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1)
2023(9720)
2022(7806)
2021(7061)
2020(5515)
2019(13055)
2018(12911)
2017(24338)
2016(13047)
2015(14664)
2014(14703)
2013(14388)
2012(13534)
2011(12593)
2010(13099)
2009(11975)
2008(11553)
2007(10295)
2006(9448)
2005(8778)
作者
(39578)
(32936)
(32788)
(31014)
(20922)
(15749)
(14810)
(12892)
(12557)
(11853)
(11297)
(11218)
(10760)
(10671)
(10237)
(10126)
(9849)
(9465)
(9465)
(9388)
(8272)
(8221)
(8055)
(7562)
(7435)
(7346)
(7334)
(7332)
(6724)
(6525)
学科
(64099)
经济(64049)
管理(35057)
(33097)
(25204)
企业(25204)
方法(23588)
数学(20889)
数学方法(20382)
中国(20010)
地方(19102)
(17537)
业经(14564)
(12918)
环境(12541)
农业(11973)
(11403)
(10756)
金融(10755)
地方经济(10609)
(10520)
银行(10507)
(10337)
贸易(10325)
(10298)
技术(10270)
(9905)
(9627)
(9454)
理论(9444)
机构
学院(190577)
大学(186182)
(77017)
经济(75310)
管理(71105)
研究(68702)
理学(60029)
理学院(59328)
管理学(57935)
管理学院(57620)
中国(52980)
科学(43210)
(41323)
(35363)
(34009)
(33565)
研究所(31979)
中心(31091)
(30001)
业大(29098)
北京(26877)
(26651)
师范(26379)
农业(26283)
财经(25854)
(25299)
(24607)
(23277)
经济学(22772)
(21921)
基金
项目(124432)
科学(97580)
研究(90442)
基金(87699)
(77104)
国家(76478)
科学基金(65327)
社会(56493)
社会科(53686)
社会科学(53674)
(50871)
基金项目(45324)
(42242)
自然(42228)
教育(41203)
自然科(41030)
自然科学(41019)
自然科学基金(40223)
编号(36889)
资助(36764)
(32652)
成果(29272)
重点(28501)
课题(26779)
发展(26026)
(25991)
(25878)
(25586)
创新(24392)
科研(23284)
期刊
(92814)
经济(92814)
研究(57206)
中国(44815)
(32355)
学报(29126)
科学(28519)
管理(28043)
教育(24029)
(23940)
农业(22314)
大学(22197)
学学(20867)
(19717)
金融(19717)
技术(19323)
业经(17361)
经济研究(14880)
(12254)
财经(12217)
问题(11687)
统计(10875)
(10537)
资源(10325)
(10166)
技术经济(10006)
科技(9698)
商业(9507)
图书(9239)
决策(9031)
共检索到299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解焱  
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目前占全球陆地14%,海洋5%;未来很快将达到陆地20%,海洋10%。它们是专门为长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相关文化遗产而进行管理的地方。国家公园和大部分的其他自然保护地的管理由国家财政支持,小部分由当地社区或者公益组织甚至个人进行管理。大部分区域排斥人类的任何干扰,小部分区域有受到严格控制和管理的旅游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锐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出自然保护区的职能。本文在对中国湖北、湖南、四川、海南、贵州等省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发展当地社区经济的经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和谐发展的方向和对策是: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公平分享所得利益,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社区可持续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静  欧阳志云  苗鸿  徐卫华  
建立保护区是应对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措施,然而保护区内部及其周边社区则受到保护区管理工作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以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主要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与该保护区相邻的9个自然村内的172位当地农民。结果表明,54.8%的被调查者认为保护区对其家庭和生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主要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而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限制资源的利用、忽视其生存利益和野生动物的严重破坏。因此,建议保护区的社区管理工作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将旅游收益按照贡献量合理分配给当地社区,为当地社区开发新的替代性经济来源,加强对周边社区在管理政策、具体措...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慧玲  李励恒  
通过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农牧民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生活水平低、生产资金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对保护区周边农牧民抽样问卷调查,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进行新兴农牧业发展等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本鑫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法制建设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与有力保障。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此政府必须提供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保障。中国现有的类型化部门立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存在立法层级低、法制协调性不足、立法体系封闭、保护对象不明确等缺陷。考虑到自然的整体性和调整利益冲突的有效性,我们应该选择综合性框架立法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理想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丽玲  朱强  陈田  
