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1)
- 2023(11190)
- 2022(9217)
- 2021(8230)
- 2020(6668)
- 2019(14861)
- 2018(14794)
- 2017(27241)
- 2016(15166)
- 2015(16944)
- 2014(16970)
- 2013(16585)
- 2012(15986)
- 2011(14775)
- 2010(15040)
- 2009(13557)
- 2008(13444)
- 2007(12250)
- 2006(11007)
- 2005(10233)
- 学科
- 济(66713)
- 经济(66630)
- 管理(37200)
- 业(36636)
- 企(25580)
- 企业(25580)
- 中国(22831)
- 农(21482)
- 地方(21199)
- 方法(21054)
- 数学(17865)
- 数学方法(17657)
- 财(16825)
- 学(16256)
- 业经(15535)
- 农业(15169)
- 制(13251)
- 融(12798)
- 金融(12790)
- 银(12668)
- 银行(12634)
- 行(12373)
- 地方经济(11824)
- 发(11703)
- 环境(11090)
- 贸(10906)
- 贸易(10895)
- 易(10417)
- 体(10071)
- 理论(10014)
- 机构
- 学院(220545)
- 大学(218592)
- 济(89367)
- 经济(87402)
- 研究(86374)
- 管理(75823)
- 中国(64370)
- 理学(63981)
- 理学院(63051)
- 管理学(61739)
- 管理学院(61338)
- 科学(54935)
- 京(48585)
- 所(45885)
- 农(44381)
- 财(42909)
- 研究所(41806)
- 中心(38154)
- 江(36345)
- 农业(34664)
- 业大(33924)
- 范(33105)
- 财经(32803)
- 师范(32695)
- 院(31517)
- 北京(30953)
- 经(29730)
- 州(28533)
- 省(28131)
- 经济学(27843)
- 基金
- 项目(146119)
- 科学(114630)
- 研究(105869)
- 基金(104140)
- 家(93014)
- 国家(92209)
- 科学基金(76969)
- 社会(66923)
- 社会科(63348)
- 社会科学(63336)
- 省(58558)
- 基金项目(54535)
- 划(49676)
- 自然(48659)
- 教育(48160)
- 自然科(47536)
- 自然科学(47521)
- 自然科学基金(46631)
- 编号(42372)
- 资助(41933)
- 发(37636)
- 成果(35409)
- 重点(34283)
- 课题(31598)
- 部(31494)
- 创(29982)
- 发展(29743)
- 展(29243)
- 创新(28148)
- 国家社会(28118)
共检索到350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章莉
自我雇佣兼具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的功能。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使用2002年和2013年CHIP数据,估算了我国自我雇佣就业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1)我国自我雇佣整体上呈现收入溢价效应;(2)2013年自我雇佣者的收入溢价效应明显高于2002年;(3)城镇自我雇佣劳动者获得的收入溢价不仅在绝对值上高于农民工自我雇佣者,而且在增长幅度上也大于后者;(4)作为成功的自我雇佣者,雇主获得的收入溢价大大高于非雇主;(5)受教育水平、经营起始资金数量是决定自我雇佣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据此,采取各项措施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实现自我雇佣,尤其是加大自我雇佣者的人力资本培训力度和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助力他们成长为成功的自我雇佣者,既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有利于实现我国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志岭
本文采用CHIP2007年数据探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城乡工人在自我雇佣收入上的差距问题。本文发现,以小时自我雇佣收入衡量,城镇职工的收入为15.04元,远高于外来务工人员的7.09元;形成自我雇佣收入巨大差异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个体资源禀赋差异,二是外来务工人员受到的户籍歧视。进一步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教育程度的提高、从事自我雇佣年数的增加、健康的改善、初始资本以及自我雇佣规模的扩大均对自我雇佣收入有正向影响,教育对自我雇佣收入的作用远低于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从城镇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各自的影响因素来看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Cotton分解方法发现城乡工人个体禀赋差异解释了其中的25.41%...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志岭
本文采用2013年CGSS数据中的农民样本,使用Probit模型探究农民自我雇佣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农民群体存在较高的自我雇佣率,高达27.14%;不同就业类型之间的个体特征差异较小,主要差异体现在社会网络和家庭特征上,表明信息、资金约束是农民从事自我雇佣的主要障碍;农民自我雇佣具有较高的收入,这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以及缓解贫困具有积极作用;但与农民工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民自我雇佣群体在收入和规模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
农民 自我雇佣 收入 社会网络 决策因素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修娜 万海远 李实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规模和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回顾和评述现有各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全球所有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逐渐提高,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16年的28.9%,这主要源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要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持中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政策的重点是提"低"而不是限"高",同时要防范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跌落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储蓄率偏高,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下限附近分布着规模客观的低收入者,他们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潜在来源,应是政策瞄准的主要对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柳 万江红
本文应用合约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了现阶段家庭农场雇佣合约的结构,发现农场主嵌入农场生产管理的程度导致了农场主对农场内部经营管理信息的掌握程度呈现差异性,这种差异进一步形塑了农场的不同雇工特征。通过进一步梳理信息不对称和农业经济自身的特点,本文发现不同的家庭农场在面临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时,试图通过调整雇佣合约的结构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改善合约的缔结和治理状况。为了追求不完全合约的事前和事后效率,家庭农场通过熟人的网络关系、强化的私人关系、隐形的竞争关系等方式来实现"以关系治理合约",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家庭农场的生产和管理。对于家庭农场而言,这种"以关系治理合约"得以实践的基础是乡土社会中农场主与雇工之间特有的信息结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程德俊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技术环境要求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多利润;制度环境要求组织采取社会认可的组织和制度,提高合法性。合法性是国有企业雇佣关系的基础。从合法性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理解国有企业雇佣目标多样化、封闭性、平均性等特征。合法性特征妨碍了国有企业雇佣关系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雇佣关系应该实现从封闭式向开放式,从合法性向效率化进行转变的建议。
