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7)
2023(13873)
2022(12191)
2021(11460)
2020(9533)
2019(22197)
2018(21891)
2017(42300)
2016(22703)
2015(25665)
2014(25481)
2013(24778)
2012(22499)
2011(20011)
2010(19736)
2009(17783)
2008(16813)
2007(14177)
2006(12106)
2005(10084)
作者
(64670)
(53850)
(53025)
(50820)
(34136)
(26024)
(24316)
(21361)
(20532)
(18806)
(18489)
(17982)
(16989)
(16690)
(16665)
(16195)
(16083)
(15953)
(15460)
(15200)
(13316)
(12873)
(12829)
(12255)
(11918)
(11896)
(11824)
(11698)
(10738)
(10720)
学科
(89117)
经济(89024)
管理(66299)
(60192)
(50244)
企业(50244)
方法(45339)
数学(39570)
数学方法(38946)
(23592)
(21586)
(21582)
中国(20580)
业经(19314)
地方(18739)
环境(17792)
农业(15976)
(15416)
贸易(15408)
(15246)
理论(15231)
(14949)
技术(14436)
(14430)
财务(14360)
财务管理(14328)
企业财务(13569)
(13515)
(13162)
资源(11212)
机构
大学(316046)
学院(315328)
管理(129152)
(119823)
经济(117156)
理学(113362)
理学院(112118)
管理学(109879)
管理学院(109341)
研究(100791)
中国(72983)
(66572)
科学(66234)
(52345)
(51188)
业大(50824)
(49269)
中心(46577)
研究所(45645)
财经(43653)
(43454)
(41438)
北京(41351)
师范(41044)
农业(40097)
(39829)
(37931)
(35802)
经济学(35239)
师范大学(33390)
基金
项目(231324)
科学(181888)
基金(168624)
研究(165795)
(147841)
国家(146696)
科学基金(126725)
社会(103439)
社会科(98047)
社会科学(98023)
基金项目(90524)
(89889)
自然(85198)
自然科(83052)
自然科学(83029)
自然科学基金(81480)
(76207)
教育(75921)
资助(69374)
编号(67498)
成果(52095)
重点(51619)
(50235)
(48494)
(47683)
课题(45247)
科研(44772)
创新(44532)
大学(43042)
教育部(42866)
期刊
(121968)
经济(121968)
研究(84081)
中国(53345)
学报(52382)
科学(48219)
(44964)
管理(44574)
大学(39718)
(38647)
学学(37645)
教育(31772)
农业(31729)
技术(28362)
业经(21117)
(20177)
金融(20177)
财经(19808)
经济研究(18738)
资源(16837)
(16789)
图书(16667)
科技(16126)
(16106)
问题(16073)
(15301)
技术经济(15035)
理论(14846)
统计(14141)
实践(13874)
共检索到431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蕾  苏杨  崔国发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补给谁"和"补多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生态补偿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传统的通过计量保护区正外部性以确定生态补偿数量的方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违背经济学原理,二是与管理体制不符且法理不足。据此,并考虑到中国相当数量的保护区"没有保护好"的主要因素是保护区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干扰,论文认为应通过控制保护区社区的负外部性来达成对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通过生产函数理论分析,发现通常情况下保护区社区的经济产出与土地面积单调正相关,因此在没有生态补偿的情况下,保护区的划建会使周边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解决周边社区对保护区干扰的根本途径是利用生态补偿资金发展替代产业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辉军  施本植  
生态补偿已成为调节经济活动外部性、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经济手段。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突出、边界明确、法规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其它类型的禁止开发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研究,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外部性、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七大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斯萍  谢屹  王昌海  温亚利  
集体林对于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生态补偿是构建和谐保护管理格局的有效措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补偿机制形成于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过程,有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种方式,不同地区的补偿标准存在差异。补偿机制存在标准不科学、客体不全面、程序不健全等问题,成因在于保护管理理念滞后、能力低下。为优化自然保护区集体林补偿机制,应建立科学补偿标准,完善补偿对象,拓宽生态补偿投入渠道,健全补偿工作程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晓燕  毛旭锋  夏建新  
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及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比分析保护区移民迁移后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贡献,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核算和对比生态移民的补偿标准。结果显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下限建议为每人17 830元,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补偿标准上限建议为每人25 810元。本案例研究有助于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理论研究,为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工程建设中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继伟  杨志峰  黄歆宇  
随着海岸带经济开发的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日益加大,建立基于环境风险分析的海洋生态补偿理论和实施机制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海洋生态资源的复杂性和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当前基于环境风险的海洋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文章以海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了国际、国内在海洋生态补偿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将生态补偿的概念引入海洋环境风险管理中,研究基于环境风险的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为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海生  肖复明  张学玲  
为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协调区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促进保护区建设可持续性,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分析保护区所在乡镇1985、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对生态补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相对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85、1995、2005年保护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效率分别为0.8284hm2/cap、669元/hm2,0.8568hm2/cap、2779元/hm2,1.0534hm2/cap、8382元/hm2。以2005年度保护区的生态足迹效率生态农业足迹效率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益军  张素强  王小屈  卢伟  饶东升  吴云  