分区是自然保护地得以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它伴随保护地内部及周边矛盾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矛盾的不断演化而发展。现阶段各国由于保护地具体情况以及面临问题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分区模式。本文以分区与其矛盾的对应关系为主线,论述了保护地内不同功能区的产生背景;重点比较了美、加、日、韩等国国家公园分区模式的差异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自然保护地分区的三种基本模式,以及分区制与保护地面临矛盾的对应关系。最后对我国自然保护地分区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胡崇德  司开创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真  王谋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保护资源环境可能会限制周边农户的生产发展,政府应给予合理补偿,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措施。文章介绍了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有机绿色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制度安排和演变路径,并利用产业组织绩效模型对不同组织模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环境友好型农业的产业组织模式的演变过程总体上包括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和多元产业化经营三个阶段;产业特征、产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经济组织自身条件都会影响到产业组织模式的选择,其中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纵向一体化和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企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秦青  刘晶茹  马奔  谭宏利  徐钰  温亚利  
基于社区调研数据,从农户行为视角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大熊猫保护地及周边社区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及影响社区农户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大熊猫保护地周边社区主要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有割竹打笋、采集药材野菜等非木质林产品、砍伐木材或薪柴、进山放牧、垦荒耕种等;社区农户利用自然资源获取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仍居于较高水平,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牧业收入,其次是林业收入(包括售卖野菜、药材、竹笋等非木质林产品)。户主年龄较大和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采集薪柴、放牧和打笋等原始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家庭人口多的农户薪柴需求量较大;居住地海拔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采药和放牧;家庭耕地面积较多的农户采集林产品相对较少。因此,提出了科学控制资源利用方式和规模、发展新能源、引导原住民外移、增加就业机会等相关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贵清   刘俊   解佳  
知识转移是协调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手段之一。文章以广东丹霞山为例,基于知识转移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编码,探讨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知识转移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1)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的知识转移内容基于密切的人地互动;(2)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的知识转移主要发生于外部行动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知识双向转移”模式是两者深度互动的表现;(3)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的知识转移是品牌管理、市场转型、多元知识来源、程序正义和互动正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程序正义和互动正义是推动实现知识双向转移模式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知识转移角度为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两山”转化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星群  
文章针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广西自然保护区中的大明山、龙虎山、银殿山周边社区中的32个村屯进行PRA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民生问题集中在交通不畅、饮水困难、致富门路少等方面,关注重点集中在低层次生计底线,对居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而对于社会福利关注较少。鉴于PRA调查的局限性,文章提出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民生问题研究的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田霞   蔡银莺   杨青  
旅游开发是协调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土地允许旅游开发或局限于生态管制存在发展机会的差别,这会直接影响或改变当地农村家庭的生计策略与发展能力。文章随机抽样调查了武汉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345户农村家庭,运用多变量Probit、SUR回归及有序Logit等揭示自然保护地旅游发展机会差别对农村家庭就业及市民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旅休闲观光的发展机会增加了农村家庭成员本地就业的概率及收入,降低了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比例,且对家庭成员务农有抑制影响;(2)限制型生态旅游发展机会对农村家庭就业选择及收入影响较为有限,但也有带动青年和老年劳动力本地就业,以及促进壮年劳动力外地就业收入增加的效应;(3)自然保护地旅游开发有助于增强农村家庭的市民化能力,但限制型生态旅游对此的作用效力则相对不足。文章建议加快构建旅游开发型自然保护地土地增值捕获机制,缓解规划管制土地发展机会差别对农村家庭生计及收入不平等造成的影响,形塑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承照  
一、内涵——政策解读与地位界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国家公园的内涵。国家公园具有地域类型和管理模式的双重内涵,作为前者——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的一种地域类型,作为后者——国家公园代表科学保护与持续利用协调共进的一种管理模式,国家公园是具有共同管理目标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同升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笔者从理顺体制机制、关注宏观区域战略、聚焦自身科学规划3个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地有效管理的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茂乐  李艳艳  
通过对厦门市集美大学城周边区域各因素进行调研、数据分析和总结,依托大学城的先天优势并合理利用区域内不同特点的高校资源,提出"一校一特点,一村一文化"的发展理念,探索有效规划和统筹大学城周边村镇文化的发展途径与改善策略,旨在改变中国大学城与周边区域"有关系、少联系"的普遍局面,提升大学城周边村镇发展潜力,形成"同城化"效应,从而构建大学城和周边村镇协调发展的双赢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