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98)
2023(17956)
2022(15380)
2021(14112)
2020(11858)
2019(26723)
2018(26192)
2017(49481)
2016(27413)
2015(30439)
2014(30364)
2013(29620)
2012(27094)
2011(24417)
2010(24207)
2009(22447)
2008(21828)
2007(19254)
2006(16850)
2005(14736)
作者
(81374)
(67678)
(67312)
(63906)
(42923)
(32558)
(30421)
(26509)
(25683)
(24013)
(22986)
(22922)
(21813)
(21258)
(20976)
(20748)
(20613)
(20050)
(19370)
(19341)
(17135)
(16505)
(16378)
(15461)
(15128)
(15114)
(15006)
(14801)
(13635)
(13467)
学科
(101965)
经济(101818)
管理(80563)
(73412)
(60956)
企业(60956)
方法(45603)
数学(38715)
数学方法(38286)
(28737)
(28695)
中国(27285)
(24755)
业经(24095)
(22992)
地方(21317)
(19365)
贸易(19353)
农业(19095)
(18797)
理论(18143)
(18031)
财务(17952)
财务管理(17917)
环境(17445)
企业财务(16993)
(16582)
银行(16507)
(16481)
技术(16306)
机构
大学(386648)
学院(386359)
管理(148314)
(146235)
经济(142897)
研究(131725)
理学(128436)
理学院(126905)
管理学(124567)
管理学院(123871)
中国(96108)
科学(85391)
(82730)
(70771)
(69365)
(67031)
业大(63114)
研究所(61475)
中心(59034)
(56891)
农业(55853)
财经(55291)
北京(51947)
(51471)
师范(50822)
(50097)
(48409)
(45839)
经济学(43272)
技术(41936)
基金
项目(270588)
科学(210395)
基金(194484)
研究(192267)
(172794)
国家(171385)
科学基金(145239)
社会(120018)
社会科(113628)
社会科学(113602)
(106641)
基金项目(103854)
自然(96639)
自然科(94224)
自然科学(94194)
自然科学基金(92480)
(90316)
教育(88124)
资助(79488)
编号(77609)
成果(62443)
重点(61087)
(58166)
(57368)
(56025)
课题(54251)
创新(52342)
科研(52003)
计划(50635)
(49434)
期刊
(159323)
经济(159323)
研究(109203)
中国(74617)
学报(70326)
(64058)
科学(61151)
管理(52823)
(52748)
大学(52000)
学学(49341)
农业(43658)
教育(43310)
技术(31001)
(30602)
金融(30602)
业经(27363)
财经(26414)
经济研究(25239)
(22510)
(22392)
问题(20798)
(20107)
科技(19908)
业大(18861)
图书(18126)
理论(17312)
资源(17040)
商业(16671)
技术经济(16577)
共检索到558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邵敏  蔡沙沙  赖启福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感官营销理论,构建“感官印象—感知形象—体验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感官印象对旅游体验质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加入动觉后的感官印象通过激活目的地形象感知影响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性别在旅游者感官印象与情感形象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但在认知形象影响路径中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因此,自然景区经营者应设计具有动觉体验元素、性别情感差异的感官景观,通过强化自然景区舒适度形象和社区形象,营造身心放松、愉悦唤醒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自然景区旅游者的体验质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贺新  刘备  汪榕  
在体验经济时代,游客对旅游商品和服务体验的追求给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变化,体验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的主流。游客体验作为一个关键的价值决定因素,影响着游客的最终购买决策。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旅游目的地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笔者在梳理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目的地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并以北京、云南、四川部分旅游景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游客个人因素包括游客的性别、学历、收入等都会影响游客的购物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商品、销售环境、购物服务及其文化因素对游客购物体验产生重要影响。按照对游客购物体验影响的重要程度,旅游目的地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是:商品因素、环境因素、服务因素、文化因素。这一排列顺序凸显了旅游目的地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的独特性。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改善游客购物体验、促进旅游购物市场发展等相关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欣  程振锋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旅游承载着传播红色文化、增强国家认同的历史使命。