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57)
- 2023(16432)
- 2022(13856)
- 2021(12759)
- 2020(10532)
- 2019(24196)
- 2018(23729)
- 2017(45143)
- 2016(24862)
- 2015(27800)
- 2014(27814)
- 2013(27643)
- 2012(26171)
- 2011(23958)
- 2010(24225)
- 2009(22109)
- 2008(22063)
- 2007(19946)
- 2006(17863)
- 2005(16041)
- 学科
- 济(106880)
- 经济(106771)
- 业(69111)
- 管理(62352)
- 农(49874)
- 企(45070)
- 企业(45070)
- 方法(39667)
- 数学(34944)
- 数学方法(34638)
- 农业(33144)
- 中国(30990)
- 地方(29412)
- 业经(25955)
- 财(25487)
- 学(22721)
- 贸(21079)
- 贸易(21065)
- 制(20555)
- 易(20385)
- 银(17461)
- 银行(17393)
- 环境(17020)
- 发(16969)
- 行(16693)
- 融(16553)
- 金融(16550)
- 技术(15736)
- 和(14811)
- 地方经济(14679)
- 机构
- 学院(359885)
- 大学(355936)
- 济(147079)
- 经济(143961)
- 管理(131053)
- 研究(130833)
- 理学(112321)
- 理学院(110870)
- 管理学(108948)
- 管理学院(108259)
- 中国(98942)
- 农(86845)
- 科学(84269)
- 京(76453)
- 所(69373)
- 农业(67764)
- 财(64831)
- 业大(63913)
- 研究所(63108)
- 中心(60509)
- 江(56946)
- 财经(50779)
- 范(49063)
- 师范(48478)
- 北京(47971)
- 院(46278)
- 经(46081)
- 州(45064)
- 省(44992)
- 经济学(44108)
- 基金
- 项目(240391)
- 科学(186151)
- 研究(171425)
- 基金(170838)
- 家(152259)
- 国家(150870)
- 科学基金(125963)
- 社会(107770)
- 社会科(101676)
- 社会科学(101642)
- 省(97009)
- 基金项目(91439)
- 自然(81818)
- 划(81370)
- 自然科(79688)
- 自然科学(79659)
- 自然科学基金(78206)
- 教育(76388)
- 编号(70040)
- 资助(67982)
- 发(57475)
- 成果(56295)
- 重点(54635)
- 部(51644)
- 创(49788)
- 课题(48672)
- 创新(46627)
- 科研(46378)
- 计划(45923)
- 发展(44936)
- 期刊
- 济(171530)
- 经济(171530)
- 研究(103498)
- 农(85888)
- 中国(76683)
- 学报(66434)
- 科学(58626)
- 农业(57859)
- 大学(48718)
- 财(48574)
- 学学(46222)
- 管理(43334)
- 融(36767)
- 金融(36767)
- 教育(36597)
- 业经(33439)
- 业(29706)
- 技术(29084)
- 经济研究(25746)
- 财经(24279)
- 问题(24087)
- 经(20913)
- 版(20550)
- 资源(18613)
- 业大(18189)
- 世界(17838)
- 科技(17605)
- 技术经济(17577)
- 图书(17039)
- 贸(16820)
共检索到548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梦洁 陈宝峰 丁文喜 石高超
本文以汶川地震为研究背景,通过构建灾害发生前后灾区农户的收入模型,实证研究了灾前、灾后影响受灾地区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及其异同。除此之外,本文从高低收入组间差异角度,实证分析了灾害发生前后农户收入影响因素的组间差异。研究表明,无论是灾前还是灾后,外出务工对农户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增长作用,且灾后这种影响比灾前有所扩大。地震发生后,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户收入的增长作用比灾前有所增加。地震对高低收入组农户外出务工情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能导致高低收入组间农户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
关键词:
农户收入 收入方程 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卢晶亮 冯帅章 艾春荣
本文基于独特的2007年和2009年四川省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汶川大地震对农户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我们发现地震造成农户收入下降,但人力资本和非农务工对于缓解地震对收入的负向冲击具有显著作用。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款项起到对于收入下降的弥补作用,也使得农户的消费水平在震后保持较快增长。然而,政府提供的住房重建补贴和贷款却不足以负担农户的建房成本。
关键词:
农户收入 农户消费 汶川大地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惊柱
基于课题组实地调查数据,本文从农户经营主体的微观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在赈灾政策支持下的家庭资源配置行为,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和LINGO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赈灾政策支持下,农户资源配置行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在灾害发生初期,赈灾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小,作用期短,农户资源的非农产业配置效率高于农业产业配置效率,在农业生产中,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过剩,资金资源不足;在恢复发展期,赈灾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大,作用期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涛 张磊 蒋远胜
银行长期贷款对遭受巨灾的农户恢复重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巨灾灾区农户贷款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政府干预性,二是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三是存在由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的希望政府兜底还款的心理风险。在风险提高条件下,农户的长期贷款的违约率是否上升,影响因素又有何不同?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根据对四川5个重灾样本县农村信用社的访谈和32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农房重建贷款的违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贷款的违约率较高但控制有效;地震灾区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和还款意愿降低影响了正常履约;巨灾后就业扶持政策效果优于直接经济补贴;信用贷款会降低贷款履约率,而邻里亲朋借贷对履约有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严绍兵 吕怀涛 万丛颖 刘畅 郭晓丹 刘丹丹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时间之长、涉及工作之繁、施行难度之大均为救灾活动之最,也决定了其成为救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战役,必然要求以大战略和长效机制保证救灾活动取得最终胜利。本文首先给出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研究综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出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时期全国性长期机制的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家灿 李蔚
文章通过现实观察,发现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程度不同的旅游景区恢复均较迟缓的现象,进而对灾害地旅游景区进行了细分,界定了非灾害旅游景区和灾害旅游景区,阐明了灾后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存在负面的波及效应,致使其游客流失严重、恢复缓慢。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14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放式/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自然灾害背景下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的波及效应有3种,分别是联结性波及效应、整体性波及效应和泛化性波及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贾建民 李华强 范春梅 郝辽钢 王顺洪 解洪
