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2)
- 2023(13704)
- 2022(12057)
- 2021(11301)
- 2020(9447)
- 2019(21778)
- 2018(21680)
- 2017(41818)
- 2016(22963)
- 2015(25761)
- 2014(25794)
- 2013(25334)
- 2012(23088)
- 2011(20780)
- 2010(20706)
- 2009(19006)
- 2008(18568)
- 2007(15969)
- 2006(14157)
- 2005(12444)
- 学科
- 济(86433)
- 经济(86306)
- 管理(70351)
- 业(62078)
- 企(52366)
- 企业(52366)
- 方法(37576)
- 数学(32147)
- 数学方法(31739)
- 财(24434)
- 农(24196)
- 中国(22320)
- 业经(20490)
- 学(20046)
- 制(19834)
- 地方(19814)
- 环境(18007)
- 农业(16031)
- 务(15344)
- 财务(15274)
- 和(15261)
- 财务管理(15242)
- 理论(14899)
- 企业财务(14392)
- 贸(14392)
- 贸易(14383)
- 划(14365)
- 易(13914)
- 技术(13738)
- 体(13695)
- 机构
- 大学(319785)
- 学院(317835)
- 管理(126090)
- 济(121289)
- 经济(118310)
- 理学(109173)
- 理学院(107851)
- 管理学(106014)
- 研究(105785)
- 管理学院(105430)
- 中国(78151)
- 京(69126)
- 科学(66762)
- 财(58299)
- 所(52250)
- 农(49094)
- 中心(48064)
- 业大(47551)
- 研究所(47522)
- 江(46934)
- 财经(46200)
- 范(43685)
- 北京(43588)
- 师范(43344)
- 经(41772)
- 院(39328)
- 州(38092)
- 农业(38046)
- 经济学(35587)
- 师范大学(35342)
- 基金
- 项目(221392)
- 科学(174258)
- 研究(163203)
- 基金(160155)
- 家(138997)
- 国家(137872)
- 科学基金(118942)
- 社会(101883)
- 社会科(96442)
- 社会科学(96418)
- 基金项目(86561)
- 省(86551)
- 自然(77915)
- 自然科(75875)
- 自然科学(75856)
- 自然科学基金(74452)
- 教育(74161)
- 划(72989)
- 编号(67171)
- 资助(64647)
- 成果(54321)
- 重点(49193)
- 部(48300)
- 发(46650)
- 课题(46072)
- 创(45719)
- 制(42892)
- 创新(42647)
- 科研(41962)
- 教育部(41381)
共检索到464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国煜 曹宇 万伟华
研究目的:在明确自然生态空间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划定的逻辑框架和技术方法,提出自然生态空间分类、分级管制规则。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GIS空间分析。研究结果:根据不同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自然生态空间类型划分为森林生态空间、草地生态空间、湿地生态空间和荒地生态空间;基于景观功能识别并按不同管控等级将自然生态空间管制类型区划分为红线区、橙线区和黄线区;同时,依据不同地块主要功能进一步确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级,划定用途管制分区结果。研究结论:基于"区域主体功能—景观主导功能—地块主要功能"的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划定逻辑框架,可为构建以功能分类、用途分区、管控分级为导向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李宪文 刘康
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需要加以严格保护和管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生活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些地区不合理的城乡建设和农业开发,导致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功能破坏、生态系统退化。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沈悦 刘天科 周璞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作用机理及管制策略,助力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模型能够较好反映自然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的联动效应;(2)阐明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行为主体、空间利用行为主体、空间利用行为以及用途管制客体之间的关系及管制作用机理;(3)明确“生态底线”导向的直接用途管制与“精明增长”导向的间接用途管制方式并行的管制策略。研究结论:建议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实施机制,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要与其他自然资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邹晓云 邓红蒂 宋子秋
2017年,国务院将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按此部署,国土资源部印发实施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以及《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方案》,提出生态空间的概念、管控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并在福建、江西、贵州等6省选择省、市、县三级开展调查评价、划定保护范围等试点工作,旨在形成自然生态空间界限划定方法,以及提出相应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志鑫
研究目的: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政策是否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需求与挑战,寻求相应的应对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政策不仅具有转化为法律制度的需求,而且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管制要素从生态环境转向生态空间,管制权利从旁落转向衡平,管制体系从管理转向治理。研究结论:在借鉴国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律应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将"自然生态空间"概念及其用途管制政策转换成具体法律制度的应对路径:(1)树立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空间的法律理念,以支撑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构建;(2)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以保障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相关机制的顺利运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洋
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前期大规模开发与建设导致自然生态空间功能破坏、系统退化问题突出,城市发展、耕地保护、生态建设矛盾凸显。现阶段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还停留在政策文件层面,亟须建立更高层级的法律法规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杨 宁浩桐 魏凌