基于游客体验视角,探究红色旅游游客公民行为的关键影响要素和形成机理成为红色旅游项目质量建设的理论参照。根据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框架,文章构建基于文化依恋和感知传承价值的链式中介模型,明晰认知体验与文化体验对游客公民行为的作用机理与影响路径,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894份红色旅游游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红色旅游目的地提供的认知体验与文化体验正向影响游客公民行为;文化依恋在认知体验、文化体验与游客推荐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感知传承价值在认知体验、文化体验对游客反馈行为及推荐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文化依恋与感知传承价值在认知体验、文化体验和游客反馈行为及推荐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文章不仅在理论层面为旅游体验与游客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提供有益补充,也在实践层面对于引导红色旅游管理主体转变思维,以主客共建的方式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旸  张捷  赵宁曦  
游客的重游对成熟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重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旅游流与微观游客行为两个层面上研究重游现象。通过滞后变量回归,发现旅游流增长存在显著滞后影响效应;通过比较宜兴重游游客和首游游客的差异,发现他们在年龄、职业、旅游地花费、旅游地停留时间、出游动机和出游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比较了不同二值响应模型对重游意愿建模的效果,并使用Logit模型参数估计值进行解释,认为导游满意度、停留时间和入游交通方式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并推导出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重游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健华  余建辉  
一些热门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往往人满为患,如何科学合理的调控游客数量是旅游景区非常棘手的一个难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景区目前已经采用的各种游客数量调控技术,并从多个角度对它们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对旅游景区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调控技术提出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文彤   王晨叶   张玉林  
非遗进景区现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而文旅融合的协同关系同样强调文化赋能旅游的重要作用。从需求侧出发探索旅游者非遗体验质量对旅游景区品牌感知评价的影响作用机制,成为非遗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以广州市陈家祠及佛山市祖庙景区为案例地,基于565份旅游者有效问卷数据,探索旅游者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与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者体验质量越高,越易对非遗景区品牌作出积极性评价;此外,地方性感知在非遗旅游体验质量与景区品牌评价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凸显出非遗景区地方特色的重要性;非遗展演方式在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相较于静态展示方式,非遗动态展演方式下的旅游者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的促进作用更强,揭示了非遗展演方式对景区品牌增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增强旅游者具身体验质量、挖掘景区特色地方性文化、融入动静兼容的非遗展演方式等景区品牌建设发展的优化策略建议,为实现文化赋能旅游的实践工作提供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佳雪  王芳  王丽  
研究基于游客感知视角,以南京雨花台景区为例,分析红色旅游景区质量属性特征及其重要性和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解说系统及特色、服务态度与质量、景观和休闲质量、交通环境质量、革命教育价值、规模与丰富度是影响南京雨花台风景区游客感知质量的主要维度;解说系统及特色、服务态度与质量是影响南京雨花台景区游客感知质量的重要方面,但绩效分值却不尽如人意,景区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应给予重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环宙  李秋成  吴茂英  
基于利他主义与集体行动的视角对旅游者生态行为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引入亲社会行为研究领域的"规范激活模型",构建了旅游者生态行为的驱动模型。针对湖南张家界、浙江西溪湿地两个景区游客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旅游者所感知的"道德义务"对其实施生态行为的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道德义务"受到旅游者关于景区环境问题的"后果认知"和"责任归因"两个认知因素的链状驱动;当旅游者对他人共同参与行动的信任度高时,"责任归因"更易转化为实施生态行为的"道德义务"。因此,在环保教育、惩罚规则等传统策略之外,自然旅游地还应该通过"认知引导"、"合作营造"等路径激发旅游者保护景区环境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实施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推动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静艳  靖金静  
