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
2023(90)
2022(74)
2021(60)
2020(62)
2019(128)
2018(125)
2017(179)
2016(132)
2015(129)
2014(139)
2013(129)
2012(129)
2011(134)
2010(113)
2009(112)
2008(127)
2007(116)
2006(80)
2005(56)
作者
(582)
(553)
(550)
(499)
(290)
(285)
(243)
(195)
(192)
(191)
(190)
(186)
(184)
(180)
(173)
(166)
(152)
(151)
(144)
(144)
(142)
(139)
(139)
(137)
(136)
(134)
(131)
(126)
(124)
(118)
学科
(380)
(296)
经济(296)
方法(134)
数学(129)
数学方法(127)
(127)
(125)
动物(125)
(125)
生态(123)
管理(121)
水产(115)
(112)
动物学(106)
虫害(105)
(94)
生态学(94)
(88)
植物(87)
(86)
森林(86)
及其(84)
(83)
环境(83)
关系(80)
生物(79)
病虫(77)
病虫害(77)
(76)
机构
学院(2005)
大学(1983)
研究(1155)
(1069)
科学(1059)
农业(892)
(791)
研究所(769)
业大(722)
中国(711)
(640)
实验(628)
实验室(612)
重点(588)
农业大学(582)
(501)
科学院(495)
(490)
(484)
经济(476)
(447)
(426)
中心(420)
(367)
技术(363)
研究院(362)
管理(356)
(348)
国家(346)
(317)
基金
项目(1728)
(1364)
国家(1354)
基金(1242)
科学(1239)
科学基金(980)
自然(883)
自然科(836)
自然科学(835)
自然科学基金(816)
研究(755)
(688)
(668)
基金项目(633)
计划(570)
资助(557)
科技(556)
专项(486)
重点(458)
(457)
(397)
(385)
科研(384)
农业(368)
社会(346)
(335)
社会科(323)
社会科学(323)
创新(322)
技术(318)
期刊
(988)
学报(988)
科学(733)
农业(665)
大学(593)
学学(590)
(449)
经济(449)
中国(417)
(391)
研究(354)
业大(351)
农业大学(290)
林业(272)
中国农业(242)
自然(194)
农业科学(178)
(178)
资源(166)
农学(158)
华北(158)
(153)
自然科(152)
自然科学(152)
水产(137)
农林(136)
(136)
科技(131)
西南(114)
科技大(113)
共检索到2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词  谷丰序  邢真真  张峻铭  赫文学  王天波  王雨露  陈军营  
【目的】种子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以自然衰老的棉花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自然储藏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及种胚ATP合成酶亚基mRNA的完整性,为进一步揭示种子衰老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自然储存3年、5年和新收获的新陆早74号棉花种子为试验材料(以新收获的棉种为对照(CK));分别采用纸间萌发试验、低温恒温干燥法和TTC染色法测定棉花种子的萌发率、吸水力和种子生活力;利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棉花种子的酸价和呼吸速率,采用植物ATP合成酶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种胚ATP合成酶活性,并利用反转录阻断-双引物扩增法分析棉花种胚ATP合成酶α、β、γ、ε和δ亚基mRNA的完整性。【结果】自然储藏会导致种子活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自然储存3年和5年后,棉种萌发率由98.7%分别显著降低至84.0%和58.0%(P<0.05);TTC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种子生活力明显下降,其中,储藏5年的种子仅有胚根部位有少量着色,而子叶等器官未被染色;储藏3年和5年的种子酸价分别较对照显著升高了28.4%和40.0%,表明种子内脂肪类物质发生严重水解;吸胀期间种子呼吸速率和ATP合成酶活性表现出增加趋势(P<0.05),说明这5种亚基的mRNA在自然储藏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结论】延长贮藏时间,将导致棉花种子活力下降;种胚中ATP合成酶亚基mRNA完整性丧失,导致ATP合成酶亚基受损,ATP合成酶活性下降,进而造成ATP合成减少,影响种子萌发能力。这可能是棉花种子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德超  范金鼎  赵海霞  顾斌杰  李欣  
滇池流域是长江水源的重要涵养地和我国西南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系统完整性变化是整个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体现,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和皮尔逊相关分析等方法,基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弹性三方面构建综合指数,评估2000—2020年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时空变化,分析生态系统完整性演变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先下降后上升,但整体有所降低,其中结构完整性明显降低、生态系统弹性显著减弱。(2)生态系统完整性在空间上呈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完整性高的区域分布在城市外围的山体,靠近滇池北部的中心城区则较低;全流域36.24%的区域完整性降低、35.31%的区域升高。(3)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时空变化受自然条件和人文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高程、气温和土地利用变化是主导因子,完整性与高程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提供新思路,同时为滇池流域生态系统的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德超  范金鼎  赵海霞  顾斌杰  李欣  