核心提示落实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是构建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河南省新安县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试点经验与主要做法为例,分析了水陆统筹视角下生态空间划定及用途管制的实施模式,并提出了相关思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臧玲 王兵 白世强
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是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总结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实践探索中遇到的各类保护区交叉重叠、用途管制审批和执行缺乏法定依据、统筹保护与发展关系难度较大、自然生态空间补偿机制缺失、信息平台之间缺乏横向联通和信息共享等问题,进而结合国家机构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出明确保护区边界并进行确权登记、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健全自然生态空间保护法律机制、统筹生态空间保护的刚性和弹性管理、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成果信息共享机制等一系列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全国层面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乃至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自然生态空间 用途管制 管制规则 鹤壁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冬敏 姜建明 金艳花 周宇
本文通过分析分区用途管制规则的意义、现状和问题,提出其制定思路:首先,确立涵盖总量、计划、边界、功能、效能的五个管制维度;其次,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管制分区,构建由主导功能、正负面清单、“用途分区—用地分类”二维表、刚性弹性区分、动态更新要求等组成的分区用途管制规则制定模式;最后,通过“集成、细化、补充”的方法,形成具体条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臧玲 李保莲 王兵
核心提示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是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思路,总结了主要做法,对下一步开展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祖健 艾东 郝晋珉 邢丹妮 程建
基于控制权理论,以管制事权的分配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差异化的传导机制,并以昆明市空间规划实践为例,梳理总结昆明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传导机制的具体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根据管制要素(区域)央地事权分配差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可以划分为中央垂管型、央地协同型、地方直管型和地方主管型;不同类型的管制传导机制均由管制事权传导和管制行为传导两部分组成,具有不同的自身特征。昆明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类型以央地协同型和地方直管型为主,注重与空间规划的协调,形成了央地协同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传导机制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岳文泽 王田雨 甄延临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厘清"三区三线"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的逻辑关系,并提出管制分区的创新思路,推进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建设。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三区三线"以"双评价"为科学基点,是整合空间类规划分区的核心举措,是用途管制的重要抓手。(2)"三线"与"三区"的区别在于,"三线"兼具"功能区"和"管制区"的双重属性,而"三区"则侧重于"功能区",因此需要在"三区"基础上,结合"三线",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体系。(3)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首先,需要建立与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科学的"双评价"范式;其次,构建"适宜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三区"格局优化模型;最后,依据"划管结合"原则,综合考虑功能和管控的双重要求,提出功能区与管制区融合的分区思路。(4)分区管制策略重点回答"不能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 "可以怎么做"等问题。研究结论:划定"三区三线"是为了建立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相协调的时空秩序,规范人类对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种行为。今后在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可落地、易管理的空间用途管控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贤金
当前,国家发展已经由以往的"讲规模、求增长"进入了"讲绿色、求生态"阶段。绿色竞争、绿色发展是未来长期、重大发展战略。本文从绿色发展和空间治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的统筹作用,提出了建设"生态国土"、推进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进行"生态经营"等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延利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对国土空间进行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从农业生产空间开发、城市空间利用到生态空间保护,分别对应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化时代生态文明。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空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也在城市空间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我们对于生态空间的开发保护制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谊 江灏 元妮娜
针对城市绿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在生态中国建设中应有的担当地位,以青岛市为例,论证了运用用途管制制度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绿化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通过立法供给落实城市绿化用途管制制度的路径,认为绿化分类是实施用途管制的基础,绿地系统规划是实施用途管制的依据,转用审批是实施用途管制的关键,绿地利用效益评估是实施用途管制的保证,执法监督是实施用途管制的保障。同时建立多重激励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实施用途管制制度的社会氛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