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5)
2023(2236)
2022(1844)
2021(1679)
2020(1420)
2019(3100)
2018(2924)
2017(5439)
2016(3034)
2015(3413)
2014(3195)
2013(3272)
2012(3214)
2011(3044)
2010(3013)
2009(2790)
2008(2744)
2007(2515)
2006(2373)
2005(2174)
作者
(11701)
(9758)
(9635)
(9103)
(6210)
(4820)
(4335)
(3837)
(3832)
(3465)
(3434)
(3392)
(3383)
(3334)
(3208)
(3122)
(2988)
(2959)
(2908)
(2899)
(2614)
(2541)
(2359)
(2354)
(2287)
(2234)
(2167)
(2118)
(2110)
(2047)
学科
(11391)
经济(11369)
管理(7974)
(6766)
(5532)
企业(5532)
(5081)
方法(4775)
数学(4002)
数学方法(3932)
中国(3298)
(2940)
(2816)
业经(2469)
(2353)
(2264)
环境(2214)
(2076)
贸易(2074)
农业(2028)
(2019)
理论(1960)
地方(1895)
及其(1819)
(1779)
金融(1778)
(1714)
(1676)
(1648)
银行(1624)
机构
大学(47840)
学院(45813)
研究(21694)
(16827)
经济(16442)
科学(15813)
中国(15460)
(14318)
管理(13999)
(12669)
研究所(11729)
理学(11721)
农业(11685)
(11651)
理学院(11529)
管理学(11174)
管理学院(11120)
业大(10284)
中心(9087)
(8223)
(7804)
(7771)
(7599)
北京(7570)
(7420)
农业大学(7235)
科学院(7038)
(6872)
实验(6846)
研究院(6597)
基金
项目(32920)
科学(24803)
基金(23861)
(23786)
国家(23615)
研究(19315)
科学基金(18442)
自然(14305)
自然科(13737)
自然科学(13724)
自然科学基金(13496)
(12473)
基金项目(12007)
(11734)
社会(11289)
资助(10576)
社会科(10575)
社会科学(10570)
教育(8597)
计划(8290)
重点(8168)
科技(7788)
(7249)
科研(6944)
(6940)
(6627)
编号(6445)
专项(6380)
(6318)
创新(6286)
期刊
(19038)
经济(19038)
学报(14240)
研究(13776)
(12618)
中国(11489)
科学(11461)
大学(9862)
学学(9392)
农业(8565)
管理(6109)
(5447)
(4909)
教育(4735)
业大(4418)
(3776)
金融(3776)
农业大学(3589)
林业(3426)
经济研究(3335)
(3293)
技术(3068)
财经(3050)
(2695)
科技(2673)
自然(2603)
中国农业(2597)
世界(2582)
业经(2447)
问题(2379)
共检索到73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Д.Л.阿尔曼德  赵冬  
1.討論的主要阶段在"論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則"一文中,我指出了区划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編制划分区域所依据的各个标誌的分类,(2)在地图上給这些标誌發生变化的地方划上分界綫。同时我还指出有許多区划圖,由于它們具有下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П.普查諾夫  李恒  
地理这門科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多方面性,也就是这种情况,即組成地球表面的一切物質体和存在于这些物質体之間的一切关系都是它的研究对象,地球上多对象的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如果可以借現代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的話,那么地理学就不能忽略这自然界的任何一个方面。同时,地理学所提出的关于地表自然界的科学概念,应該完全摆脫那些以对自然規律、現象和过程的不正确理解为基础的观念的拘束。地理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描述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养琰  
切勿陶醉于对自然界征服的“胜利”宋养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的科学总结。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帆  
文章从自然界突变的新角度,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以"人的发展"新思维,代替资本与权力垄断的经济模式,重新制定中国未来经济、生态与能源发展战略。以生态经济学方法计算中国生态损失,指出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的问题,在现存技术条件下难以迅速摆脱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认为,目前中国还处于重化工业化阶段,内部资源不足以支持长期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势必与生态相矛盾。因此,需要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的大战略,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并注意到自然界可能的突变。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生态文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利华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界外部性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外部环境,自然界的负外部性严重制约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应充分利用市场与政府的双向施力,力促自然界负外部性内部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忠诚  张展  吕磊  周亮  
