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6)
2023(5551)
2022(4418)
2021(4233)
2020(3372)
2019(7289)
2018(6962)
2017(13520)
2016(7437)
2015(7904)
2014(7710)
2013(7756)
2012(7228)
2011(6618)
2010(6796)
2009(6485)
2008(6398)
2007(5980)
2006(5364)
2005(4653)
作者
(20173)
(17566)
(17002)
(16417)
(10534)
(8396)
(7510)
(6886)
(6550)
(6038)
(6031)
(5725)
(5307)
(5246)
(5214)
(5144)
(4986)
(4977)
(4774)
(4737)
(4361)
(4284)
(4168)
(4151)
(4022)
(3930)
(3877)
(3592)
(3550)
(3524)
学科
(47997)
(34686)
经济(34647)
农业(32122)
(27171)
管理(14625)
业经(14620)
农业经济(12271)
中国(10383)
(9349)
农村(9332)
(9183)
(9169)
劳动(9166)
方法(8702)
地方(8633)
数学(8095)
发展(8089)
(8087)
数学方法(8061)
(7648)
土地(7235)
(7193)
收入(7136)
及其(7109)
建设(6951)
人口(6850)
农业劳动(6446)
(6442)
企业(6442)
机构
学院(107454)
大学(101339)
(49508)
经济(48672)
管理(41928)
(41626)
研究(37119)
理学(36653)
理学院(36327)
管理学(35873)
管理学院(35682)
农业(30990)
中国(30166)
业大(23439)
科学(21499)
(20597)
(20327)
农业大学(18894)
(18516)
中心(18448)
研究所(16612)
(16417)
财经(15801)
经济管理(15206)
经济学(14611)
(14568)
(14430)
(14090)
(13805)
(13530)
基金
项目(72828)
科学(57931)
研究(56949)
基金(53614)
(46111)
国家(45582)
科学基金(38982)
社会(38667)
社会科(36148)
社会科学(36140)
(29188)
基金项目(28705)
(26458)
编号(24235)
教育(22949)
(22825)
自然(22489)
自然科(21720)
自然科学(21713)
自然科学基金(21331)
资助(20191)
成果(19003)
(17365)
(16673)
国家社会(16632)
(15879)
重点(15458)
课题(15321)
(15266)
(14731)
期刊
(62932)
经济(62932)
(51024)
农业(34773)
研究(28958)
中国(25936)
业经(17995)
科学(17340)
学报(17276)
大学(14817)
学学(14582)
(14473)
农业经济(14261)
(13918)
农村(13467)
(13467)
(13118)
金融(13118)
问题(9897)
管理(9201)
农村经济(9081)
(8770)
世界(8722)
社会(8189)
经济问题(8104)
社会科(7477)
社会科学(7477)
财经(7476)
资源(7216)
技术(7017)
共检索到161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杨旭宇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自然灾害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导致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自然灾害冲击通过增加家庭农业收入损失、信贷需求与相对贫困感,提高劳动力流动的概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赈灾重建等政策的实施、较强的农村宗族网络为家庭抵御灾害提供了保障机制,降低农村劳动力"因灾外流"的可能性。相比而言,对于复杂自然灾害引发的劳动力外流,家庭抵御灾害能力相对有限,政策的及时干预十分必要并且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从自然灾害角度为解释中国人口流动问题提供经验依据,也为制定人口管理政策、建设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哲  李晓静  刘斐  夏显力  
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年调研数据,构建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村家庭非农就业选择影响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验证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正向影响会随着自然灾害强度的增加而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嵌入,会弱化自然灾害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信贷约束却会强化这一影响。这意味着现阶段面对自然灾害冲击,农户家庭成员应积极尝试非农就业,不仅能够促进资本存量重构,还可以缓解家庭生计压力,增加农户家庭收入,避免农户家庭因灾致贫。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后建  
文章使用2012年西部民族地区7个省份、757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评估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灾害冲击显著提高了农民创业行为的发生概率,平均而言,自然灾害冲击将促使农民创业概率提高1.53%。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关系嵌入性程度的增加,教育水平的提高、村庄交通的改善和农民幸福感的提升,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民创业行为的积极影响会逐渐强化。上述结论意味着自然灾害的冲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完全是消极的。文章丰富和拓展了自然灾害冲击与农民创业的相关研究,对于推动农民创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龙耀  徐曼曼  刘俊杰  
理论上讲,信贷是农户受到灾害冲击之后的主要事后管理策略之一。然而,在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信贷策略的可及性和有效性有待检验。本文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自然灾害冲击下的农户正规信贷策略。结果显示,短期而言,受到自然灾害冲击农户的正规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规模均较高,但是自然灾害短期冲击的影响不存在滞后效应;长期来看,相比于较少受到自然灾害冲击地区的农户,灾害频发区的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与信贷规模均无显著差异,正规信贷不能成为灾害频发区农户的有效风险管理策略。此外,家庭预防性储蓄作为重要的事前风险管理策略降低了农户对正规信贷的依赖,非正规信贷和商业性保险能与正规信贷形成有效的互补关系,而来自于私人和政府的转移支付体系在应对自然灾害冲击时的作用有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红  王新军  
本文选取非典时期全国208个城市416组数据,对非典疫情与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针对保险需求不足的问题,利用保费补贴来补救的方法是可行的。(2)证实了人们在灾前灾后对风险发生的主观概率呈先低估后高估的特点,同时证明了最优承保水平与人们对灾害风险可能发生的主观概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重大灾害事件发生之前,公众对政府灾后救助的预期会对灾前保险购买需求产生挤出效应,但需要满足两个重要前提:保险公司公平定价以及个人绝对风险厌恶递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国敏  
自然灾害总是与贫困相伴随,且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破坏作用日益加重,从而导致一部分农村人口处在贫困线上,或使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们重新返贫,使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本文从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出了减灾与扶贫相结合;国家财政投入和农业保险相结合;“教育扶贫”和“移民扶贫”相结合;脱贫与巩固温饱相结合的现阶段农村扶贫新思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林煜恩  于家齐  池祥萱  
