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8)
- 2023(14430)
- 2022(12155)
- 2021(11040)
- 2020(9305)
- 2019(21115)
- 2018(20409)
- 2017(39226)
- 2016(21461)
- 2015(23643)
- 2014(23088)
- 2013(23189)
- 2012(21594)
- 2011(19673)
- 2010(19638)
- 2009(18528)
- 2008(18557)
- 2007(16998)
- 2006(14830)
- 2005(12939)
- 学科
- 济(95976)
- 经济(95866)
- 业(67976)
- 管理(59167)
- 农(52500)
- 方法(44401)
- 企(44346)
- 企业(44346)
- 数学(40128)
- 数学方法(39844)
- 农业(35174)
- 业经(24641)
- 财(24487)
- 中国(22469)
- 学(19023)
- 地方(18776)
- 贸(18722)
- 贸易(18721)
- 易(18249)
- 制(17263)
- 环境(16892)
- 务(14836)
- 财务(14822)
- 财务管理(14785)
- 企业财务(14136)
- 发(14101)
- 技术(13619)
- 银(13432)
- 银行(13378)
- 融(13254)
- 机构
- 学院(319246)
- 大学(315911)
- 济(133402)
- 经济(130954)
- 管理(120998)
- 研究(106369)
- 理学(106299)
- 理学院(105129)
- 管理学(103368)
- 管理学院(102812)
- 中国(80624)
- 农(80201)
- 科学(68463)
- 京(63936)
- 农业(62567)
- 财(58533)
- 业大(58135)
- 所(55288)
- 中心(50748)
- 研究所(50658)
- 财经(47788)
- 江(47053)
- 经(43722)
- 经济学(41646)
- 范(39593)
- 农业大学(39559)
- 师范(39060)
- 北京(38886)
- 经济学院(38318)
- 州(37133)
- 基金
- 项目(221276)
- 科学(173294)
- 基金(162505)
- 研究(154732)
- 家(144561)
- 国家(143286)
- 科学基金(121483)
- 社会(101457)
- 社会科(96022)
- 社会科学(95993)
- 省(87370)
- 基金项目(86984)
- 自然(79449)
- 自然科(77469)
- 自然科学(77439)
- 自然科学基金(76126)
- 划(72880)
- 教育(69312)
- 资助(65354)
- 编号(60676)
- 重点(49745)
- 部(49138)
- 发(48310)
- 成果(47454)
- 创(46013)
- 科研(43450)
- 创新(43132)
- 农(43088)
- 国家社会(43076)
- 计划(41823)
- 期刊
- 济(143874)
- 经济(143874)
- 研究(83314)
- 农(81517)
- 学报(60655)
- 中国(56366)
- 农业(54994)
- 科学(52357)
- 大学(45086)
- 财(44090)
- 学学(43481)
- 管理(36552)
- 融(30502)
- 金融(30502)
- 业经(30373)
- 业(26324)
- 财经(23613)
- 技术(23054)
- 教育(22445)
- 经济研究(21983)
- 问题(21085)
- 经(20181)
- 版(19603)
- 业大(17153)
- 世界(15800)
- 技术经济(15742)
- 农村(15321)
- 村(15321)
- 农业经济(15264)
- 农业大学(15118)
共检索到451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曲玮 涂勤 牛叔文 胡苗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双重角度讨论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的影响,即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利用2000~2006年甘肃省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由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仍然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现有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贫困的发生。
关键词:
自然地理环境 甘肃省 农村贫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З.М.莫扎也夫 张荣祖
在对具有复杂的地形和具有各种不同类型土壤、植被和气候特征的大地区內进行自然地理区划时,通常会發生很多困难,因此应該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区域,用什么标誌作为划分区的基础呢?根据不大的第三或者第四级的分类單位对一級区的自然条件进行詳細的类型分析就可以得到这些問題的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兴伟 陈文惠 王林 程永隆
选取福建省内22个受人类影响和自然条件改变均较小的水文站控制流域,应用3S技术,对各流域的面积、河长、河流平均坡度、形状系数、植被覆盖率、流域平均坡度、平均高程、年均降水量等地理环境要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对22个水文站的年最小月流量及多年平均值、变差系数和年极值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应用多元回归模型,建立了多年平均年最小月流量与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福建省河流枯水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枯水径流量与流域面积和流域平均坡度显著相关,复相关系数达到0.994;该模型可用于福建省类似条件无资料地区的枯水径流研究。
关键词:
枯水 地理环境要素 多元回归模型 福建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祁剑青 刘沛林 邓运员 郑文武
选取陕南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借鉴景观基因理论,探讨传统民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在结合相关地方史志文献与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取结构提取法,从屋顶造型、山墙造型、屋脸形式、平面结构、局部装饰、建筑用材等六方面提取了陕南传统民居的景观基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主要体现在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以及植被状况等方面。民居的分布与地形条件关系密切,平地区多呈团块状分布,山地、丘陵地带多呈散点式分布;其平面布局亦与地形有很大关系,平地区多合院,山地、丘陵地带多"一"字形、"L"形以及"U"形,庭院开敞;屋顶、院落形态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祁剑青 刘沛林 邓运员 郑文武
选取陕南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借鉴景观基因理论,探讨传统民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在结合相关地方史志文献与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取结构提取法,从屋顶造型、山墙造型、屋脸形式、平面结构、局部装饰、建筑用材等六方面提取了陕南传统民居的景观基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主要体现在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以及植被状况等方面。民居的分布与地形条件关系密切,平地区多呈团块状分布,山地、丘陵地带多呈散点式分布;其平面布局亦与地形有很大关系,平地区多合院,山地、丘陵地带多"一"字形、"L"形以及"U"形,庭院开敞;屋顶、院落形态皆对气候环境有一定的反映,陕南为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屋顶以悬山顶为主,且出檐深远;开敞式庭院有利于通风,天井可形成烟囱效应,将院内的湿热气迅速排出;土木瓦房、石板房、竹木房等很好地体现了就地取材这一基本通则。陕南传统民居的屋顶、山墙、平面形态、立面形态在传承中原民居的景观基因的基础上,为适应自然环境产生了景观变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心源,范湘涛,郭华东