进入21世纪以来,"宗教旅游热"现象的兴起及迅速发展,需要宗教旅游景点(区)经营者准确识别不同游客类型的需求差异,进而进行精准化、个性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管理。本文从不同游客类型的体验角度出发,以佛教南禅旅游体验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宗教旅游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均通过影响游客心境,进而对游客行为意向产生影响;(2)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游客心境中介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威  张一楠  
针对目前我国工业旅游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将体验经济与体验营销的理论引入到工业旅游研究中,构建了传播、视觉和语言标识、服务流程、人员、空间环境、联合等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组合和游客认知度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实证检验发现,广告和宣传品、事件营销、操作体验、主题口号、政府支持等因素对游客认知度具有较大程度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子鹏   张婷   章成   宋银  
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游客注意力,将对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是如何影响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基于脑波技术和PAD情感模型,以天一阁博物馆游客为研究样本,从心理学角度实证检验游客注意力对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的诱发能够显著提高游客注意力。(2)游客注意力的显著提高对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发现数字技术诱发后,游客注意力的显著提高对游客情感的唤醒度产生正向影响,进而实现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的显著提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董引引  曲颖  
为回应感官刺激如何激发目的地依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以海南省为案例地,采用连续性追踪调查方法,探索不同阶段(在场和游后)多感官旅游体验的内部结构对目的地依恋不同状态的持续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感官旅游体验主要通过感官权力、联觉效应和感官主题等记忆结构正向影响目的地依恋,但在不同旅游阶段“,感官-情感”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感官权力方面,在场旅游阶段,以海洋景观为主导的视觉元素对激发目的地依恋的外显状态发挥核心作用;在游后回忆阶段,核心元素突破了视觉局限,椰风海韵、海鲜、新鲜空气和亲水触感等多感官元素的稳定性凸显,并积极正向影响着目的地依恋的内隐状态。(2)联觉效应方面,在场旅游阶段,以海洋景观为主导的核心视觉元素联合成为激发目的地依恋外显状态的中枢区;在游后回忆阶段,视觉范畴下的海洋景观和味觉范畴下的海鲜成为引领多感官联觉的双核心,共同影响目的地依恋的内隐状态。(3)感官主题方面,在场旅游阶段,存在6个主题鲜明的多感官社团,其中“海洋观光之旅”和“亲水之旅”社团是塑造目的地依恋外显状态的关键;在游后回忆阶段,多感官主题社团的数量减少为4个,其中“海洋观光之旅”和“美食之旅”社团对目的地依恋内隐状态的塑造力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多感官旅游体验激发目的地依恋内在机制的理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兴洋  李春晓  李惠璠  
文章基于感官营销理论,将旅游体验留下的感官印象作为旅游者忠诚的新解释变量,通过对网络点评数据的探索性研究、贴近真实情景的现场实验和实地调研问卷的实证研究3个研究,检验其在感知形象基础之上对旅游者忠诚的增益解释力,借以实现对当前"形象-忠诚"模型的改进。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认识不只包括感知形象,还具有感官印象。两者的心理生成机制截然不同。前者是对信息进行心智加工后的抽象概念,而后者则是感官刺激之后留下的身体记忆。感官印象不仅是旅游者忠诚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在控制了感知形象的作用之后,仍体现出增加的、独特的解释力。研究结论为目的地营销者提供了新的游客忠诚管理思路,丰富其游客忠诚管理的手段。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曹花蕊  杨铠  
流畅体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体验,它影响游客的情绪、态度和后续行为,但是国内外针对旅游消费中的游客流畅体验研究有限。本研究基于已有流畅体验文献,针对旅游消费,构建了游客流畅体验的内部结构模型,并从群体、个体和环境设备、顾客情绪和行为等角度建立了旅游流畅体验的影响机制模型,并采用真实游客调研数据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丰富了旅游体验和流畅体验理论,并对旅游企业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玲  
旅游景区管理历来是旅游品牌和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景区服务质量与游客的口碑推荐意愿和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基于不同的旅游动机,分析了景区服务对游客口碑推荐的影响。研究表明:游客的声望动机与体验动机调节了响应性对游客口碑推荐的影响;社交动机与恢复自我动机调节了移情性对游客口碑推荐的影响;景区吸引动机则调节了有形性对游客口碑推荐的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现有旅游管理的文献,并为旅游品牌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