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7)
2023(9458)
2022(7813)
2021(7242)
2020(5967)
2019(13120)
2018(12676)
2017(24797)
2016(13531)
2015(14447)
2014(14021)
2013(13806)
2012(12800)
2011(11520)
2010(11426)
2009(10529)
2008(10355)
2007(9094)
2006(8012)
2005(6754)
作者
(38858)
(33050)
(32500)
(30919)
(20360)
(15984)
(14551)
(12955)
(12515)
(11329)
(11232)
(10770)
(10231)
(10149)
(10025)
(9997)
(9839)
(9545)
(9488)
(9157)
(8381)
(8058)
(7818)
(7565)
(7551)
(7358)
(7223)
(7096)
(6607)
(6591)
学科
(56241)
经济(56166)
(45210)
(44979)
管理(36276)
农业(30025)
(23571)
企业(23571)
方法(21886)
数学(20272)
数学方法(20184)
(18324)
业经(16991)
中国(14030)
收入(12040)
(11969)
(11361)
贸易(11358)
(11106)
地方(10950)
农业经济(10045)
(9588)
(9344)
(8976)
农村(8970)
环境(8809)
(8777)
技术(8751)
(8534)
银行(8502)
机构
学院(191061)
大学(186187)
(85486)
经济(84228)
管理(75369)
理学(66871)
理学院(66253)
管理学(65370)
管理学院(65047)
研究(64409)
(58625)
中国(49997)
农业(45218)
科学(39991)
业大(38575)
(37644)
(36517)
(33047)
中心(30810)
研究所(30163)
财经(30008)
农业大学(28468)
(27824)
(26676)
经济学(26321)
经济学院(24255)
经济管理(23887)
(22619)
(22534)
财经大学(22221)
基金
项目(136633)
科学(107616)
基金(102112)
研究(96342)
(91104)
国家(90257)
科学基金(76773)
社会(65471)
社会科(61780)
社会科学(61762)
基金项目(54819)
(53283)
自然(49337)
自然科(48033)
自然科学(48013)
自然科学基金(47200)
(43731)
教育(40658)
资助(39670)
编号(37708)
(33654)
(30777)
(30149)
重点(29972)
(28666)
国家社会(28514)
成果(28492)
(27217)
创新(26836)
科研(26489)
期刊
(95392)
经济(95392)
(62843)
研究(50207)
农业(42271)
学报(36056)
中国(33985)
科学(31466)
大学(27488)
学学(26901)
(26410)
业经(22911)
管理(20632)
(20063)
金融(20063)
(19882)
经济研究(14447)
财经(14240)
问题(13816)
农村(13736)
(13736)
农业经济(13402)
(12160)
(12035)
世界(11794)
技术(11392)
业大(11149)
农业大学(10007)
经济问题(9967)
商业(9438)
共检索到270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卢晶亮  冯帅章  艾春荣  
本文基于独特的2007年和2009年四川省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汶川大地震对农户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我们发现地震造成农户收入下降,但人力资本和非农务工对于缓解地震对收入的负向冲击具有显著作用。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款项起到对于收入下降的弥补作用,也使得农户的消费水平在震后保持较快增长。然而,政府提供的住房重建补贴和贷款却不足以负担农户的建房成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闻媛  曹佳楠  
本文以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为例,选取全国31个省(市、区)2002-201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数据,通过合成控制法研究地震过后四川省居民文化消费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震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受到显著且长期的负面影响,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并未受到显著影响,整体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明显不如城镇居民的结果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城乡地区受灾程度的差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层次的不同、政府与社会各界对灾区民众的援助以及地震给社会整体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吉多  周荣  朱清海  
在汶川大地震的应急管理中,各参与主体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在实际的运行中也会存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唯有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彼此信任、资源整合、互相协调、权责统一、共同合作机制,才能促进自然灾害有效的管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家灿  李蔚  
文章通过现实观察,发现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程度不同的旅游景区恢复均较迟缓的现象,进而对灾害地旅游景区进行了细分,界定了非灾害旅游景区和灾害旅游景区,阐明了灾后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存在负面的波及效应,致使其游客流失严重、恢复缓慢。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14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放式/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自然灾害背景下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的波及效应有3种,分别是联结性波及效应、整体性波及效应和泛化性波及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远胜  汪霞  申志伟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农户的灾后重建带来巨大的资金需求,而金融机构贷款是满足需求的主渠道。根据四川省5个重灾县45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先对灾区农户的财产损失、灾后重建的资金缺口及其筹资渠道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然后用Logistic模型识别了农户信贷资金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灾区农户的户均总损失为46464元,其中房屋损失占81.7%;农户的资金需求具有缺口大、筹资渠道有限等特点;57%的被调查农户获得银行贷款,96.7%的农户贷款是为了建房,贷款的期限和额度主要集中在1~5年和1~5万元;影响农户贷款需求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农户地形、收入和损失。文章最后提出了三点政策性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卫星  周洪建  