由于微波可以对地表的微起伏、建筑及地表粗糙度等具有敏感的响应 ,使得雷达遥感在这些方面研究中成为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本文利用由加拿大遥感中心 PCI提供的Radarsat Scan SAR数据 ,对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提出自然因素影响下的样式研究。自然条件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本文通过自然地理因素中水文 (河流、古河道 )、地形这两个重要要素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 ,分析了华北平原区在不同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样式 :1在水源充足的准“均质”河北冲积平原上 ,基本满足六边形形成条件 ,但由于周边中心地发展竞争力不同 ,故使得正六边形发生畸变——覆盖面积减小而周长却保持不变 ;2构建了在一条河流影响下的六边形网络结构朝五边形网络演变的模型 ;3构建了在平行状河流作用下六边形网络向四边形网络演替的模式 ;4指出了在水源充足的狭长地理空间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育成等间距的现象与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А.Г.伊薩欫科 韓慕康 刘華訓
一.问题的现况目前关于自然地理学的对象问题,可以认为有三种理论是比较为大家所接受的。(1)认为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后者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因此不可能有所谓"统一地理学"。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新的观点,只是现在它才被明确地肯定下来。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科学会议对这问题已经取得一致的意见。在格里哥里也夫最近的著作中以及近两年来其他学者所发表的言论中,我们都发现有同样的见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Д.Л.阿尔曼德 楊郁華
一、一般原理各种自然地理研究的任务都在于认识地理环境的某些部分在空间上的形态变化和在时间上的发展。前者,即在空间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最概括和最显著地表现在区划形式上。自然地理区划,是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区域(尽管它们内部之间,还有种种不同)联结起来,并在它们和其他不具有这些特征的区域间划定分界线。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铭 李建宏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受整个地理学界"文化转向"的影响,同时也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以及各种议题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种研究使自然地理学更趋于文化性。本文以"文化转向"作为自然地理学创新的1个视角,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核心内容等方面阐述了文化自然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并列举了自然地理学响应"文化转向"的3条研究线索;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从自然地理学角度开展"人居环境"和"环境意象"2个议题的研究;最后,强调自然地理学在进一步进行"文化转向"和创新的同时,应该保持住自身的性质、目标和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宝光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高速发展,研究和预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成为现代地理学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综合自然地理预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克服途径,然后讨论了自然地理预测的基本问题,其中包括自然地理预测的理论保证,信息保证,分析保证和方法保证以及预报验证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И·普羅卡耶夫 江美球
划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区域通称为区划。各个景观要素或是整个景观的相对一致性就是进行自然地理区划时的共同特征。按个别景观要素进行区划,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区划。按整个景观进行区划,则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或景观区划。必须着重指出:在划分部门自然地理区域时,不应该孤独地观察任何区域的某些个别自然条件:而要把它们当作自然区域综合体的有机部分,即必须当作景观的要素来观察。否则就不应该说是自然地理区划,而是某种专门的非自然地理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П·李多夫 韓慕康 李壽深
最近,自然地理学家的注意力又重新转移到对自然地理区划原则的研究上来了。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尚未取得一致,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对自然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苏联地理学会莫斯科分会于1951年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Б.索恰瓦 杨华
把大陆上的疆域划分成若干个自然特征或多或少地相同的地区的问题,很早就已被提出来了,但是根据现在对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的认识,自然地理区划问题已获得新的阐明。自然地理的对象是内部完整的体系——地球的景观表壳(卡列斯尼克,1955年),或称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霍增辉 吴海涛 丁士军 刘家鹏
村域地理环境通过影响农户面临的风险冲击和收入能力进而影响农户贫困持续性,本文利用2005~2010年湖北农户数据,采用生存分析方法,考察农户贫困持续性。结果表明,民族村农户退出贫困的概率显著低于非民族村农户,山区村农户退出贫困的概率显著低于平原和丘陵村农户,距离乡镇5~10 km农户退出贫困的概率显著低于其他农户;非农业劳动时间对民族村、山区村和距离乡镇5~10 km农户退出贫困的影响效应显著减弱;村人均耕地面积与农业劳动时间的交叉作用对农户退出贫困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文建议扶贫政策应向民族村、山区村及距离乡镇5~10 km村的农户倾斜。一方面,通过适度扩大耕地规模和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提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登银
黄秉维先生一生致力于综合自然地理研究,是卓越的自然地理学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成绩面前他总能看到地理学的弱点和自身工作的不足,提出革新自然地理学的思想,从而开启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的新方向,对中国地理学界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中国20世纪自然地理研究的一代宗师。
关键词:
黄秉维 新自然地理学 禹城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