滇池流域是长江水源的重要涵养地和我国西南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系统完整性变化是整个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体现,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和皮尔逊相关分析等方法,基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弹性三方面构建综合指数,评估2000—2020年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时空变化,分析生态系统完整性演变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先下降后上升,但整体有所降低,其中结构完整性明显降低、生态系统弹性显著减弱。(2)生态系统完整性在空间上呈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完整性高的区域分布在城市外围的山体,靠近滇池北部的中心城区则较低;全流域36.24%的区域完整性降低、35.31%的区域升高。(3)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时空变化受自然条件和人文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高程、气温和土地利用变化是主导因子,完整性与高程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提供新思路,同时为滇池流域生态系统的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佟玉权  韩福文  许东  
景观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是由工业区域(带)景观遗产、工业城市景观遗产、城市工业区景观遗产和工业建筑(群)景观遗产所构成的多层级结构系统。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区域范围内有着各层级的工业景观遗产类型,有不少工业景观遗产整体价值突出,保存较好。通过设立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区,制定各层级工业景观遗产的科学评估体系,将那些真正具有整体意义的工业景观遗产分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及文物保护单位或优秀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序列,以实现工业遗产的完整性保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娄义龙  姚佳华  曾顺兰  田应生  陈振声  高嘉麟  
测定了4个唐菖蒲品种开花期植株母球茎、更新球茎、根、茎、叶、花蕾、花瓣、花药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花瓣和花药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酯酶(EST)同工酶谱。结果表明:在唐菖蒲植株的不同器官中,新生器官及幼嫩器官的SOD活力较强,衰老器官的SOD活力较弱;适应性越强的品种,其花瓣的POD同工酶谱带越多。不同品种花药的EST同工酶谱带也有差异,但难看出与适应性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大任  
近代以来,棉种的引进和改良使得东北地区大面积的棉花种植成为可能。尽管当地农民有从棉花种植获取更高收益的动力和憧憬,冻害和病虫害因素所带来收益不稳定性一直构成了制约东北植棉业发展的瓶颈。在棉种改良成果无法同时解决冻害和病虫害的情况下,东北棉田的维持和扩张更多的是由于政治权力的干预。象征着"近代性"的棉花种植并未使东北农民真正受益,是市场机制下棉花种植从东北退出的最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呈纯  赖钟雄  方智振  林玉玲  姜顺日  
【目的】克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胚性愈伤组织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mitochondrial F1-ATPase beta subunit gene),并分析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结合RACE法,通过T/A克隆测序,获得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全长序列;随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研究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成功克隆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完整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FJ222749),该序列全长2099bp,由1677bp核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业华  林顺权  林良斌  熊兴华  今石浩正  
利用real timeRT PCR对转基因枣树中的anti ACSG的RNA表达量进行了定量测定.样品扩增产物荧光量随着扩增循环数的增加而呈现"S"形增加;经熔解曲线分析,其扩增产物中未检出非特异性产物和引物二聚体;扩增产物的CT值和模板cDNA起始浓度两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2=0.9929);转化体中anti ACSGRNA表达量约为4500~10300拷贝/g组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贺贝  蔡璇  曾祥玲  王彩云  周媛  邹晶晶  
【目的】探索了结实型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花瓣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为提高桂花园林赏花价值与经济用花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潢川金桂’O. fragrans ‘Huangchuan Jingui’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气相色谱法测定内源乙烯释放,流式细胞法检测核DNA变化,以及检测桂花开放及衰老过程中超氧自由基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桂花花瓣中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质量摩尔浓度在初花期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2)细胞色素c的含量在初花期开始积累至盛花期最高,在盛花末期开始减少至消失,而ATP质量分数一直呈下降趋势。(3)乙烯释放量从盛花末期开始逐渐上升至萎蔫期达到最大值,此时花瓣中的核物质也基本消失。(4)桂花花瓣中活性氧的激发、细胞色素c释放和ATP持续下降明显发生于初花期,为早期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事件;乙烯跃变、DNA降解发生在盛花末期之后,为晚期PCD事件。【结论】线粒体功能活性下降可能是桂花花瓣早期PCD信号,内源乙烯跃变引起花瓣萎蔫失水和DNA降解可能是PCD执行的结果。图5参3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亚娟  王长有  刘新伦  张宏  吉万全  
