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8)
- 2023(13869)
- 2022(11555)
- 2021(10726)
- 2020(9118)
- 2019(21124)
- 2018(20401)
- 2017(38780)
- 2016(21303)
- 2015(24134)
- 2014(23587)
- 2013(23705)
- 2012(22273)
- 2011(20224)
- 2010(19779)
- 2009(18507)
- 2008(18369)
- 2007(15928)
- 2006(13589)
- 2005(11991)
- 学科
- 济(91161)
- 经济(91063)
- 管理(57434)
- 业(55169)
- 方法(44436)
- 企(42311)
- 企业(42311)
- 数学(40404)
- 数学方法(40129)
- 农(25694)
- 中国(24930)
- 财(22792)
- 贸(20415)
- 贸易(20408)
- 易(19875)
- 学(18541)
- 业经(17871)
- 农业(17202)
- 地方(17129)
- 制(15704)
- 环境(14109)
- 务(13941)
- 财务(13924)
- 财务管理(13891)
- 银(13232)
- 融(13202)
- 金融(13198)
- 银行(13181)
- 企业财务(13110)
- 和(12796)
- 机构
- 大学(311944)
- 学院(308379)
- 济(132633)
- 经济(130270)
- 管理(115433)
- 研究(110785)
- 理学(100782)
- 理学院(99554)
- 管理学(98038)
- 管理学院(97469)
- 中国(83336)
- 科学(69516)
- 京(65988)
- 农(63778)
- 财(57808)
- 所(57489)
- 研究所(52924)
- 业大(51860)
- 农业(51213)
- 中心(50578)
- 财经(47477)
- 江(44207)
- 经(43467)
- 经济学(42265)
- 北京(41123)
- 院(39155)
- 范(39012)
- 经济学院(38571)
- 师范(38496)
- 财经大学(35505)
- 基金
- 项目(213986)
- 科学(167362)
- 基金(157952)
- 研究(148363)
- 家(141669)
- 国家(140547)
- 科学基金(118053)
- 社会(96510)
- 社会科(91597)
- 社会科学(91570)
- 基金项目(83943)
- 省(81621)
- 自然(78010)
- 自然科(76071)
- 自然科学(76040)
- 自然科学基金(74759)
- 划(70448)
- 教育(67182)
- 资助(64333)
- 编号(56711)
- 重点(49011)
- 部(48256)
- 发(46238)
- 成果(45027)
- 创(44296)
- 科研(42144)
- 创新(41628)
- 国家社会(41441)
- 计划(41039)
- 教育部(40666)
- 期刊
- 济(135713)
- 经济(135713)
- 研究(86539)
- 学报(58001)
- 农(57038)
- 中国(55671)
- 科学(50364)
- 财(44121)
- 大学(42122)
- 学学(40099)
- 农业(39388)
- 管理(37758)
- 融(26364)
- 金融(26364)
- 教育(24330)
- 财经(23675)
- 经济研究(23466)
- 技术(22944)
- 业(22703)
- 业经(21174)
- 经(20353)
- 问题(19228)
- 贸(17729)
- 版(16580)
- 世界(15705)
- 技术经济(15099)
- 资源(15020)
- 国际(14989)
- 业大(14840)
- 统计(14051)
共检索到442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龙方 杨重玉 彭澧丽
中国稻谷总产量年际变化主要是由播种面积变化和单产变化决定的,其中,单产变化是主要的,其影响程度接近60%。而稻谷单产变化又是由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决定的,其中又以自然因素为主,其影响程度占48%~56%。实证分析表明,稻谷单产变化中,自然灾害影响产量与其他灾害成灾率的关联度最大,然后依次为水灾受灾未成灾率、其他灾害受灾未成灾率、水灾成灾率、旱灾成灾率和旱灾受灾未成灾率。因此,要稳定发展中国的粮食生产,必须重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稻谷 自然灾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庄道元 陈超 赵建东
把全国31个省市1979~2007年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分成三个阶段,引入变截距双对数模型对不同阶段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三个阶段中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均较显著,而且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程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晓丽 许锐 郝玲
自然灾害对吉林省粮食生产年均造成60亿元的损失,自然灾害已成为阻碍吉林省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水平,增强抵御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吉林省 粮食生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林 汪丽萍
近年来,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加上农村生产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平衡,影响政府财政灾害补偿工作的因素较多,深入开展灾害补偿工作变得比较困难。本文基于河北省粮食生产自然灾害的财政补偿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财政补偿的开展情况,并对财政补偿发挥的功能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了粮食生产中自然灾害财政补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自然灾害 财政补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良顺
基于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水旱灾害、水利投资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显示:水旱灾害、水利投资、农业劳动力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与粮食非主产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水旱灾害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大于粮食非主产区,旱灾和水灾都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造成显著影响,而在粮食非主产区,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水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在粮食主产区,提高有效灌溉率、除涝率可以有效增加粮食产量,但在粮食非主产区,有效灌溉率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除涝率与粮食产量负相关。劳动力在粮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军 李志芳 石涛
本文通过对清代山西自然灾害与粮价波动的相关度的分析指出,二者呈显著相关。这一结论的出现与当时人口的增加、美洲白银大量输入引起的货币贬值以及人为阻碍市场流通等因素有关。但是,由于清代运行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及晋商的作用等抑制因素的存在,这种相关是微弱的,偏向低度相关。本文的借鉴意义在于完善的制度保障、稳定的货币利率、畅通的市场体系等对于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经济运行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粮食价格 清代 山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爽 周光美
