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2)
2023(12368)
2022(10260)
2021(9322)
2020(7777)
2019(17260)
2018(17161)
2017(30941)
2016(17459)
2015(19385)
2014(19085)
2013(18328)
2012(16953)
2011(15609)
2010(15894)
2009(14838)
2008(14139)
2007(12635)
2006(11305)
2005(10253)
作者
(51567)
(42947)
(42822)
(40500)
(27345)
(20595)
(19496)
(16704)
(16364)
(15469)
(14532)
(14428)
(14062)
(13731)
(13560)
(13201)
(12649)
(12629)
(12611)
(12139)
(10890)
(10803)
(10505)
(9862)
(9792)
(9692)
(9658)
(9484)
(9015)
(8685)
学科
(71464)
经济(71383)
管理(44190)
(40317)
(31132)
企业(31132)
方法(25363)
中国(23640)
数学(21826)
地方(21545)
数学方法(21376)
(21366)
业经(16758)
(16522)
(14255)
农业(14246)
(13686)
(12934)
银行(12906)
(12888)
金融(12880)
(12574)
理论(12207)
环境(12162)
(11869)
(11861)
贸易(11853)
地方经济(11651)
(11365)
(10725)
机构
学院(238786)
大学(233545)
(90643)
研究(88644)
经济(88529)
管理(83421)
理学(70431)
理学院(69509)
管理学(67646)
管理学院(67231)
中国(66450)
科学(57546)
(51428)
(48180)
(46887)
研究所(42397)
(42146)
中心(39934)
业大(38589)
(38587)
农业(37899)
(34189)
师范(33728)
北京(32706)
(32394)
财经(31912)
(31333)
技术(30593)
(30399)
(28698)
基金
项目(158228)
科学(122823)
研究(114691)
基金(110211)
(97802)
国家(96985)
科学基金(81381)
社会(69624)
(66319)
社会科(65831)
社会科学(65820)
基金项目(56583)
(55089)
教育(53508)
自然(52923)
自然科(51520)
自然科学(51505)
自然科学基金(50516)
编号(47639)
资助(45768)
(39593)
成果(39156)
重点(36726)
课题(35490)
(33177)
(32423)
发展(31102)
创新(30982)
(30590)
计划(30312)
期刊
(110578)
经济(110578)
研究(71334)
中国(58052)
(46710)
学报(43274)
科学(37767)
教育(34556)
管理(32982)
(31888)
农业(31828)
大学(31479)
学学(29655)
(23794)
金融(23794)
技术(22754)
业经(20778)
经济研究(18080)
(16684)
财经(15116)
问题(13652)
(13053)
统计(12610)
(12563)
科技(12227)
图书(12161)
业大(11763)
(11548)
职业(11214)
(11163)
共检索到379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源  严兴洪  
为探明野生坛紫菜的性别真相以及野外的性别观察与室内遗传杂交实验所得性别结果相反的原因,对可能影响天然坛紫菜性别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5.8S rDNA保守区域的序列分析结果证实,野生坛紫菜群体中的雌雄同体与雌雄异体个体均属同一物种。坛紫菜颜色突变体与野生型间的杂交品系在天然条件下栽培所产生的F1叶状体出现了亲本色的分离与重组,95.6%的小叶状体(约5 mm)为由2~4色块构成的颜色嵌合体,它们长大后的每个色块只出现一种性别,颜色嵌合体也是性别嵌合体,该结果与室内杂交实验一致,这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坛紫菜的减数分裂位置与性别分离模式均未改变。但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近基部的1~2个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庞通  刘建国  林伟  
2007年11月到2009年4月在海南黎安,以养殖多年的红褐色长心卡帕藻为材料,跟踪观察了四分孢子形成、释放、萌发以及配子体苗形态建成过程。结果表明,(1)该长心卡帕藻被确定为四分孢子体,四分孢子形成和释放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2008年4月到2008年10月)。(2)人工诱导可促使四分孢子萌发并形成胚苗,胚苗色泽出现明显分化,有红褐色、黄绿色、深绿色、黄绿—红嵌合等不同类型。(3)四分孢子萌发率达到87.1%±7.2%,培养皿内胚苗平均日生长率为(6.3±1.1)%/d,在四分孢子萌发10d左右假根出现并于培养30d左右消失。(4)胚苗经过约5个月实验室培养发育成的配子体苗达到了下海挂养程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兴洪  何亮华  黄健  宋武林  马平  有贺佑胜  