为了发掘蕴藏于人工合成小麦中的优异种质资源,以138份人工合成小麦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白粉病抗性、条锈病抗性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进行了研究。根据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筛选出千粒重≥50 g、穗长≥12cm、穗粒数≥40粒和株高≤80 cm的种质分别为87份、24份、26份和19份。根据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出抗白粉病种质27份,占总数的19.5%,其中免疫、高抗和中抗种质分别为21份、2份和4份;筛选出抗条锈病种质55份,占总数的39.9%,其中免疫、高抗和中抗材料分别为28份、12份和15份;其中10份人工合成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SDS-PAGE分析表明,在Glu-A1位点上存在5种变异类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唐霞  周志平  赵丛枝  马俊莲  张子德  
分析克隆的柿果ACC合成酶基因的序列,根据其与表达载体pSMAK311上的酶切位点设计2对带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测序质粒为模板,PCR扩增柿果ACC合成酶基因片段。双酶切PCR回收产物以及表达载体,将酶切产物定向连接构建成反义表达载体;在此基础上构建该酶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由此转录的mRNA因两端序列反向互补而成发夹式RNA,因此,可应用于RNA干扰研究。将所构建好的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1用于后续的遗传转化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志伟  杜康  周治国  赵文青  胡伟  赵建明  朱素芹  王友华  
【目的】探寻可精确指示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的优良方法及适宜性指标,明确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为玉米精确高效栽培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20年春、夏两季在江苏大丰(33°12′N,120°28′E)稻麦原种场开展田间试验,以苏玉29(SY29)为材料,基于不同施氮量(0、67.5、136.5、205.5、274.5、343.5 kg N·hm~(-2))构建6个叶氮浓度差异群体(N1—N6)。采用Logistic模型对吐丝后12种与玉米穗位叶衰老相关的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不同衰老相关指标指示衰老进程的精准性。【结果】Logistic公式y=(a-d)/(1+(x/c)~b)+d对12种叶衰老相关指标变化动态的拟合趋势、拟合度R~2整体优于前人所用Logistic公式y=a/(1+e~(-b(x-c)))。基于多指标分析,春、夏玉米穗位叶衰老启动分别发生在吐丝后■,快速衰老发生在吐丝后■,衰老终止发生在吐丝后■。春、夏玉米由吐丝至衰老启动的25.8 d、23.9 d内有效积温分别为392.9℃和477.6℃;春、夏玉米由衰老启动至衰老终止的20.1 d、18.2 d内有效积温分别为360.0℃和284.0℃。基于指标分类分析,相同衰老阶段内,生理指标所指示的衰老特征时间的正态分布σ值大于形态指标,春、夏玉米结果一致。丙二醛(MDA)、总叶绿素、叶绿素a、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蒸腾速率(T_r)所指示衰老特征时间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5%;MDA、总叶绿素、果糖、葡萄糖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_n)所指示衰老特征时间与各阶段时间均数的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2。【结论】Logistic公式y=(a-d)/(1+(x/c)~b)+d可作为准确拟合叶衰老指标动态变化的数学工具。春、夏玉米穗位叶分别在吐丝后26 d、24 d左右开始衰老,于34 d、32 d左右衰老速度达到峰值,于46 d、42 d左右进入功能性死亡的末端衰老阶段,有效积温是影响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重要因素。MDA、总叶绿素、果糖、葡萄糖含量是表征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的优良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红刚  田兴贵  杨正梅  王家鹏  杨云  吴飞  罗终菊  唐静  主性  刘若余  
为了给雷山小香羊品种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进一步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更全面地了解其种质特性提供基础性资料,利用PCR-RFLP技术对67只雷山小香羊促黄体素β亚基基因进行了SphⅠ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促黄体素β亚基基因序列中仅有1个SphI酶切位点,且不具有多态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甘智才  陈东颖  张丽  玉永雄  
【目的】通过对渝苜1号转柠檬酸合成酶(CS)基因和对照株的根尖进行耐铝性试验,旨在找到转基因苜蓿耐铝性的适宜条件,明确转基因株较对照株表现出来的耐铝效果。【方法】以对照株和转CS基因4号苜蓿为材料,设计0、5、15、30和50μmol·L-15个氯化铝浓度梯度,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量前3d根尖的伸长情况。【结果】在5个氯化铝浓度下,对照株和转基因株在第1天的根尖伸长都显著的高于第2天和第3天;转基因株第2天在15、30和50μmol·L-13个氯化铝浓度下的根尖伸长显著高于第3天,而对照株的根尖在第2天和第3天基本停止伸长。随着铝浓度升高,根尖伸长受阻越严重。对照株在15μmol·L-1铝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洋  何心尧  马红波  吴泳历  杨佑明  
针对棉花组织总RNA难以提取、不同组织的提取方法难以统一的问题,借鉴Jaakola等的越橘果实总RNA提取方法(即CTAB-PVP法),对棉花组织总RNA的提取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棉花纤维、胚珠、叶片、胚根、花瓣、下胚轴和花药各组织的RNA完整性好,其D260/D280比值为1.7~2.0,产率30~180μg/g(鲜质量);用开花后15 d纤维的RNA为材料进行反转录,再利用RT-PCR和3′RACE技术进行克隆,各获得1个大小为542和712 bp的cDNA克隆,经序列分析鉴定,这2个片段分别编码棉花微管结合蛋白和微丝结合蛋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