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24)
2023(19905)
2022(17161)
2021(16007)
2020(13548)
2019(31223)
2018(30849)
2017(58706)
2016(32151)
2015(36188)
2014(36117)
2013(35731)
2012(33023)
2011(29834)
2010(29848)
2009(27632)
2008(27263)
2007(24426)
2006(21382)
2005(18475)
作者
(96995)
(81494)
(80593)
(76815)
(51191)
(39406)
(36641)
(31998)
(30622)
(28846)
(27523)
(27411)
(25666)
(25471)
(25198)
(25101)
(24963)
(23901)
(23232)
(23137)
(20596)
(19928)
(19732)
(18626)
(18335)
(18132)
(18026)
(17936)
(16553)
(16328)
学科
(131000)
经济(130844)
(92126)
管理(87408)
(68716)
企业(68716)
方法(59130)
(54310)
数学(51894)
数学方法(51225)
农业(36238)
中国(33071)
(32657)
业经(31709)
(29776)
地方(28088)
(23960)
贸易(23951)
(23718)
(23253)
(19828)
理论(19747)
财务(19747)
财务管理(19700)
环境(19689)
技术(19674)
(19128)
企业财务(18614)
(18610)
银行(18522)
机构
学院(463467)
大学(462371)
(180586)
管理(178436)
经济(176706)
研究(157298)
理学(155308)
理学院(153483)
管理学(150462)
管理学院(149651)
中国(116031)
科学(103042)
(99761)
(97819)
(81359)
业大(80053)
(80040)
农业(77810)
研究所(74724)
中心(72994)
(68509)
财经(64436)
(61169)
北京(60937)
师范(60442)
(58733)
(56118)
(55092)
经济学(53409)
(50445)
基金
项目(322415)
科学(250103)
基金(231808)
研究(227980)
(206152)
国家(204244)
科学基金(172395)
社会(141644)
社会科(133774)
社会科学(133733)
(127692)
基金项目(123456)
自然(115041)
自然科(112208)
自然科学(112169)
自然科学基金(110142)
(107541)
教育(104183)
资助(94990)
编号(92920)
成果(74584)
重点(72702)
(69693)
(69258)
(66302)
课题(63777)
科研(62496)
创新(61974)
计划(61046)
大学(58908)
期刊
(197836)
经济(197836)
研究(127910)
(96931)
学报(86005)
中国(85790)
科学(75160)
农业(65566)
大学(63813)
学学(60793)
(60606)
管理(60407)
教育(46848)
(38788)
金融(38788)
技术(38491)
业经(37346)
(32491)
财经(30496)
经济研究(29614)
问题(27301)
(26500)
(26066)
业大(23915)
科技(23684)
图书(22490)
技术经济(21935)
资源(21331)
理论(20604)
统计(20542)
共检索到667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张海霞  杨锦秀  
由于自然灾害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和反贫困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67个少数民族村的调研数据,进行了自然灾害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影响的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自然灾害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弱质性;灾害所造成的大量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使低收入农户极易陷入贫困;救灾减灾机制的不完善,农户抵御灾害的能力弱,又使大量脱贫人口返贫。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庄天慧  张海霞  傅新红  
本文基于对四川、贵州、重庆的21个少数民族国家扶贫重点县的67个样本村的调查,从村级发展环境的角度运用有序Probit分析了影响样本村返贫程度的因素。分析表明,村级自然条件是影响返贫的最主要因素,经济条件是影响返贫的重要因素,村级社会条件中的医疗条件对返贫程度影响显著。提出了在民族贫困地区建立以生态建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贫困村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改善贫困村医疗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国敏  
自然灾害总是与贫困相伴随,且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破坏作用日益加重,从而导致一部分农村人口处在贫困线上,或使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们重新返贫,使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本文从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出了减灾与扶贫相结合;国家财政投入和农业保险相结合;“教育扶贫”和“移民扶贫”相结合;脱贫与巩固温饱相结合的现阶段农村扶贫新思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浩  庄天慧  蓝红星  
本文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户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灾、旱灾、风灾等气象灾害普遍加重了农户的脆弱性。对脆弱性各分解部分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表明,农户纯农业经营模式更容易导致分解部分的脆弱性,而教育、劳动人数和固定资产等提高能降低分解部分的脆弱性。这些结论说明,在气象灾害易发地带,扶贫政策应做适当调整;在扶贫对象瞄准方面,增加脆弱性维度的标准;在帮扶方面,特别加大对农户生产性投入的支持,发展多元化产业,促进兼业化经营,建立支持农户增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长效机制,增强其抵抗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纯阳  
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处于欲罢不能、欲办还休的两难境地,办学成本高昂。高中招生市场上则出现境遇两重天的局面,少数重点学校对优秀教育资源形成垄断之势,结果以一校之兴换来的却是一县教育之衰。教育收费水平远远超出了农户的支付能力,农户对现有教育投资成本形成高水平预期,因而降低了教育投资的热情。"以县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不适合贫困县的实际情况,在县级财政能力严重不足而向上级政府寻求转移支付的渠道又不宽敞的现实条件下,降低教育这种公共品的质量或者增加农民教育负担就势成必然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蒋鸣和  徐坚成  王红  
引言 0.1 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在农村贫困地区。绝对贫困的教育特征是“无学可上”和“有学不能上”。“无学可上”是指当地政府还未能提供保证全体适龄儿童入学的基本办学条件,“有学不能上”是特指贫困农户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子女辍学。这两个特征均涉及到贫困地区的教育财政和初等教育成本问题,十分有必要对此作出量化的分析,从而为政府采取政策干预措施提供信息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葛珺沂  