为了阐明雌雄异体紫菜减数分裂的发生时期,对坛紫菜生活史的各阶段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用卡诺固定液(无水酒精∶冰醋酸=3∶1)分别固定室内培养的坛紫菜各生活阶段的活体材料,在明亮处放置数日使细胞褪色至白色。然后,先用铁矾苏木精染液对固定材料进行染色处理,再进行压片、显微观察和拍照记录。观察结果表明,精子囊细胞、叶状体营养细胞和2个细胞的壳孢子萌发体中的核相是单倍的,染色体数N=5;果孢子、丝状体细胞、膨大细胞和壳孢子的核相是双倍的,染色体数2N=10。精子囊细胞、果孢子和丝状体细胞的分裂是有丝分裂。在壳孢子萌发的第1次细胞分裂过程中,观察到了减数分裂的细线期、偶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和后期等;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谷灵芝  丁洪昌  严兴洪  
坛紫菜壳孢子萌发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为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不同的四分体,随后由这个四分体发育成一个基因型嵌合的叶状体。由坛紫菜与长紫菜种间杂交所产生的杂合丝状体成熟后释放出壳孢子,后者在分裂初期出现了大量的细胞崩溃死亡,通过对单个的壳孢子萌发体进行定点跟踪观察后发现,细胞崩溃死亡不仅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直接产物即处于二细胞期、三细胞期、四细胞期的萌发体,当细胞数大于4个的萌发体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会出现细胞崩溃死亡。绝大部分的壳孢子能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处于二细胞期的萌发体,随后进行第二次减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亦弛  王文磊  徐燕  许凯  纪德华  陈昌生  谢潮添  
突变体是开展坛紫菜(Neoporphyra haitanensis)良种选育和性状遗传调控机理研究的重要材料。为获得坛紫菜突变体,本研究利用不同强度的γ射线辐照(辐射剂量梯度:700、900、1100、1300、1500 Gy)处理野生品系NSD35的幼苗,恢复培养结果显示,γ射线照射导致叶状体部分细胞死亡,且藻体细胞的死亡量随着诱变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突变的细胞数量随着辐射剂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经1300 Gy处理后藻体的突变细胞最多。之后利用体细胞酶解技术和单克隆技术获得了突变体的纯系藻体,从中初步筛选出性状各异的株系67个,并利用14个表型性状对其中21个株系的F_(1)代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突变体F_(1)代群体中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系数增加。突变体的多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藻体长度与宽度、鲜重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宽度与鲜重、叶形态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鲜重与颜色显著负相关(P<0.05);藻体不同部位的厚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叶型与藻体中部、尖端的厚度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遗传距离为20),将21份材料分成4个主要类群,分别为颜色偏红的藻体组、宽而生物量大的藻体组、薄而日均增长快的藻体组和长而窄的藻体组。综上所述,γ射线对坛紫菜叶状体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本研究为开展坛紫菜经济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研究以及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材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钟晨辉  韩军军  唐隆晨  何培民  张鹏  林琪  
为掌握坛紫菜叶状体生长与发育的最适光谱成分,实验以坛紫菜雌性叶状体为培养材料,探究了不同光质(白、蓝、绿、红光)的LED光源对叶状体营养生长、发育分化、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及光合色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复合型白光下培养25 d后,藻体的叶长和鲜重分别为单色光下的2.42~3.86倍和2.64~4.50倍,白光下叶状体生长速率最快,鲜重增加最多,而单色光限制了藻体的营养生长。与白光下培养相比,在红、绿光下培养,藻体的藻胆蛋白合成受到明显限制,藻红蛋白含量分别下降了44.1%和43.2%,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下降了11.6%和12.5%。然而,在蓝光下培养的藻体,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较白光下分别增加了94.3%和16.2%,且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始终较高,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表现出对光源的长期适应。蓝、绿光在坛紫菜叶状体营养细胞发育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均能加快藻体梢部细胞的分化并提前进行单性生殖,而白光和红光在这一过程中的效应不明显。其中,蓝光能够促进单性生殖孢子萌发成正常的单性生殖丝状体,而绿光则会阻断这一发育途径,使单性生殖孢子萌发体的色素体暗淡、内含物中空,最终消亡。研究表明,单色光源限制了坛紫菜叶状体的营养生长,且会对叶状体的光合色素组分和Fv/Fm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但其中的蓝光可以诱导坛紫菜单性叶状体提前进行单性生殖。这也为进一步探讨坛紫菜叶状体的光适应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兴洪  刘新轶  张善霹  
