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4)
- 2023(12840)
- 2022(10983)
- 2021(10274)
- 2020(8366)
- 2019(19362)
- 2018(19258)
- 2017(36198)
- 2016(19640)
- 2015(22342)
- 2014(22601)
- 2013(22259)
- 2012(20609)
- 2011(18673)
- 2010(18688)
- 2009(17118)
- 2008(16409)
- 2007(14419)
- 2006(12664)
- 2005(10657)
- 学科
- 济(78460)
- 经济(78374)
- 管理(54249)
- 业(51981)
- 企(40072)
- 企业(40072)
- 方法(34104)
- 农(32477)
- 数学(28497)
- 数学方法(28180)
- 中国(21999)
- 农业(21669)
- 业经(21002)
- 地方(20362)
- 学(18702)
- 财(17856)
- 环境(15638)
- 和(14299)
- 理论(13764)
- 制(13598)
- 贸(12541)
- 贸易(12531)
- 教育(12190)
- 发(12184)
- 易(12113)
- 技术(11797)
- 划(11489)
- 银(10738)
- 银行(10703)
- 融(10587)
- 机构
- 学院(278855)
- 大学(278236)
- 管理(111497)
- 济(103924)
- 经济(101271)
- 理学(96564)
- 理学院(95463)
- 管理学(93783)
- 管理学院(93288)
- 研究(93078)
- 中国(67928)
- 科学(60067)
- 京(59887)
- 农(49719)
- 财(45823)
- 所(45785)
- 业大(44355)
- 中心(42967)
- 研究所(41942)
- 江(40897)
- 范(39718)
- 师范(39415)
- 北京(37866)
- 农业(37468)
- 财经(36776)
- 院(34217)
- 州(33775)
- 经(33385)
- 师范大学(31754)
- 经济学(29622)
- 基金
- 项目(197005)
- 科学(153749)
- 研究(146471)
- 基金(140495)
- 家(122093)
- 国家(120972)
- 科学基金(103420)
- 社会(90777)
- 社会科(85579)
- 社会科学(85557)
- 省(78025)
- 基金项目(75776)
- 自然(66800)
- 教育(65925)
- 划(65142)
- 自然科(64965)
- 自然科学(64949)
- 自然科学基金(63728)
- 编号(61582)
- 资助(56342)
- 成果(49913)
- 重点(43866)
- 发(42618)
- 部(42360)
- 课题(42088)
- 创(40286)
- 创新(37404)
- 科研(37125)
- 项目编号(36489)
- 国家社会(36388)
共检索到405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艳 平爱红
当前普遍认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乡村社区是一种共生关系,乡村社区的生态观念影响着自身和保护区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文章认为自然保护区周边的乡村社区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生态意识薄弱;乡村社区的生态教育机制不健全;乡村社区的文化生态建设不足等。从加强乡村社区生态教育,提高村民生态意识;加强乡村社区的人才队伍培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建设乡村社区文化生态环境,培养乡村文化认同等方面,乡村振兴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乡村生态文化 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晓园 王永成 罗辉 余鑫 宋子亮
构建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对引导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意识及保护区关系6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要素聚集度和系统耦合度,构造了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云南轿子山国家级保护区周边6个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所涉及的各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得分介于0.450.68之间,系统协调度得分介于0.690.93之间,各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绩效评价得分在0.550.7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晓园 王永成 罗辉 余鑫 宋子亮
构建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对引导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意识及保护区关系6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要素聚集度和系统耦合度,构造了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云南轿子山国家级保护区周边6个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所涉及的各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得分介于0.45~0.68之间,系统协调度得分介于0.69~0.93之间,各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绩效评价得分在0.55~0.79之间,评价等级均不高;这说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足,尤其是在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
旅游产品设计是旅游规划的核心内容。文章通过对少数民族乡村社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为例,提出社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构想,结合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初步设计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少数民族社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关键词:
社区生态旅游 社区空间 旅游产品 设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静 欧阳志云 苗鸿 徐卫华
建立保护区是应对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措施,然而保护区内部及其周边社区则受到保护区管理工作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以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主要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与该保护区相邻的9个自然村内的172位当地农民。结果表明,54.8%的被调查者认为保护区对其家庭和生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主要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而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限制资源的利用、忽视其生存利益和野生动物的严重破坏。因此,建议保护区的社区管理工作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将旅游收益按照贡献量合理分配给当地社区,为当地社区开发新的替代性经济来源,加强对周边社区在管理政策、具体措...
