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2)
2023(7933)
2022(6598)
2021(6182)
2020(5018)
2019(10900)
2018(10692)
2017(20837)
2016(11331)
2015(12085)
2014(11643)
2013(11513)
2012(10438)
2011(9486)
2010(9395)
2009(8803)
2008(8671)
2007(7886)
2006(6917)
2005(5776)
作者
(33142)
(28263)
(27833)
(26207)
(17312)
(13845)
(12441)
(11094)
(10701)
(9704)
(9590)
(9131)
(8791)
(8754)
(8508)
(8488)
(8288)
(8115)
(8040)
(7771)
(7261)
(6850)
(6671)
(6614)
(6519)
(6274)
(6242)
(6015)
(5698)
(5647)
学科
(48624)
经济(48464)
(44609)
(38985)
农业(29489)
管理(26134)
(19507)
企业(19507)
方法(18649)
业经(17181)
数学(15404)
数学方法(15327)
中国(12746)
(10428)
(10083)
农业经济(9891)
(9439)
贸易(9438)
(9255)
地方(9207)
(8956)
(8954)
农村(8948)
(8672)
收入(7819)
(7786)
发展(7562)
(7559)
(7478)
人口(7476)
机构
学院(161220)
大学(156275)
(69830)
经济(68712)
管理(62595)
理学(55726)
(55326)
理学院(55134)
研究(54633)
管理学(54277)
管理学院(54002)
农业(42726)
中国(42040)
业大(35485)
科学(35223)
(30938)
(28300)
(27690)
农业大学(26958)
中心(26267)
研究所(25979)
(23283)
财经(22631)
(21149)
(20817)
经济管理(20675)
经济学(20476)
(19635)
(19482)
师范(19193)
基金
项目(114974)
科学(90562)
基金(84922)
研究(80858)
(76053)
国家(75256)
科学基金(63801)
社会(55709)
社会科(51401)
社会科学(51382)
基金项目(46324)
(46202)
自然(41159)
自然科(40248)
自然科学(40235)
自然科学基金(39570)
(37843)
教育(34689)
编号(32474)
(32198)
资助(32115)
(25604)
(25587)
重点(25225)
(24509)
(24336)
成果(24160)
国家社会(23093)
创新(22643)
科研(22280)
期刊
(79500)
经济(79500)
(60413)
研究(40940)
农业(40702)
学报(32113)
中国(31385)
科学(28147)
大学(24423)
学学(23862)
业经(20731)
(18765)
(18620)
(16619)
金融(16619)
管理(16549)
农业经济(13217)
农村(13112)
(13112)
问题(12182)
(11281)
经济研究(10774)
财经(10683)
业大(10627)
教育(10327)
技术(10069)
世界(10014)
农业大学(9722)
(9074)
经济问题(8944)
共检索到228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秋山  
基于CGSS2015相关数据和有序Logit模型,检验自我雇佣对农民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父辈学历、政治身份、机会公平感知等农民难以感知、难以触及因素对农民社会流动预期没有显著影响;自我雇佣、住房产权、原生家庭所属社会阶层等农民易感知、可触及因素则对农民社会流动预期有显著性影响。具体来看:相较于非自我雇佣者,自我雇佣者更可能向下流动;相较于非夫妻住房产权者,夫妻住房产权者更可能向上流动或平行流动;原生家庭所属社会阶层地位越高,农民更可能向上流动或平行流动。公共政策应立足于提高农民从事自我雇佣过程中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并致力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国  王净净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规模、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自我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的自我雇佣倾向越低。调节效应表明,社会网络越广,越能促进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进而弱化城市规模对农民工自我雇佣的消极影响。中介机制显示,心理认同和迁移距离是城市规模影响农民工自我雇佣选择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志勇  高雅  
为探讨农民工自我雇佣职业选择问题,本文以中国居民收入调查项目(2008)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为基础,将社会融合因子等因素纳入农民工就业选择Logit模型分析考量。研究发现,社会融合有利于农民工选择自我雇佣。人口特征方面,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偏向于选择自我雇佣;年龄对自雇佣选择的影响呈倒U型;健康、已婚农民工更偏向于选择自我雇佣。此外,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对农民工自雇选择有逆向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农民工自雇者选择自我雇佣是为了追寻更高的金钱价值收益,而非劳动自由度收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丁娟  尹庆双  
人口特征、家庭特征、就业偏好都对农民工自我雇佣选择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为农民工优化就业选择奠定良好基础,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限制了农民工由雇员向自雇者这一就业身份的转变。自雇仍是农民工就业的一种次优选择,随着家庭流动规模的扩大,其不失为一种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就业选择。随着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提升以及外部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自雇"就业在缓解我国就业矛盾的同时,有助于农民工实现更高收入,谋取更大发展空间,激活市场活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志岭  
本文采用2013年CHIP数据中的农户样本,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评估了在校正自选择偏差后从事自我雇佣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事自我雇佣确实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幅度达6%。对收入进一步细分显示,在高收入组,自我雇佣群体收入高于雇员,但在低收入组,雇员群体的收入要高于自我雇佣群体。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新的认识途径,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从事自我雇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志岭  
本文采用CHIP2007全国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决策及自我雇佣收入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自我雇佣收入与工资获得者收入的差距对农民工自我雇佣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家庭结构和人口特征都影响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和收入水平。从事自我雇佣者的收入要高于工资获得者,但从事自我雇佣的人力资本回报率要低于工资获得者。自我雇佣与工资获得者的预测收入差距对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二者收入差距的对数形式每提高1个单位,农民工的自我雇佣概率提高87个百分点,表明在工资部门中受到的歧视将使农民工被迫选择自我雇佣就业形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志岭  
