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3)
2023(14017)
2022(11118)
2021(10241)
2020(8041)
2019(17752)
2018(17540)
2017(32170)
2016(17799)
2015(19813)
2014(19461)
2013(18271)
2012(16721)
2011(15130)
2010(15561)
2009(14414)
2008(14345)
2007(13307)
2006(12046)
2005(10690)
作者
(48442)
(40952)
(40427)
(38563)
(25902)
(19229)
(18100)
(15678)
(15439)
(14635)
(14123)
(13560)
(13262)
(12940)
(12679)
(12469)
(11950)
(11825)
(11813)
(11663)
(10507)
(9927)
(9780)
(9466)
(9278)
(9196)
(9163)
(9105)
(8165)
(8140)
学科
(64173)
经济(64072)
(57198)
管理(56113)
(45043)
企业(45043)
(31108)
中国(24516)
业经(21746)
农业(20993)
方法(19777)
(19776)
(18725)
技术(18475)
数学(15743)
数学方法(15511)
地方(14241)
(13712)
(13303)
银行(13277)
(12799)
(12746)
理论(12509)
技术管理(12424)
(12296)
金融(12291)
(11857)
(11158)
体制(10756)
(10744)
机构
学院(248260)
大学(243582)
(97962)
经济(95676)
管理(91286)
研究(84760)
理学(77864)
理学院(76984)
管理学(75620)
管理学院(75139)
中国(63579)
(50739)
科学(49307)
(48959)
(42078)
(41689)
(40928)
中心(38772)
研究所(37394)
财经(37369)
(35621)
师范(35322)
业大(34477)
(33760)
(31764)
北京(31520)
农业(31482)
(30805)
经济学(30226)
技术(29285)
基金
项目(163344)
科学(131487)
研究(127841)
基金(116779)
(100569)
国家(99574)
科学基金(85975)
社会(82472)
社会科(77775)
社会科学(77760)
(67062)
基金项目(61475)
教育(61068)
(55680)
编号(53104)
自然(51529)
自然科(50336)
自然科学(50322)
自然科学基金(49434)
成果(44100)
资助(44016)
(39701)
课题(39234)
重点(37757)
(37213)
(37165)
(36355)
创新(36152)
国家社会(34017)
(32948)
期刊
(120050)
经济(120050)
研究(75835)
中国(61473)
(45133)
教育(40139)
(38567)
管理(36868)
学报(36036)
科学(35443)
农业(29358)
大学(29093)
学学(27218)
(26486)
金融(26486)
技术(25934)
业经(22471)
财经(18859)
经济研究(17609)
(16308)
职业(15738)
问题(15332)
科技(13709)
(13515)
(13429)
(13097)
论坛(13097)
技术经济(11615)
现代(11458)
农村(10929)
共检索到387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惠林  杨华  
沿海发达地区村干部呈职业化发展趋势。职业化村干部表现为层级制的职能分工、理性的选拔机制、稳定的职业预期及流动性任职。基层行政变迁是村干部职业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密集的输入性资源既是村干部职业化的经济基础,又加速村级组织行政化的形成。村干部职业化是在村庄自主性力量不足以支撑起村民自治运转的情况下,国家行政权力下沉到村一级,向基层输入资源及公共规则的过程。它重塑了正式激励系统,再造了公共性的治理主体。然而,它也造成村庄内部动员体系解体、村务与政务的选择性执行以及自下而上信息传达渠道阻塞等问题,导致国家与乡村社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熊万胜  郑楷  
如果以村干部的职务报酬水平作为衡量是否实现了职业化的关键指标,那么,全国大部分的村干部都只能说是处于半职业化的状态中,且难以进一步实现完全的职业化。对于这种普遍且稳定的半职业化现象,并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朝向完全职业化的过渡状态,本文尝试在乡村治理体系演变的大趋势中理解这一现象。在民主集中制的框架中,当前的乡村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模式在突破“双轨政治”之后已经走向了“并轨政治”。这种新的结构对国家政权建设以及乡村治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半职业化则是保证这一新结构有效稳定运作的重要机制。面对呼声越来越高的村干部职业化,各地政府还需谨慎待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不少学术观点认为村干部职业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笔者在一些农村地区调研发现,村干部职业化并非只有利,而是利弊共存。村干部职业化虽然能够有效激励村干部积极行政,并促进村级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村干部职业化并没有解决村干部作为"当家人"为民服务的动力问题;伴随村干部职业化的是村级组织的行政化和村民参与的缺失。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市政府通过一些制度化的监控手段,改进村干部职业化,使村干部有效地为民服务。南京市村干部职业化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及其为克服弊端进行的制度创新,回应了当下村干部职业化的争议,为村干部职业化提供了借鉴和反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红  
实行免征农业税和种粮直接补贴,作为惠及9亿农民的一件大事,在使农民得到实惠,提高种田积极性的同时,也断了村干部的收入来源,而全国几百万村干部又被政府排除在财政供给体制之外,这种“村民自治”与推行“农业税及附加取消”相互脱节、缺乏衔接点的改革,使我国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两张皮”的态势,不可避免地会给农村工作带来新的情况和影响。如何根据新形势需要,合理解决村干部报酬的资金来源问题,转变村干部的工作职能,亟待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向阳  
基层组织形态及其干部角色,是巨型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础性配置。沿着经验研究进路,从历史视角和区域差异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梳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东中西部村庄治理实践,以揭示非正式干部正式化的路径、类型及其限度。研究表明:东部村庄,一般集体经济发达,治理资源丰富,治理事务密集且频发,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率先实现了村干部职业化;而后随着治理任务下沉、财权上收和精细化考核,村干部由职业化进一步走向了行政化;其治理事务密集频发且内生性强,形塑了其村庄内生型非正式干部正式化的实践道路。中西部村庄,集体经济弱势,治理资源极其有限,治理事务稀疏且偶发,村干部兼业状态突出;随着治理任务密集下沉,行政面向突出,依托地方政府财源供给,部分中西部村庄实现了村干部职业化、行政化转型,走向外生性行政建构型道路。同时,治理事务与村庄需求匹配度和治理资源与组织成本契合度差异,共同形塑了东中西部乡村不同的治理绩效。非正式干部正式化,事关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选择问题,要求各界必须审慎对待这一基层治理实践。