大量事实表明,每发生一种重大灾害总会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形成破坏力远超单一灾种的灾害链现象。要有效防范灾害链风险,理清其形成过程、构建其评估模型是前提。在梳理国内外链式风险评估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链案例,初步提出灾害链风险评估的概念模型。①孕灾环境敏感性是致灾因子链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决定灾害链风险的链发概率,确定影响孕灾环境敏感性的因素及定量关系是评估关键;②灾害链中承灾体重复受灾导致脆弱性增大,脆弱性变化评估的引入将提高灾害链风险评估结果的精度。本文旨在为完善区域灾害系统理论,进一步推动灾害链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克竞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民政部等部门统计,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以"5·12"汶川地震灾害为例,此次震灾给受灾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梦洁  陈宝峰  丁文喜  石高超  
本文以汶川地震为研究背景,通过构建灾害发生前后灾区农户的收入模型,实证研究了灾前、灾后影响受灾地区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及其异同。除此之外,本文从高低收入组间差异角度,实证分析了灾害发生前后农户收入影响因素的组间差异。研究表明,无论是灾前还是灾后,外出务工对农户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增长作用,且灾后这种影响比灾前有所扩大。地震发生后,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户收入的增长作用比灾前有所增加。地震对高低收入组农户外出务工情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能导致高低收入组间农户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严绍兵  吕怀涛  万丛颖  刘畅  郭晓丹  刘丹丹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时间之长、涉及工作之繁、施行难度之大均为救灾活动之最,也决定了其成为救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战役,必然要求以大战略和长效机制保证救灾活动取得最终胜利。本文首先给出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研究综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出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时期全国性长期机制的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东旻  许艺煊  
如何识别自然灾害对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一直是一个计量难题,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观计量实证方法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本文以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作为随机事件,基于2002-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独特的城镇家庭数据,综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三重差分(TD)等方法,检验了地震对灾区城镇家庭收入、消费及储蓄行为的影响。首先,在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大规模地援建救助背景下,灾区城镇家庭的收入在地震发生一年后相对震前大幅增加,但却在地震发生五年后相对震前有所减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震后五年内援建救助任务日渐完成,援建救助对家庭收入的正向作用程度不断减弱。其次,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内,地震对灾区城镇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始终显著为负。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灾区城镇家庭震后"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客观存在。最后,地震显著提高了灾区城镇家庭的储蓄率。但由于长期收入减少,长期储蓄率的增长幅度相对短期较小。此外,本文还发现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反应有所不同,最终表现为灾后家庭储蓄率变化的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宋旭光  庞明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曹志来  王伟同  吕怀涛  孙克竞  管永昊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的筹措与运行是抗震救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系统分析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的资金筹措及配置方式,研究了赈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并在体制和制度层面进一步思考了如何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资金筹措与运行的长效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铮  程君凤  顾新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灾后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提出了灾后重建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灾害。据中国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公布,截至5月21日12时地震已直接造成41353人遇难、274683人受伤、累积失踪32666人、(截至20日24时)累计解救和转移被困人员396811人、公路受损里程28829公里、桥梁损毁3053座共计135162延米、9个县市形成33处堰塞湖的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四川特大地震已造成41353人遇难。人民日报,2008年5月22日第2版)。而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中央企业初步估算就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央企损失估算300多亿元受灾企业已开始重建工作。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新  
"5·12"汶川大地震对震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破坏。素有"粮仓"之称的四川是全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和产粮大省,短期内地震势必对全国粮食和猪肉价格造成一定冲击,给目前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带来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