条斑紫菜壳孢子经室内10~80d培养后长成的叶状体分别被酶解成单个细胞,后者在液体培养基中发育成正常叶状体、畸形叶状体、细胞团、性细胞囊等10种不同类型的再生体,它们的形态与结构、细胞排列与大小,放散单孢子难易程度及最终发育结果等均不同。来自日龄不同的种藻的细胞,其再生体类型的数目和各类再生体的百分数不同。当种藻日龄为10~30d时,在它们的单离细胞再生体中出现了极少的细胞团,正常叶状体和具假根畸形叶状体的百分数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急剧减少,但不具假根的畸形叶状体百分数却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当种藻日龄大于40d以后,它们的单离细胞就几乎不能直接再生成正常叶状体。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细胞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文君  李赟  戴继勋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自由丝状体生长过程中,从营养藻丝、壳孢子囊枝到成熟的壳孢子囊枝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光镜下自由丝状体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外部形态、色素体位置和颜色均发生变化;电镜观察显示了3个不同时期细胞的超微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核、色素体、类囊体、内质网、蛋白核、线粒体、液泡、红藻淀粉和质体小球等。在自由丝状体的生长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变化为细胞壁增厚并产生脊突;色素体数量减少、分布位置从连续排列在细胞两侧到分散排列在细胞边缘,并且在类囊体膜之间出现空隙;红藻淀粉量增多并充满细胞间质。对这些变化与自由丝状体生长环境水温、光照强度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悦  崔晓山  陈娟娟  杨锐  严小军  
为了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内源性植物激素的变化趋势与坛紫菜在高温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以在宁波象山采集的"浙东1号"坛紫菜叶状体为样品,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选择离子模式作为分析手段,系统地分析了高温胁迫条件下,坛紫菜中11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环境中共检测出7种植物激素,分别为异戊烯腺苷、异戊烯腺嘌呤、反式玉米素核苷、吲哚乙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茉莉酸。在20、25、28和35°C下,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含量随着刺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吲哚乙酸、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和异戊烯腺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石佩峰  丁洪昌  严兴洪  
圆紫菜(Pyropia suborbiculata)被认为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但是否优于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仍是未知。本研究分别将圆紫菜野生品系(PS-WT)和坛紫菜栽培品系(PH-WT10)的壳孢子萌发体和叶状体置于23℃(常温)和30℃(高温)下培养,结果发现:培养14 d后,在23℃ 组中,PS-WT和PH-WT10的壳孢子萌发体的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均超过99%,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30℃组中,PS-WT的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分别为32.9%和99.3%,分别比PH-WT10提高了96.1%和101.4%,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在30℃组中,含9个以上细胞的壳孢子萌发体的百分率,PS-WT和PH-WT10分别为86.1%和1.0%,两者差异极显著(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元  谢潮添  陈昌生  纪德华  周巍巍  
