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9)
2023(9553)
2022(8587)
2021(8148)
2020(6824)
2019(15928)
2018(15901)
2017(30668)
2016(16833)
2015(18941)
2014(18945)
2013(18875)
2012(17240)
2011(15553)
2010(15351)
2009(13678)
2008(13217)
2007(11198)
2006(9642)
2005(8212)
作者
(49889)
(41226)
(41045)
(38984)
(26227)
(19894)
(18657)
(16415)
(15806)
(14658)
(14321)
(13803)
(12980)
(12928)
(12707)
(12658)
(12568)
(12318)
(11670)
(11641)
(10453)
(10014)
(9987)
(9370)
(9295)
(9235)
(9165)
(9064)
(8301)
(8264)
学科
(63773)
经济(63698)
管理(46783)
(43857)
(36896)
企业(36896)
方法(31602)
数学(27219)
数学方法(26890)
(17431)
(16592)
中国(15556)
(14997)
业经(14076)
地方(13149)
(11837)
理论(11560)
环境(11310)
农业(11282)
(10759)
贸易(10755)
(10416)
技术(10305)
(9969)
(9942)
财务(9909)
财务管理(9895)
企业财务(9393)
(9340)
教育(9198)
机构
大学(237798)
学院(234890)
管理(95467)
(86813)
经济(84781)
理学(83660)
理学院(82674)
管理学(81154)
管理学院(80748)
研究(79954)
中国(56963)
科学(53889)
(51832)
(41112)
(40595)
业大(38987)
研究所(38122)
(37767)
中心(35318)
北京(32966)
(32410)
农业(31917)
(31876)
师范(31574)
财经(31172)
(29440)
(28423)
(26791)
师范大学(25864)
技术(25279)
基金
项目(170364)
科学(132395)
基金(122665)
研究(121284)
(108315)
国家(107450)
科学基金(91416)
社会(72974)
社会科(68992)
社会科学(68973)
(66451)
基金项目(66396)
自然(62710)
自然科(61026)
自然科学(61010)
自然科学基金(59881)
(56769)
教育(54783)
资助(50576)
编号(49706)
成果(39295)
重点(38369)
(36556)
(35880)
(35100)
课题(33747)
科研(33099)
创新(32717)
计划(32188)
大学(31335)
期刊
(91352)
经济(91352)
研究(66271)
学报(42220)
中国(40358)
科学(38215)
(35835)
管理(33424)
大学(30870)
学学(29025)
(26601)
教育(26204)
农业(25508)
技术(19755)
(15539)
金融(15539)
业经(15006)
图书(14211)
经济研究(13964)
财经(13885)
(13327)
科技(12862)
资源(12636)
理论(12218)
林业(11765)
(11642)
问题(11590)
实践(11412)
(11412)
业大(11144)
共检索到327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育峰  
植被-气候关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植被地理学、植被生态学的研究范围,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而受到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等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概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自然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特别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的可能结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育峰  
预测性植被制图(PVM)是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建模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已为国外的许多生态学家、地理学家在开展全球变化的影响研究中所采用。本文在简述了PVM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其方法进行了归纳,并探讨了PVM对气候-植被响应模型研究的作用。在文中作者特别强调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建模中的重要性,并对GIS支持下的构模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总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姗姗  王涛  刘康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根据物种特征和植被类型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反演地质时期的气候特征,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林线作为气候变化的"强信号",是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不同尺度林线研究差异显著,均可反映诸多尺度气候变化信息。基于此,文章创新从样点尺度、景观尺度和区域尺度分别阐述了林线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方法新动向。通过新视角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林线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月  樊高峰  张小伟  李正泉  高大伟  
基于改进的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重构了2001—2010年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反演了浙江近10 a来的植被生长状况,利用分段多项式拟合和动态阈值法提取了自然植被重要物候期(生长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生长季长度等),分析了植被物候期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探讨了植被物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浙江植被覆盖有所减少,整体下降趋势不显著,平均植被生长季为222 d,长度略有延长,其中开始时间提前趋势不显著,而结束时间推迟显著。②植被生长季为3月下旬至11月中旬,植被生长季的开始时间从北往南逐渐推迟,生长季结束时间相对集中,其中生长季...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波  
陆地植被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是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总量。在全球CO2浓度持续变化的过程中 ,作为一个对外界综合环境因素敏感的指标 ,陆地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是关注的焦点。简要介绍了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研究方法的状况 ,着重对当前 2种主要生产力模型 (GLO PEM模型和NASA CASM模型 )的测定原理、方法、测定结果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同时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也进行了介绍。表 2参 1 8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任正超  朱华忠  史华  柳小妮  
潜在自然植被(PNV)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和农牧业的生产与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利用最后间冰期至未来2070s六个时期的温度和降水量数据,模拟中国PNV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CSCS将六个时期中国PNV分别划分为39、37、38、40、40和40类以及10个类组。(2)寒冷干旱型类组主要分布在西北,温暖湿润型和炎热潮湿型则分布在中东部和南方。除冻原和高山草地、冷荒漠、半荒漠和温带森林草地4个类组呈现下降趋势外,其余均为上升趋势。(3)温带森林草地转变为亚热带森林草地的面积最大,占总变化面积的35.4%。(4)CSCS既未包含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又能模拟长时间序列的PNV演替。(5)最后间冰期至未来2070s,森林类组向纬度和海拔高度更高的北方及青藏高原移动。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PNV概念的界限,揭示了气候变化对PNV演替的作用机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远航  张峰源  刘滨辉  
【目的】采用遥感提取植被物候的方法,以小兴安岭为研究区,构建森林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分析森林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GIMMS NDVI 3g影像,运用一元六次多项式拟合植被生长曲线,并结合逐像元动态阈值法提取小兴安岭1982-2015年森林植被生长开始期(SOS)、生长结束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共3种物候参数;利用ArcGIS软件,将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数据与植被物候参数逐像元分析,得到物候参数与气象因子偏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特征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植被SOS逐渐提前,植被EOS逐渐推迟,植被LOS逐渐延长的规律。(2)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集中在日序第112.1~128.3天,年际变化在1998年前后出现转折,1998年前呈显著提前趋势(R~2=0.284,P=0.028),1998年后呈不显著推迟趋势(R~2=0.002,P=0.86),导致整个时间段(1982-2015年)变化不显著,变化幅度为每10年提前0.12 d(R~2=0.001,P=0.872);森林植被EOS集中在第277.3~294.8天,年际变化呈现显著推迟趋势,变化幅度为每10年推迟2.33 d(R~2=0.294,P<0.01)。(3)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对当年4月温度的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2月温度;植被EOS对当年8月降水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6月温度。【结论】(1)小兴安岭森林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与水热条件多年平均值呈现出比较一致的空间规律特征。(2)研究期植被EOS的变化主要受8月降水的变化驱动,8月降水的下降是导致植被EOS显著推迟的主要原因。(3)20世纪末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引起2月温度在1998年前后呈现由显著上升转变为不显著下降,引起植被SOS变化趋势在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导致整个时间段植被SOS变化不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秀琴  王亚华  
