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7)
- 2023(12821)
- 2022(10763)
- 2021(10016)
- 2020(8474)
- 2019(18964)
- 2018(18491)
- 2017(36124)
- 2016(18534)
- 2015(20833)
- 2014(20020)
- 2013(19512)
- 2012(17760)
- 2011(15670)
- 2010(15478)
- 2009(14060)
- 2008(13913)
- 2007(11680)
- 2006(9728)
- 2005(8270)
- 学科
- 济(80254)
- 经济(80175)
- 管理(54978)
- 业(54076)
- 企(46235)
- 企业(46235)
- 方法(37505)
- 数学(31783)
- 数学方法(31327)
- 贸(22536)
- 贸易(22522)
- 易(21843)
- 农(20024)
- 中国(19562)
- 业经(18937)
- 财(18664)
- 技术(17414)
- 地方(16289)
- 学(14342)
- 理论(14042)
- 制(13784)
- 产业(13126)
- 农业(12991)
- 和(12126)
- 融(12035)
- 金融(12033)
- 银(12010)
- 银行(11994)
- 技术管理(11502)
- 行(11460)
- 机构
- 大学(257623)
- 学院(257602)
- 济(116160)
- 经济(114240)
- 管理(104907)
- 理学(91777)
- 理学院(90886)
- 管理学(89470)
- 管理学院(88971)
- 研究(83298)
- 中国(62027)
- 京(51891)
- 财(49823)
- 科学(46833)
- 财经(40809)
- 中心(39401)
- 所(38797)
- 经(37249)
- 经济学(36873)
- 江(36088)
- 研究所(35362)
- 业大(34924)
- 农(34682)
- 经济学院(33465)
- 范(32149)
- 师范(31859)
- 北京(31805)
- 院(31201)
- 财经大学(30761)
- 州(28870)
- 基金
- 项目(180968)
- 科学(145437)
- 研究(135165)
- 基金(134073)
- 家(115837)
- 国家(114938)
- 科学基金(100675)
- 社会(89414)
- 社会科(85076)
- 社会科学(85058)
- 基金项目(70825)
- 省(69977)
- 自然(63364)
- 自然科(61831)
- 自然科学(61815)
- 教育(61215)
- 自然科学基金(60696)
- 划(58294)
- 资助(53436)
- 编号(53106)
- 成果(41503)
- 创(41097)
- 部(40789)
- 重点(40699)
- 发(40119)
- 创新(38544)
- 国家社会(38275)
- 教育部(35981)
- 课题(35699)
- 人文(35537)
- 期刊
- 济(118055)
- 经济(118055)
- 研究(73770)
- 中国(43368)
- 管理(40098)
- 财(37627)
- 学报(34175)
- 科学(34105)
- 农(30582)
- 大学(27935)
- 学学(26401)
- 教育(24109)
- 技术(23261)
- 融(21746)
- 金融(21746)
- 农业(21254)
- 经济研究(20605)
- 业经(20049)
- 财经(19811)
- 贸(17506)
- 经(17294)
- 问题(16796)
- 国际(14968)
- 技术经济(13269)
- 商业(13116)
- 科技(12813)
- 世界(12084)
- 统计(12073)
- 业(11933)
- 策(11821)
共检索到367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厉兵 汪洋
本文融合自然灾害对需求的复杂影响和多源比较优势理论,建模并实证了在国际分工背景下进口国发生自然灾害对出口国贸易流动的影响。据此,出口国可有效组织国内各产业调整生产经营。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产业层次贸易流动 多源比较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媛 李涛
针对现有的自然灾害灾情等级评估方法,未考虑评价指标的层次性,评价权重设计忽视其客观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三角函数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利用群决策中偏好集结思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评价指标层次关系的自然灾害灾情等级评估模型及其算法,最后给出了应用该方法对我国2002~2009年历年自然灾害灾情等级分级的计算结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吉多 周荣 朱清海
在汶川大地震的应急管理中,各参与主体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在实际的运行中也会存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唯有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彼此信任、资源整合、互相协调、权责统一、共同合作机制,才能促进自然灾害有效的管理。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协同治理 汶川大地震 比较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定胜 杨小凯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把交易成本和内生比较优势引进到李嘉图模型中,考察了政府对不同的贸易政策机制的选择。有趣的结果是均衡的贸易政策和国际分工水平有紧密的关系,如果完全国际分工,政府之间会进行贸易谈判,谈判的结果是贸易自由化,如果部分国际分工,均衡的贸易政策是由纳什关税对策导致的单边贸易保护和单边贸易自由化共存。
关键词:
交易成本 贸易模式 贸易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段亚丁 车维汉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石,该理论以简洁的方式阐明了国家之间如何以及为什么要进行贸易这一命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企业层面的生产率和出口关系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此过程中,研究国家层面的生产率与出口关系的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也因为Jonathan Eaton和Samuel Kortum(2002)文献(EK模型)的出现而得到广泛运用,且研究方法也日益丰富。本文梳理了战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实证研究的发展脉络,评析了该理论的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以期有助于对比较优势理论和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谷克鉴 刘厉兵