文章利用滑动平均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基于西南四省市的灾害数据,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各省市受灾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2002年洪涝灾害呈上升趋势,2002年后呈下降趋势,干旱灾害变化幅度不大;1980—1991年风雹灾害呈上升趋势,1991年后呈下降趋势,低温灾害在2005年后略呈上升趋势。(2)西南四省市中,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干旱。干旱灾害受灾程度:云南>贵州>重庆>四川。(3)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重庆:低温>干旱>风雹>洪涝;四川:低温>风雹>洪涝>干旱;贵州:低温>干旱>洪涝>风雹;云南:干旱>风雹>低温>洪涝。低温是西南四省市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应加强防治。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粮食产量 灰色关联度 西南地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颖华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对居民粮食消费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侧重分析最近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对我国居民粮食消费安全的影响,以探求在自然灾害的不利环境中,社会应对居民粮食消费安全问题的举措。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粮食安全 消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九杰 崔卫杰 朱信凯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受耕地保护能力、政策保障能力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着重讨论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对粮食生产能力培育、降低粮食不安全性的作用。认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
自然灾害风险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名勇 周欢 刘洪
为了探究自然灾害对贵州粮食波动的影响规律,稳定贵州粮食产量,保障区域性粮食安全,选取贵州省1990-2013年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和1978-2013年自然灾害情况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灾害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特点。并从最常见的四大主要自然灾害入手,结合粮食产量波动基本特征,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解析了灾害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3年贵州粮食产量波动频率较高、幅度较大,平均周期约为4 a;自然灾害是影响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且呈负相关性;主要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旱灾、水灾、霜冻灾、风雹灾。针对贵州省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波动的特点,提出了要完善自然灾害防控体系,提高自然灾害预...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克强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的持续升级,生物能源生产加快发展,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中国自然灾害频繁的国情,对1978~2006年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中国今后应着力强化农业水利设施投资建设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丰 胡舟
本文基于农户供给行为理论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主产区稻农的供给行为模型。采用GLS法对2004-2014年稻谷主产区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三个品种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考察了农业种粮成本上升时的粮食最低收购政策实施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每年公布的最低收购价对主产区稻农的种植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类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定程度抑制了最低收购价的实施效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基于1985-2014年中国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生产成本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模型对三种作物生产成本上升之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要素价格调整效应是驱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生产规模效应,而技术进步效应和效率改进效应均能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但技术进步效应降低成本的作用更明显。2)劳动、化肥和其他要素价格均表现出正的价格调整效应,其中劳动价格影响最大。3)三种作物均存在规模经济性,但稻谷的规模经济性有所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规模经济性有略微的提升。4)技术进步效应能降低生产成本,其中,稻谷的技术进步效应对成本的降低作用要高于小麦和玉米,但效率提升对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较小。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我们认为进一步深化规模化种植、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推进小麦、玉米机械作业等均能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与此同时,考虑到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避免,可以尝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如套种)、延长农产品产业链等来增加土地收益,从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基于1985-2014年中国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生产成本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模型对三种作物生产成本上升之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要素价格调整效应是驱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生产规模效应,而技术进步效应和效率改进效应均能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但技术进步效应降低成本的作用更明显。2)劳动、化肥和其他要素价格均表现出正的价格调整效应,其中劳动价格影响最大。3)三种作物均存在规模经济性,但稻谷的规模经济性有所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规模经济性有略微的提升。4)技术进步效应能降低生产成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萍
本文基于1982~2006年全球94个国家的跨国数据,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从中长期角度考察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所有国家样本的研究表明,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对发展中国家样本的研究表明,旱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尤为明显。洪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生产增长。地震带来了工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政府应科学评估不同自然灾害对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差异,以制订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经济增长 系统GMM估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