本文采用2013年CGSS数据中的农民样本,使用Probit模型探究农民自我雇佣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农民群体存在较高的自我雇佣率,高达27.14%;不同就业类型之间的个体特征差异较小,主要差异体现在社会网络和家庭特征上,表明信息、资金约束是农民从事自我雇佣的主要障碍;农民自我雇佣具有较高的收入,这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以及缓解贫困具有积极作用;但与农民工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民自我雇佣群体在收入和规模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永福  杨梦婕  宋月萍  
自我雇佣一直是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一种重要的就业选择。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自我雇佣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为了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差的问题,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分析方法分别进行卡尺匹配和倾向得分加权处理。研究结果显示,自我雇佣给农民工带来的收入增长幅度较小。本文认为,中国农民工自我雇佣与真正意义的自主创业有显著的区别,是他们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受限后的次优选择,而且聚集于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服务行业,难以得到风险贴水等回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静怡  王琼  
文章基于2010年北京农民工调查数据,使用Roy模型研究了农民工自雇佣选择及其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能力更强、社会资本更多的农民工具有更高的自雇佣概率;物质资本是影响自雇佣的一个关键因素;自雇佣者在自雇佣部门具有比较优势,与工资收入者相比,自雇佣者有更高的收入,收入差异主要来自于能力等不可观测的因素。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已经有所改善,自雇佣不再是农民工的一种被迫选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宁光杰  孔艳芳  
自我雇佣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由于其流动性和非正规性,市民化问题更需要关注。本文从农民工意愿、主观评价、融合程度和市民化能力等方面构建市民化程度评级体系,以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自我雇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自我雇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整体偏低,长三角地区的市民化程度高于珠三角地区,在考虑选择偏差的情况下两地间差异增大。学历、与本地人交往等因素对市民化的影响在长三角地区更显著。地方政府要根据不同地区自我雇佣农民工的特征差异,制订相应的市民化政策;要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自我雇佣农民工各项能力的市民化回报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宁光杰  孔艳芳  
自我雇佣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由于其流动性和非正规性,市民化问题更需要关注。本文从农民工意愿、主观评价、融合程度和市民化能力等方面构建市民化程度评级体系,以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自我雇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自我雇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整体偏低,长三角地区的市民化程度高于珠三角地区,在考虑选择偏差的情况下两地间差异增大。学历、与本地人交往等因素对市民化的影响在长三角地区更显著。地方政府要根据不同地区自我雇佣农民工的特征差异,制订相应的市民化政策;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沃林  吴剑辉  郑荣宝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及2015年两期共11356位受访者的数据,采用Logistic及Probit模型,检验了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民参保水平呈常态化增长态势,但也存在可持续发展不足的现实;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健康状况预期下降,会提高个体对风险的感知,提高参保水平;社会公平感知增加,能增强个体的参保效能感知,提高参保水平;养老观念对农民参保行为影响不显著,社会养老保险对传统养老模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今后,政府应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将养老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结合推广;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开展参保满意度评估;全面取消社会养老保险捆绑规定,探索养老金反哺民间养老机构的模式,构建"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会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新格局。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亚  
社会网络是农民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对农民的信息交流和获取有深刻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660位农民的社会网络及其对不同涉农信息的传播发现,基于讨论关系的农民社会网络表现出强连带、高趋同性、低异质性的特点;这种网络特征使农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受到局限;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别经由社会网络转化成信息交流的差别与分化。由此看来,农民的社会网络虽然是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其改变农民所处的信息格局的能力十分微弱,而且有可能加剧农民与其他人群以及不同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农民之间的信息分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丹淅  赖德胜  
劳动者的就业形式可细分为工资雇佣、自我雇佣和失业。较之工资雇佣和失业,国内学术界对自我雇佣问题的关注明显不足。自我雇佣对减少贫困、创新精神培育、创业型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就业规模扩大、就业质量提升、文化交流、税收、自我效能感的实现等均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自我雇佣的概念、劳动者选择自我雇佣的机制、劳动者进入自我雇佣的影响因素、创业型自雇与经济发展、自雇活动的国际比较等层面综述了国外自我雇佣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进展,在评述基础上,还对我国自我雇佣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红清  赵丙奇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外来农村女性的自我雇佣就业的调查统计分析,纠正了先前一些非正规就业问题的部分研究。1自我雇佣是研究非正规就业的合适视角;从事自我雇佣就业更多的是农村外来女性权衡成本和收益后的主动选择,且其收入与闲暇效用均比从事正规就业更佳。2无论在同一职业内部还是在不同的职业,收入、闲暇、社会认可度等都多方面地出现了较明显的分化和分流。3对于自雇佣就业者未来努力追求更高层次的自雇佣工作将是她们比较现实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