5.12汶川地震及所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给灾区民众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感知,导致人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文章通过实际调研数据,对比分析重灾区和非重灾区民众的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对地震的熟悉性、可控性程度,以及伴随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应对行为反应。文章最后总结了对比分析结果,并提出地震风险感知与应急沟通方面可资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风险感知 心理健康 应对行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玉峰 蒋远胜
理解农户融资偏好是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四川汶川5.12地震前2008年和震后2010年两次调研共722户灾区农户样本数据,发现地震影响和政府行政干预改变了农户灾后初期的融资偏好、农房重建贷款存在逆向选择风险等。政府可设置租金来缓解灾后金融抑制程度,但长期需建立健全农村保障制度取代其熟人圈层保障功能,逐步培育农村金融需求;金融机构需要将自身融入到乡土熟人圈层,并持续改变农户融资偏好而获得发展。
关键词:
5. 12地震 农户 融资偏好 变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卢阳旭 赵延东
文章使用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社会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震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网络和灾后恢复的制度性安排等因素对农村家庭获得住房重建资金的方式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震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社会网络资源量较丰富的家庭能够获得更多住房重建资金。家庭社会网络中亲戚比例较高对于家庭获得亲友借贷的金额有正面作用,但对获得更多建房资金却有负面影响。政府统一建房补贴和银行贷款政策都更偏重于处在受灾更严重地区的家庭。可见,灾后重建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社会网络遵循"相对优势法则"配置资源,而政府灾后恢复制度则更可能遵循"相对需求法则"进行资源配置,二者共同支撑着灾后恢复重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余崇媛 庄天慧
本文分析农户家庭的内部特征中生产生活设施、家庭规模、性别构成、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对自然灾害承灾力产生的影响。以四川省211户受灾农户的调查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农户的自然灾害承灾力均值为0.39,标准差为0.09,体现农户自然灾害承灾力整体很弱;且三州的农户自然灾害承灾力存在明显差异,凉山州农户承灾力(0.38)低于阿坝州(0.41)和甘孜州(0.43),这与四川省灾害和贫困的分布表现出一致性,即凉山州是自然灾害和贫困最集中的地区。提出提高农户承灾力,必须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注重教育与健康条件和住房结构的改善;农户承灾力的提高应和农户反贫困策略相结合;公共资源应对农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吉多 周荣 朱清海
在汶川大地震的应急管理中,各参与主体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在实际的运行中也会存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唯有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彼此信任、资源整合、互相协调、权责统一、共同合作机制,才能促进自然灾害有效的管理。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协同治理 汶川大地震 比较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淼
城乡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监管,不仅直接关系到应急决策政令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也关系到灾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但应急监管机制建设却进展缓慢,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并确立的监管模式,由于只是一种常态监管模式,其在应急状态下的监管力量、动力机制、方式手段、组织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立足现有工作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应急监管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监管机制 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淼
城乡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监管,不仅直接关系到应急决策政令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也关系到灾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但应急监管机制建设却进展缓慢,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并确立的监管模式,由于只是一种常态监管模式,其在应急状态下的监管力量、动力机制、方式手段、组织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立足现有工作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应急监管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监管机制 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志海
本文以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指导,对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农户的生计资本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灾区贫困村农户人力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的总水平分别为0.3639、0.3071、0.1302、0.4431、0.5815,农户五种生计资本极不平衡,生计策略受到影响和制约,地震后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十分突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宏
根据我国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资料,我国最近30年来由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无疑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然而,自然灾害损失是由自然变异因素和社会经济的易损性共同决定的,同样的灾害事件在不同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条件下发生,其后果与影响显然不会相同。为此,本文对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建模与分析,探究了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演变与经济增长、人口、教育以及医疗等因素的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经一系列的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变化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由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来加以解释的。具体来说,经济总量与规模的扩大、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对灾害投入的增加以及医疗卫生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