以坛紫菜耐高温品系Z-61 F4代叶状体为试验材料、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为对照,研究了高温胁迫(30℃、26℃)与正常培养温度(21℃)下,处理不同天数(0、2、4、6、8、10 d)后坛紫菜叶状体中自由基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发现耐高温型坛紫菜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过程:高温胁迫→活性氧含量上升→细胞膜氧化受损,产生过量膜脂过氧化物→细胞感受到过量的活性氧信号→抗氧化系统和渗透压调节系统共同响应,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含量下降。同时比较两种紫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路超  崔彬彬  黄禄君  孙鹏  张国君  李云  
为揭示同源四倍体花序的遗传变异机制,对同源四倍体刺槐和二倍体刺槐的花序生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二倍体刺槐相比,同源四倍体刺槐的花序长度没有明显变化,但着生的小花数量明显提高;同源四倍体刺槐花序不同位置小花的发育呈现不同步性;分别从同源四倍体刺槐与二倍体刺槐中克隆出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LFY和TFL1的同源基因的部分片段,其同源性分别达到98.44%和98.00%,而去甲基化剂5-acazC能够明显抑制变异花序的形成和促进花序提前开花。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霞  丁洪昌  严兴洪  
以日龄60 d的圆紫菜(Pyropia suborbiculata)野生型品系(PS-WT)和突变型品系(PS-L)的叶状体为实验材料,分别酶解获得它们的离体单细胞,观察后者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发育形态,并探究光强和温度对离体单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圆紫菜叶状体的离体单细胞可发育成不同类型的再生体:正常苗、畸形苗、细胞团和性细胞团等。在光强为10~80μmol photons/(m~2·s)范围内,2个品系离体单细胞的再生体中正常苗、细胞团和丝状体的百分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适宜的高光[40~60μmol photons/(m~2·s)]可促进再生体单孢子的放散。温度在18~24℃范围内,2个品系离体单细胞的再生体中正常苗、畸形苗的百分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高温(27~30℃)会抑制正常苗的形成,以及促进畸形苗的形成和再生体单孢子的放散。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周伟  朱建一  沈颂东  王金锋  徐建荣  许璞  
对条斑紫菜和坛紫菜的果孢子、丝状体以及壳孢子的核分裂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两种紫菜染色体数分别是3和5,从果孢子萌发到壳孢子萌发阶段为二倍体核,核分裂都具同源染色体配对特征。在果孢子萌发和营养藻丝、孢子囊枝和壳孢子囊细胞分裂中,分裂前期末同源染色体紧密配对聚合,进入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上排列,同源染色体仍一一对应,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在壳孢子萌发的核分裂中,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更加紧密,中期过程出现联会染色体分离的特征,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显示减数分裂特点。本文还讨论了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对观察研究紫菜二倍体细胞核分裂的影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魏家慧  李国梁  汪文俊  梁洲瑞  鲁晓萍  刘福利  孙修涛  张朋艳  
以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丝状体为材料,研究了温度(15℃、25℃和35℃)与光强(40、100和300 μmol·m~(-2)·s~(-1))对营养藻丝和孢子囊枝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期揭示紫菜丝状体发育的光温调控机制,为建立高效精准紫菜育苗技术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5℃和25℃实验组中,营养藻丝和孢子囊枝的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总光合速率(P_(g))和净光合速率(P_(n))均随光强升高而降低。在300 μmol·m~(-2)·s~(-1)下,营养藻丝的F_(v)/F_(m)和P_(g)趋于零,P_(n)为负值。在25℃、40 μmol·m~(-2)·s~(-1)下,营养藻丝的呼吸耗氧速率(R_(d))在实验周期内一直显著高于孢子囊枝;其他组则随胁迫时间延长,二者间R_(d)差距逐渐缩小。总体上,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孢子囊枝F_(v)/F_(m)、P_(g)和P_(n)均显著高于营养藻丝,而R_(d)与营养藻丝相当。在35℃实验组6 h时,孢子囊枝的F_(v)/F_(m)显著高于营养藻丝,但随光强升高直线下降(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