文章遵循李嘉图生产率比较优势思想,将比较优势动因分解为差异化全要素生产率、受要素使用效率作用的有效要素禀赋、经济制度等因素,结合我国2000-2006年19个产业对30个国家贸易流动的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制度、原材料和实物资本的有效要素禀赋以及地理距离作为比较优势动因的经济和统计意义显著,它们可以看作是我国当前比较优势动因多样性的载体。最后据此对我国进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生产率 有效要素禀赋 经济制度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程正军
本文对70年代以来在西方贸易理论界较为流行的新李嘉图主义理论及该理论对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对H—O—S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较为系统地介绍。认为它是一种动态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第二次革命。同时对其不足也作了一些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正军 张国圣
新李嘉图主义一词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文献中,用以描述以皮罗·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的精神实质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新李嘉图主义的经济理论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之中,主张返回到李嘉图传统。伊恩·斯蒂德曼(IanSteedman)、迪克西特(A.Dixit)、梅特卡夫(J.S.Metcalfe)等新李嘉图主义者又把这个新范畴引入国际贸易理论领域,用新李嘉图主义的理论精髓解释国际贸易,因而可以认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寿 李安渝
本文从信息产品角度分析出口边际成本和总成本为零的现象,指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基于信息产品的特殊经济特征——边际成本为零,从产成品——物质、能量、信息产品的不同经济特征,以及产品的生产要素的成本特征入手,提出新的概念,对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探索性改进,对国际贸易新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为我国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文 潘英丽
文章在2×2×2李嘉图模型下,考察汇率对比较优势影响以及产业结构的决定。通过国内产品市场和国际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得出影响一国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有一国的消费偏好、进出口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实际汇率和及与实际汇率有关的比较优势等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和平 刘厚俊 吴福象
在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比较优势的新兴古典贸易模型,通过引进劳动生产率参数,得出了两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证明了这一条件不仅与比较优势有关,还与两国固有的国际交易费用有关,从而证实了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存在的缺陷以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自由贸易的必要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国安 范昌子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喻志军
本文目的在于给出客观准确评价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论文通过理论推断阐述了随着社会进步,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贸易竞争力水平和来源也将不断更新。进而通过计算中国、美国、德国的相应指数和实证比较外贸竞争力的不同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归纳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综合评价中国贸易竞争力的思路和原则。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俞雷 钱建娣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然而,随着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双方贸易冲突和摩擦加剧。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贸易失衡可能的原因,从比较优势原理出发分析了中美贸易格局。本文认为,中美两国的巨额贸易顺差符合比较优势原理,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国承接了大量如电子信息产业等成熟期产业,发挥了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舒燕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研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形成和转换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从服务贸易总量、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迅速,远超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总体竞争力低,结构不平衡。运用1982-2006年的数据,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影响因素的多要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FDI对服务贸易出口显著正相关。其中,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 TC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