生态补偿额度测定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曼 韩丽 刘焕才 张艳芳 史书琦
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等,采用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存流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GTWR模型分析各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总体呈上—中—下游依次递减趋势;随着土地利用程度加深,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占用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流域人均足迹深度大于1;流域内各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上升,生态压力增大,生态足迹重心总体自西向东北移动。在疏勒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主要受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工业发展三方面因素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曼 韩丽 刘焕才 张艳芳 史书琦
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等,采用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存流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GTWR模型分析各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总体呈上—中—下游依次递减趋势;随着土地利用程度加深,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占用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流域人均足迹深度大于1;流域内各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上升,生态压力增大,生态足迹重心总体自西向东北移动。在疏勒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主要受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工业发展三方面因素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国忠
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由Conlin Hunter于2002年提出,它是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的一种用以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文章通过分析大量国内外有关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文献资料发现,当前旅游生态足迹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由此对旅游生态足迹的应用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对旅游统计项目设置、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所选用参数的种类和参数值的研究,并给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统计和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足迹 研究进展 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隆杰 杨林 苏昕 徐建明
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贸易赤字、生态超载和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发展静态和动态评估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讨论了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等;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进展,其研究应用范围从省级行政区进一步扩展到乡镇级行政区和能源、旅游、种养殖业、交通、贸易、大学等产业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也大量增加;对生态足迹理论和应用研究在流动人口、地区生态足迹分析的理论假设、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状况横向比较、各类土地互斥假设、生态足迹分析理论在用于城市型国家或城市等人口高密集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的可持续性测度时的限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文章的最后指出了国内围绕生态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