对鹰嘴界自然保护区阔叶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林的土壤密度、孔隙度、蓄水性能以及渗透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0~45cm)差异较大,密度大小依次为: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林>阔叶林;非毛管孔隙度的大小为:杉木林>杉木毛竹混交林>阔叶林;毛管孔隙度的大小为:阔叶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林;总孔隙度的大小为:杉木林>阔叶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有效蓄水量大小顺序为:杉木林>杉木毛竹混交林>阔叶林;最大蓄水量为:阔叶林>杉木林>杉木毛竹混交林;稳渗速度为:阔叶林>杉木林>杉木毛竹混交林。该研究结论对鹰嘴界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忠诚  文仕知  胡曰利  华华  
为了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的功能及效益,以鹰嘴界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区域,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保护区内阔叶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林3种森林类型保育土壤功能与效益进行分析,并运用影子工程法及市场价值法对保护区3种森林类型保育土壤效益进行了价值核算,旨在为保护区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3种森林类型单位面积保育土壤平均经济价值大小依次为阔叶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林;就单株林木来讲,杉木毛竹混交林由于密度过大,其保育土壤效益最低;从保肥效益讲,在杉木纯林中种植适当数量的毛竹能取得较好效果;从固土效益讲,杉木毛竹混交林中应适当减少毛竹比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忠诚  王淮永  华华  张展  
为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固碳释氧功能效益,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会同鹰嘴界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林等森林类型植被生长状况和林地土壤容重、有机质等指标进行监测,并运用蓄积量与生物量的转换关系对鹰嘴界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类型林木平均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即:阔叶混交林(233.49 t.hm-2)>杉木毛竹混交林(181.18 t.hm-2)>杉木林(82.53 t.hm-2);(2)土壤碳密度表现为:杉木毛竹混交林(42.55 t.hm-2)>阔叶混交林(36.60 t.hm-2)>杉木林(32.9...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献国  廖日裕  
工资不是从来就有的。历史发展的每一步,都在拓宽工资的活动领域。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工资时代。这不是任何人主观努力的结果,只有人类社会的历史才会有这样气势磅礴的推动力。工资的起源中国早期的工资概念,有薪、俸、禄等多种说法。它与国家的产生和国家的组织形式是紧密相联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清  
文章首先阐述了传统经济学对市场起源和发展的论述,然后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几个经济发展阶段的市场现象阐述了对市场起源和发展的看法,认为市场和财富是一起产生的,并不断地引导着财富的生产,推动着财富的流动、财富的增长,推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丽丽  郭晶华  
1.采用样地法和点四分法在江西大岗山年珠、上村林场进行植被调查。主要植被类型有:栲楠常绿林、针阔混交林、竹阔混交林、杉木人工林、毛竹林、灌木林和山顶草地。该地区主要经营大面积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林,原地带性植被只剩下林相残破、零星分布的常绿阔叶林。2.提出自然度(植被与顶极群落的距离,分Ⅴ级)与经营集约度(人工经营程度,共5等)对两林场进行了划分与双重评价。占人工林总面积32.26%的人工林经营良好,26.99%经营中下;天然林占35.99%,都处于低集约度(=2)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佳珈  刘新  
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在学习并模仿自然,以寻求提升效率与生活品质的灵感和启发。该研究是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探讨向自然学习的设计策略所具有的可持续性潜力和诸多可能性,并为该领域的设计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通过文献研究,对相关设计理念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从材料、形态、结构、原理和系统几个维度,对大量设计案例进行分类、归纳与可持续性分析,从而为设计界深入研究向自然学习的设计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佳珈  刘新  
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在学习并模仿自然,以寻求提升效率与生活品质的灵感和启发。该研究是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探讨向自然学习的设计策略所具有的可持续性潜力和诸多可能性,并为该领域的设计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通过文献研究,对相关设计理念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从材料、形态、结构、原理和系统几个维度,对大量设计案例进行分类、归纳与可持续性分析,从而为设计界深入研究向自然学习的设计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献林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是农业部评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当地史志资料研究和田野调查发现,涉县旱作土坡梯田起源于公元前514年的战国赵简子"屯兵筑城";分布于广袤的深山区、以王金庄村为典型代表的旱作石堰梯田最晚起源于1290年,经过元末明初的开发初期、清中后期大规模发展期及建国前后直至农业学大寨期间的稳量提质期,涉县旱作梯田达到26.8万亩。作为一种独特的石灰岩山区土地利用系统和半干旱地区抗灾减灾农耕生产系统,旱作梯田是涉县先民为躲避战乱、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文化创造。深入研究这一遗产类型,将为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