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6)
- 2023(16038)
- 2022(13517)
- 2021(12753)
- 2020(10615)
- 2019(24376)
- 2018(23488)
- 2017(44344)
- 2016(24172)
- 2015(27031)
- 2014(26957)
- 2013(26343)
- 2012(24156)
- 2011(21834)
- 2010(21454)
- 2009(20219)
- 2008(19971)
- 2007(17272)
- 2006(14447)
- 2005(12625)
- 学科
- 济(100264)
- 经济(100161)
- 管理(71215)
- 业(67249)
- 企(55091)
- 企业(55091)
- 方法(51348)
- 数学(46307)
- 数学方法(45812)
- 财(28237)
- 农(26662)
- 中国(25423)
- 业经(20889)
- 贸(20676)
- 贸易(20669)
- 易(20096)
- 学(19938)
- 制(17759)
- 地方(17697)
- 农业(17641)
- 务(17509)
- 财务(17464)
- 财务管理(17423)
- 企业财务(16592)
- 融(15318)
- 金融(15314)
- 技术(14950)
- 银(14915)
- 银行(14860)
- 环境(14732)
- 机构
- 大学(346852)
- 学院(346161)
- 济(143203)
- 经济(140496)
- 管理(136055)
- 理学(118801)
- 理学院(117543)
- 管理学(115560)
- 管理学院(114934)
- 研究(114406)
- 中国(86216)
- 科学(71557)
- 京(70979)
- 财(65923)
- 农(64502)
- 所(57688)
- 业大(56280)
- 中心(54087)
- 财经(53290)
- 研究所(52777)
- 农业(51359)
- 江(49520)
- 经(48705)
- 经济学(44507)
- 北京(43742)
- 范(42069)
- 师范(41489)
- 院(41048)
- 经济学院(40557)
- 财经大学(39957)
- 基金
- 项目(242288)
- 科学(190896)
- 基金(178789)
- 研究(168877)
- 家(158514)
- 国家(157264)
- 科学基金(134685)
- 社会(109022)
- 社会科(103545)
- 社会科学(103512)
- 基金项目(94742)
- 省(94445)
- 自然(90122)
- 自然科(87955)
- 自然科学(87925)
- 自然科学基金(86402)
- 划(80599)
- 教育(78234)
- 资助(72802)
- 编号(66188)
- 重点(54951)
- 部(53759)
- 成果(51858)
- 发(51273)
- 创(50851)
- 科研(47801)
- 创新(47635)
- 计划(46271)
- 教育部(45974)
- 国家社会(45863)
共检索到491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胡鹏 李军
本文通过整理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和同治《钦定户部则例》等相关文献,界定了清代政府救灾行为的基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清实录》建立政府救灾行为序列,结合粮价数据和自然灾害等数据,以1776—1840年的华北小麦市场为例,对政府救灾行为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清代中期,自然灾害对市场整合施加了显著影响,且存在以政府救灾行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即政府救灾行为是自然灾害影响市场整合的重要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萍
本文基于1982~2006年全球94个国家的跨国数据,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从中长期角度考察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所有国家样本的研究表明,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对发展中国家样本的研究表明,旱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尤为明显。洪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生产增长。地震带来了工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政府应科学评估不同自然灾害对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差异,以制订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经济增长 系统GMM估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荣 赵昶 赵粲钰
政府救济和农业保险是我国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两种手段。理论分析表明:政府救济费用增加既有可能引起农民增加投保(汲水效应),也有可能导致农民减少投保(挤出效应)。基于2001至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开展政府救济影响农业保险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控制各省的上年受灾程度、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户受教育水平的基础上,人均农村自然灾害救济费对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均产生显著的汲水效应。进一步引入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中的救灾支出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支持实证结论。该研究对我国健全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宏
依据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两个自然灾害数据库,以及联合国和世界银行1970年~2008年的统计数据,以洪水灾害损失为例,对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灾害损失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4个国家中除了美国和日本两个头号经济强国以外,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对GDP的弹性估计值都大于1,表明大部分国家的灾害损失水平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而大幅增长。由此,经济增长固然可以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但也可能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张和经济活动程度的加剧而导致自然灾害损失的增加。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经济损失 经济增长 面板模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晓丽 许锐 郝玲
自然灾害对吉林省粮食生产年均造成60亿元的损失,自然灾害已成为阻碍吉林省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水平,增强抵御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吉林省 粮食生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文进 许桂华 徐晓伟
通过将农业自然灾害作为外生冲击引入"三角"模型,建立涵盖通货膨胀惯性、超额需求和农业自然灾害外生冲击三者关系的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和中部地区而言,农业自然灾害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影响,而东部和西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农业自然灾害会造成当期通货膨胀水平下降,表明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需求负向冲击大于供给负向冲击,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业自然灾害引起的需求抑制作用。
关键词:
农业自然灾害 “三角”模型 通货膨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龙方 杨重玉 彭澧丽
中国稻谷总产量年际变化主要是由播种面积变化和单产变化决定的,其中,单产变化是主要的,其影响程度接近60%。而稻谷单产变化又是由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决定的,其中又以自然因素为主,其影响程度占48%~56%。实证分析表明,稻谷单产变化中,自然灾害影响产量与其他灾害成灾率的关联度最大,然后依次为水灾受灾未成灾率、其他灾害受灾未成灾率、水灾成灾率、旱灾成灾率和旱灾受灾未成灾率。因此,要稳定发展中国的粮食生产,必须重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稻谷 自然灾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林 汪丽萍