关键词:
效率 合法性 雇佣关系 改革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斌
近年来,暂时雇佣(Contingent employment),尤其是知识员工的暂时雇佣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本文从组织需求和知识员工个体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兴起的动因,并且从雇主数量和雇佣工作涉入雇佣组织程度两个维度对知识员工暂时雇佣的类型进行了归纳,最后对这些暂时雇佣类型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知识员工 暂时雇佣 雇佣类型 雇佣动因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春勇 倪珮玲 赵宜萱
随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发展,员工开始逐渐追求终身可雇佣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面临转型变革,以员工发展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357名员工为样本,从"刺激—觉察—内化—反应"的视角探讨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可雇佣性的影响,同时,引入心理安全感和谏言行为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多重中介模型,深化对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可雇佣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既能直接影响员工可雇佣性,又能通过心理安全感、谏言行为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安全感—谏言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员工可雇佣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忠卫 郝喜玲
将可雇佣性与心理契约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心理契约的内在结构差异性。使用209份有效问卷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和性别员工的可雇佣型心理契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员工的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论说明了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特殊性,它有别于心理契约研究的传统结论。同时,该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在于,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对可雇佣型心理契约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管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静怡 王琼
文章基于2010年北京农民工调查数据,使用Roy模型研究了农民工自雇佣选择及其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能力更强、社会资本更多的农民工具有更高的自雇佣概率;物质资本是影响自雇佣的一个关键因素;自雇佣者在自雇佣部门具有比较优势,与工资收入者相比,自雇佣者有更高的收入,收入差异主要来自于能力等不可观测的因素。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已经有所改善,自雇佣不再是农民工的一种被迫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宁光杰
运用2008年的农村—城市移民调查数据(RUMIC),本文探讨了中国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劳动力的就业状况,特别关注自我雇佣这一就业形式。我们发现人口特征、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和迁移目的城市都影响其就业选择和收入。控制了选择性偏差,自我雇佣者的小时收入比短期工资获得者(短期工)的小时收入高,但并不比长期工资获得者(长期工)的高。收入差异分解的结果显示在自我雇佣者和长期工、自我雇佣者和短期工之间的收入差异中都存在歧视因素。我们的研究支持双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假说:对于农村外出劳动力来说,自我雇佣这一就业状态的选择只部分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入壁垒限制了一些自我雇佣者转为长期工。另一方面,即使有创业的梦...
关键词:
自我雇佣 工资获得者 移民 选择性偏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武常宏
目前非正式体育群体在大众体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巩固现有体育人口、广泛地吸引准体育人口参与身体锻炼、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协调人际关系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研究工作能够为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使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发展走上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
关键词:
非正式体育群体 特征 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明 李梦凡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转型和增长。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背景下,社会两极分化愈益显化,其中阶层变动尤其是中等收入者群体逐渐萎缩问题不容忽视,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呈现的"M"形收入分布趋势,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基于非参数Kernel核密度估计的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发展中的判断标准与规模变动说明,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显现的两极分化程度和特征都存在着差异性。要缓解两极分化,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并针对农村和城镇的不同情况在居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上施以不同的政策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红清 赵丙奇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外来农村女性的自我雇佣就业的调查统计分析,纠正了先前一些非正规就业问题的部分研究。1自我雇佣是研究非正规就业的合适视角;从事自我雇佣就业更多的是农村外来女性权衡成本和收益后的主动选择,且其收入与闲暇效用均比从事正规就业更佳。2无论在同一职业内部还是在不同的职业,收入、闲暇、社会认可度等都多方面地出现了较明显的分化和分流。3对于自雇佣就业者未来努力追求更高层次的自雇佣工作将是她们比较现实的选择。
关键词:
自我雇佣 非正规就业 农村女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志岭
本文采用2013年CHIP数据中的农户样本,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评估了在校正自选择偏差后从事自我雇佣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事自我雇佣确实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幅度达6%。对收入进一步细分显示,在高收入组,自我雇佣群体收入高于雇员,但在低收入组,雇员群体的收入要高于自我雇佣群体。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新的认识途径,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从事自我雇佣。
关键词:
自我雇佣 农民收入 倾向性得分匹配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