关键词:
铜鼓岭 保护区 社区 管理 问卷调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星群
文章针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广西自然保护区中的大明山、龙虎山、银殿山周边社区中的32个村屯进行PRA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民生问题集中在交通不畅、饮水困难、致富门路少等方面,关注重点集中在低层次生计底线,对居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而对于社会福利关注较少。鉴于PRA调查的局限性,文章提出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民生问题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民生 自然保护区 周边社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星群 文军
文章对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普遍认识到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保护区从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对"社区对保护区的响应"和"保护区对社区的影响"方面的多个指标存在差异显著的看法;保护区边界不合理,资源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社区居民责、权、利不一致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到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
林业系统 自然保护区 和谐关系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张鸣鸣 陈明红
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能仅仅依靠保护区的力量 ,它也需要周边社区和农户的主动参与。当前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兽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积极性 ,应当通过立法明确兽害补偿中的权责 ,并通过税收减免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进行兽害补偿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周边社区 兽害 补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锋 王昌海 侯一蕾 吴静 温亚利
薪柴作为一种传统能源,依然是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主要生活能源。落后的薪柴采集和消费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严重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生态环境,因此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薪柴消费向高效清洁的商品能源消费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省洋县和宁陕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薪柴消费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自然保护区周边家庭薪柴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0.01的显著水平上,家庭人口数、家庭年龄、养殖业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反向影响;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个体经营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反向影响。因此,通过提高农民的教育...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平 温亚利
本文结合我国扶贫整体工作的开展情况,选定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的特征、成因,阐述了这些地区扶贫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给出了解决这些地区贫困问题的主要对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伟光 刘强 刘姿含 田立斌 李强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斌 陶庆 杨士剑
本文通过整理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管理所多年的内部资料,了解亚洲象(Elaphas maximus)和其他野生动物在周边村寨附近活动的情况;并使用“双S”技术即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亚洲象活动分布及时间。由此对人与亚洲象等野生动物冲突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关键词:
尚勇 亚洲象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胡崇德 司开创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建美 Teri Allendorf 查国志 杨力 何俊波 班鼎盈
本文以社区对保护区的认知态度为研究重点,选择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抽样调查了高黎贡山东坡村寨居民对保护区的认知和态度,使用SPSS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本文研究发现,社区群众对保护区的正面认知要远远高于负面认知,形成正面和负面认知的原因多种多样,政府管理活动本身是影响认知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改善社区与保护区的关系,促进保护区的管理,需要从影响认知和态度的因素入手,加强社区对保护区的正面"认知",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消除负面的认知。
关键词:
保护区 社区 态度 认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杨丽菲
随着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相继建立以及保护力度的加大,社区村民以采药、放牧、伐木等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制约,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周边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经济依赖关系为对象,采取实证研究方法,总结与借鉴资源经济计量及评估的相关理论,在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自然资源的经济依赖度"评估指标体系与计量模型.最后本文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选取保护区周边5个行政镇(乡)24个行政村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定量得出佛坪保护区周边社区自然资源的经济依赖度为56.9%。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大熊猫自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效用视角的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薪柴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以秦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家庭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程度测度及其原因分析——以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生态旅游能否激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基于二重理性的视角
共同管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模式探讨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周边社区农民经济活动的博弈分析
基于游客需求的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山野菜采集行为分析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退耕农户前期满意度及后续退耕意愿研究——以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周边124退耕户为例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周边社区农户森林资源经营意愿研究——基于陕西4县288户农户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