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最重要议题之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新兴研究方向,目前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综合管理方式与集成研究,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机制,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均衡性管理,公众参与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的政策制定,对减缓措施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适应气候变化的定性分析方法(多尺度适应综合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等。适应性管理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伴随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策略,未来应在分析中国各流域水资源不确定性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气候变化情景下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性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东平  严芳芳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是更为现实的重要选择,而减少或消除适应气候变化障碍是适应过程的关键。适应气候变化障碍是指在挖掘适应气候变化潜力的过程中,通过政策、计划或措施能够消除或减少的约束。文章在阐述适应气候变化障碍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国内外对适应气候变化障碍及其适应对策的相关研究,简单介绍了一种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社会生态系统诊断框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未来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强调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发展规划中,兼顾适应气候变化需要,以减少适应成本和适应障碍。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甘爱平  
随着世界贸易量的急剧增长,贸易自由化引起了一系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贸易自由化是否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贸易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围绕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在对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后,侧重于分析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述评: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国际贸易隐含碳。这些研究对我国减排目标和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钦  赵雪雁  王亚茹  雒丽  薛冰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加剧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脆弱性,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围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开展了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去或当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土地、农作物、病虫害、人类健康等农户生计资本的宏观影响以及局地或区域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等方面。从发展趋势看,亟需开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建立合理的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的评估框架,加强对模拟、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及...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怒云  宋维明  
旨在研究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政策,国内外就碳汇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汇背景、碳汇概念、碳汇意义、碳汇技术、碳汇市场、碳汇政策及碳汇项目等7个方面。在对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认为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谁琼  黄贤金  
对近10a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成果作了综述。气候变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干预气候变化过程中涉及经济过程的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适应措施的成本和收益、国际合作机制和涉及代际公平的折现率选取。在研究方法上,对得到广泛运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和碳税机制作了详细的评述。在应用层面上,欧美发达国家在城市气候变化经济评估系统建立和碳税征收方面都有成功的应用,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我国气候变化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来说,比较适合在发达省份以市域或省域为单位开展成本收益评估,发展中省份则应将更多关注放在评估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害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此外,我国也应关注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涌  董会娟  郗凤明  刘竹  
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全球变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碳足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并迅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本文从碳足迹的起源和各种定义入手,系统阐述了碳足迹的概念,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碳足迹的各种分类。本文重点介绍了碳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IPCC计算方法和碳足迹计算器等四大类,并总结和比较了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客观分析和评价了当前碳足迹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四个主要的碳足迹评估标准:英国的PAS2050:2008标准、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媛  李蓓蓓  李忠明  
重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可为分析当前气候变化规律和模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提供历史参考情景。古代私人日记中保存的气候信息,因其直观性强、分辨率高等特点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成为重建历史气候时使用较多的一类代用数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日记资料,已经重建了多个地区历史上的温度、降水及物候变化,并已逐步由定性描述发展到定量研究。本文从代用指标、研究方法、研究成果3个方面,对基于日记的历史气候重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得到以下结论:①重建指标选取上,国内外均较常使用天气情况日数和感应记录两类指标;此外,国内常用自然生长植物的物候期,而国外还使用风向、云量等指标;重建指标类型可分为定量、半定量、定性3类,定量与定性指标使用较多,半定量指标使用相对较少。②重建方法上,中外研究者多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转换法等;资料校对方法上,西方学者多采用器测资料进行检验,国内则常选用方志与官私文件进行校订。③国外研究的重建内容主要涉及区域温度和降水;而国内除了温度和降水重建外,还研究了沙尘和梅雨等中国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利用日记重建历史气候的优势在于,日记中保存的历史气候信息细节丰富、时间分辨率高,因而能够很好地保证重建结果的准确性。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应继续改进代用指标的定量转换和重建结果的校验方法,并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同类研究结果的集成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