终结贫穷是人类的一个梦想。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人类奋斗的目标,也是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据研究,目前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中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居全国前列。本文旨在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由于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殊性,西部少数民族的农户行为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区的农户。因此,运用其他国家或者是其他省市脱贫的理论和经验以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会经常遇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困境。本文利用发展模型对云南省红河州各个县市的脆弱性做出了精确的计算,从而掌握整个地区的贫困程度和地区差异,由此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停  李卓  赵梦媛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致贫因素多元复杂,表现形式特殊多样,内生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脱贫攻坚进程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认为,在减贫与发展实践中纳入文化视角,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树立发展自信,重塑发展文化和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有鉴于此,文化基础上的减贫与发展,应该着重挖掘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发展所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为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供催化剂;搭建发展的平台与空间,为激发贫困人口的发展自信创造条件,以促进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俊梅  余维祥  
本文以贵州省50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例,分析了农村打工经济的发展对城市GDP的贡献,并认为:农村打工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城市GDP的增长,还可以对城市工资水平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城市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还可以促进城市吸引更多外资,从而间接地对城市GDP的增长做出贡献,并可通过增加消费形成城市GDP增长的动力源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吉海芳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明确提出,基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性的现实,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展,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而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结合现阶段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在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以河南省卢氏县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为案例,在目前贫困地区农村支付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支付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当前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深入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吉海芳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明确提出,基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性的现实,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展,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而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结合现阶段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在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以河南省卢氏县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为案例,在目前贫困地区农村支付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支付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当前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深入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军林  
西部地区是中国自然条件最恶劣,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贫困问题发生最广泛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地域位置的封闭性加上恶劣的生态条件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具有强烈的区域个性,同时也决定了反贫困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没有可以照抄照搬的现成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的独特性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要调整扶贫策略;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汤雪梅  
贫困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政府更是如此。自80年代初开始,在国家的统筹安排和领导下,我国各贫困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应清楚地看到,全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还有许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瑞华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邢波  
本文选取西部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优化对于区域反贫困的助推作用。研究发现,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银行金融中介尤其是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越重要,则本区域中小企业所能发挥的反贫困作用就会越大。未来应进一步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入手,实现对本区域企业自身素质的整体提升,显著发挥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反贫困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