为遵循十九大报告中各地区协调发展、优化资产管理、服务于实体经济等经济发展目标,本研究以Keynes(1936)提出的谨慎性动机为切入点,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产权性质为分组条件,将自然灾害的影响划分为面积、人口、经济损失因素,讨论企业面对自然灾害的现金持有量变化,以及导致现金持有量变化的动因。结果发现:国有企业面临的地域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或经济损失较多时均会降低现金持有量,而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较高的国有企业面对较多的受灾人口或较高的经济损失又会做出提高现金持有水平的决策。民营企业对较多的受灾人口和较高的经济损失会降低现金持有水平,而社会履行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面对较高的经济损失会提高现金持有量。其现金波动可能与高管为增加企业未来的可保性而产生的损失趋避心理有关。同时我们还发现民营企业受自然灾害冲击时表现出的损失趋避效应总体上比国有企业凸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晓光  
农村劳动力冲击波肖晓光(一)近两年来,在我国不少地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各种渠道大规模涌入城市的各种生产、经营领域就业,对城市劳动力就业构成了明显冲击,形成了农村劳动力排挤城市劳动力的现象。据我们调查发现,当前普遍出现的这种农村劳动力排挤城市劳动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德明  夏敏  
基于经典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可知: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审计目标应服从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灾害发生初期,政府审计应强调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以确保救灾物资、资金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逐步增加效益审计;审计方法应当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各部门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收集信息,以避免审计失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政府审计部门,应承担起预防大灾之后经济系统发生"次生灾害"的职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慧  吴昊旻  方巧玲  
在中国自然灾难频发与劳动市场特征变迁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10-2018年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成本粘性“效率观”的视角,研究自然灾难冲击如何影响民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调整。本文发现:在调整成本与管理层预期影响下,灾难冲击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其中“数量”粘性提高更为显著,而“薪酬”粘性不显著,即相较于裁员,在遭遇灾难冲击时,企业会偏向调整员工薪酬。另外,本文发现劳动保护程度越高,灾难冲击下劳动力成本粘性越高,但企业、政府、市场的积极应对能缓解这一影响。拓展研究发现:不同的灾难类型对民营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存在差异性影响;且灾难冲击主要提高了民营企业生产人员的劳动力成本粘性。本文不仅是从企业决策视角对灾难冲击经济后果的重要补充,也丰富了中国制度背景下企业劳动成本调整的文献。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华金秋  
美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每年都会造成相当数额的经济损失。根据美国1988年制定的《救灾和紧急援助法》,联邦政府有责任为受灾严重地区提供援助,以减轻灾难造成的破坏。2006年以来,美国审计总署(GAO)发布了关于灾后重建的多个审计报告,为国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本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姜淮  刘长滨  
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的关键之一,是救济基金的筹集。论文基于联盟博弈的理论分析了国家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红十字会等社会机构募捐三条途径,对国家财政、地方财政、社会募捐机构三方,应筹集救济基金的比例进行了论证。使全社会对恢复重建救济基金筹集的满意度最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卢晶亮  冯帅章  艾春荣  
本文基于独特的2007年和2009年四川省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汶川大地震对农户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我们发现地震造成农户收入下降,但人力资本和非农务工对于缓解地震对收入的负向冲击具有显著作用。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款项起到对于收入下降的弥补作用,也使得农户的消费水平在震后保持较快增长。然而,政府提供的住房重建补贴和贷款却不足以负担农户的建房成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林  郭宇畅  郭赞  
本文针对我国灾害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了从政府救灾的单一管理体制,到农业保险参与灾害管理并形成科学化全面化的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根据农业保险在灾害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参与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现代农业自然灾害管理思路与运行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照  危平  
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7—2018年间8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自然灾害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此类事件对不同地区的行业股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任一规模的地质灾害对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林牧渔、采矿、运输仓储行业都有显著负向影响。大规模地质灾害对西南地区建筑行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东北地区建筑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任一规模的气象灾害都对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建筑、农林牧渔、运输仓储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向相反。大规模气象灾害对西南地区采矿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东北地区采矿业则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地质灾害只对西南地区水利/公共设施业、租赁业产生影响,对东北地区相同行业没有影响。本文量化了不同规模自然灾害对不同地区行业股票市场的影响,为完善股票市场的物理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必要的证据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