近年来,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加上农村生产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平衡,影响政府财政灾害补偿工作的因素较多,深入开展灾害补偿工作变得比较困难。本文基于河北省粮食生产自然灾害的财政补偿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财政补偿的开展情况,并对财政补偿发挥的功能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了粮食生产中自然灾害财政补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自然灾害 财政补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都闪闪 侯宇恒
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自然灾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及时防范气候变化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金融风险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自然灾害冲击、金融中介以及多个经济主体为分析对象构建了DSGE模型,阐明了自然灾害对金融变量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短期使资产价格上升,长期使资产价格下降,并提高了资本收益率的风险溢价;自然灾害冲击对银行信贷需求和总资产造成负向冲击,并使产出和资本存量减少;自然灾害冲击主要通过资产价格、融资成本以及信贷需求产生影响,加剧金融风险并反馈于实体经济。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碳减排等措施缓解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与金融风险,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体制机制建设,重点防范自然灾害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冲击效应及相关风险。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金融风险 宏观经济 GK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宏
根据我国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资料,我国最近30年来由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无疑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然而,自然灾害损失是由自然变异因素和社会经济的易损性共同决定的,同样的灾害事件在不同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条件下发生,其后果与影响显然不会相同。为此,本文对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建模与分析,探究了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演变与经济增长、人口、教育以及医疗等因素的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经一系列的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变化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由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来加以解释的。具体来说,经济总量与规模的扩大、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对灾害投入的增加以及医疗卫生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迎欣 周蕾 郜旭彤 李烨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公众参与到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中,不仅有效弥补"政府失灵"带来的缺陷,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效率如何还不明确。基于此,构建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效率评价的三项投入指标以及两项产出指标,采用模糊超效率DEA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并基于模糊数α-截集求解,然后选取2008—2017年具有代表性的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应急管理理论内容,有助于分析公众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中存在的不足,实现公众参与的良性发展,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效率。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德明 夏敏
基于经典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可知: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审计目标应服从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灾害发生初期,政府审计应强调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以确保救灾物资、资金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逐步增加效益审计;审计方法应当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各部门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收集信息,以避免审计失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政府审计部门,应承担起预防大灾之后经济系统发生"次生灾害"的职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俊晔 张峭 赵思健
【目的】探索建立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对省级单元小麦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方法】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理论,构建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差异化赋权方法,综合加权得到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I),基于I进行风险综合评价和分级,并利用小麦因灾损失估算值(L)进行验证。【结果】基于以小麦为承灾体的不同类型灾害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分析致灾因子的构成和危险性的区域分异;利用14个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区小麦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不稳定性(S)、致灾因子危险性(H)、承灾体脆弱性(V)和抗灾减灾能力(C)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利用各省区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值,借助GIS技术将风险...
关键词:
小麦 自然灾害风险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常立新
根据包头市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概括出本地区自然灾害的三大特点(自然灾害多,发生机率高,造成的损失大)。并从危害程度、时空分布、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六种主要灾害进行剖析,提出了减灾措施。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时空分布 防御措施 包头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文章从"汶川地震"后生产消费物资的供求,各方援助和政府宏观调控等角度对地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住房、日用消费品和粮食的供求变化可能会分别引发需求性的、结构性的和周期性的价格上涨;国内援助会使购买力发生区域性转移,而国外援助,货币性援助将会是物价上涨的助推器;基础设施投资和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引发需求拉动型的通胀和货币供给的增加。作者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价格水平 供求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