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程安林  梁芬莲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目前完善我国审计制度的重要改革措施。对国家审计职业化逻辑路径与机制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系统研究迫在眉睫。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逻辑路径应以"职业资格"为起点,并在其导引下,以互补循环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规范"为基础条件。基于对审计职业化运行机制建设顶层设计的需求,从运行环境、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等不同角度分析探讨了如何优化、建立和完善国家审计职业化,以更好地满足审计职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需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程安林  梁芬莲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目前完善我国审计制度的重要改革措施。对国家审计职业化逻辑路径与机制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系统研究迫在眉睫。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逻辑路径应以"职业资格"为起点,并在其导引下,以互补循环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规范"为基础条件。基于对审计职业化运行机制建设顶层设计的需求,从运行环境、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等不同角度分析探讨了如何优化、建立和完善国家审计职业化,以更好地满足审计职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需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征兵  
村干部所做的工作有12项,考虑到其本身的素质,从19个方面对村干部进行考核。每项指标的权重是根据对村民和村干部的调查确定的。建议由村民代表给村干部打分,然后根据权重计算总分。依据每个村干部的得分,村民和上级主管部门可准确客观地考核和评价村干部,并以此作为奖惩村干部的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冲  王征兵  
村干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层领导,担当着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历史重任。然而,许多村干部脱离群众,作风简单粗暴,腐化堕落,甚至以权谋私,完全没有服务于民奋发上进的精神。为此,如何有效地激发与调动村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解决农村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君芝  王征兵  
村民自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村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农村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职能逐步由行政性向服务性回归。但在回归的过程中,新旧问题的并存,使村干部的职务行为又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从而对村干部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村干部职能转变过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构建有效的村干部职能转变机制,为村干部的职务行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徐虹  林钟高  汪家常  
会计理论和制度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检视这些成果的前沿性与应用价值,特别是会计制度(理论)与会计技术的匹配融合已经或正在成为困扰会计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鉴于此,本文从会计技术变革对会计能力的挑战入手,引入技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回顾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会计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相互依赖、互为因果、共同进化的"互动"基本结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借鉴"管理熵"和物理学中的"互补原理",构造了会计技术与会计制度相关性的基本模型,分析两者互动关系对于会计发展的巨大作用,最后提出了开创会计技术与会计制度融合研究、共同发展的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锋  孙锦帆  
村干部因直接接触上访群体和落实信访政策而成为信访研究热点。多数研究文献对村干部的定位是上访事件筛选者,忽视了村干部在信访制度中的多重身份。在转型时期的信访制度下,村干部不仅是沟通"国家—社会"的双向代理人:既协助国家维持基层稳定又嵌入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中;而且可能成为上访制造者:或因侵害村民合法利益使自己成为信访事由,或因治理需求和私利驱动参与村民上访。这些都表现出信访场域中村干部的身份的复杂性,其生成与"国家—社会"的结构夹缝、信访制度的刚性和资源下乡的拐点密不可分,分析这三重逻辑有助于全面理解基层官员与制度运作之间的互动和乡村治理权力再生产的过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洁蕾  
目前,社会转型引起的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念的重新调整,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发展正在稳步向前,但是也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本文通过分析社会转型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以及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突出的几个问题及其原因,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思  
基层治理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困境,难以有效动员农民。恩施市基层政府以公共品供给为切入点,提供了一种行政激活自治的新路径。研究发现,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行政的规范化与公开化程度提高,基层干部通过为农民办实事重塑基层公信力,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进而,基层政府以不完全竞争型分配秩序、效率导向型供给规则激发农民主体性,在行政引导下充分激活村民自治,从而农民以组织化方式低成本地进行内部动员、成本分摊、矛盾协商,实现农村公共品治理成本内部化。研究表明,基层政府以行政手段激活村民自治,有利于优化国家资源下乡的路径,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晋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主体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建设好新农村,首先就要使农村干部端正对新农村建设科学内涵的认识,增强带领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本领,提高建设新农村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