为精准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以重庆缙云山、大巴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构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管理系统,并以TM、Ikonos、QuickBird、Worldview 2、实地调查等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5—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及生态补偿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量方法。结果表明,基于3S技术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管理系统,为生态补偿管理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可视化分析管理平台,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分析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有助于发现保护区管理的重点区域,也有助于发现受损区域的变化趋势。应用生态足迹效率、农业生态足迹效率、生态承载力静态评价方法计量生态补偿价值可为补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甄霖  闵庆文  李文华  金羽  杨光梅  
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决策者和社区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构建适宜的生态补偿机制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所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海南省为案例,从社区居民问卷分析和机构调查分析入手,分析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讨论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方法和实现机制。研究表明,保护区大部分农户对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这种态度受被调查者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自然保护区设立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保护区大多数居民收入的增加,他们也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补偿。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资金不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结合当前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导向,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依据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等理论,为缓解现实矛盾,需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或机制范畴,合理安排相应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立法调整,无论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市场经济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都需要立法确定其方针原则、实施模式及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佳欢  陈焱  朱梦旗  
运用CVM意愿调查法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游客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进行调查,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游客支付意愿(WTP)的因素,并运用相关分析影响支付意愿值(WTP值)的因素。结果表明:游客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受性别、来源地、满意度的影响,且呈正向相关;WTP值受职业、月收入、年旅游支出、满意度、环保关注度、生态补偿了解程度的影响;71.9%的游客具有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平均支付意愿值为50.85元/年,总支付意愿值为1 983.15万元/年;关于补偿方式54.9%的游客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关于资金用途27.96%、28.67%的游客分别支持保护植被、野生动物。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WTP值的相关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志勇  王襄平  郑景明  刘晓东  李俊清  宋孟青  
【目的】探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材积源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在小尺度范围内计算森林群落碳储量的可行性,确定影响林分碳储量的群落结构参数。【方法】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元材积表法和平均实验形数法计算针叶林和阔叶林的蓄积量,然后分别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材积源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估算2种林分的碳储量。【结果】在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采用一元材积表法和平均实验形数法计算的人工针叶林、次生阔叶林的蓄积量分别为148.78和169.98m3/hm2、106.82和120.30m3/hm2,以这2种蓄积量结果为基础,采用3种碳计量方法求得针叶林的平均碳储量分别为71.58和80.50t/hm2,阔叶林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蕴  王浩  严登华  
湿地生态需水是指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所需要消耗的水量,对其进行科学核算可为湿地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特别是来水量的减少,向海湿地面临严重威胁。本文以1996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上个世纪末期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水量平衡的原理,对不同水平年向海湿地生态需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湖沼湿地景观面积基本保持在300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7%。在平、枯水年湿地生态需水量分别是3·40×108m3和3·65×108m3,其中4月~8月需水量约占全年需水量的78%。向海湿地位于...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君  李锦宏  
在分析生态补偿机制中各方利益主体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下两组核心利益主体的博弈模型,研究了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可信性问题"和相关因素变动对主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可信许诺"使得生态补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益,要使社区居民遵守"诺言",取决于查处概率和处罚金额两方面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激励悖论"现象的存在,增加对企业的罚款从长远来看并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反而会增加当地保护区管理部门懈怠渎职的概率。因此,提出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构路径:以健全官员考核体系,加大惩处力度为基础;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收入为纽带;以完善法律制度,创新监管机制为动力;以明确责任主体,疏通信息渠道为保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君  李锦宏  
在分析生态补偿机制中各方利益主体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下两组核心利益主体的博弈模型,研究了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可信性问题"和相关因素变动对主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可信许诺"使得生态补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益,要使社区居民遵守"诺言",取决于查处概率和处罚金额两方面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激励悖论"现象的存在,增加对企业的罚款从长远来看并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反而会增加当地保护区管理部门懈怠渎职的概率。因此,提出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构路径:以健全官员考核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通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明确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