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61)
- 2023(18418)
- 2022(15664)
- 2021(14376)
- 2020(11951)
- 2019(27089)
- 2018(26653)
- 2017(51164)
- 2016(27856)
- 2015(30846)
- 2014(30602)
- 2013(30643)
- 2012(28570)
- 2011(26001)
- 2010(26081)
- 2009(23945)
- 2008(23164)
- 2007(20493)
- 2006(18297)
- 2005(16409)
- 学科
- 济(130121)
- 经济(129997)
- 管理(76615)
- 业(74136)
- 企(58182)
- 企业(58182)
- 方法(51912)
- 数学(45360)
- 数学方法(44972)
- 中国(33995)
- 农(33281)
- 地方(31318)
- 学(28235)
- 财(27520)
- 业经(27218)
- 农业(23296)
- 贸(22259)
- 贸易(22245)
- 易(21440)
- 制(20575)
- 环境(19517)
- 融(18322)
- 金融(18320)
- 银(18169)
- 银行(18091)
- 技术(17984)
- 和(17954)
- 地方经济(17825)
- 行(17370)
- 理论(17163)
- 机构
- 大学(403778)
- 学院(401859)
- 济(168776)
- 经济(165418)
- 管理(153678)
- 研究(145114)
- 理学(132682)
- 理学院(131091)
- 管理学(128889)
- 管理学院(128190)
- 中国(106726)
- 科学(91179)
- 京(86909)
- 所(74884)
- 农(74761)
- 财(74611)
- 研究所(68377)
- 业大(64231)
- 中心(64173)
- 财经(59719)
- 江(59192)
- 农业(58745)
- 北京(55121)
- 经(54347)
- 范(52903)
- 师范(52244)
- 院(52191)
- 经济学(51631)
- 州(47753)
- 经济学院(46401)
- 基金
- 项目(274754)
- 科学(214892)
- 基金(199496)
- 研究(194865)
- 家(176865)
- 国家(175408)
- 科学基金(148802)
- 社会(123893)
- 社会科(117473)
- 社会科学(117443)
- 省(107167)
- 基金项目(105921)
- 自然(98113)
- 自然科(95684)
- 自然科学(95657)
- 自然科学基金(93969)
- 划(90770)
- 教育(88237)
- 资助(81803)
- 编号(77155)
- 发(62325)
- 重点(62185)
- 成果(62174)
- 部(59933)
- 创(56808)
- 课题(53879)
- 创新(53114)
- 科研(52856)
- 国家社会(51471)
- 计划(51031)
- 期刊
- 济(190237)
- 经济(190237)
- 研究(121452)
- 中国(78843)
- 学报(71425)
- 农(68081)
- 科学(63149)
- 管理(56805)
- 财(54617)
- 大学(52595)
- 学学(50024)
- 农业(46383)
- 教育(40599)
- 融(36461)
- 金融(36461)
- 技术(33282)
- 经济研究(31540)
- 业经(30192)
- 财经(29860)
- 经(25656)
- 问题(24607)
- 业(23863)
- 技术经济(20585)
- 科技(20088)
- 版(19140)
- 图书(19019)
- 贸(18766)
- 理论(18346)
- 业大(18340)
- 商业(18303)
共检索到601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徐康宁 魏巍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通过扩展已有文献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即从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地理区位三个方面来表征自然禀赋,以安徽省2000—2010年市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自然禀赋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对安徽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旅游资源对安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资源诅咒"假说在安徽省市级层面不成立;对于安徽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地方经济发展对自然禀赋具有较高的依赖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文瑞
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研究样本,构建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0—2016年甘肃省与其14个市州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系统GMM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增速迅猛。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趋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明显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线性、正向影响,即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持续地促进经济增长。最后,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发挥政策扶持作用等方面,提出促进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 系统GMM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苏桂富 陶晓慧
生产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对北海市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北海市目前还是一个资本匮乏、技术落后、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沿海城市。这些生产要素的欠缺使得优惠政策缺乏发挥作用的空间;同时,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导致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恶性循环"现象的出现。其中,以资金的紧缺、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和观念陈旧影响最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要素禀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经朝军 苏红
欠发达是个相对的、历史的概念,是对发展状态的一种表述,是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动态反应。本文的研究中心放在中国范围内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分析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落后的原因,从中挖掘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在联系,提出适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关键词:
欠发达 经济增长 西部 人力资源开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勇 张宗益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根本特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社会经济运行不平衡。经济权利禀赋是导致以上不发达状况的重要因素。计量分析表明,经济权利禀赋中的物质资本权利、劳动力权利及市场化收入分配权利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体制转型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权利和对外开放权利对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显现。改进经济权利禀赋结构等,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健柏 李增欣 何文成
对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决定因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与评论,通过分析指出:国家与地区间技术水平差异能够有力地解释国家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但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技术进步状况与技术使用情况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制度还通过影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因此,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利于促进人们向生产性方向努力的激励制度,同时,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煦照
增长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分析工具,对研究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增长极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增长极的培育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
增长极 区域经济 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鑫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环境质量的恶化,尤其是工业"三废"造成的污染日益加剧。作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昭通,其经济增长方式与工业"三废"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根据昭通1994~2009年的数据,选取工业"三废"作为主要的污染指标,对昭通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人均GDP与主要环境指标之间的拟合曲线并不符合典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除工业废水排放量波动幅度较大外,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均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
关键词:
库兹涅兹曲线 经济增长 工业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柳
从安徽这个欠发达省份看,民营经济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存在发展不足和发展不优的问题,亟需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然而突出的融资难、亟待改善的发展环境、沉重的税费负担和民营企业的自身缺陷等因素阻碍着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文章指出,要优化发展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充分激发创业潜力,大力引进外来投资主体,引导民间投资方向,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和竞争力,从而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词:
民营经济 转型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健柏 何文成 李增欣
从技术与制度的视角对增长经济学关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决定因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与评论,分析指出地区间技术水平差异能够有力地解释国家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但技术进步状况与技术使用情况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制度还通过影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而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指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利于促进人们向生产性方向努力的激励制度,同时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度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路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金融对策中国人民银行江西赣州分行课题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之一是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德旺
本文从分析欠发达地区信阳市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入手,探究欠发达经济增长与金融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手段,揭示了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经济增长主要靠内生力量推动,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源于非国有金融的推动。在此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要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必须发挥金融的市场化力量,加快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融资渠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宗远
本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模研究欠发达地区经济追赶实现机理。演化模拟研究表明:在竞争条件下,欠发达地区经济系统产出首先决定于其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建立,其主导产业必须具备成本下降速率持续地高于竞争对手、在关键决策性能的消费者偏好分布中占有较好的分布地位、优势具有稳定性等三大关键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其对市场领先者的经济追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军
以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借助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出计量分析模型和计算用模型,运用粤东、西、北面板数据(截面距离为12个地级市,序列长度为2002—2012年),对省域内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标准化处理得到的粤东、西、北地区资本产出弹性为0.63、劳动产出弹性为0.37;从总体上看,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由于劳动投入增长极其缓慢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微弱。研究表明,要有效推动省域内欠发达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就要在完善欠发达地区(粤东、西、北)基础设施和制度规则的基础上,运用好税收、财政、信贷、科技扶持等政策手段,...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经济增长因素 弹性 贡献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炳生 王秀清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户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191.33元增长到1990年的629.79元。十年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38.46元,年平均增长43.8元,若扣除农村零售物价指数上涨部分,农户人均真实收入由1980年的191.33元,增长到1990年的339.48元,增长近77.7%。要看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